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邊士卒忙忙碌碌,官衙很快煥然一新。此次回來,王宵獵下定決心,要設自己的司令部,不再是搭個架子了。不但是部門增多了,人員也會補充。王宵獵的軍隊,以後會慢慢結合後世的經驗,進行大規模的調整。有參謀部,有各種職能部門。
汪若海是現在定的參謀長,大部分衙門都歸他管。當然,參謀長不是決策者,做決策的是鎮撫使王宵獵。王宵獵想著,這裏還應該有個做政委工作的,隻是一時間沒有人選,隻能自己兼任。
新的司令部增設了許多人員,很大一部分是從軍校選擇學習優秀的人員前來。這些人將在實踐中學習參謀的知識,讓司令部能夠正常運轉。
看著新來的年輕軍官忙碌,王宵獵覺得心情輕鬆。沒有人怎麽辦?培養啊。在實踐中培養,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錘煉他們的能力。
突然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王宵獵奇道:“那不是薑敏?我記得入軍校不久,怎麽也到這裏來?”
一個軍官道:“回觀察,幾個月前薑敏進軍校的時候,因為年齡小,還不是正式學員呢。哪裏想到幾個月的時間,軍校裏的教材背得滾瓜爛熟,教頭也教不了他了。既然觀察要人,便就讓他到這裏來。”
旁邊有人叫住薑敏,告訴他王宵獵正說他的事。
薑敏急忙過來,向王宵獵行禮。
上下打量了薑敏一番,王宵獵道:“說一個人聰明,經常說能夠過目不忘。你進軍校幾個月,便就能把教材背熟,莫不是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薑敏道:“回觀察,末將隻是偶爾能夠過目不忘。大多時候,還是要多看兩遍的。”
王宵獵不由點頭道:“我活了許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人才。好,好,你便留在這裏。你的年紀還輕,用心學習,前途無量。”
其他幾個官員問了薑敏的來曆,都覺得驚奇,一起湊了過來。
牛皋道:“我自小家貧,認不得幾個字。進了軍中,觀察要求軍官必須識字,不許用吏人代讀代寫公文。學那一兩千字,幾乎愁白了頭發。卻想不到世間竟然有這樣的人?字看過幾眼就認識,書讀一兩遍就會背!你這腦子是怎麽長的?”
陳求道道:“世上的人各自不同。有人學起來難,就有人學起來容易。”
王宵獵道:“王荊公有一篇文叫作《傷仲永》,說方仲永幼時聰穎異常,看書就會,指詩立就。可惜其父不送其進學堂,稍大就泯於眾人。其實不隻是其父不送其入學的原因,若是方仲永真的是天縱奇才的話,長大後自己入學堂,必能成其一番事業。這篇文,薑敏回去抄了時常看看,警惕自己。”
薑敏拱手稱是。
王宵獵道:“孔子門生三千,講究有教無類。時至今日,學生如中國這麽多,這麽廣泛的,可以說世間僅有。但還有些人,或者因為家貧,或者其他原因,沒有機會進學堂。縱然天生聰慧,到死卻沒有人知道。薑敏也是機緣巧合,恰巧我在他的村子旁,才送入軍校。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兩年我們在鄉下廣建學堂。雖然教的內容簡單,總能發現些人才。”
陳求道與陳與義拱手:“觀察宅心仁厚,才能野無遺賢!”
王宵獵笑著擺手:“這種恭維的話,不說也罷。襄陽、鄧州是大地方,又無戰事,在這裏躲避戰事的文人不知道有多少。但我們征召官員,還是沒有人來。野無遺賢四個字,聽起來有些諷刺了。缺人沒有關係,我們現在管八州,治下何止數百萬人,自己培養就是了。我說意思是,我們這些讀書認字的人,不要覺得自己聰明。世間聰明的人,很多都沒有機會入學。若是財政寬裕,當廣建學校,自然就能夠選出合適的人來。百姓入了學,縱然不出來為官為吏,也多了一身本事。”
眾人一起稱是。
汪若海道:“本朝州縣必有書院,設學事官,皆是前朝未有之事。觀察廣建學校,更是大功德。”
王宵獵道:“算得什麽大功德?使百姓能夠入學,本來就是朝廷該做的事。不能別人做不到,我們努力去做了,就覺得有什麽功勞。你們記住,廣建學校也是接下來的要事。”
說完,看著薑敏,王宵獵道:“若是有時間我也讀書。這些日子頗有些心得,講給你參考。這裏是襄陽,據說諸葛武侯便躬耕於此。武侯讀書,觀其大略。陶淵明《五柳先生》中說好讀書而不求甚解。這兩句話不管其他什麽意思,對於我來說,是讀書隻讀對自己有用或者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不必講究精讀細讀。我有一句話,就是不管是讀書還是學習,要學得進,走得出。學得進才能夠知道學的知識的樂趣和用處。走得出,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學。”
陳求道道:“自小求學,講學得進的老師多了,第一次聽說還要走得出。”
王宵獵道:“走得出,就是講不能夠為了讀書而讀書,而要知道這些知識對自己的用處。我曾經講過,我讀儒家之經典,就注意到《詩經》是諸經之首。為什麽?有人說其詞藻華美,有講其情真意切,許多種說法。但我認為不隻是如此,而是因為《詩經》中分為風、雅、頌,恰好暗含政治。風指的是天下各國的風土人情,百姓對朝廷官府的看法,為其首。走出來,就知道原來古人是這樣的,百姓的所思所想在朝廷中原來這麽重要。再往後,比如漢有樂府,到南北朝這樣反映百姓的詩就少了。到了唐朝,詩歌最為繁盛,但與百姓關係不大。與百姓關係大的,成了曲子詞。到了本朝,詩詞繁盛一時,但真正與百姓關聯大的卻又成了話本。對於朝廷來說,先秦的國風,漢朝的樂府,唐朝的曲子詞,本朝的話本,都是能夠反映百姓喜樂的。那麽儒者讀書,先秦讀國風,漢朝讀樂府,唐朝曲子詞,本朝的話本,才是正道。”
幾個文人聽了,不由目瞪口呆。他們第一次知道還有這種說法。唐朝的曲子詞那時文人不看在眼裏,宋朝的話本同樣不被文人重視。沒想到在王宵獵嘴裏,卻成了文人必須要讀的內容。
王宵獵道:“薑敏天生聰慧,大部分知識,都是能夠學得進的。隻是要想真有所成就,就必須能夠走得出來。我們現在軍校教的,是這兩年軍隊作戰所總結,其中有很多有用的知識,也有很多錯誤。不能夠覺得學好了,就能夠做統軍大將。而要知道,那隻是入門而已。”
薑敏在一邊聽著,雖然不太明白,但有些明白王宵獵的意思了。
汪若海是現在定的參謀長,大部分衙門都歸他管。當然,參謀長不是決策者,做決策的是鎮撫使王宵獵。王宵獵想著,這裏還應該有個做政委工作的,隻是一時間沒有人選,隻能自己兼任。
新的司令部增設了許多人員,很大一部分是從軍校選擇學習優秀的人員前來。這些人將在實踐中學習參謀的知識,讓司令部能夠正常運轉。
看著新來的年輕軍官忙碌,王宵獵覺得心情輕鬆。沒有人怎麽辦?培養啊。在實踐中培養,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錘煉他們的能力。
突然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王宵獵奇道:“那不是薑敏?我記得入軍校不久,怎麽也到這裏來?”
一個軍官道:“回觀察,幾個月前薑敏進軍校的時候,因為年齡小,還不是正式學員呢。哪裏想到幾個月的時間,軍校裏的教材背得滾瓜爛熟,教頭也教不了他了。既然觀察要人,便就讓他到這裏來。”
旁邊有人叫住薑敏,告訴他王宵獵正說他的事。
薑敏急忙過來,向王宵獵行禮。
上下打量了薑敏一番,王宵獵道:“說一個人聰明,經常說能夠過目不忘。你進軍校幾個月,便就能把教材背熟,莫不是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薑敏道:“回觀察,末將隻是偶爾能夠過目不忘。大多時候,還是要多看兩遍的。”
王宵獵不由點頭道:“我活了許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人才。好,好,你便留在這裏。你的年紀還輕,用心學習,前途無量。”
其他幾個官員問了薑敏的來曆,都覺得驚奇,一起湊了過來。
牛皋道:“我自小家貧,認不得幾個字。進了軍中,觀察要求軍官必須識字,不許用吏人代讀代寫公文。學那一兩千字,幾乎愁白了頭發。卻想不到世間竟然有這樣的人?字看過幾眼就認識,書讀一兩遍就會背!你這腦子是怎麽長的?”
陳求道道:“世上的人各自不同。有人學起來難,就有人學起來容易。”
王宵獵道:“王荊公有一篇文叫作《傷仲永》,說方仲永幼時聰穎異常,看書就會,指詩立就。可惜其父不送其進學堂,稍大就泯於眾人。其實不隻是其父不送其入學的原因,若是方仲永真的是天縱奇才的話,長大後自己入學堂,必能成其一番事業。這篇文,薑敏回去抄了時常看看,警惕自己。”
薑敏拱手稱是。
王宵獵道:“孔子門生三千,講究有教無類。時至今日,學生如中國這麽多,這麽廣泛的,可以說世間僅有。但還有些人,或者因為家貧,或者其他原因,沒有機會進學堂。縱然天生聰慧,到死卻沒有人知道。薑敏也是機緣巧合,恰巧我在他的村子旁,才送入軍校。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兩年我們在鄉下廣建學堂。雖然教的內容簡單,總能發現些人才。”
陳求道與陳與義拱手:“觀察宅心仁厚,才能野無遺賢!”
王宵獵笑著擺手:“這種恭維的話,不說也罷。襄陽、鄧州是大地方,又無戰事,在這裏躲避戰事的文人不知道有多少。但我們征召官員,還是沒有人來。野無遺賢四個字,聽起來有些諷刺了。缺人沒有關係,我們現在管八州,治下何止數百萬人,自己培養就是了。我說意思是,我們這些讀書認字的人,不要覺得自己聰明。世間聰明的人,很多都沒有機會入學。若是財政寬裕,當廣建學校,自然就能夠選出合適的人來。百姓入了學,縱然不出來為官為吏,也多了一身本事。”
眾人一起稱是。
汪若海道:“本朝州縣必有書院,設學事官,皆是前朝未有之事。觀察廣建學校,更是大功德。”
王宵獵道:“算得什麽大功德?使百姓能夠入學,本來就是朝廷該做的事。不能別人做不到,我們努力去做了,就覺得有什麽功勞。你們記住,廣建學校也是接下來的要事。”
說完,看著薑敏,王宵獵道:“若是有時間我也讀書。這些日子頗有些心得,講給你參考。這裏是襄陽,據說諸葛武侯便躬耕於此。武侯讀書,觀其大略。陶淵明《五柳先生》中說好讀書而不求甚解。這兩句話不管其他什麽意思,對於我來說,是讀書隻讀對自己有用或者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不必講究精讀細讀。我有一句話,就是不管是讀書還是學習,要學得進,走得出。學得進才能夠知道學的知識的樂趣和用處。走得出,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學。”
陳求道道:“自小求學,講學得進的老師多了,第一次聽說還要走得出。”
王宵獵道:“走得出,就是講不能夠為了讀書而讀書,而要知道這些知識對自己的用處。我曾經講過,我讀儒家之經典,就注意到《詩經》是諸經之首。為什麽?有人說其詞藻華美,有講其情真意切,許多種說法。但我認為不隻是如此,而是因為《詩經》中分為風、雅、頌,恰好暗含政治。風指的是天下各國的風土人情,百姓對朝廷官府的看法,為其首。走出來,就知道原來古人是這樣的,百姓的所思所想在朝廷中原來這麽重要。再往後,比如漢有樂府,到南北朝這樣反映百姓的詩就少了。到了唐朝,詩歌最為繁盛,但與百姓關係不大。與百姓關係大的,成了曲子詞。到了本朝,詩詞繁盛一時,但真正與百姓關聯大的卻又成了話本。對於朝廷來說,先秦的國風,漢朝的樂府,唐朝的曲子詞,本朝的話本,都是能夠反映百姓喜樂的。那麽儒者讀書,先秦讀國風,漢朝讀樂府,唐朝曲子詞,本朝的話本,才是正道。”
幾個文人聽了,不由目瞪口呆。他們第一次知道還有這種說法。唐朝的曲子詞那時文人不看在眼裏,宋朝的話本同樣不被文人重視。沒想到在王宵獵嘴裏,卻成了文人必須要讀的內容。
王宵獵道:“薑敏天生聰慧,大部分知識,都是能夠學得進的。隻是要想真有所成就,就必須能夠走得出來。我們現在軍校教的,是這兩年軍隊作戰所總結,其中有很多有用的知識,也有很多錯誤。不能夠覺得學好了,就能夠做統軍大將。而要知道,那隻是入門而已。”
薑敏在一邊聽著,雖然不太明白,但有些明白王宵獵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