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鳳聞言,訓斥他道:“你如此好高騖遠,想要一步登天,實非明智之舉!”說罷不再理他,轉身欲行。
那男子急忙喊道:“請仙姑留步!”
九鳳問道:“你既然定要固執己見,便看自己福緣如何,我也不能幫你,還要喊我作甚?”
那男子說道:“仙姑雖不是此山之仙,但定然與此山大仙相識,否則也不會來此。小子別無他求,隻求仙姑在會仙友之時,為小子提上一句,感激不盡!”
九鳳說道:“我是晚輩,又是外人,怎好為尊長門戶之事,為你置喙?實無此等道理!”
那男子伏在地上,朝九鳳叩首哀求不已!
九鳳見他血流一地,甚是淒慘,隻怕再叩下去,真有性命之危,終不由有些心軟,歎道:“你我既是在此遇見,總是有緣。我便答應你,去為你說上一句。若是被大仙拒絕,說明你無此福緣,卻是再不可強求!”
那男子見九鳳終於應下,心中感激不已,連忙答應了。
九鳳乃上萬壽山五莊觀,求見鎮元子。鎮元子聞九鳳到來,也親自出來接見。
九鳳上前施以弟子之禮,拜見聖人。鎮元子說道:“上次見你之時,還是弱質女流。如今再見,卻是有道仙真,果然已脫胎換骨。想必在女媧娘娘座下學道,收獲不小!”
九鳳見鎮元子溫語問候,慈祥親近,毫無聖人架子。不由生孺慕之心,答道:“師尊待弟子至厚,弟子感激不盡!”
鎮元子說道:“我亦早知娘娘仁慈公正,心底無私。才將你薦到她門下。我與娘娘,在大事上多有共識。爾等為門下弟子,也要多多走動才是!”
九鳳答道:“此亦弟子所願爾!”
鎮元子問道:“你今日來此,有何要事,盡管說來!”
九鳳答道:“弟子此來,乃為二事。其一為妖巫大戰之中,地仙屢屢相助巫族,救我族於危難之中,實有再造之恩。弟子自身。亦蒙聖人大恩,這才逃脫劫難。此恩此德,至高至厚,不敢言謝。日後巫族上下,願為地仙門下驅策,絕不遲疑!”
鎮元子說道:“你言重了!護洪荒,存百族,乃是盤古遺誌。他在鴻蒙與我相交,待我如兄如父。如今我證得混元,承其遺誌。護佑百族,正是責無旁貸。何況巫族乃是盤古正宗血脈,又豈能滅絕?地仙所為,乃是份內之事,但求心安,非有他想,爾等不必記掛!”
九鳳聽了,便也不再說此事,隻說道:“聖人恩澤。感激不盡!”
鎮元子又問道:“方才你說還有一事。不知卻是為何?”
九鳳便拿出幽冥旗,說道:“前次天庭與幽冥教大戰。弟子也有份參與,混戰之中,有幸偶得此旗。但師尊言道:此物弟子無福享用。該是地仙之寶。弟子不敢私藏,因此特來送還!”
鎮元子接過幽冥旗一看,已知端的,說道:“此旗號令幽冥,倒確實與小徒玄昊有緣。”
九鳳說道:“隻是此旗已然破損,還請聖人明察!”
鎮元子將那破口看看,說道:“無妨!此亦小徒所為,幸而缺損不大,自有修複之方!”又朝九鳳說道:“你既送來此寶,我身為長輩,卻不能白要。你有何所求,盡管說來!”
九鳳慌忙施禮道:“弟子舉族受聖人大恩,區區小事,豈敢求報?”
鎮元子微笑道:“一事歸一事。你若無所求,我亦難收此寶!否則,你雖情願,日後娘娘問起此事,我也無言以對!”
九鳳聽了,心念電轉,最後隻得說道:“聖人既然此說,弟子不敢不遵,便求一事。弟子來時,在山門之外,見一男子伏地叩拜,欲尋仙學道,但因肉體凡胎,而山極高峻,難以麵見仙顏,故求我轉告一聲。這本是地仙門中之事,弟子不好多口,但見他狀況堪憐,反複哀求於我,如今便鬥膽為他問上一聲,懇求聖人慧眼明察。若是此人無緣,弟子下山之時,自將他驅走,不敢有勞聖人。”
鎮元子聞言,乃運慧眼,發神光,往下方一查,便已明白究竟,笑道:“倒也是有緣之人!”因喚入玄鬆道人,將有人在山下叩頭拜師的事與他講了,吩咐他去處置此事。
玄鬆道人領命,乃下山去了。
原來那個男子,並非無名之士,在洪荒人族之中,大大有名,叫做許由的便是。許由高潔清節,極為賢德,聲名廣播於洪荒。是時堯帝在位,因為洪荒屢生天災,便以為自己失德,不能配人主之位,因此四處尋訪賢人,欲禪其位。他聽了許由賢德之名,曾經親自拜訪,三讓許由以大位,許由皆不受,反洗耳於穎水,以示不聽濁世之言。
許由農耕而食,隱於田園,一次偶識彭祖,得知其已活數百歲,乃有尋仙訪道,求得長生之意,遂問於彭祖,看何處居有高仙大聖。哪知彭祖不答,拔腿而走,以數百高齡之身,竟絕塵而去,莫能追之。許由讚歎其體態康健之餘,求仙之心更切,對彭祖糾纏不休。彭祖無奈,隻得告知他地仙山門所在,於是才有如今許由叩首萬壽山下之舉。
許由生平之事,玄鬆道人自然也有所耳聞。他心有定計,乃下得山來,與許由說道:“你若真有誠心拜師,貧道便在此立一石碑,吸取你叩首所流之血。此後你世世轉生,皆要記得前來叩拜,九世之後,待鮮血將碑身全部染紅之時,自有高仙前來,收你為徒!若是少了一世不曾前來,都將功虧一簣,拜師之言,到時也休要提起!”
說罷用手一指,果然在許由叩拜之地,立起一座土黃色石碑,下窄上寬,頂部削尖。碑身底部,已經泛紅,似為許由鮮血染就。
許由本想此世求得長生,不料玄鬆道人卻將其許到九世之後,不由麵露苦色,說道:“大仙,轉世之後,命不由己,卻不知道是否記得前世之事,又不知投了何胎,作何生靈,隻怕無能前來叩拜!而且九次轉世,未免為時太久,便是小子記得,也不知大仙到時是否還記得此事!”
玄鬆道人說道:“有碑為證,貧道斷不會忘!”見許由有忐忑之色,複笑道:“你以為證道乃是坦途,能一蹴而就乎?須知其間波折不斷,屢有大劫相磨,若是道心不堅,一身功業,遲早成為畫餅,豈能遂你長生之意?想當初火龍真人欲拜太清聖人為師,太清聖人考查其三百六十劫,這才收入門下。天庭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曾是鴻鈞道祖座下金童玉女,亦早早便在人間轉世曆劫,不知輾轉多少歲月,才證得大羅金仙!”
許由聽了這些秘聞,不由為之咋舌,始知證道之艱!
玄鬆道人問道:“貧道已將關節與你言明,你如今可還願意拜師,受這一番磨練?”
許由到底心誌堅定,遂拜道:“弟子願意!”
玄鬆道人點頭說道:“既是如此,貧道便在你真靈之中,種下一道靈氣,助你世世皆得人身,可以前來叩拜!”遂將一道清氣,種入許由識海之中。
許由叩首拜謝,問道:“請問大仙名諱!”
玄鬆道人說道:“緣分未到,無須多問,若你真能有緣入到貧道門下,到時自然知曉。此世之中,你無須再在此叩拜,可以自行歸去。不過臨別之前,貧道還有一言贈你!”
許由說道:“還請大仙賜教,小子銘記在心!”
玄鬆道人說道:“避世易,任事難。你獨善其身,固然無錯,但若勇於任事,亦能磨煉道心,於日後修行,大有裨益。”
許由乃行禮道:“小子受教了!”回去之後,果然不再隱居,乃出山助堯帝治理人族,後竟成堯、舜、禹三皇之師,人稱三代宗師。
五莊觀中,鎮元子處置了許由之事,乃朝九鳳說道:“此事為我門中之事,卻難酬你送寶之功,你還是再說一件為好!”
九鳳說道:“弟子受人之托,對聖人已有所祈求,怎敢再言其他!”堅決不肯再行開口。
鎮元子乃道:“既如此,我便賜你三粒靈丹可也!”說罷拿出三粒仙丹,皆青黃相間,也無豪光照耀,也無異香逼人,看似普普通通,與九鳳說道:“此丹名曰枯榮丹,能活死人、肉白骨,修行之士吃得一顆,猶如經曆一次枯榮變化,不僅沉屙痊愈,重得新生,還增一個元會之功。此物乃我贈你,你自行收好,妥善使用,日後不僅要護佑巫族,更要兼濟西南一地生靈!”
九鳳一聽此丹之功,知道輕重,本待不受,無奈鎮元子堅持,不好違背,隻得收了,再謝聖人之恩!
鎮元子又命清風明月,拿出三枚人參果並一盤蟠桃,與九鳳說道:“娘娘久未嚐我觀中仙果,想必心有所念。這人參果且不必再說,那一盤蟠桃,也算是先天之物,雖然去了桃核,卻彌足珍貴,與天庭王母的蟠桃有所不同,更增妙處。你將此二物帶了回去給娘娘嚐鮮,便算我贈與之禮!”(未完待續,)
那男子急忙喊道:“請仙姑留步!”
九鳳問道:“你既然定要固執己見,便看自己福緣如何,我也不能幫你,還要喊我作甚?”
那男子說道:“仙姑雖不是此山之仙,但定然與此山大仙相識,否則也不會來此。小子別無他求,隻求仙姑在會仙友之時,為小子提上一句,感激不盡!”
九鳳說道:“我是晚輩,又是外人,怎好為尊長門戶之事,為你置喙?實無此等道理!”
那男子伏在地上,朝九鳳叩首哀求不已!
九鳳見他血流一地,甚是淒慘,隻怕再叩下去,真有性命之危,終不由有些心軟,歎道:“你我既是在此遇見,總是有緣。我便答應你,去為你說上一句。若是被大仙拒絕,說明你無此福緣,卻是再不可強求!”
那男子見九鳳終於應下,心中感激不已,連忙答應了。
九鳳乃上萬壽山五莊觀,求見鎮元子。鎮元子聞九鳳到來,也親自出來接見。
九鳳上前施以弟子之禮,拜見聖人。鎮元子說道:“上次見你之時,還是弱質女流。如今再見,卻是有道仙真,果然已脫胎換骨。想必在女媧娘娘座下學道,收獲不小!”
九鳳見鎮元子溫語問候,慈祥親近,毫無聖人架子。不由生孺慕之心,答道:“師尊待弟子至厚,弟子感激不盡!”
鎮元子說道:“我亦早知娘娘仁慈公正,心底無私。才將你薦到她門下。我與娘娘,在大事上多有共識。爾等為門下弟子,也要多多走動才是!”
九鳳答道:“此亦弟子所願爾!”
鎮元子問道:“你今日來此,有何要事,盡管說來!”
九鳳答道:“弟子此來,乃為二事。其一為妖巫大戰之中,地仙屢屢相助巫族,救我族於危難之中,實有再造之恩。弟子自身。亦蒙聖人大恩,這才逃脫劫難。此恩此德,至高至厚,不敢言謝。日後巫族上下,願為地仙門下驅策,絕不遲疑!”
鎮元子說道:“你言重了!護洪荒,存百族,乃是盤古遺誌。他在鴻蒙與我相交,待我如兄如父。如今我證得混元,承其遺誌。護佑百族,正是責無旁貸。何況巫族乃是盤古正宗血脈,又豈能滅絕?地仙所為,乃是份內之事,但求心安,非有他想,爾等不必記掛!”
九鳳聽了,便也不再說此事,隻說道:“聖人恩澤。感激不盡!”
鎮元子又問道:“方才你說還有一事。不知卻是為何?”
九鳳便拿出幽冥旗,說道:“前次天庭與幽冥教大戰。弟子也有份參與,混戰之中,有幸偶得此旗。但師尊言道:此物弟子無福享用。該是地仙之寶。弟子不敢私藏,因此特來送還!”
鎮元子接過幽冥旗一看,已知端的,說道:“此旗號令幽冥,倒確實與小徒玄昊有緣。”
九鳳說道:“隻是此旗已然破損,還請聖人明察!”
鎮元子將那破口看看,說道:“無妨!此亦小徒所為,幸而缺損不大,自有修複之方!”又朝九鳳說道:“你既送來此寶,我身為長輩,卻不能白要。你有何所求,盡管說來!”
九鳳慌忙施禮道:“弟子舉族受聖人大恩,區區小事,豈敢求報?”
鎮元子微笑道:“一事歸一事。你若無所求,我亦難收此寶!否則,你雖情願,日後娘娘問起此事,我也無言以對!”
九鳳聽了,心念電轉,最後隻得說道:“聖人既然此說,弟子不敢不遵,便求一事。弟子來時,在山門之外,見一男子伏地叩拜,欲尋仙學道,但因肉體凡胎,而山極高峻,難以麵見仙顏,故求我轉告一聲。這本是地仙門中之事,弟子不好多口,但見他狀況堪憐,反複哀求於我,如今便鬥膽為他問上一聲,懇求聖人慧眼明察。若是此人無緣,弟子下山之時,自將他驅走,不敢有勞聖人。”
鎮元子聞言,乃運慧眼,發神光,往下方一查,便已明白究竟,笑道:“倒也是有緣之人!”因喚入玄鬆道人,將有人在山下叩頭拜師的事與他講了,吩咐他去處置此事。
玄鬆道人領命,乃下山去了。
原來那個男子,並非無名之士,在洪荒人族之中,大大有名,叫做許由的便是。許由高潔清節,極為賢德,聲名廣播於洪荒。是時堯帝在位,因為洪荒屢生天災,便以為自己失德,不能配人主之位,因此四處尋訪賢人,欲禪其位。他聽了許由賢德之名,曾經親自拜訪,三讓許由以大位,許由皆不受,反洗耳於穎水,以示不聽濁世之言。
許由農耕而食,隱於田園,一次偶識彭祖,得知其已活數百歲,乃有尋仙訪道,求得長生之意,遂問於彭祖,看何處居有高仙大聖。哪知彭祖不答,拔腿而走,以數百高齡之身,竟絕塵而去,莫能追之。許由讚歎其體態康健之餘,求仙之心更切,對彭祖糾纏不休。彭祖無奈,隻得告知他地仙山門所在,於是才有如今許由叩首萬壽山下之舉。
許由生平之事,玄鬆道人自然也有所耳聞。他心有定計,乃下得山來,與許由說道:“你若真有誠心拜師,貧道便在此立一石碑,吸取你叩首所流之血。此後你世世轉生,皆要記得前來叩拜,九世之後,待鮮血將碑身全部染紅之時,自有高仙前來,收你為徒!若是少了一世不曾前來,都將功虧一簣,拜師之言,到時也休要提起!”
說罷用手一指,果然在許由叩拜之地,立起一座土黃色石碑,下窄上寬,頂部削尖。碑身底部,已經泛紅,似為許由鮮血染就。
許由本想此世求得長生,不料玄鬆道人卻將其許到九世之後,不由麵露苦色,說道:“大仙,轉世之後,命不由己,卻不知道是否記得前世之事,又不知投了何胎,作何生靈,隻怕無能前來叩拜!而且九次轉世,未免為時太久,便是小子記得,也不知大仙到時是否還記得此事!”
玄鬆道人說道:“有碑為證,貧道斷不會忘!”見許由有忐忑之色,複笑道:“你以為證道乃是坦途,能一蹴而就乎?須知其間波折不斷,屢有大劫相磨,若是道心不堅,一身功業,遲早成為畫餅,豈能遂你長生之意?想當初火龍真人欲拜太清聖人為師,太清聖人考查其三百六十劫,這才收入門下。天庭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曾是鴻鈞道祖座下金童玉女,亦早早便在人間轉世曆劫,不知輾轉多少歲月,才證得大羅金仙!”
許由聽了這些秘聞,不由為之咋舌,始知證道之艱!
玄鬆道人問道:“貧道已將關節與你言明,你如今可還願意拜師,受這一番磨練?”
許由到底心誌堅定,遂拜道:“弟子願意!”
玄鬆道人點頭說道:“既是如此,貧道便在你真靈之中,種下一道靈氣,助你世世皆得人身,可以前來叩拜!”遂將一道清氣,種入許由識海之中。
許由叩首拜謝,問道:“請問大仙名諱!”
玄鬆道人說道:“緣分未到,無須多問,若你真能有緣入到貧道門下,到時自然知曉。此世之中,你無須再在此叩拜,可以自行歸去。不過臨別之前,貧道還有一言贈你!”
許由說道:“還請大仙賜教,小子銘記在心!”
玄鬆道人說道:“避世易,任事難。你獨善其身,固然無錯,但若勇於任事,亦能磨煉道心,於日後修行,大有裨益。”
許由乃行禮道:“小子受教了!”回去之後,果然不再隱居,乃出山助堯帝治理人族,後竟成堯、舜、禹三皇之師,人稱三代宗師。
五莊觀中,鎮元子處置了許由之事,乃朝九鳳說道:“此事為我門中之事,卻難酬你送寶之功,你還是再說一件為好!”
九鳳說道:“弟子受人之托,對聖人已有所祈求,怎敢再言其他!”堅決不肯再行開口。
鎮元子乃道:“既如此,我便賜你三粒靈丹可也!”說罷拿出三粒仙丹,皆青黃相間,也無豪光照耀,也無異香逼人,看似普普通通,與九鳳說道:“此丹名曰枯榮丹,能活死人、肉白骨,修行之士吃得一顆,猶如經曆一次枯榮變化,不僅沉屙痊愈,重得新生,還增一個元會之功。此物乃我贈你,你自行收好,妥善使用,日後不僅要護佑巫族,更要兼濟西南一地生靈!”
九鳳一聽此丹之功,知道輕重,本待不受,無奈鎮元子堅持,不好違背,隻得收了,再謝聖人之恩!
鎮元子又命清風明月,拿出三枚人參果並一盤蟠桃,與九鳳說道:“娘娘久未嚐我觀中仙果,想必心有所念。這人參果且不必再說,那一盤蟠桃,也算是先天之物,雖然去了桃核,卻彌足珍貴,與天庭王母的蟠桃有所不同,更增妙處。你將此二物帶了回去給娘娘嚐鮮,便算我贈與之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