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聲威,如雷貫耳,他們這些妖族天庭的妖聖,豈能不知?若是這傷勢連西王母都束手無策,隻怕也就聖人可以為自己療傷了。畢方聞言,大喜過望,連連點頭,對玄女稱謝不已,也沒曾多想!軒轅氏聞言,自然亦是樂見其成!
畢方不能運轉真元,如同肉體凡胎,跋涉不易。於是有陸吾自告奮勇,願載畢方,與玄女同去昆侖仙島。
隻是西王母的小弟子、玄女的師妹女魃,卻是為情所困,不願回昆侖仙島,想要繼續留在軒轅氏軍中。玄女不能勉強,隻得先與畢方、陸吾去了。
畢方、陸吾這一去,西王母與他們論道談玄,宣講大法,其中不乏紫霄宮中道祖所傳,頓時將畢方、陸吾牢牢吸引住。
這二位妖聖越迷越深,哪裏還思離去?後來俱都入了西王母門下,從此留在昆侖仙島,參修大道,不理外事紛爭。其中畢方隨侍西王母,陸吾為西王母把守山門,成為了昆侖仙島的護山神獸,也是各得其所。
卻說那女魃在軒轅氏軍中,不免與諸妖族交往,天長日久,竟與妖族大聖應龍暗暗生了情愫。隻是她是太陽真火之身,應龍卻先天屬水,雖是陰陽相吸,卻也是水火相克,勉強共處,哪裏能夠融洽?
於是女魃神傷不已,心情時好時壞,喜怒無常。她心神不寧之下,便控製不住自身的太陽真火,又喜歡四處遊走散心,常常情緒一動。便將所經過的田地烤得一片焦枯,不意竟為人民之害。
後來軒轅氏麾下叔均管理田地,忍無可忍,便上報軒轅氏。軒轅氏也無計可施,隻好使人稟報了西王母。西王母乃遣青鳥下山,將女魃強行帶回昆侖仙島,嚴令不許出山。
女魃雖然被管束起來,卻從此無心修道,日夜思念應龍,道行日退,連西王母都無可奈何。
隨侍西王母的青鳥見了,或與西王母言道:“師尊。我聽說萬壽山鎮元師伯有一寶,名曰映世寶鑒,可以演化萬丈紅塵,無窮幻象,與真實世界一般無二,最能鍛煉六根,明心見性。師尊與鎮元師伯乃是至交,何不借來此寶,幫師妹消了情劫?”
西王母歎息一聲,說道:“你有所不知。那映世寶鑒固然神奇。隻是有弊有利,沒有萬全之理。在其中曆劫輪回,需要消耗大量道行法力,否則,疑幻為真,反要迷失了本性。你師妹雖然天生神通,隻是出生之時,本就陰陽二氣不均,再加上修行日短。根基薄弱。若是讓她入映世寶鑒。隻怕反而害了她。此為其一也!”
頓了一頓,說道:“其二。為師推算命數,此乃你師妹該有之劫難,日後另有機緣。為師畢竟未證混元。又不能離開此地,若是逆天強改命數,隻怕反有不測之禍!是故靜觀其變,方為上策!”青鳥這才明白。
於是赤水之北,昆侖仙島之上,常常能見一青衣女子,恍惚遊走,偶爾注目南望,神情憂傷。
應龍亦心灰意懶,離了軒轅氏軍中,反向遠走東南,蟄居山澤。是故東南多雨,乃此故也。
此二者,皆是神通廣大、法力高強之士,卻為一個情字所誤,受害不淺,可見情關難過,確是不虛。
後來軒轅氏繼炎帝為人族共主,乃將六九妖皇劍、射日弓箭重新煉製。那這三件寶物上的至凶至戾之煞氣已經被蚩尤取走,煉了蚩尤刀,因此都變成了純陽之器。於是六九妖皇劍被煉製成一柄純陽寶劍,射日弓箭被煉製成了一把乾坤弓,九支震天箭。其中,那純陽劍因為有軒轅劍在前,因此未得機會顯露鋒芒,一直到數千年後,才遇真主。這乾坤弓、震天箭,卻隨著軒轅黃帝平定天下,立下了不世功勳,成為了軒轅氏的治世神器。
此皆後話,就此表過。
此次炎帝苦心孤詣,收服巫族,以人道施教化,一來保全了巫族血脈,二來了結了這次洪荒災劫,實為一大功德。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巫族才慢慢改變其孤傲姿態,真正開始融入洪荒。
炎帝乃令巫族靈感之士,使用巫咒秘法,為人族溝通天地神靈,查看地脈風水,呼風喚雨,祈福去災。人族得巫族相助,數百年間風調雨順,冬無冰雪之患,夏無旱澇之災,陽光雨露,潤澤萬物,四季輪回,各得其所。洪荒生靈,無不共受其惠,乃將這些巫族靈感之士,尊稱為巫師。
軒轅氏從中得了啟發,亦使妖族道德之士,使用妖族感應神通,為人族觀察天文曆象,占卜吉凶禍福,是為司天。隨著時間推移,妖巫這兩種奇術,逐漸被人族習得。此後人族曆朝曆代,多設有巫師、祭祀、司天監等職,根源便在於此。
鎮元聖人見了炎帝所為,對玄鬆說道:“神農所為,深合天意,不枉我等一番苦心栽培。如今洪荒又現新局,你可曉諭門下,日後若有事,爾等皆可下山相助神農一臂之力!”
玄鬆說道:“師尊先前曾經有言:妖巫當有三戰,才了因果。如今二戰已了,洪荒表麵太平。但以弟子觀之,三族共存,並非穩局,似安實危,係於一線,隻怕三次大戰不遠矣!神農為炎帝,治世已久,將證人皇功德,人主之位或為軒轅氏取而代之!我地仙若助神農,勢必卷入將來大戰之中。到時天意不眷,勢在軒轅。我等逆勢而為,隻怕有些不易!”
鎮元子笑道:“你能有此見,亦足慰我心,隻是還有未明之處!須知大河東去,也非一往無前,尚有回環之處,天道亦是如此!人、妖、巫三族共存之局,乃是神農所定。他要證人皇功果,便需先做一了結,以全其護佑人、巫二族之功,才算有始有終,功行圓滿。我地仙助之,正合天意!”
玄鬆乃行禮道:“多謝師尊教誨!”
鎮元子又說道:“再者,我曾有言,便是自然、生養、造化大道,平和清虛,其中亦有殺伐,行破立之事,才得生養造化之功。前者玄昊所為,雖持殺伐之惡,卻也是積累功德,為其斬屍必經之途。爾等以往多行善舉,亦正好在妖巫了結之戰中累積外功,行那破立之事。否則,終究是抱殘守缺,一隅之得,難見大道全功!”
玄鬆謹受教,乃跨了夔牛而去。
於是洪荒之中,又多見地仙蹤跡,常為人族排憂解難,調解糾紛。炎帝感地仙恩德,親往萬壽山拜謝。鎮元聖人在五莊觀接見炎帝,待以道友之禮,並特意為其開講自然之道,曆時三月有奇。
鎮元子自成聖以來,還隻曾為九位弟子講道三百年,其後雖有兩次分寶,都隻曾就事論事,分別提點,並未再正式宣講道法。因此,此次開壇講道,還是萬壽山開山以來的第二次,可見鎮元子對炎帝的重視。
這次講道,炎帝與鎮元子九位弟子共同聽講,皆獲益良多。炎帝趁機將以前參悟自然功法的疑問提出,鎮元子皆一一解答。炎帝歸時,玄鬆還特遣門下弟子土靈聖母,跟隨麾下效力。
女媧娘娘在第一次天庭大戰之後,就曾拋出紅線,力促妖巫和解。如今見了洪荒新局,三族能和平共處,雖不安穩,總是進步,因此亦多欣喜。
其餘幾位聖人見了地仙門下所為,各有心思,不需細述。
炎帝得了地仙門下支持,治理人巫二族,無不順意。軒轅氏在姬水之泮,亦將部落中的人族治理得井井有條。妖族畢方、陸吾、應龍等首領皆去,其餘妖族,也並不敢忤逆軒轅氏,因此庶幾可得太平。
炎帝知之,讚歎軒轅氏之能,乃將西陵氏女螺祖妻之。
這螺祖乃是賢德之人,曾為仙家點化,有緣見到六翅天蠶吐絲織繭,並得賜五顆蠶卵。她得了此物,視如珍寶,精心養育,日夜觀察練習,曆時數年,終於將種桑養蠶的方法演練成熟,並悟得了抽絲織造之術,將其廣傳於人族。
人族得此神術,從此開始織絲為綢,縫綢為衣,逐漸舍棄了獸皮草葉,不僅自己不必再受冷凍之苦,鳥獸亦不必再為皮毛所禍,此皆螺祖之恩惠也!因此螺祖於人族、於生靈,皆有功德,被民間尊稱為“蠶母娘娘”,絕非普通女子可比。
炎帝將螺祖配與軒轅氏,其中深意,不言自明。軒轅氏得螺祖為妻,一起造福人族,聲名更盛,幾可與炎帝比肩。炎帝聞之,亦絲毫不已為忤。
人、妖、巫三族共存,曆數百年。期間雖小有紛爭,大體上卻安然無大事,此皆賴炎、黃之功也!也正是炎、黃同治,各鎮巫、妖,才保得洪荒太平,亦使得人族漸臻鼎盛,隱有洪荒霸主之姿!
在這種情況下,隨著時間推移,各族之間雖有恩怨,然不斷雜居之後,亦正如女媧娘娘投紅線時所言,交流不免越來越多。仇怨雖大,總不免產生一些交情。(未完待續,)
畢方不能運轉真元,如同肉體凡胎,跋涉不易。於是有陸吾自告奮勇,願載畢方,與玄女同去昆侖仙島。
隻是西王母的小弟子、玄女的師妹女魃,卻是為情所困,不願回昆侖仙島,想要繼續留在軒轅氏軍中。玄女不能勉強,隻得先與畢方、陸吾去了。
畢方、陸吾這一去,西王母與他們論道談玄,宣講大法,其中不乏紫霄宮中道祖所傳,頓時將畢方、陸吾牢牢吸引住。
這二位妖聖越迷越深,哪裏還思離去?後來俱都入了西王母門下,從此留在昆侖仙島,參修大道,不理外事紛爭。其中畢方隨侍西王母,陸吾為西王母把守山門,成為了昆侖仙島的護山神獸,也是各得其所。
卻說那女魃在軒轅氏軍中,不免與諸妖族交往,天長日久,竟與妖族大聖應龍暗暗生了情愫。隻是她是太陽真火之身,應龍卻先天屬水,雖是陰陽相吸,卻也是水火相克,勉強共處,哪裏能夠融洽?
於是女魃神傷不已,心情時好時壞,喜怒無常。她心神不寧之下,便控製不住自身的太陽真火,又喜歡四處遊走散心,常常情緒一動。便將所經過的田地烤得一片焦枯,不意竟為人民之害。
後來軒轅氏麾下叔均管理田地,忍無可忍,便上報軒轅氏。軒轅氏也無計可施,隻好使人稟報了西王母。西王母乃遣青鳥下山,將女魃強行帶回昆侖仙島,嚴令不許出山。
女魃雖然被管束起來,卻從此無心修道,日夜思念應龍,道行日退,連西王母都無可奈何。
隨侍西王母的青鳥見了,或與西王母言道:“師尊。我聽說萬壽山鎮元師伯有一寶,名曰映世寶鑒,可以演化萬丈紅塵,無窮幻象,與真實世界一般無二,最能鍛煉六根,明心見性。師尊與鎮元師伯乃是至交,何不借來此寶,幫師妹消了情劫?”
西王母歎息一聲,說道:“你有所不知。那映世寶鑒固然神奇。隻是有弊有利,沒有萬全之理。在其中曆劫輪回,需要消耗大量道行法力,否則,疑幻為真,反要迷失了本性。你師妹雖然天生神通,隻是出生之時,本就陰陽二氣不均,再加上修行日短。根基薄弱。若是讓她入映世寶鑒。隻怕反而害了她。此為其一也!”
頓了一頓,說道:“其二。為師推算命數,此乃你師妹該有之劫難,日後另有機緣。為師畢竟未證混元。又不能離開此地,若是逆天強改命數,隻怕反有不測之禍!是故靜觀其變,方為上策!”青鳥這才明白。
於是赤水之北,昆侖仙島之上,常常能見一青衣女子,恍惚遊走,偶爾注目南望,神情憂傷。
應龍亦心灰意懶,離了軒轅氏軍中,反向遠走東南,蟄居山澤。是故東南多雨,乃此故也。
此二者,皆是神通廣大、法力高強之士,卻為一個情字所誤,受害不淺,可見情關難過,確是不虛。
後來軒轅氏繼炎帝為人族共主,乃將六九妖皇劍、射日弓箭重新煉製。那這三件寶物上的至凶至戾之煞氣已經被蚩尤取走,煉了蚩尤刀,因此都變成了純陽之器。於是六九妖皇劍被煉製成一柄純陽寶劍,射日弓箭被煉製成了一把乾坤弓,九支震天箭。其中,那純陽劍因為有軒轅劍在前,因此未得機會顯露鋒芒,一直到數千年後,才遇真主。這乾坤弓、震天箭,卻隨著軒轅黃帝平定天下,立下了不世功勳,成為了軒轅氏的治世神器。
此皆後話,就此表過。
此次炎帝苦心孤詣,收服巫族,以人道施教化,一來保全了巫族血脈,二來了結了這次洪荒災劫,實為一大功德。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巫族才慢慢改變其孤傲姿態,真正開始融入洪荒。
炎帝乃令巫族靈感之士,使用巫咒秘法,為人族溝通天地神靈,查看地脈風水,呼風喚雨,祈福去災。人族得巫族相助,數百年間風調雨順,冬無冰雪之患,夏無旱澇之災,陽光雨露,潤澤萬物,四季輪回,各得其所。洪荒生靈,無不共受其惠,乃將這些巫族靈感之士,尊稱為巫師。
軒轅氏從中得了啟發,亦使妖族道德之士,使用妖族感應神通,為人族觀察天文曆象,占卜吉凶禍福,是為司天。隨著時間推移,妖巫這兩種奇術,逐漸被人族習得。此後人族曆朝曆代,多設有巫師、祭祀、司天監等職,根源便在於此。
鎮元聖人見了炎帝所為,對玄鬆說道:“神農所為,深合天意,不枉我等一番苦心栽培。如今洪荒又現新局,你可曉諭門下,日後若有事,爾等皆可下山相助神農一臂之力!”
玄鬆說道:“師尊先前曾經有言:妖巫當有三戰,才了因果。如今二戰已了,洪荒表麵太平。但以弟子觀之,三族共存,並非穩局,似安實危,係於一線,隻怕三次大戰不遠矣!神農為炎帝,治世已久,將證人皇功德,人主之位或為軒轅氏取而代之!我地仙若助神農,勢必卷入將來大戰之中。到時天意不眷,勢在軒轅。我等逆勢而為,隻怕有些不易!”
鎮元子笑道:“你能有此見,亦足慰我心,隻是還有未明之處!須知大河東去,也非一往無前,尚有回環之處,天道亦是如此!人、妖、巫三族共存之局,乃是神農所定。他要證人皇功果,便需先做一了結,以全其護佑人、巫二族之功,才算有始有終,功行圓滿。我地仙助之,正合天意!”
玄鬆乃行禮道:“多謝師尊教誨!”
鎮元子又說道:“再者,我曾有言,便是自然、生養、造化大道,平和清虛,其中亦有殺伐,行破立之事,才得生養造化之功。前者玄昊所為,雖持殺伐之惡,卻也是積累功德,為其斬屍必經之途。爾等以往多行善舉,亦正好在妖巫了結之戰中累積外功,行那破立之事。否則,終究是抱殘守缺,一隅之得,難見大道全功!”
玄鬆謹受教,乃跨了夔牛而去。
於是洪荒之中,又多見地仙蹤跡,常為人族排憂解難,調解糾紛。炎帝感地仙恩德,親往萬壽山拜謝。鎮元聖人在五莊觀接見炎帝,待以道友之禮,並特意為其開講自然之道,曆時三月有奇。
鎮元子自成聖以來,還隻曾為九位弟子講道三百年,其後雖有兩次分寶,都隻曾就事論事,分別提點,並未再正式宣講道法。因此,此次開壇講道,還是萬壽山開山以來的第二次,可見鎮元子對炎帝的重視。
這次講道,炎帝與鎮元子九位弟子共同聽講,皆獲益良多。炎帝趁機將以前參悟自然功法的疑問提出,鎮元子皆一一解答。炎帝歸時,玄鬆還特遣門下弟子土靈聖母,跟隨麾下效力。
女媧娘娘在第一次天庭大戰之後,就曾拋出紅線,力促妖巫和解。如今見了洪荒新局,三族能和平共處,雖不安穩,總是進步,因此亦多欣喜。
其餘幾位聖人見了地仙門下所為,各有心思,不需細述。
炎帝得了地仙門下支持,治理人巫二族,無不順意。軒轅氏在姬水之泮,亦將部落中的人族治理得井井有條。妖族畢方、陸吾、應龍等首領皆去,其餘妖族,也並不敢忤逆軒轅氏,因此庶幾可得太平。
炎帝知之,讚歎軒轅氏之能,乃將西陵氏女螺祖妻之。
這螺祖乃是賢德之人,曾為仙家點化,有緣見到六翅天蠶吐絲織繭,並得賜五顆蠶卵。她得了此物,視如珍寶,精心養育,日夜觀察練習,曆時數年,終於將種桑養蠶的方法演練成熟,並悟得了抽絲織造之術,將其廣傳於人族。
人族得此神術,從此開始織絲為綢,縫綢為衣,逐漸舍棄了獸皮草葉,不僅自己不必再受冷凍之苦,鳥獸亦不必再為皮毛所禍,此皆螺祖之恩惠也!因此螺祖於人族、於生靈,皆有功德,被民間尊稱為“蠶母娘娘”,絕非普通女子可比。
炎帝將螺祖配與軒轅氏,其中深意,不言自明。軒轅氏得螺祖為妻,一起造福人族,聲名更盛,幾可與炎帝比肩。炎帝聞之,亦絲毫不已為忤。
人、妖、巫三族共存,曆數百年。期間雖小有紛爭,大體上卻安然無大事,此皆賴炎、黃之功也!也正是炎、黃同治,各鎮巫、妖,才保得洪荒太平,亦使得人族漸臻鼎盛,隱有洪荒霸主之姿!
在這種情況下,隨著時間推移,各族之間雖有恩怨,然不斷雜居之後,亦正如女媧娘娘投紅線時所言,交流不免越來越多。仇怨雖大,總不免產生一些交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