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二戰的海洋是航母的海洋,也是戰列艦的謝幕舞台。不過,戰列艦並沒有被完全淘汰出去,二戰中殘酷的戰鬥證明,某些場合,戰列艦仍然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當時,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立即放棄戰列艦,而是重點發展航母的同時,也會發展的戰列艦。
“尊嚴”級戰列艦是一戰後唐帝國發展的第一種型戰列艦,也被公認為性能為平衡的一級“條約型戰列艦”,可實際上,“尊嚴”級並沒有完全滿足海軍的要求,過低的排水量,狹窄的艦體,這些都限製了其性能,甚至製約了其改進的餘地。
日本開始設計“大和”級戰列艦,美國也著手準備“依阿華”級戰列艦的時候,帝國海軍坐不住了。“尊嚴”級實際上是無法對抗這兩種式戰列艦的,帝國海軍需要強大的戰列艦。因此,下了第一批訂單之後,“尊嚴”級的後兩批訂單被海軍取消了,海軍17年初就下達了戰列艦的設計指標,讓四大船廠快拿出戰列艦的初始設計方案來,並且通過海軍(裝備技術辦公室)的論證,然後立即著手戰艦的全麵設計與建造工作。當時海軍訂下的指標是,21年之前完成設計,23年必須讓第一批戰列艦下水,爭取24年之前服役。
這個計劃進度是很匆忙的,而這次第一個被淘汰掉的就是廣州造船廠的設計方案。廣州造船廠的設計方案實際上就是放大了的“尊嚴”級戰列艦。也許,海軍可以接受這樣的航母,重巡洋艦,但決不會接受這種老式戰艦上改進而來的戰列艦。結果,中標的是大連造船廠,大連造船廠提交的是一種全的設計方案。
戰列艦被命名為“省會”級(“省會”級是一戰期間帝國海軍厲害的戰列艦,數次海戰的功臣,帝國能夠贏得一戰勝利的關鍵,這其實也表達了帝國海軍對式戰列艦的期望),而戰列艦的設計論證工作足足持續了兩年,直到19年年底,海軍才確定了具體的設計指標。
導致論證工作長達兩年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帝國海軍獲得的情報很不準確,特別是對日本式戰列艦的情報極為不準確。17年的時候,帝國海軍隻知道日本將條約過期之後建造世界上強大的戰列艦,因此認為,日本的式戰列艦也就多超越“尊嚴”級(實際上,當時“尊嚴”級也正是世界上強大的戰列艦)。到年底的時候,帝國海軍再次獲得情報,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噸位將超過45000噸,而18年中期的情報現實,日本海軍的戰列艦的噸位還將近一步上升,也許會達到60000噸。同期,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建造計劃也已經出台了,而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就是完全針對“尊嚴”級而來的,而且其排水量肯定將超過50000噸。
反複不定的情報讓帝國海軍對戰列艦的性能要求一改再改,到19年中期時,帝國海軍已經確定,日本的戰列艦將裝備曆史上大口徑的主炮,而且肯定會成為世界上排水量大的戰列艦。顯然,帝國海軍並不會與日本搞噸位競爭以及火炮口徑競爭。帝國海軍重視的是戰列艦的綜合戰鬥力,火力,防禦,速度,續航能力等性能隻有有效的結合起來,那才是好的戰艦。
也就是這個時候,帝國海軍拿出了後的性能指標要求書。其中主要的仍然是火力,防禦,速度以及續航能力。
海軍沒有對戰列艦的主炮口徑做出明確要求,隻是對主炮的威力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即,主炮穿甲彈要能12海裏的距離上擊穿350毫米裝甲,8海裏的距離上能夠擊穿400毫米裝甲(實際上,這已經足夠對付任何一種二戰時的戰列艦了)。大連造船廠的工程師與火炮工廠(帝國海軍的戰艦與火炮的生產是分開的,造船廠並不負責生產火炮)的工程師經過了嚴密的論證之後,認為400毫米口徑主炮就足以滿足海軍提出的性能要求。
當時,400毫米口徑的主炮研製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難題。一戰期間,帝國海軍的主炮是330毫米,戰後是360,而條約即將到期的時候,帝國海軍提出了發展400毫米口徑主炮的要求。研製一種的大口徑主炮不比研製一種的戰艦簡單多少。而當時,其他國家為了提高主炮的威力,將口徑增加到了406,甚至460毫米,而帝國海軍為了達到性能平衡的目的,要400毫米口徑上提高威力,這就需要強大的工業與科研基礎。
實際上,主炮研製進度的落後終導致了戰艦的設計與製造進度的落後。海軍曾一度打算先使用360毫米主炮,然後換裝的主炮,可後來戰艦的建造進度也出現了問題,所以“省會”級才下水時等到了研製的主炮。
防禦方麵。海軍也隻有性能要求,而沒有具體的設計指標要求。具體的性能要求就是,其整體防禦能力必須要比“尊嚴”級提高五成,主裝甲帶的防禦能力要提高八成,艦橋與主炮的裝甲防禦能力要提高一倍!
提高防禦的好辦法實際上就是增加裝甲的厚度,而這又與排水量衝突,而增加排水量就意味著要增加動力係統,意味著要帶多的燃料,意味著大的被彈麵積,所以不可能僅僅通過增加裝甲厚度來達到提高防禦能力的目的(這是日本人的做法)。其實,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使用高強度的裝甲鋼。
即使到現,裝甲鋼(全為合金鋼)的成分與配方都是一個國家的高機密。能否製造出足夠好的裝甲鋼是由一個國家的基礎工業,特別是鋼鐵工業,以及科研(材料科學,當時為冶金學)能力決定了的。唐帝國海軍敢於提出這麽高的防禦要求,實際上正是因為唐帝國擁有世界上發達的鋼鐵工業,先進的冶金技術。
戰艦的性能下來之後,海軍單獨撥款1500萬,由三家冶金研究所共同負責研製的軍用鋼材(包括了裝甲鋼,以及炮鋼),同時委托三家鋼鐵公司提供協助,好讓的科研成果能夠快的應用到戰艦的建造上去。
也正是的裝甲鋼的出現,讓“省會”級戰列艦達到了海軍的要求。“省會”級戰列艦的裝甲厚度實際上隻比“尊嚴”級提高了兩成到五成,而性能則完全超過了海軍的要求。而當時,如同美國這類強國所擁有的裝甲鋼也才僅僅隻有“尊嚴”級的水平而已。
速度方麵,海軍先要求達到33節,後來因為增重的原因,實際上隻有31節(試航的時候達到過325節的速度,隻不過是半載,而不是滿載)。
戰艦的續航能力達到了12000海裏,完全滿足了海軍的要求。這也主要得益於戰艦排水量的增加,內部容積的增加。
建造過程之中,海軍得知日本戰列艦用的是460毫米口徑主炮(世界上大的戰艦主炮)後,曾經一度要求修改設計,針鋒相對的使用480毫米口徑的主炮,可這個要求被聶人鳳直接否決了。如果當時要研製480毫米口徑的主炮的話,戰艦的服役時間至少推遲兩年,而且排水量至少得增加5000噸,戰艦的大部分設計都得修改。海軍等不起這兩年,而且也沒有必要用這麽巨大的火炮。
第一批四艘(“廣州”,“南寧”,“昆明”,“成都”)於19年底同時四家造船廠開工(此時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了),中途因為戰爭爆發,海軍人事變動,以及重點建造四艘“長江”級航母的原因等,四艘戰列艦的建造工作一直拖到了22年八月,“廣州”號首先下水,隨即開始了緊張的棲裝工作,23年1月完成棲裝,3月,四艘戰列艦加入帝國海軍,開始了緊張的海試與訓練工作。
性能參數:標準排水量38000噸(後來多次改進後,增加到了41000噸),滿載排水量45000噸(後增加到48500噸)。尺寸:長255米,寬29米,吃水9米。動力係統大輸出功率250000馬力,大航速31節(改進後降低到了30節),18節時的持續續航能力120000海裏。武備:三座三聯裝400毫米口徑主炮,16座雙聯裝120毫米高射炮,24門80毫米高射炮,24座雙聯裝40毫米高射炮,48門20毫米機關炮。裝甲防禦:主裝甲帶長170米,厚330毫米,水平裝甲帶厚240毫米;炮塔正麵450毫米,側麵240毫米,頂部200毫米,炮座440毫米。綏棱塔450毫米,艦內裝甲板120-140毫米。全艦總裝甲重17500噸,家體結構重量9500噸。
第一批四艘建成之後,海軍對“省會”級戰列艦的性能極為滿意,因此又追加訂購了兩批共八艘。而後兩批的排水量增加到了51000噸(滿載),尺寸沒有變化,主要就是加強了裝甲防禦能力,增加了數十門防空火炮,改善了艦內的布局,增加了彈藥與燃料的攜帶量,提高了戰艦的持續作戰能力。
可以明顯看出,“省會”級實際上是按照防空戰列艦的標準設計的。特別是聶人鳳上台之後,戰艦的設計做了一定修改,將150毫米副炮全部換成了120毫米高射炮,同時增加了研製成功的80毫米高射炮(實際上是德國88毫米高射炮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增添了大量的中小口徑高射炮。“省會”級成為了二戰時期,帝國海軍防空能力為強大的戰艦,其防空火力遠超過了防空巡洋艦,成為了航母強大的守護神。
得益於龐大的艦體,“省會”級戰列艦的改進餘地其實是很大的,而且其對海作戰能力並沒有降低。這海戰中就已經體現了出來。雖然,“省會”級沒有機會與世界上龐大的戰列艦用主炮一決高下,可漫長的二戰中,“省會”級與“依阿華”級,“喬治五世”,“黎塞留”級等世界其他列強的頂級戰列艦有過多次交手,實戰證明,這不但是帝國海軍好(也是後)的一級戰列艦,而且是世界上優秀的戰列艦。
也因為該級戰列艦設計時所體現出來的眾多超前思想,二戰結束後,沒有戰沉的都被保存了下來,並且一直服役到了50年代(唐曆)後期,其中,後兩艘還參加了二戰結束40多年後的戰鬥,其身影一直活躍到了70年代末,這才被帝國海軍封存,等待著重馳騁大洋的那一刻。
“省會”級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帝國的強大工業實力,科研實力。其設計時采用的眾多技術是保證其長期服役的基礎,也是保證其戰鬥中發揮出強大戰鬥力的基礎。作為帝國海軍建造的後一種戰列艦,“省會”級不但戰爭中力下了汗馬功勞,而且注定將被永久的載入海軍的史冊!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哥們的力作:《生死印》
\
二戰的海洋是航母的海洋,也是戰列艦的謝幕舞台。不過,戰列艦並沒有被完全淘汰出去,二戰中殘酷的戰鬥證明,某些場合,戰列艦仍然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當時,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立即放棄戰列艦,而是重點發展航母的同時,也會發展的戰列艦。
“尊嚴”級戰列艦是一戰後唐帝國發展的第一種型戰列艦,也被公認為性能為平衡的一級“條約型戰列艦”,可實際上,“尊嚴”級並沒有完全滿足海軍的要求,過低的排水量,狹窄的艦體,這些都限製了其性能,甚至製約了其改進的餘地。
日本開始設計“大和”級戰列艦,美國也著手準備“依阿華”級戰列艦的時候,帝國海軍坐不住了。“尊嚴”級實際上是無法對抗這兩種式戰列艦的,帝國海軍需要強大的戰列艦。因此,下了第一批訂單之後,“尊嚴”級的後兩批訂單被海軍取消了,海軍17年初就下達了戰列艦的設計指標,讓四大船廠快拿出戰列艦的初始設計方案來,並且通過海軍(裝備技術辦公室)的論證,然後立即著手戰艦的全麵設計與建造工作。當時海軍訂下的指標是,21年之前完成設計,23年必須讓第一批戰列艦下水,爭取24年之前服役。
這個計劃進度是很匆忙的,而這次第一個被淘汰掉的就是廣州造船廠的設計方案。廣州造船廠的設計方案實際上就是放大了的“尊嚴”級戰列艦。也許,海軍可以接受這樣的航母,重巡洋艦,但決不會接受這種老式戰艦上改進而來的戰列艦。結果,中標的是大連造船廠,大連造船廠提交的是一種全的設計方案。
戰列艦被命名為“省會”級(“省會”級是一戰期間帝國海軍厲害的戰列艦,數次海戰的功臣,帝國能夠贏得一戰勝利的關鍵,這其實也表達了帝國海軍對式戰列艦的期望),而戰列艦的設計論證工作足足持續了兩年,直到19年年底,海軍才確定了具體的設計指標。
導致論證工作長達兩年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帝國海軍獲得的情報很不準確,特別是對日本式戰列艦的情報極為不準確。17年的時候,帝國海軍隻知道日本將條約過期之後建造世界上強大的戰列艦,因此認為,日本的式戰列艦也就多超越“尊嚴”級(實際上,當時“尊嚴”級也正是世界上強大的戰列艦)。到年底的時候,帝國海軍再次獲得情報,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噸位將超過45000噸,而18年中期的情報現實,日本海軍的戰列艦的噸位還將近一步上升,也許會達到60000噸。同期,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建造計劃也已經出台了,而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就是完全針對“尊嚴”級而來的,而且其排水量肯定將超過50000噸。
反複不定的情報讓帝國海軍對戰列艦的性能要求一改再改,到19年中期時,帝國海軍已經確定,日本的戰列艦將裝備曆史上大口徑的主炮,而且肯定會成為世界上排水量大的戰列艦。顯然,帝國海軍並不會與日本搞噸位競爭以及火炮口徑競爭。帝國海軍重視的是戰列艦的綜合戰鬥力,火力,防禦,速度,續航能力等性能隻有有效的結合起來,那才是好的戰艦。
也就是這個時候,帝國海軍拿出了後的性能指標要求書。其中主要的仍然是火力,防禦,速度以及續航能力。
海軍沒有對戰列艦的主炮口徑做出明確要求,隻是對主炮的威力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即,主炮穿甲彈要能12海裏的距離上擊穿350毫米裝甲,8海裏的距離上能夠擊穿400毫米裝甲(實際上,這已經足夠對付任何一種二戰時的戰列艦了)。大連造船廠的工程師與火炮工廠(帝國海軍的戰艦與火炮的生產是分開的,造船廠並不負責生產火炮)的工程師經過了嚴密的論證之後,認為400毫米口徑主炮就足以滿足海軍提出的性能要求。
當時,400毫米口徑的主炮研製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難題。一戰期間,帝國海軍的主炮是330毫米,戰後是360,而條約即將到期的時候,帝國海軍提出了發展400毫米口徑主炮的要求。研製一種的大口徑主炮不比研製一種的戰艦簡單多少。而當時,其他國家為了提高主炮的威力,將口徑增加到了406,甚至460毫米,而帝國海軍為了達到性能平衡的目的,要400毫米口徑上提高威力,這就需要強大的工業與科研基礎。
實際上,主炮研製進度的落後終導致了戰艦的設計與製造進度的落後。海軍曾一度打算先使用360毫米主炮,然後換裝的主炮,可後來戰艦的建造進度也出現了問題,所以“省會”級才下水時等到了研製的主炮。
防禦方麵。海軍也隻有性能要求,而沒有具體的設計指標要求。具體的性能要求就是,其整體防禦能力必須要比“尊嚴”級提高五成,主裝甲帶的防禦能力要提高八成,艦橋與主炮的裝甲防禦能力要提高一倍!
提高防禦的好辦法實際上就是增加裝甲的厚度,而這又與排水量衝突,而增加排水量就意味著要增加動力係統,意味著要帶多的燃料,意味著大的被彈麵積,所以不可能僅僅通過增加裝甲厚度來達到提高防禦能力的目的(這是日本人的做法)。其實,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使用高強度的裝甲鋼。
即使到現,裝甲鋼(全為合金鋼)的成分與配方都是一個國家的高機密。能否製造出足夠好的裝甲鋼是由一個國家的基礎工業,特別是鋼鐵工業,以及科研(材料科學,當時為冶金學)能力決定了的。唐帝國海軍敢於提出這麽高的防禦要求,實際上正是因為唐帝國擁有世界上發達的鋼鐵工業,先進的冶金技術。
戰艦的性能下來之後,海軍單獨撥款1500萬,由三家冶金研究所共同負責研製的軍用鋼材(包括了裝甲鋼,以及炮鋼),同時委托三家鋼鐵公司提供協助,好讓的科研成果能夠快的應用到戰艦的建造上去。
也正是的裝甲鋼的出現,讓“省會”級戰列艦達到了海軍的要求。“省會”級戰列艦的裝甲厚度實際上隻比“尊嚴”級提高了兩成到五成,而性能則完全超過了海軍的要求。而當時,如同美國這類強國所擁有的裝甲鋼也才僅僅隻有“尊嚴”級的水平而已。
速度方麵,海軍先要求達到33節,後來因為增重的原因,實際上隻有31節(試航的時候達到過325節的速度,隻不過是半載,而不是滿載)。
戰艦的續航能力達到了12000海裏,完全滿足了海軍的要求。這也主要得益於戰艦排水量的增加,內部容積的增加。
建造過程之中,海軍得知日本戰列艦用的是460毫米口徑主炮(世界上大的戰艦主炮)後,曾經一度要求修改設計,針鋒相對的使用480毫米口徑的主炮,可這個要求被聶人鳳直接否決了。如果當時要研製480毫米口徑的主炮的話,戰艦的服役時間至少推遲兩年,而且排水量至少得增加5000噸,戰艦的大部分設計都得修改。海軍等不起這兩年,而且也沒有必要用這麽巨大的火炮。
第一批四艘(“廣州”,“南寧”,“昆明”,“成都”)於19年底同時四家造船廠開工(此時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了),中途因為戰爭爆發,海軍人事變動,以及重點建造四艘“長江”級航母的原因等,四艘戰列艦的建造工作一直拖到了22年八月,“廣州”號首先下水,隨即開始了緊張的棲裝工作,23年1月完成棲裝,3月,四艘戰列艦加入帝國海軍,開始了緊張的海試與訓練工作。
性能參數:標準排水量38000噸(後來多次改進後,增加到了41000噸),滿載排水量45000噸(後增加到48500噸)。尺寸:長255米,寬29米,吃水9米。動力係統大輸出功率250000馬力,大航速31節(改進後降低到了30節),18節時的持續續航能力120000海裏。武備:三座三聯裝400毫米口徑主炮,16座雙聯裝120毫米高射炮,24門80毫米高射炮,24座雙聯裝40毫米高射炮,48門20毫米機關炮。裝甲防禦:主裝甲帶長170米,厚330毫米,水平裝甲帶厚240毫米;炮塔正麵450毫米,側麵240毫米,頂部200毫米,炮座440毫米。綏棱塔450毫米,艦內裝甲板120-140毫米。全艦總裝甲重17500噸,家體結構重量9500噸。
第一批四艘建成之後,海軍對“省會”級戰列艦的性能極為滿意,因此又追加訂購了兩批共八艘。而後兩批的排水量增加到了51000噸(滿載),尺寸沒有變化,主要就是加強了裝甲防禦能力,增加了數十門防空火炮,改善了艦內的布局,增加了彈藥與燃料的攜帶量,提高了戰艦的持續作戰能力。
可以明顯看出,“省會”級實際上是按照防空戰列艦的標準設計的。特別是聶人鳳上台之後,戰艦的設計做了一定修改,將150毫米副炮全部換成了120毫米高射炮,同時增加了研製成功的80毫米高射炮(實際上是德國88毫米高射炮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增添了大量的中小口徑高射炮。“省會”級成為了二戰時期,帝國海軍防空能力為強大的戰艦,其防空火力遠超過了防空巡洋艦,成為了航母強大的守護神。
得益於龐大的艦體,“省會”級戰列艦的改進餘地其實是很大的,而且其對海作戰能力並沒有降低。這海戰中就已經體現了出來。雖然,“省會”級沒有機會與世界上龐大的戰列艦用主炮一決高下,可漫長的二戰中,“省會”級與“依阿華”級,“喬治五世”,“黎塞留”級等世界其他列強的頂級戰列艦有過多次交手,實戰證明,這不但是帝國海軍好(也是後)的一級戰列艦,而且是世界上優秀的戰列艦。
也因為該級戰列艦設計時所體現出來的眾多超前思想,二戰結束後,沒有戰沉的都被保存了下來,並且一直服役到了50年代(唐曆)後期,其中,後兩艘還參加了二戰結束40多年後的戰鬥,其身影一直活躍到了70年代末,這才被帝國海軍封存,等待著重馳騁大洋的那一刻。
“省會”級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帝國的強大工業實力,科研實力。其設計時采用的眾多技術是保證其長期服役的基礎,也是保證其戰鬥中發揮出強大戰鬥力的基礎。作為帝國海軍建造的後一種戰列艦,“省會”級不但戰爭中力下了汗馬功勞,而且注定將被永久的載入海軍的史冊!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哥們的力作:《生死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