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三七章蕭關
魯嘉陵領了決議,得到在外的便宜行事權,出得門來,整裝便發。
他出身疏勒大昭寺,疏勒大昭寺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傳統――魯家嫡係通常都先娶妻生子然後出家,出家之後便恪守佛門教統,這是在特殊時期延續安西疏勒鎮血脈而形成的習俗,所以魯嘉陵在十四歲時就已經娶妻,十七歲出家時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之後隨著安西唐軍的進入,張邁覺得這種傳統對魯家的妻子們很不公平,而且新形勢下也已經不需要這種習俗,便與大昭寺的主持高僧商量,逐漸廢除習俗――一部分僧人還俗進入政府,魯嘉陵就是其中之一。
還俗之後的魯嘉陵先後在龜茲、高昌、涼州重建家庭,但他的妻子也已經皈依佛門,雖未出家卻也在家修行,兩人處得甚淡,而魯嘉陵也還保持著出家時簡樸的生活習慣,出門十分簡便,收拾了幾件行裝,帶了人就走。
這次東行薛複派了兩隊汗血騎兵作為護衛,人數雖隻百人,但寶馬輕裘,十分威武,李彝殷的使者出使過幾次涼州,甚知魯嘉陵作為涼州留守三大臣的地位,不管心中還是臉上都十分敬畏。一路上好生奉承,常不經意間地討好魯嘉陵。出城後就指著人來人往的商流大讚,又說:“能子涼州居住的百姓,那都是前生修來的福分。這裏可真是人間樂土啊。”
魯嘉陵笑道:“涼州重建市井也不過數年時間,怕還當不得你這樣的稱呼。”
“雖是隻有幾年,但如今天底下又有哪裏比得上此間呢。若涼州還不算樂土,又有哪裏算樂土呢?”
魯嘉陵微微點頭,他是掌控情報的天策軍首腦人物,消息靈通,遍知成都、洛陽、江南、契丹的情況,雖知這個使者是在討好自己,去也覺得這讚美太過。
涼州地區自漢及唐數百年的經營,根基十分雄厚,近百年雖然禍亂不止,但根底仍在,天策軍進入之後並非在一片蠻荒中重新建設,在進行水利重建的時常發現許多幹渠基座都還存在――而這些恰恰是工程最大最難的地方,屯田的軍士常常隻是加以修複、清理,或者重建斷了的部分然後就可以重新啟用。
至於大唐建起來的官道那就更不用說了,顧炎武在明末的時候考察各地,還發現許多地方仍然在用唐朝的交通幹道,如今離李唐滅亡未遠,官道設施基本未損毀,水利是農業的保證,官道是商業的保證,有了這兩項根基,天策政權的發展就顯得水到渠成。
然而這些根基還隻是硬件,真正讓天策政權傲視群雄的,還是張邁及其部屬所建立起來的軍政體製與風氣。
如今的幾大強國之中,契丹是得了大唐文明的一部分,後唐與後蜀則是對唐朝的各種體製有所繼承與恢複,不過即便以後唐來說,其軍事、***體製相對於大唐全盛時期那是粗疏得多了,相比於唐朝那是嚴重退化。君主隻要稅收莫征收得讓人活不下去,軍閥隻要殺人莫殺得十室九空,老百姓就燒香拜佛了,至於官場風氣更不待言――五代時期官場風氣極壞,最高層麵還有像馮道這樣第一流的人物在,但掌控整個庶政執行部分的官僚卻都爛到家了。還有李從珂的軍隊,哪裏有可能奉召去屯田建水利?就是讓他們去打仗也要先將價錢(犒勞)講好呢。
至於天策政權則是在張邁的領導下,一方麵引入了後世的一些更先進的理念,一方麵參考西域各國的優點,同時結合各地的具體情況,在稅收製度、戶籍製度、治安體係、征兵體係、保障體係比起唐朝的體製來都有所發明創新,就其***氣象而論已隱隱有超邁唐朝的趨勢,這一進一退之間,天策政權在***體製方麵可就比後唐強得太多了。
石敬瑭號稱勤政愛民,也不過是少些剝削、在政策上鼓勵農桑而已,哪裏像張邁這樣非常積極地對農業進行投入,設立專門的部門進行選種、造肥、除蟲、除草等方麵的研究,並落力地派遣各種老於農牧的農民、牧民將種種成果推廣出去呢!
因此天策治下不但商業得益於絲綢之路而有了迅速的發展,就是其農業也欣欣向榮,百姓一方麵得到了農業技術的指引,一方麵獲得了相對充足的田地草地,又覺得稅製合理,天策境內沒有軍閥的割據,貪官汙吏出現的比例也遠較中原為小,因此家家戶戶都戮力耕種,在幾年後的今天,其農業收成已足令中原豔羨,李從珂在收到這類情報之後常恨上天太也眷顧張邁,卻不曉得這背後這個新興的國家內部,其軍民流了多少的汗水,做了多大的努力與犧牲!
連李從珂都羨慕河西,定難軍的黨項人就更不用說,李彝殷的使者其奉承話其實也是出自真心。
使團出了涼州城後不久,便見前麵有一大隊人馬走近,前麵來報說是曹元忠,魯嘉陵心中一動:“是他回來了!”
曹元忠是國戚,魯嘉陵卻也是安西四鎮疏勒鎮的後裔,各有一派勢力,曹元忠身為上將軍,魯嘉陵卻也是東方留守大臣,身份不相上下。
雙方便在道上相見,魯嘉陵道:“將軍遠行歸來,一路辛苦了。”
曹元忠受了這次磨難,又走了數千裏的道路,交接了後蜀等外國君臣,氣度又沉穩了幾分,他才回來,雖已聽說自己名列新的留守團體,卻也不敢怠慢了剛剛從涼州出來的魯嘉陵,還禮之後道:“魯樞密何往?”
當日張邁接受了張毅與魏仁浦的主張,改天策府長史為中書令,以張毅為中書侍郎,主掌政府,又設立樞密院,主掌軍事,魯嘉陵也隸屬於軍事係統,為樞密院副使,在唐朝這個職位也隻是負責軍事情報與機密情報,如今卻是軍事係統內部地位極高的文官了。這個職位算來也是個新官。
魯嘉陵一聽就知道曹元忠雖然剛剛回來,卻早有人將這邊的情況告知他了,笑笑道:“將軍從外來,我卻剛剛要外出。”
曹元忠道:“是往洛陽去?”
“不是。”魯嘉陵道:“這裏是道上,不好多說,將軍入城之後詢問便知。”
曹元忠便不多問了,隻是祝道:“魯樞密一路順風。”
走出了一段路程,隨行的悟真對魯嘉陵道:“曹氏竟然回來了,可別在我們外出之時,他卻興風作浪。早知他要來,叔叔這一趟就不該出來。說不定我們走後涼州會有什麽變故。”
他也是魯氏子孫,年紀比魯嘉陵大,卻比魯嘉陵矮了一輩,雖未還俗,但天策軍自並疏勒以來多有起用和尚的,因此政府之中有一些光頭的存在,這也算特殊時期的一個奇景了。
魯嘉陵卻道:“不然,我雖不知道曹元忠是今日到,卻也知他是在近日回來的。其實卻也不必擔心,如今涼州大勢已成,就算曹元忠回來,也隻能順勢而行。倒是東麵可能要出事。我年紀輕,又不像楊易都督他們般有那樣顯赫的戰功,雖有魯家的背景,這個樞密副使做的也有些勉強。這次東行若能立一場功勞,對我族往後穩住腳跟大有幫助。”
悟真點頭稱是,他雖未還俗,兒子也快成人了,魯家雖然比不上郭、楊,卻也是第一流的家族,且在宗教領域根基深厚,目下稍弱於鄭家那也隻是其家族代表人物魯嘉陵地位不如鄭渭,這種形勢的改變不用改變兩個家族根基的對比,隻要魯氏出一個子弟做到更大的官就夠了。
使團出了涼州後並不前往蘭州,隻是沿著長城舊址走到黃河邊上,一路都有天策唐軍的軍防駐點,渡過黃河之後,就是朔方、定難與河西的交界處――這種三不管地區本來治安最亂,但自從黨項人暗臣天策以後,天策軍在這裏的勢力便占據了絕對優勢,雖然薛複並未派兵馬截斷朔方與中原的聯係,但如果有需要,天策軍完全有能力將朔方變成一個孤島。
不過這一切僅僅處於“可能”而未發生,涼州留守的軍政大臣明白張邁的心意,對於張希崇采取的是拉攏措施,並未主動挑釁,相反還向這邊伸出了橄欖枝,因此有一條商路從涼州通往朔方靈州城,將之納入成為絲綢之路的一個旁支,來自河西的商人甚至走得更遠,有的冒險進入套上地區與草原部落做交易。
張希崇他治理邊疆是一把好手,權力**不強,本人卻比較渴盼那種有著較濃鬱文化氛圍的生活,在未能回中原的情況下,對來自涼州的各種書籍、古玩無法拒絕,再說河西商業力量的輸入對改善朔方的經濟與民生也有幫助,因此在這件事情上便順勢而行。
張希崇是一個軍政兩能的大才,朔方本是一個爛攤子,這些年在他的治理下農牧業都變得十分興旺,因此在朔方、定難、涼州之間的三角地區,一個為三地政府所默認的交易場便存在了下來,這裏是黃河的支流――蔚如水的中遊,商人們叫這個沒有城郭的市集做蕭關――唐朝時候的蕭關就在這不遠,不過早已廢棄。
蕭關雖然不能和蘭州金城相比,卻也是一個熱鬧繁華的去處。
魯嘉陵才渡河,李彝殷就已經收到了消息,魯嘉陵是留守大臣之一,李彝殷沒想到天策軍對這件事情會如此重視,竟然帶了二十幾個隨從,直接趕到蕭關來迎接。
蕭關地區的治安由本地三大民間幫會和五個家族共同維持,這三幫五族背後自然都有天策、黨項、後唐的勢力撐腰,魯嘉陵和李彝殷進入後自各有地頭蛇來接引,兩人在蕭關的一座客棧中相見,李彝殷便行天策式的軍禮,魯嘉陵看了內心高興,口中卻道:“李將軍何必如此客氣?晉北災民的事情,可有勞了。”
李彝殷道:“說起來糧草都是涼州出,我們隻是出點搬運的力氣。夫人與諸位大人如此仁義,令人敬佩,我黨項雖然是後起末族,但諸位做這樣的義舉,李彝殷又怎麽能不附驥尾?”
魯嘉陵道:“定難軍上下入華已久,族中老小多通唐言,其實也不用時時以外族自居,隻要將軍對我們元帥不見外,我們元帥對將軍自然也不會見外。至於晉北百姓與我們份屬同族,有同胞之親,他們遇到了災難,隻要我們力所能及,豈有不盡力的道理?”
跟著說明了自己要借道前往府州的來意,道:“今年涼州蘭州收成不錯,預計庫存餘糧養百萬之眾也不在話下,但這樣多的糧草,我們終究不能不聞不問地就送出去,因此要往秦北一行,問問府州、麟州的看法。”
李彝殷盛讚魯嘉陵仁義,連稱將盡力配合,當下接了他入境,一路上的態度就像邊將迎接欽差大臣。雖然使團喬裝成了商隊,但仍然瞞不過張希崇的耳目,靈州刺史楊澤中來與張希崇商議,張希崇道:“天策對朔方、河套非無野心,隻是如今張龍驤在西麵未回,據最新的情報,似乎張龍驤還要繼續西進,按理說,天策軍便不會在這種時候向東用兵。此事尚無須過度反應,且看看如何再說。”
楊澤中道:“今年天策又迎來了豐年,他們開疆拓土後的虛弱期已過,聲勢又高了三分。怕就怕天策軍又有什麽詭計,黨項人又暗中搞鬼,截斷了朔方與中原的道路,那我們便會被他們所困。”
張希崇道:“我料薛複還不敢僅憑一己之力就向我動手――他雖然也是西域名將,手中有兵有糧,但他布防的地方也比我大得多,未必抽得出足夠的力量來攻我朔方。而且當今的意思,還是要先收石駙馬。石駙馬這心腹大患未解決之前,當今是不會支持我們在西北大動幹戈的,因此我們無論做什麽都隻能從緩。”
石敬瑭人已經出了雷公口,這段時間號稱不斷與契丹攻占互有勝敗,正處於拉鋸戰中,塞外煙塵滾滾,李從珂派出人去都被契丹遊騎所殺,而且契丹的遊騎兵有幾次三番逼近晉北,跟著又被石敬瑭的人馬逼退。李從珂心裏雖然認定石敬瑭是在搞鬼,卻也沒法得到確切的證據,因此石敬瑭雖不歸朝,卻又繼續向朝廷要糧。而河東民間則有不少人相信石駙馬是出塞捍敵,若不是石駙馬在,隻怕契丹人早就兵入河東了。
對於這個大環境,楊澤中自然心中明白,眼下從晉北到漠南,李從珂與石敬瑭之間還處於***鬥爭當中,尚未撕破臉動手!張希崇的地位不如他們兩人,在這件事情根本無從插口,隻能在這個大前提下設法周旋。
當下張希崇一邊廣派間諜,以監視天策軍使團的行動,一邊準備好兵馬,以待隨時可能發生的變故!
第一三七章蕭關
魯嘉陵領了決議,得到在外的便宜行事權,出得門來,整裝便發。
他出身疏勒大昭寺,疏勒大昭寺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傳統――魯家嫡係通常都先娶妻生子然後出家,出家之後便恪守佛門教統,這是在特殊時期延續安西疏勒鎮血脈而形成的習俗,所以魯嘉陵在十四歲時就已經娶妻,十七歲出家時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之後隨著安西唐軍的進入,張邁覺得這種傳統對魯家的妻子們很不公平,而且新形勢下也已經不需要這種習俗,便與大昭寺的主持高僧商量,逐漸廢除習俗――一部分僧人還俗進入政府,魯嘉陵就是其中之一。
還俗之後的魯嘉陵先後在龜茲、高昌、涼州重建家庭,但他的妻子也已經皈依佛門,雖未出家卻也在家修行,兩人處得甚淡,而魯嘉陵也還保持著出家時簡樸的生活習慣,出門十分簡便,收拾了幾件行裝,帶了人就走。
這次東行薛複派了兩隊汗血騎兵作為護衛,人數雖隻百人,但寶馬輕裘,十分威武,李彝殷的使者出使過幾次涼州,甚知魯嘉陵作為涼州留守三大臣的地位,不管心中還是臉上都十分敬畏。一路上好生奉承,常不經意間地討好魯嘉陵。出城後就指著人來人往的商流大讚,又說:“能子涼州居住的百姓,那都是前生修來的福分。這裏可真是人間樂土啊。”
魯嘉陵笑道:“涼州重建市井也不過數年時間,怕還當不得你這樣的稱呼。”
“雖是隻有幾年,但如今天底下又有哪裏比得上此間呢。若涼州還不算樂土,又有哪裏算樂土呢?”
魯嘉陵微微點頭,他是掌控情報的天策軍首腦人物,消息靈通,遍知成都、洛陽、江南、契丹的情況,雖知這個使者是在討好自己,去也覺得這讚美太過。
涼州地區自漢及唐數百年的經營,根基十分雄厚,近百年雖然禍亂不止,但根底仍在,天策軍進入之後並非在一片蠻荒中重新建設,在進行水利重建的時常發現許多幹渠基座都還存在――而這些恰恰是工程最大最難的地方,屯田的軍士常常隻是加以修複、清理,或者重建斷了的部分然後就可以重新啟用。
至於大唐建起來的官道那就更不用說了,顧炎武在明末的時候考察各地,還發現許多地方仍然在用唐朝的交通幹道,如今離李唐滅亡未遠,官道設施基本未損毀,水利是農業的保證,官道是商業的保證,有了這兩項根基,天策政權的發展就顯得水到渠成。
然而這些根基還隻是硬件,真正讓天策政權傲視群雄的,還是張邁及其部屬所建立起來的軍政體製與風氣。
如今的幾大強國之中,契丹是得了大唐文明的一部分,後唐與後蜀則是對唐朝的各種體製有所繼承與恢複,不過即便以後唐來說,其軍事、***體製相對於大唐全盛時期那是粗疏得多了,相比於唐朝那是嚴重退化。君主隻要稅收莫征收得讓人活不下去,軍閥隻要殺人莫殺得十室九空,老百姓就燒香拜佛了,至於官場風氣更不待言――五代時期官場風氣極壞,最高層麵還有像馮道這樣第一流的人物在,但掌控整個庶政執行部分的官僚卻都爛到家了。還有李從珂的軍隊,哪裏有可能奉召去屯田建水利?就是讓他們去打仗也要先將價錢(犒勞)講好呢。
至於天策政權則是在張邁的領導下,一方麵引入了後世的一些更先進的理念,一方麵參考西域各國的優點,同時結合各地的具體情況,在稅收製度、戶籍製度、治安體係、征兵體係、保障體係比起唐朝的體製來都有所發明創新,就其***氣象而論已隱隱有超邁唐朝的趨勢,這一進一退之間,天策政權在***體製方麵可就比後唐強得太多了。
石敬瑭號稱勤政愛民,也不過是少些剝削、在政策上鼓勵農桑而已,哪裏像張邁這樣非常積極地對農業進行投入,設立專門的部門進行選種、造肥、除蟲、除草等方麵的研究,並落力地派遣各種老於農牧的農民、牧民將種種成果推廣出去呢!
因此天策治下不但商業得益於絲綢之路而有了迅速的發展,就是其農業也欣欣向榮,百姓一方麵得到了農業技術的指引,一方麵獲得了相對充足的田地草地,又覺得稅製合理,天策境內沒有軍閥的割據,貪官汙吏出現的比例也遠較中原為小,因此家家戶戶都戮力耕種,在幾年後的今天,其農業收成已足令中原豔羨,李從珂在收到這類情報之後常恨上天太也眷顧張邁,卻不曉得這背後這個新興的國家內部,其軍民流了多少的汗水,做了多大的努力與犧牲!
連李從珂都羨慕河西,定難軍的黨項人就更不用說,李彝殷的使者其奉承話其實也是出自真心。
使團出了涼州城後不久,便見前麵有一大隊人馬走近,前麵來報說是曹元忠,魯嘉陵心中一動:“是他回來了!”
曹元忠是國戚,魯嘉陵卻也是安西四鎮疏勒鎮的後裔,各有一派勢力,曹元忠身為上將軍,魯嘉陵卻也是東方留守大臣,身份不相上下。
雙方便在道上相見,魯嘉陵道:“將軍遠行歸來,一路辛苦了。”
曹元忠受了這次磨難,又走了數千裏的道路,交接了後蜀等外國君臣,氣度又沉穩了幾分,他才回來,雖已聽說自己名列新的留守團體,卻也不敢怠慢了剛剛從涼州出來的魯嘉陵,還禮之後道:“魯樞密何往?”
當日張邁接受了張毅與魏仁浦的主張,改天策府長史為中書令,以張毅為中書侍郎,主掌政府,又設立樞密院,主掌軍事,魯嘉陵也隸屬於軍事係統,為樞密院副使,在唐朝這個職位也隻是負責軍事情報與機密情報,如今卻是軍事係統內部地位極高的文官了。這個職位算來也是個新官。
魯嘉陵一聽就知道曹元忠雖然剛剛回來,卻早有人將這邊的情況告知他了,笑笑道:“將軍從外來,我卻剛剛要外出。”
曹元忠道:“是往洛陽去?”
“不是。”魯嘉陵道:“這裏是道上,不好多說,將軍入城之後詢問便知。”
曹元忠便不多問了,隻是祝道:“魯樞密一路順風。”
走出了一段路程,隨行的悟真對魯嘉陵道:“曹氏竟然回來了,可別在我們外出之時,他卻興風作浪。早知他要來,叔叔這一趟就不該出來。說不定我們走後涼州會有什麽變故。”
他也是魯氏子孫,年紀比魯嘉陵大,卻比魯嘉陵矮了一輩,雖未還俗,但天策軍自並疏勒以來多有起用和尚的,因此政府之中有一些光頭的存在,這也算特殊時期的一個奇景了。
魯嘉陵卻道:“不然,我雖不知道曹元忠是今日到,卻也知他是在近日回來的。其實卻也不必擔心,如今涼州大勢已成,就算曹元忠回來,也隻能順勢而行。倒是東麵可能要出事。我年紀輕,又不像楊易都督他們般有那樣顯赫的戰功,雖有魯家的背景,這個樞密副使做的也有些勉強。這次東行若能立一場功勞,對我族往後穩住腳跟大有幫助。”
悟真點頭稱是,他雖未還俗,兒子也快成人了,魯家雖然比不上郭、楊,卻也是第一流的家族,且在宗教領域根基深厚,目下稍弱於鄭家那也隻是其家族代表人物魯嘉陵地位不如鄭渭,這種形勢的改變不用改變兩個家族根基的對比,隻要魯氏出一個子弟做到更大的官就夠了。
使團出了涼州後並不前往蘭州,隻是沿著長城舊址走到黃河邊上,一路都有天策唐軍的軍防駐點,渡過黃河之後,就是朔方、定難與河西的交界處――這種三不管地區本來治安最亂,但自從黨項人暗臣天策以後,天策軍在這裏的勢力便占據了絕對優勢,雖然薛複並未派兵馬截斷朔方與中原的聯係,但如果有需要,天策軍完全有能力將朔方變成一個孤島。
不過這一切僅僅處於“可能”而未發生,涼州留守的軍政大臣明白張邁的心意,對於張希崇采取的是拉攏措施,並未主動挑釁,相反還向這邊伸出了橄欖枝,因此有一條商路從涼州通往朔方靈州城,將之納入成為絲綢之路的一個旁支,來自河西的商人甚至走得更遠,有的冒險進入套上地區與草原部落做交易。
張希崇他治理邊疆是一把好手,權力**不強,本人卻比較渴盼那種有著較濃鬱文化氛圍的生活,在未能回中原的情況下,對來自涼州的各種書籍、古玩無法拒絕,再說河西商業力量的輸入對改善朔方的經濟與民生也有幫助,因此在這件事情上便順勢而行。
張希崇是一個軍政兩能的大才,朔方本是一個爛攤子,這些年在他的治理下農牧業都變得十分興旺,因此在朔方、定難、涼州之間的三角地區,一個為三地政府所默認的交易場便存在了下來,這裏是黃河的支流――蔚如水的中遊,商人們叫這個沒有城郭的市集做蕭關――唐朝時候的蕭關就在這不遠,不過早已廢棄。
蕭關雖然不能和蘭州金城相比,卻也是一個熱鬧繁華的去處。
魯嘉陵才渡河,李彝殷就已經收到了消息,魯嘉陵是留守大臣之一,李彝殷沒想到天策軍對這件事情會如此重視,竟然帶了二十幾個隨從,直接趕到蕭關來迎接。
蕭關地區的治安由本地三大民間幫會和五個家族共同維持,這三幫五族背後自然都有天策、黨項、後唐的勢力撐腰,魯嘉陵和李彝殷進入後自各有地頭蛇來接引,兩人在蕭關的一座客棧中相見,李彝殷便行天策式的軍禮,魯嘉陵看了內心高興,口中卻道:“李將軍何必如此客氣?晉北災民的事情,可有勞了。”
李彝殷道:“說起來糧草都是涼州出,我們隻是出點搬運的力氣。夫人與諸位大人如此仁義,令人敬佩,我黨項雖然是後起末族,但諸位做這樣的義舉,李彝殷又怎麽能不附驥尾?”
魯嘉陵道:“定難軍上下入華已久,族中老小多通唐言,其實也不用時時以外族自居,隻要將軍對我們元帥不見外,我們元帥對將軍自然也不會見外。至於晉北百姓與我們份屬同族,有同胞之親,他們遇到了災難,隻要我們力所能及,豈有不盡力的道理?”
跟著說明了自己要借道前往府州的來意,道:“今年涼州蘭州收成不錯,預計庫存餘糧養百萬之眾也不在話下,但這樣多的糧草,我們終究不能不聞不問地就送出去,因此要往秦北一行,問問府州、麟州的看法。”
李彝殷盛讚魯嘉陵仁義,連稱將盡力配合,當下接了他入境,一路上的態度就像邊將迎接欽差大臣。雖然使團喬裝成了商隊,但仍然瞞不過張希崇的耳目,靈州刺史楊澤中來與張希崇商議,張希崇道:“天策對朔方、河套非無野心,隻是如今張龍驤在西麵未回,據最新的情報,似乎張龍驤還要繼續西進,按理說,天策軍便不會在這種時候向東用兵。此事尚無須過度反應,且看看如何再說。”
楊澤中道:“今年天策又迎來了豐年,他們開疆拓土後的虛弱期已過,聲勢又高了三分。怕就怕天策軍又有什麽詭計,黨項人又暗中搞鬼,截斷了朔方與中原的道路,那我們便會被他們所困。”
張希崇道:“我料薛複還不敢僅憑一己之力就向我動手――他雖然也是西域名將,手中有兵有糧,但他布防的地方也比我大得多,未必抽得出足夠的力量來攻我朔方。而且當今的意思,還是要先收石駙馬。石駙馬這心腹大患未解決之前,當今是不會支持我們在西北大動幹戈的,因此我們無論做什麽都隻能從緩。”
石敬瑭人已經出了雷公口,這段時間號稱不斷與契丹攻占互有勝敗,正處於拉鋸戰中,塞外煙塵滾滾,李從珂派出人去都被契丹遊騎所殺,而且契丹的遊騎兵有幾次三番逼近晉北,跟著又被石敬瑭的人馬逼退。李從珂心裏雖然認定石敬瑭是在搞鬼,卻也沒法得到確切的證據,因此石敬瑭雖不歸朝,卻又繼續向朝廷要糧。而河東民間則有不少人相信石駙馬是出塞捍敵,若不是石駙馬在,隻怕契丹人早就兵入河東了。
對於這個大環境,楊澤中自然心中明白,眼下從晉北到漠南,李從珂與石敬瑭之間還處於***鬥爭當中,尚未撕破臉動手!張希崇的地位不如他們兩人,在這件事情根本無從插口,隻能在這個大前提下設法周旋。
當下張希崇一邊廣派間諜,以監視天策軍使團的行動,一邊準備好兵馬,以待隨時可能發生的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