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落下山去了,有了涼風,吹在身上,把白天的燥熱帶去。隨著涼風吹來,整個世界好似一下子活了起來。樹上的蟬停止了鳴叫,蜻蜓在暮色中飛舞。幾隻蝙蝠不知從哪裏鑽了出來,飛來飛去。
王宵獵抬起頭,看著這世界,突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吩咐士卒取了酒菜,放在銀杏樹下,自己一個人靜靜飲酒。在這夜色裏,一邊飲酒,一邊想心事。
當我們還是一個孩子,從學校裏,從大人那裏,從大自然中,學到了一點知識,就覺得自己一下子知道這個世界的樣子了。從書本上,從有學識的人那裏,學到了一點思想,就覺得從此自己知道了人該怎麽活,世界該怎麽治理了。
人慢慢長大,有的人會明白,孩子的想法多麽可笑,也多麽天真。還有的人,永遠保持著孩子的這一份天真,認為世界就是這樣簡單的。世界簡單,人也簡單,快快樂樂地活著是自然而然的事。
而當到了耄耋之年,他們坐在村口的樹下,靜靜地看著太陽升起來,落下去。他們的眼裏好似這個世界十分新奇,可以一直看著直到自己死去。如果有人問他們,這個世界是什麽樣子的,他會說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所謂複雜,隻是人的複雜。
世界到底是簡單還是複雜?其實世界無所謂簡單還是複雜,世界本來就是那個樣子。人能不能改變世界?當然能。人本身就是世界的一份子,改變了自己,就改變了世界。人的改變對世界重要還是不重要?應該說,很可能是不重要的。
飲了一杯酒,王宵獵歎了一口氣。最近總喜歡歎氣,是因為王宵獵發現,自己穿越千年,其實也沒有什麽一下子改變這個世界的辦法。辦法有沒有?當然是有的。不過,認清這個辦法,並真正能夠實施下去,是非常難的事。甚至說,並不比不知道這樣的辦法更加簡單。
相對於這天地,這世間,有時候,人類真的像是孩子。你覺得自己已經知道得很多,這世間的規律很簡單,在自己的眼中這世界也就很簡單。如果像個大人一樣地仔細想,才會發覺自己知道得很少。真正成熟起來,能夠把知識延伸出去,去尋找知識的盡頭,才會發現人類的渺小,世界的無窮。
前世經常有人說一個笑話。一條數軸上,你取一個點,取到有理數的概率是零,而取到無理數的概率是一。用數學的話說,你永遠取不到一個有理數,永遠會取到一個無理數。這不是詭辨,這就是數學的結論。隻是對人類的常識來說,這個結論有些太不可思議了。
這個世界上的事,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一個無理數用人能夠理解的形式寫出來其實不可能,不管在數軸上怎麽取,永遠接近的是這個不能用常識確認的數。
很多知識都是這樣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裏的這句話含有哲理,有時後人給予很高的評價。但如果不考慮哲理,隻說這句話講的內容。會不會萬世不竭呢?不會的。因為捶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原子,或者更小的單元組成的,最小的單元總有數目,總會有取盡的時候。這就關係到世界是連續的,還是量子化的。莊子的話明顯是認為世界是連續的,然而世界是量子化的。日取其半,怎麽取其半?要想取其半,就要知道確切的兩端。即使物質是量子化的,實際也無法精確的確定兩端。無法精確地確定兩端,中點就不可能正確,所以隻能是日約取其半。即使確定了兩端,能不能取到真正的中間?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道理,就跟前麵講的永遠不可能在數軸上取到有理數是差不多的。
我們所能知道的知識,不管是對自然,還是對人,對社會,大多都是這樣。看著有道理,實際上真正發散延伸下去,都沒有道理。那麽知識到底有沒有道理呢?還是有的。這就是度。
在某種程度上,在某些條件下,這樣的道理是正確的。超出了度,或者說條件不符合,這個道理也就不正確了。這句話看起好像是廢話,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人,都認識不到這一點,理解不了。
度是我們對世界的觀察,根據我們的觀察而進行的描述。這是客觀的,是與人相關的,既符合人的認識,也符合世界的真實。比如這是紅的,那是白的,這是硬的,那是軟的。度沒有明確的界限,一旦設置了界限,就不是度了。而界限,實際不能確定。
認識自然界的過程中,這一點或許還沒有那麽重要。某種程度上,人類對自然界的研究,也並不太在乎是不是絕對正確,而在乎相對正確。但對人類和社會的認識,明確地知道度,則非常地重要。
前世的時候,上學要學很多政治、經濟、地理、曆史知識。特別是在中國,有時候被某些人稱為屠龍術。這些知識是不是正確的?是。但一定要注意的是,這個正確是有度的,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真正放之四海而準的真理。要想運用學到的知識,就必須明確前世的度在那裏,這個世界的度在哪裏。如果不能明確,這些正確的道理,有時會成為催命的毒藥。
經常有人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從曆史的長河來說,從人類文明的總體來說,這樣說是正確的。但具體到某一個點,某一個現實的社會,這句話幾乎都是不正確的。上層建築如果有意識地讓自己適應經濟基礎,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不斷地改革,國家就會穩定,就會發展,社會就會繁榮。如果不改革自己,隨著經濟基礎變化,上層建築就會越來越不穩定。
這就是改革的深層邏輯。而不是因為我們現在落後,要學習先進的國家,要借鑒別人的經驗,而進行改革。雖然國家說改革是進行時,但很多人,還是沒明白為什麽改革。
在很多人眼裏,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正確的,那麽有什麽樣的經濟基礎,就會有什麽樣的上層建築。他們認為這不言自明,誰不承認,誰的知識就有問題,眼光就有問題。卻不知道,這句話的正確不是建立在現實世界是這個樣子的。現實世界中,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這句話與事實都不相符。
我們說,世界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在政治、經濟、社會領域,確實如此。但是波浪式前進,還有波峰、波穀相差的大不大,頻率是高還是低。螺旋式上升同樣也是如此。這句話之所以正確的核心其實是前進和上升,說明了人類社會不是原地踏步的,而是前進的。但對人類的影響,大多時候是在低峰時鼓舞人心,有低峰就是有高潮。
為什麽會如此?矛盾論算是一種解釋,隻是不太完整。另一種解釋,是我們找出來的規律,認為找到的正確,是有其範圍的,有度的。而隨著發展,現實早晚會超過先前的度。這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不是穩定十年,什麽都不變,十年之後再變什麽。
某種程度上,與我們知道數軸上必有有理數,但實際去取,必取到無理數類似。絕大多數我們知道的道理,不管多麽正確,在現實中實際上都是不存在的。刻板地按照道理去做,就隻能做錯。教員曾經批判過本本主義,與此有類似之處。
理解其精神,借鑒其經驗,與實踐相結合,才會有真正的出路。前世學過的道理,是指導我們世界應該如此,而不是就會如此。
從道理來說,這個世界好簡單。聽說過這些道理,不管是什麽人,都能夠侃侃而談,還可以不時地嘲笑做事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要把道理跟世界的現實相結合,世界就好複雜。從道理上來說應該是這樣的,偏偏就是那樣的。這樣做明明是對的,偏偏事與願違。
王宵獵以為,他已經在這個世界掘了一條河,應該就能奔騰而下,衝出一條大江。結果卻是,這條小河一頭撞上了堤壩,沒有了出路。這個時候,才是真正考驗自己。憑著這條小河,能不能把前麵的堤壩衝開,開出一條奔湧而下的大江。
王宵獵抬起頭,看著這世界,突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吩咐士卒取了酒菜,放在銀杏樹下,自己一個人靜靜飲酒。在這夜色裏,一邊飲酒,一邊想心事。
當我們還是一個孩子,從學校裏,從大人那裏,從大自然中,學到了一點知識,就覺得自己一下子知道這個世界的樣子了。從書本上,從有學識的人那裏,學到了一點思想,就覺得從此自己知道了人該怎麽活,世界該怎麽治理了。
人慢慢長大,有的人會明白,孩子的想法多麽可笑,也多麽天真。還有的人,永遠保持著孩子的這一份天真,認為世界就是這樣簡單的。世界簡單,人也簡單,快快樂樂地活著是自然而然的事。
而當到了耄耋之年,他們坐在村口的樹下,靜靜地看著太陽升起來,落下去。他們的眼裏好似這個世界十分新奇,可以一直看著直到自己死去。如果有人問他們,這個世界是什麽樣子的,他會說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所謂複雜,隻是人的複雜。
世界到底是簡單還是複雜?其實世界無所謂簡單還是複雜,世界本來就是那個樣子。人能不能改變世界?當然能。人本身就是世界的一份子,改變了自己,就改變了世界。人的改變對世界重要還是不重要?應該說,很可能是不重要的。
飲了一杯酒,王宵獵歎了一口氣。最近總喜歡歎氣,是因為王宵獵發現,自己穿越千年,其實也沒有什麽一下子改變這個世界的辦法。辦法有沒有?當然是有的。不過,認清這個辦法,並真正能夠實施下去,是非常難的事。甚至說,並不比不知道這樣的辦法更加簡單。
相對於這天地,這世間,有時候,人類真的像是孩子。你覺得自己已經知道得很多,這世間的規律很簡單,在自己的眼中這世界也就很簡單。如果像個大人一樣地仔細想,才會發覺自己知道得很少。真正成熟起來,能夠把知識延伸出去,去尋找知識的盡頭,才會發現人類的渺小,世界的無窮。
前世經常有人說一個笑話。一條數軸上,你取一個點,取到有理數的概率是零,而取到無理數的概率是一。用數學的話說,你永遠取不到一個有理數,永遠會取到一個無理數。這不是詭辨,這就是數學的結論。隻是對人類的常識來說,這個結論有些太不可思議了。
這個世界上的事,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一個無理數用人能夠理解的形式寫出來其實不可能,不管在數軸上怎麽取,永遠接近的是這個不能用常識確認的數。
很多知識都是這樣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裏的這句話含有哲理,有時後人給予很高的評價。但如果不考慮哲理,隻說這句話講的內容。會不會萬世不竭呢?不會的。因為捶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原子,或者更小的單元組成的,最小的單元總有數目,總會有取盡的時候。這就關係到世界是連續的,還是量子化的。莊子的話明顯是認為世界是連續的,然而世界是量子化的。日取其半,怎麽取其半?要想取其半,就要知道確切的兩端。即使物質是量子化的,實際也無法精確的確定兩端。無法精確地確定兩端,中點就不可能正確,所以隻能是日約取其半。即使確定了兩端,能不能取到真正的中間?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道理,就跟前麵講的永遠不可能在數軸上取到有理數是差不多的。
我們所能知道的知識,不管是對自然,還是對人,對社會,大多都是這樣。看著有道理,實際上真正發散延伸下去,都沒有道理。那麽知識到底有沒有道理呢?還是有的。這就是度。
在某種程度上,在某些條件下,這樣的道理是正確的。超出了度,或者說條件不符合,這個道理也就不正確了。這句話看起好像是廢話,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人,都認識不到這一點,理解不了。
度是我們對世界的觀察,根據我們的觀察而進行的描述。這是客觀的,是與人相關的,既符合人的認識,也符合世界的真實。比如這是紅的,那是白的,這是硬的,那是軟的。度沒有明確的界限,一旦設置了界限,就不是度了。而界限,實際不能確定。
認識自然界的過程中,這一點或許還沒有那麽重要。某種程度上,人類對自然界的研究,也並不太在乎是不是絕對正確,而在乎相對正確。但對人類和社會的認識,明確地知道度,則非常地重要。
前世的時候,上學要學很多政治、經濟、地理、曆史知識。特別是在中國,有時候被某些人稱為屠龍術。這些知識是不是正確的?是。但一定要注意的是,這個正確是有度的,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真正放之四海而準的真理。要想運用學到的知識,就必須明確前世的度在那裏,這個世界的度在哪裏。如果不能明確,這些正確的道理,有時會成為催命的毒藥。
經常有人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從曆史的長河來說,從人類文明的總體來說,這樣說是正確的。但具體到某一個點,某一個現實的社會,這句話幾乎都是不正確的。上層建築如果有意識地讓自己適應經濟基礎,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不斷地改革,國家就會穩定,就會發展,社會就會繁榮。如果不改革自己,隨著經濟基礎變化,上層建築就會越來越不穩定。
這就是改革的深層邏輯。而不是因為我們現在落後,要學習先進的國家,要借鑒別人的經驗,而進行改革。雖然國家說改革是進行時,但很多人,還是沒明白為什麽改革。
在很多人眼裏,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正確的,那麽有什麽樣的經濟基礎,就會有什麽樣的上層建築。他們認為這不言自明,誰不承認,誰的知識就有問題,眼光就有問題。卻不知道,這句話的正確不是建立在現實世界是這個樣子的。現實世界中,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這句話與事實都不相符。
我們說,世界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在政治、經濟、社會領域,確實如此。但是波浪式前進,還有波峰、波穀相差的大不大,頻率是高還是低。螺旋式上升同樣也是如此。這句話之所以正確的核心其實是前進和上升,說明了人類社會不是原地踏步的,而是前進的。但對人類的影響,大多時候是在低峰時鼓舞人心,有低峰就是有高潮。
為什麽會如此?矛盾論算是一種解釋,隻是不太完整。另一種解釋,是我們找出來的規律,認為找到的正確,是有其範圍的,有度的。而隨著發展,現實早晚會超過先前的度。這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不是穩定十年,什麽都不變,十年之後再變什麽。
某種程度上,與我們知道數軸上必有有理數,但實際去取,必取到無理數類似。絕大多數我們知道的道理,不管多麽正確,在現實中實際上都是不存在的。刻板地按照道理去做,就隻能做錯。教員曾經批判過本本主義,與此有類似之處。
理解其精神,借鑒其經驗,與實踐相結合,才會有真正的出路。前世學過的道理,是指導我們世界應該如此,而不是就會如此。
從道理來說,這個世界好簡單。聽說過這些道理,不管是什麽人,都能夠侃侃而談,還可以不時地嘲笑做事的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要把道理跟世界的現實相結合,世界就好複雜。從道理上來說應該是這樣的,偏偏就是那樣的。這樣做明明是對的,偏偏事與願違。
王宵獵以為,他已經在這個世界掘了一條河,應該就能奔騰而下,衝出一條大江。結果卻是,這條小河一頭撞上了堤壩,沒有了出路。這個時候,才是真正考驗自己。憑著這條小河,能不能把前麵的堤壩衝開,開出一條奔湧而下的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