劉子羽的書房,甄援與劉子羽相對而坐。一邊飲茶,一邊說著閑話。


    聊過幾句,甄援道:“來之前,樞密怕王宵獵連勝金軍,難免會生傲慢之心,命參議提點一下。怎麽到了襄陽,參議一句沒有提,反而處處忍讓於他?我看王宵獵雖然態度恭敬,言語之間,對自己卻極是自信,聽不進參議的話。甚至有的話,顯得有些過分了。”


    劉子羽歎了一口氣:“祗候,到襄陽之前,包括樞密在內,把王宵獵想得低了。到了這裏,才真正相信王宵獵一軍是天下無雙之勁旅,朝廷依賴之長城,豈能不忍讓他?換一個人,手下十萬兵,立下無數戰功,豈容我們兩人安坐於此?現在知道,並了李彥仙後,王宵獵實有兵馬八萬餘人。這八萬人全是能戰敢戰之兵,天下還有哪一個帶兵將領比得上他?”


    甄援聽了低頭不語。過了一會,才道:“他終是個帶兵的。手下兵馬再多又如何?便如陝西之曲都統,先前如何跋扈?現在又哪裏敢多說一句話!”


    劉子羽搖了搖頭,無限感慨地道:“曲端帶的是朝廷的兵,當然要聽朝命。王宵獵的兵,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怎麽能一樣?不要說是張樞密,就是朝廷,也要忍讓王宵獵幾分!”


    說到這裏,劉子羽手端茶碗,看著窗外,一時間出神。出發的時候,張浚和劉子羽都認為,王宵獵跟其餘的鎮撫使沒什麽不同。關中大勝,不過是一時僥幸,乘虛攻入京兆府而已。到了金州,王彥就提醒過,不要把王宵獵與其他人等同。此次關中大勝,是王宵獵硬打出來的,甚至未用全力。進入鄧州,聽人講起軍隊,才確信這是一支完全不同的軍隊。


    沉默了一會,劉子羽才道:“而且王宵獵治下,百姓安樂,上下儼然,與他處不同。治軍理政都是一把好手,豈能把王宵獵與他人等同?有王宵獵在後支援,守川蜀就沒有太大困難。”


    甄援道:“我總是覺得,一個鎮撫使,能有什麽大出息?不過是朝廷一時管不過來,借其力量為國家藩籬而已。鎮撫使的權力太大,一旦缺了管束,不是朝廷之福。”


    “我何嚐不知道?”劉子羽有些無奈。“現在王宵獵據有十一州之地,手下十萬兵,隱隱有割據一方之勢。隻是襄陽鄧州處京西之地,朝廷力不能及,有什麽辦法?現在金軍十萬在陝西,威脅川蜀。正要借助王宵獵軍力,保全川蜀。時勢如此,就隻能這樣做。”


    甄援聽了,雖然心中還是不認同劉子羽,但也想不出其他辦法。


    鎮撫使司衙門,王宵獵、李彥仙、汪若海、邵淩、牛皋五人一起,商量著接下來的整編。這一次跟前幾次不同,不再是簡單的整頓,而是全軍編製的重大變化。


    汪若海道:“鎮撫一直講,要以統製為根基,向上、向下整編全軍。將兵法自熙寧年間起,實行多年,確實有很大好處。但如何延伸,卻想不明白。”


    王宵獵道:“我軍的統製來自於將,當然沒有疑問。不過朝廷的將一級,人數不定。說是一將兩千五百人,實際上時間變遷,多寡不同,執行的任務當也不同。我們不能如此。刻意限製將的權力,以防統兵官作大,不服管束。這樣做是不對的。將要專權其實不對,而是指揮機構要有足夠的權威。我說以統製為根基,向上向下擴展,意思是統製一級機構完備,可以獨立完成戰役,也可以作為一部分參加戰役。”


    說到這裏,王宵獵想了想道:“整編軍隊不能想當然,而是要有依據。什麽依據?具體來說就是軍隊是如何作戰的,如何管理的,如何駐紮的,諸般種種。比如說基層單位,必然跟軍陣有關,一個軍陣就是一個基本的作戰單位。決定了這一級,則上級單位依次順延。”


    李彥仙道:“蔡挺行將軍兵法時,一陣一百二十五人,極是嚴整。”


    王宵獵道:“行軍打仗多年,我們研究過,一陣百人左右最為適宜。一百人即為都,都中不設置騎兵,隻有步兵。五都為一營。何為營?駐紮之地也。也就是說,一營五百人是駐紮在一起的。營中除了步兵之外,中軍多一都騎兵。由此,營也就成了一個單獨的戰鬥單元。但是營缺少偵察、輜重等部,並不能單獨作戰,而要隸屬於統製之下作戰。到統製,則指揮體係基本完備。”


    李彥仙道:“為何不讓營有偵察、輜重等部隊?如此,營也可以單獨作戰。”


    王宵獵道:“因為營隻有五百人而已。編入了偵察、輜重等部,人數就大大增加,頭重腳輕。統製轄三千餘人,編入這些才合適。”


    李彥仙想了想,不由點了點頭。


    後世的軍隊編製,王宵獵記得的就隻是名字,還有戰略、戰役、戰術等分級。到底怎麽分,什麽單位屬於什麽等級,委實不記得。不記得沒關係,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理解,按照這個原則對此時的軍隊重編就是。其實記得又有什麽用?裝備、戰法不一樣,編製也會不同。


    見眾人不再問,王宵獵道:“我的想法是這樣。統製共轄三千人左右,稱其為團。隋唐的時候都編有團這一級,隻是人數較少。到我們這裏,團的人數增加,地位增加。五團為一師,五師為一軍,就是我們鎮撫使司的軍隊了。團的下麵,五百人為一營,一百人為一都,約十人為一隊——”


    李彥仙不由皺起眉頭:“現在朝廷大軍,一隊數百人,人數可是不少。”


    王宵獵道:“朝廷隻是三級,我們是六級,不能夠比的。基本上,十人一隊,十隊一都,都以上則是五五製,直到軍。全軍如此,實行整編。”


    汪若海道:“如此一都百人,一營五百人,一團兩千五百人——”


    王宵獵連連擺手:“不能這樣算的。我說的隻是大概,人數沒有定死。具體多少人,要根據最基本的軍陣多少人,向上要多少指揮,要多少偵騎,多少輜重,及其他人員,才能把人數算出來的。還有騎兵配到哪一級,炮兵到哪一級,有多少人,都各不同。也就是說,各軍配置不同,人數也不同。”


    汪若海點了點頭,心中有些明白了。王宵獵的整編,與以前宋朝軍隊不同,不再那麽隨便。而是根據戰場實際,打仗行軍的條件,計算出人數來。從道理上講,這次整編與熙寧年間行將兵法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隻是有不同的原則,不同的實際情況,結果也會大相徑庭。


    整編軍隊,是王宵獵想了許久的事情。隻是不打仗,對軍事實際不清楚,此事無法進行。不管是依這個時代,還是憑記憶中的前世,照貓畫虎是不行的。


    把軍隊的編製講清楚,王宵獵又道:“我們軍中,與以前相比軍官會增加很多。依我估計,士卒與軍官的比例,大約一比五。營以下的不談了,在團及以上設司令部。司令部的人員,大約是七個人。以團一級為例。長官是統製,另設一都監與統製同為長官。統製指揮作戰,都監則負責軍功、軍法及軍中錢糧等事。直接點說,都監主要是對內。要讓士卒自覺遵守命,不要有煩心事,能戰,還要敢戰!戰時則與統製一起指揮,同樣是長官。”


    汪若海試著問道:“依鎮撫所說,這不就是從前的監軍?”


    王宵獵點頭:“不錯,就是從監軍變來。不過這個監軍不是從上級臨時派下來的,而是軍隊中的一級正常編製。最好能做到統製能做都監,都監能做統製,文武全能。初期嗎,我們一步一步來。”


    這實際上就是王宵獵記憶中的政委。不過在這個時代,大家不理解政委是什麽意思,但明白監軍是什麽意思。軍隊之中,這個職務實際上是必要的。特別是講官兵平等,軍民魚水情等,這一個職務更加必不可少。中國從先秦時的軍隊中就設監軍,當然不是沒來由。宋朝的武將官職中,像鈐轄、都監等官職本來就是監軍,隻是隨著時間演變,漸漸成了統兵官。


    王宵獵設雙主官,當然與以前的監軍不同。監軍是上級,甚至是皇帝派來,權威極重,慢慢侵奪指揮官的權力。設立雙主官,隻是分工不同,一起對上負責。


    設立監軍,王宵獵猶豫了很久。監軍這個位置,曆史上的非議極多,很多敗仗都與他們有關。軍中設監軍很容易引起指揮官反感,覺得是來監視的。有這麽多壞處,曆朝還是要設,這就說明,這個職位有其存在的意義。仔細權衡後,王宵獵還是決定參照後世政委,設立這一職務。


    王宵獵道:“這一個職務,都一級為軍使,營一級為監押,團一級為都監,師一級為鈐轄。與統兵官都頭、指揮使、統製、都統製一起,為軍中的雙主官。他們的決定,一般來說要經過司令部。這就是司令部存在的意義。軍隊不再是由統兵官一個人指揮,而是由司令部一起指揮。”


    對於司令部,王宵獵講過許多次。陳與義等人都是似懂非懂,不明白為什麽這樣做。到現在,眾人終於明白,為什麽要這樣做,這樣做的意義何在。雖然不能夠十分理解,但大致明白。


    王宵獵道:“除了雙主官,團級司令部的第三人是副統製。一般來說,我現在計劃的,是副統製兼中軍營指揮使,同時兼提舉一行事務。也就是說,如果戰場上統製不幸戰歿了,接替其統製位置的是副統製,而不是都監。這叫指揮序列,職務順位。”


    汪若海點了點頭,看了看李彥仙。現在王宵獵軍中,李彥仙是中軍都統製,兼提舉一行事務,就是王宵獵說的副長官,也就是副鎮撫使了。鎮撫使有很大的獨立性,當然不會再設監軍。


    見眾人沒有說話。王宵獵又道:“副統製之下,是參謀官,主管軍中訓練、作戰等事務。參謀官之下,則是左統領和右統領。除了司令部事務,左統領兼管前、左兩營,右統領兼管右、後兩營事務。這隻是分工不同,左、右統領是團司令部官員,絕不是兩營的統兵官,不能搞混!”


    其餘幾人互相看了看,終於明白了自己的角色。現在房間裏的,王宵獵是鎮撫使,同時是統兵官和監軍。李彥仙是副職,汪若海是參謀官,邵淩和牛皋兩人則是分管前後左右軍的。說的是團司令部,其實王宵獵也把鎮撫使司幾個主官的職責講明白了。


    王宵獵道:“雖然是雙主官,但一軍最重要的責任在統兵官。戰場上刀來槍往,指揮官出意外並不罕見。就團一級來說,統製出了意外,副統製接任。副統製再出意外,由左統領接任職務。左統領也出意外,就由右統領來接任。還出意外,則分別由中軍副指揮使、前、左、右、後指揮使依次接任。”


    眾人點頭。既然中軍的統兵官是副職,則實際事務就由副統兵官負責。地位上,這位副統兵官跟其餘四軍的統兵官是一樣的,而且排位還要靠前。


    “團一級分管四軍的是左、右統領,營一級的是左、右承局,都一級是左、右節級。師一級則是左、右虞候,軍一級是左、右都虞候。我們軍中,牛皋為左都虞候,邵淩則是右都虞候。”


    牛皋和邵淩對視了一眼,終於知道了自己的職務。從王宵獵的安排,兩人是鎮撫使司官員,隻是各自分管兩師日常事務。辦公在鎮撫使司,而不是在下麵師裏,更沒有自己的衙門。


    說到底,雖然王宵獵知道,這個時代最合適的編製是五五製,但對記憶中的三三製念念不忘。副統製和左、右統領的設置,有三三製的意思。


    最後,王宵獵道:“每一級司令部,都還有一個人沒有說,就是掌書記。掌書記負責日常雜事,包括公使錢的使用。有大事開會時,由其記錄。司令部的印記,由其掌管。換句話說,這個掌書記做的事情多,權力卻有限得很。鎮撫使司的掌書記一直不得其人,你們多留意一番。”


    眾人左右看了一下,房間裏五個人。王宵獵一分飾兩角,也還差一個人。不用說,差的就是掌書記了。權力雖然不大,掌書記到底是司令部人員,品階不低。一時之間,還真找不到合適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漢之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化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化軍並收藏天漢之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