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陳風的軍隊,如何在建立國家之後安置陳風,這是朱元璋不得不去麵對的一個難題。
自古以來,皇權是最威嚴,最不容沾染的權力,而維護皇權的,那就是軍隊!
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是由皇權控製的軍隊才可以,所有的軍隊,必須要聽一個人的命令才行,這個人,隻能是皇上。
曆史上,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從唐代開始,出現了節度使這個官職,手握軍隊,最終就釀成了禍亂,不過,節度使直到宋朝,也依舊存在,一直到了元朝,才廢除了這個官職。
但是,現在朱元璋卻比較尷尬。
如果沒有陳風,那麽,朱元璋根本就不會有現在,在後世的曆史上,朱元璋當皇帝,可比現在晚了十幾年。
如果現在,在大明朝剛剛建立,在陳風北伐成功之後,就將陳風的兵馬全部削減掉,讓陳風成了光杆,那麽,先不論陳風是否願意,就是讓外人說起,也肯定會是朱元璋過河拆橋,兔死狗烹。
以前,朱元璋似乎一直都在回避這個問題,但是現在,這個問題,越來越靠近,朱元璋不得不麵對,不得不考慮如何應對了。
現在,既然是劉基先提起了這個問題,倒不如,先聽聽劉基的意思。
劉基,雖然是在陳風的建議下,受到朱元璋重用的,但是,劉基一直都把朱元璋當作自己的主公,凡事也都是從朱元璋這方麵來考慮的,比如,在對待韓林兒的態度上,劉基就很直接。
但是,在對待陳風上,劉基持有的,是絕對的信任,陳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朱元璋,也是為了這個國家。
劉基一直都在旁邊看著,以他的眼光,看到的就是這些。
不過,劉基知道,自己太過耿直,雖然現在還沒什麽具體的衝突,他和李善長等人,也已經有了輕微的摩擦,等下他要是提出自己的主張,一定會被李善長等人諷刺的。
“王爺,在下想聽聽王爺的意思。”劉基說道。
這個問題是很嚴肅的,劉基不想直接就說出自己的想法來,如果與朱元璋的想法矛盾,劉基會保持沉默。
“青田,我現在隻想聽聽你的想法。”朱元璋說道:“你每次提出的見解,都非常正確。”
朱元璋這麽說,劉基也隻能是硬著頭皮說道:“王爺,在您登基之後,可以封陳大人為平江王。”
平江王!其實,這個說法,在最開始朱元璋和陳風會麵的時候,朱元璋曾經表達過這樣的意思,當初,朱元璋就說過,等到將來當了皇上,與陳風共享這個天下。
當時以為,自己當皇上,統治整個中原,要經過很長的時間,但是現在,卻沒有想到,很快就實現了。
看到朱元璋沒什麽反對的意見,劉基繼續說道:“王爺,陳大人和您結拜了兄弟,如果王爺當了皇上,那陳大人自然也是皇弟,就該有一番封地,不如,就將現在陳大人所占領的地區,都封為陳大人的封地。”
劉基還沒有說完,果然,一旁的李善長,就開始迫不及待地要反對了。
“陳大人是該有封地,不過,要是將陳大人現在的控製區,全部作為陳大人的封地,那是否有些太大了?尤其是,揚州,平江,杭州等地,都是最富庶之地,這裏的賦稅,會關係到我們整個國家的收入,我們隻有收入多了,才能夠投入到北方的重建之中去。”李善長說道。
沒辦法,陳風先下手,已經將那些最富庶的地方,拿到手裏去了,現在,這些土地的歸屬,就愈發地重要起來了。
“而且,那些土地上的人,隻知道有陳大人,而不知道有王爺,這是很危險的。”李善長繼續說道。
當初,李善長腆著臉去找陳風,現在,卻又對陳風起各種猜測,其實,還都是為了朱元璋打算。
“那請李大人去和陳大人商議,讓陳大人將那些土地,交給我們來管理?”劉基反問道。
既然李善長這麽說,那就讓李善長去當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人去好了。
“你!”李善長立刻無話可說。
“青田,那陳風手下的軍隊,又該做何處置?”朱元璋問道。
“我們在打仗的時候,需要大量的軍隊,而現在,當徹底殲滅了韃子之後,就需要削減軍隊的人數,隻需要維持一支常備的軍隊就足夠了,所以,請王爺向陳大人建議,陳大人的手下,隻需要維持陳大人的封地治安就足夠了,最多,一萬軍隊足矣。”劉基說道。
封地,都給了陳風,但是,這軍隊方麵,不能太多,這點上,劉基的觀點也是很明確的。
其實,就算是北伐完成,在周圍,還是有小規模的戰事的,而且,現在朱元璋手頭裏的軍隊,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在新的占領區一駐紮,幾乎就剩不下什麽人了。
所以,要是真削減,那就隻削減掉了陳風的軍隊,陳風肯自己將自己的軍隊削減掉嗎?
聽到劉基這麽說,一旁的李善長不由得又問道:“青田兄,你確定,陳大人會自己把那些精兵解散,然後,隻留下一萬軍隊?”李善長問道。
劉基這麽說,更像是想當然,剛剛說給了那麽多封地的時候,挺大方,現在說裁人家的軍隊,說得也很輕巧,這劉基,不會是腦子裏進水了吧?
“我相信,陳大人一定會答應的。”劉基說道:“劉青田願意以人頭擔保,如果陳大人不肯,我劉青田願意親自到平江去當說客。”
“哼,你的人頭,值那麽多軍隊嗎?”李善長聽到劉基說出這麽不經過大腦的話來,不由得嗤笑道。
“你!”劉基聽到李善長一再出言諷刺,也不由得惱怒了。
“算了,”朱元璋說道:“今日就如此吧,這件事,以後再議,下去之後,準備這次北伐行動,任何人,若有拖延,休怪我軍法從事。”
“是。”其他人一起答道。
看到這些人都走了,朱元璋從座位上下來,其實,劉基說的,更符合朱元璋的想法。
如果不是陳風幫助,朱元璋絕對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取得天下,這個天下,有一半都是陳風的功勞。
但是,若要說真的和陳風共享天下,現在朱元璋又覺得,自己很難辦到,朱元璋不會容忍自己手裏的權力被別人瓜分,也不會看著陳風手握重兵,就在自己的身邊呆著。
而且,朱元璋知道,陳風的問題,必須要處理好,否則,就會出大問題。
劉基那麽有信心,陳風會主動交出兵權?
希望如此吧,朱元璋望著天邊的晚霞,自從到了應天之後,每日裏,朱元璋都感覺到非常安心,勝利,來得如此容易,這皇座,已經在向他招手了。
“王爺,大都方麵來消息了。”就在朱元璋還在沉思之間,一名護衛進來說道。
朱元璋接過了來信,從前看到後,隻看了一遍,臉色雖然沒有變化,心裏卻是震驚。
不止是陳風在大都有探子,就是朱元璋,也在大都有探子,隻是,他們的效率,遠非陳風手下的探子可以比擬。
但是,朱元璋手下的探子,刺探的情報,更加深入,他們給了朱元璋準確的結論。
大都的事情,果然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瀾,從老的沙的逃跑,到孛羅軍的進入,再到擴廓帶兵回來勤王,這一切,都充滿了陰謀的味道。
尤其是,在大都城的防守的過程中,有過數次的火器聲,這些火器,與大都守軍裝備的火器並不同。
最近北方發生的一連串的事,讓朱元璋有很多疑問,現在,這情報回來的很是時候。再加上最近幾個月,陳風並沒有在平江城內出現過,朱元璋就能夠確認,北方的事情,肯定是陳風暗中操作的。
陳風這個人,一向都是比較低調的,大都發生的這些事情,陳風一點都沒有向朱元璋提起,現在,由朱元璋得到了這樣的結論,同時,對陳風的為人,也有了新的認識。
如果任何一個人做事,都要有原則,有目的的話,那陳風做事的原則,真的是為了這個國家,也是為了自己!
如果沒有陳風的這一連串的動作,北進大都,不知要拖到什麽時候,也不知道會麵臨多少風險,會戰死多少人。
陳風,是自己的好幫手,是為了打垮韃子而用盡所有謀略的人,把軍隊交給陳風去北伐,一定可以用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的勝利。
而且,陳風從未邀過功,陳風辦了這樣的大事,卻默無聲息,如果不是自己派人去查,陳風什麽都不會去說,從這一點上,朱元璋也終於得到了結果,等到仗真的打完之後,陳風是願意將軍隊削減的。
有陳風這樣的人相助自己,應該是自己的幸運啊!朱元璋在心裏想到。
其實,朱元璋不知道,陳風不和朱元璋講自己在北方的事情,原因很簡單,不願意暴露自己的情報組織,陳風的情報組織,正在逐漸完善,以後,就是在朱元璋的身邊,都會有陳風的耳目,這對於陳風以後的行動來說,非常關鍵。
自古以來,皇權是最威嚴,最不容沾染的權力,而維護皇權的,那就是軍隊!
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是由皇權控製的軍隊才可以,所有的軍隊,必須要聽一個人的命令才行,這個人,隻能是皇上。
曆史上,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從唐代開始,出現了節度使這個官職,手握軍隊,最終就釀成了禍亂,不過,節度使直到宋朝,也依舊存在,一直到了元朝,才廢除了這個官職。
但是,現在朱元璋卻比較尷尬。
如果沒有陳風,那麽,朱元璋根本就不會有現在,在後世的曆史上,朱元璋當皇帝,可比現在晚了十幾年。
如果現在,在大明朝剛剛建立,在陳風北伐成功之後,就將陳風的兵馬全部削減掉,讓陳風成了光杆,那麽,先不論陳風是否願意,就是讓外人說起,也肯定會是朱元璋過河拆橋,兔死狗烹。
以前,朱元璋似乎一直都在回避這個問題,但是現在,這個問題,越來越靠近,朱元璋不得不麵對,不得不考慮如何應對了。
現在,既然是劉基先提起了這個問題,倒不如,先聽聽劉基的意思。
劉基,雖然是在陳風的建議下,受到朱元璋重用的,但是,劉基一直都把朱元璋當作自己的主公,凡事也都是從朱元璋這方麵來考慮的,比如,在對待韓林兒的態度上,劉基就很直接。
但是,在對待陳風上,劉基持有的,是絕對的信任,陳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朱元璋,也是為了這個國家。
劉基一直都在旁邊看著,以他的眼光,看到的就是這些。
不過,劉基知道,自己太過耿直,雖然現在還沒什麽具體的衝突,他和李善長等人,也已經有了輕微的摩擦,等下他要是提出自己的主張,一定會被李善長等人諷刺的。
“王爺,在下想聽聽王爺的意思。”劉基說道。
這個問題是很嚴肅的,劉基不想直接就說出自己的想法來,如果與朱元璋的想法矛盾,劉基會保持沉默。
“青田,我現在隻想聽聽你的想法。”朱元璋說道:“你每次提出的見解,都非常正確。”
朱元璋這麽說,劉基也隻能是硬著頭皮說道:“王爺,在您登基之後,可以封陳大人為平江王。”
平江王!其實,這個說法,在最開始朱元璋和陳風會麵的時候,朱元璋曾經表達過這樣的意思,當初,朱元璋就說過,等到將來當了皇上,與陳風共享這個天下。
當時以為,自己當皇上,統治整個中原,要經過很長的時間,但是現在,卻沒有想到,很快就實現了。
看到朱元璋沒什麽反對的意見,劉基繼續說道:“王爺,陳大人和您結拜了兄弟,如果王爺當了皇上,那陳大人自然也是皇弟,就該有一番封地,不如,就將現在陳大人所占領的地區,都封為陳大人的封地。”
劉基還沒有說完,果然,一旁的李善長,就開始迫不及待地要反對了。
“陳大人是該有封地,不過,要是將陳大人現在的控製區,全部作為陳大人的封地,那是否有些太大了?尤其是,揚州,平江,杭州等地,都是最富庶之地,這裏的賦稅,會關係到我們整個國家的收入,我們隻有收入多了,才能夠投入到北方的重建之中去。”李善長說道。
沒辦法,陳風先下手,已經將那些最富庶的地方,拿到手裏去了,現在,這些土地的歸屬,就愈發地重要起來了。
“而且,那些土地上的人,隻知道有陳大人,而不知道有王爺,這是很危險的。”李善長繼續說道。
當初,李善長腆著臉去找陳風,現在,卻又對陳風起各種猜測,其實,還都是為了朱元璋打算。
“那請李大人去和陳大人商議,讓陳大人將那些土地,交給我們來管理?”劉基反問道。
既然李善長這麽說,那就讓李善長去當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人去好了。
“你!”李善長立刻無話可說。
“青田,那陳風手下的軍隊,又該做何處置?”朱元璋問道。
“我們在打仗的時候,需要大量的軍隊,而現在,當徹底殲滅了韃子之後,就需要削減軍隊的人數,隻需要維持一支常備的軍隊就足夠了,所以,請王爺向陳大人建議,陳大人的手下,隻需要維持陳大人的封地治安就足夠了,最多,一萬軍隊足矣。”劉基說道。
封地,都給了陳風,但是,這軍隊方麵,不能太多,這點上,劉基的觀點也是很明確的。
其實,就算是北伐完成,在周圍,還是有小規模的戰事的,而且,現在朱元璋手頭裏的軍隊,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在新的占領區一駐紮,幾乎就剩不下什麽人了。
所以,要是真削減,那就隻削減掉了陳風的軍隊,陳風肯自己將自己的軍隊削減掉嗎?
聽到劉基這麽說,一旁的李善長不由得又問道:“青田兄,你確定,陳大人會自己把那些精兵解散,然後,隻留下一萬軍隊?”李善長問道。
劉基這麽說,更像是想當然,剛剛說給了那麽多封地的時候,挺大方,現在說裁人家的軍隊,說得也很輕巧,這劉基,不會是腦子裏進水了吧?
“我相信,陳大人一定會答應的。”劉基說道:“劉青田願意以人頭擔保,如果陳大人不肯,我劉青田願意親自到平江去當說客。”
“哼,你的人頭,值那麽多軍隊嗎?”李善長聽到劉基說出這麽不經過大腦的話來,不由得嗤笑道。
“你!”劉基聽到李善長一再出言諷刺,也不由得惱怒了。
“算了,”朱元璋說道:“今日就如此吧,這件事,以後再議,下去之後,準備這次北伐行動,任何人,若有拖延,休怪我軍法從事。”
“是。”其他人一起答道。
看到這些人都走了,朱元璋從座位上下來,其實,劉基說的,更符合朱元璋的想法。
如果不是陳風幫助,朱元璋絕對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取得天下,這個天下,有一半都是陳風的功勞。
但是,若要說真的和陳風共享天下,現在朱元璋又覺得,自己很難辦到,朱元璋不會容忍自己手裏的權力被別人瓜分,也不會看著陳風手握重兵,就在自己的身邊呆著。
而且,朱元璋知道,陳風的問題,必須要處理好,否則,就會出大問題。
劉基那麽有信心,陳風會主動交出兵權?
希望如此吧,朱元璋望著天邊的晚霞,自從到了應天之後,每日裏,朱元璋都感覺到非常安心,勝利,來得如此容易,這皇座,已經在向他招手了。
“王爺,大都方麵來消息了。”就在朱元璋還在沉思之間,一名護衛進來說道。
朱元璋接過了來信,從前看到後,隻看了一遍,臉色雖然沒有變化,心裏卻是震驚。
不止是陳風在大都有探子,就是朱元璋,也在大都有探子,隻是,他們的效率,遠非陳風手下的探子可以比擬。
但是,朱元璋手下的探子,刺探的情報,更加深入,他們給了朱元璋準確的結論。
大都的事情,果然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瀾,從老的沙的逃跑,到孛羅軍的進入,再到擴廓帶兵回來勤王,這一切,都充滿了陰謀的味道。
尤其是,在大都城的防守的過程中,有過數次的火器聲,這些火器,與大都守軍裝備的火器並不同。
最近北方發生的一連串的事,讓朱元璋有很多疑問,現在,這情報回來的很是時候。再加上最近幾個月,陳風並沒有在平江城內出現過,朱元璋就能夠確認,北方的事情,肯定是陳風暗中操作的。
陳風這個人,一向都是比較低調的,大都發生的這些事情,陳風一點都沒有向朱元璋提起,現在,由朱元璋得到了這樣的結論,同時,對陳風的為人,也有了新的認識。
如果任何一個人做事,都要有原則,有目的的話,那陳風做事的原則,真的是為了這個國家,也是為了自己!
如果沒有陳風的這一連串的動作,北進大都,不知要拖到什麽時候,也不知道會麵臨多少風險,會戰死多少人。
陳風,是自己的好幫手,是為了打垮韃子而用盡所有謀略的人,把軍隊交給陳風去北伐,一定可以用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的勝利。
而且,陳風從未邀過功,陳風辦了這樣的大事,卻默無聲息,如果不是自己派人去查,陳風什麽都不會去說,從這一點上,朱元璋也終於得到了結果,等到仗真的打完之後,陳風是願意將軍隊削減的。
有陳風這樣的人相助自己,應該是自己的幸運啊!朱元璋在心裏想到。
其實,朱元璋不知道,陳風不和朱元璋講自己在北方的事情,原因很簡單,不願意暴露自己的情報組織,陳風的情報組織,正在逐漸完善,以後,就是在朱元璋的身邊,都會有陳風的耳目,這對於陳風以後的行動來說,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