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正月初一大年朝,
神前占卜把香燒。
早棉中棉晚棉那樣好,
蒼天爺爺代我挑。
大年初一,楊玉華一如往常的勤快,早早做好了早飯。當下正一邊唱著母親教她的童謠,一邊手搖紡車,神情愉悅。壓在她心頭好長時間的養家壓力如今被一掃而空,那種歡欣愉悅怎能言表。
楊邵文起的有些晚,他有些感歎這年代人的勤快,他自覺自己已經非常勤奮了,但比起自己半大小孩的妹妹還是頗有不如。
“玉華,以後不用在家紡紗織布了,太累,也賺不了幾個錢!”
做了一個多月的花紗布買賣,楊邵文對這一行算是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他明白,當地最熟練的紡織工,一個月的收入也就1元左右,這還是需要家裏其他成員幫忙的情況。自己妹妹如今的紡織技能,每月的收入也就堪堪過了5角而已,與他目前的買賣相比,性價比相差懸殊。
紡織戶的收入低,應該與他們手中落後的紡織工具有關。妹妹手中的紡車織機與當地其他農戶一樣,紡車都是單錠的手搖紡車,織機則是手工的投梭機。楊邵文心中有些疑問,就他所知道的的一點曆史知識,英國早在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中,已經發明了多錠的珍妮紡紗機以及飛梭。如今已經是十九世紀末了,難道這些技術這麽長時間都還沒被引進來?
按常理推算,這應該是沒可能的事情。他知道滿清的洋務運動已經有過一段日子了,洋務運功中,清政府就開辦過幾家技術先進的機器織布局,如湖北織布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等。機器紡織都有了,沒道理不知道珍妮紡紗機和飛梭啊?
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很可惜他以前對紡織毫無興趣。以前曆史課的時候隻知道有多錠手工紡紗的珍妮機以及能自動換梭的飛梭。至於這些東西的原理是怎麽樣,以及如何製造的,自己卻從未有關心過。他覺得自己有時間的話,可以做做這方麵的研究。雖然不是機械專業的大學生,但以他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知道的一些資訊,他覺得自己是能夠研究出來的。
可是不是研究出來後,就一定能大獲成功,他也不敢肯定。在潛意識裏,楊邵文覺得事情或許不會那麽簡單。他隱隱約約的記憶,在抗日戰爭最困難的相持階段,八路軍根據地提倡自力更生、豐衣足食運動時,當時八路軍組織的農村合作社紡紗,用的還是手搖紡車。都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了,八路軍也不缺少留學生,在那麽困難的情況下,理應會想到手工紡織效率更高的珍妮機啊?
問題得不到答案,楊邵文隻能將疑問暫時放在心裏。
楊玉華每天起床紡紗,這差不多成為她的習慣了。如今讓大哥這麽一說,確實感覺不怎麽值當。辛辛苦苦一個月,賺得還沒大哥一天賺得多,這又何必呢。
“那我以後幹什麽?與大哥一起收土布嗎?可家裏也要有人帶弟弟妹妹,尤其是香香,還那麽小!”
這時,楊邵明、楊邵寬以及香香都已經起身。說起以後的打算,都想著跟大哥一起去駕船收布,不願呆在家裏。楊邵文一條船,可用不了這麽多夥計。再說,船小空間有限,不能載太多人。
“咱們再租一條船吧,開兩個流動花紗布店!”
這是楊邵文晚上睡覺時,深思熟慮的結果。
首先一點,就是市場空間大,他的一條船遠遠不能滿足要求。
武進縣是出產土布的大縣。按照楊邵文此前的市場調查結果,武進縣有十家左右的布行,每家布行每年的出貨量在30―80萬匹之間。武進縣的土布總產出,保守估計在500萬匹左右。這些土布,都是由分布在各鄉鎮的花紗布店收上來的,他的流動花紗布店也是這個體係中的一員。楊邵文做了劃分,那些離鄉鎮的花紗布店來回距離超過一天路程的織戶,都是他的目標客戶,來回距離超過半天的,算是可以爭取的潛在顧客。按照這樣的標準,他的目標市場有20萬匹布的容量,潛在市場容量甚至有百萬匹。他的買賣毛利在每匹布三分左右,如果拿下所有的目標市場,他每年能有6000元的收入。
這是一個巨大的金礦等著自己去挖!當然,這是理想的情況,有些偏僻的村落沒有河道連通,是屬於吃不著嘴裏的市場。即使如此,如果楊邵文有足夠的船隻,每年3000元的收入,是可以預期的。
其次,楊邵文手中扣除年關的開銷,還餘二十多元,這些差不多夠新店的啟動資金了。
最後,家裏人手也夠。過了年,幾個弟弟妹妹都大了一歲。楊玉華一向成熟穩重,可以獨自經營一條船。二弟楊邵明十一歲,力氣挺足,可以給他姐姐做個幫手,幫忙劃船搬運。三弟邵寬就跟著自己,算是跑跑腿,增加點社會閱曆。
楊邵文將自己的打算與弟弟妹妹一說,幾個人都很滿意。就是楊邵明有點小顧忌:“大哥,讓姐姐在外麵拋頭露麵不好吧,她還沒嫁人呢?”
楊邵文這才意識到如今不比現代,讓個妙齡少女在外麵做買賣,確實有點驚世駭俗。不過隨即,他將這種擔心拋到腦後:“咱們楊家的兒女不學這些扭扭捏捏的規矩,玉華在外麵多跑跑沒什麽不好,比關在家裏長見識。以後咱們撐起家業,給玉華找個女婿進門好了。哈哈哈!”
楊玉華這才把心中剛提起的一點擔心放到肚裏,覺得自己哥哥真是個異常開明的人。女孩兒嘛,哪有喜歡將自己整天關在家裏的。
“那我呢,那我呢,我幹什麽?”小香香急死了,大哥說了半天,怎麽沒給她派活啊。
“哎呀,倒是把這個小拖油瓶給忘了!”楊邵文有點不好意思。
“人家才不是拖油瓶呢,我也會幹活的。香香也要跟你們去收布,才不要一個人孤零零的呆在家裏呢。嗚嗚嗚!”楊玉香見自己被人忽視,傷心的哭了。
楊邵文有些為難,他讓十歲的邵寬上船做夥計就夠大膽了,六歲的香香,那是萬萬不敢讓她也去當夥計的,她一上船,另一個夥計隻能去照顧她了。最後妥協的結果,楊邵文和楊玉華每十天帶她上船一次,其餘時間則交予鄰居劉三福代為照顧。好歹是把這個小姑奶奶給擺平了。
謔謔,這真是全家總動員了。
正月初一大年朝,
神前占卜把香燒。
早棉中棉晚棉那樣好,
蒼天爺爺代我挑。
大年初一,楊玉華一如往常的勤快,早早做好了早飯。當下正一邊唱著母親教她的童謠,一邊手搖紡車,神情愉悅。壓在她心頭好長時間的養家壓力如今被一掃而空,那種歡欣愉悅怎能言表。
楊邵文起的有些晚,他有些感歎這年代人的勤快,他自覺自己已經非常勤奮了,但比起自己半大小孩的妹妹還是頗有不如。
“玉華,以後不用在家紡紗織布了,太累,也賺不了幾個錢!”
做了一個多月的花紗布買賣,楊邵文對這一行算是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他明白,當地最熟練的紡織工,一個月的收入也就1元左右,這還是需要家裏其他成員幫忙的情況。自己妹妹如今的紡織技能,每月的收入也就堪堪過了5角而已,與他目前的買賣相比,性價比相差懸殊。
紡織戶的收入低,應該與他們手中落後的紡織工具有關。妹妹手中的紡車織機與當地其他農戶一樣,紡車都是單錠的手搖紡車,織機則是手工的投梭機。楊邵文心中有些疑問,就他所知道的的一點曆史知識,英國早在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中,已經發明了多錠的珍妮紡紗機以及飛梭。如今已經是十九世紀末了,難道這些技術這麽長時間都還沒被引進來?
按常理推算,這應該是沒可能的事情。他知道滿清的洋務運動已經有過一段日子了,洋務運功中,清政府就開辦過幾家技術先進的機器織布局,如湖北織布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等。機器紡織都有了,沒道理不知道珍妮紡紗機和飛梭啊?
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很可惜他以前對紡織毫無興趣。以前曆史課的時候隻知道有多錠手工紡紗的珍妮機以及能自動換梭的飛梭。至於這些東西的原理是怎麽樣,以及如何製造的,自己卻從未有關心過。他覺得自己有時間的話,可以做做這方麵的研究。雖然不是機械專業的大學生,但以他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知道的一些資訊,他覺得自己是能夠研究出來的。
可是不是研究出來後,就一定能大獲成功,他也不敢肯定。在潛意識裏,楊邵文覺得事情或許不會那麽簡單。他隱隱約約的記憶,在抗日戰爭最困難的相持階段,八路軍根據地提倡自力更生、豐衣足食運動時,當時八路軍組織的農村合作社紡紗,用的還是手搖紡車。都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了,八路軍也不缺少留學生,在那麽困難的情況下,理應會想到手工紡織效率更高的珍妮機啊?
問題得不到答案,楊邵文隻能將疑問暫時放在心裏。
楊玉華每天起床紡紗,這差不多成為她的習慣了。如今讓大哥這麽一說,確實感覺不怎麽值當。辛辛苦苦一個月,賺得還沒大哥一天賺得多,這又何必呢。
“那我以後幹什麽?與大哥一起收土布嗎?可家裏也要有人帶弟弟妹妹,尤其是香香,還那麽小!”
這時,楊邵明、楊邵寬以及香香都已經起身。說起以後的打算,都想著跟大哥一起去駕船收布,不願呆在家裏。楊邵文一條船,可用不了這麽多夥計。再說,船小空間有限,不能載太多人。
“咱們再租一條船吧,開兩個流動花紗布店!”
這是楊邵文晚上睡覺時,深思熟慮的結果。
首先一點,就是市場空間大,他的一條船遠遠不能滿足要求。
武進縣是出產土布的大縣。按照楊邵文此前的市場調查結果,武進縣有十家左右的布行,每家布行每年的出貨量在30―80萬匹之間。武進縣的土布總產出,保守估計在500萬匹左右。這些土布,都是由分布在各鄉鎮的花紗布店收上來的,他的流動花紗布店也是這個體係中的一員。楊邵文做了劃分,那些離鄉鎮的花紗布店來回距離超過一天路程的織戶,都是他的目標客戶,來回距離超過半天的,算是可以爭取的潛在顧客。按照這樣的標準,他的目標市場有20萬匹布的容量,潛在市場容量甚至有百萬匹。他的買賣毛利在每匹布三分左右,如果拿下所有的目標市場,他每年能有6000元的收入。
這是一個巨大的金礦等著自己去挖!當然,這是理想的情況,有些偏僻的村落沒有河道連通,是屬於吃不著嘴裏的市場。即使如此,如果楊邵文有足夠的船隻,每年3000元的收入,是可以預期的。
其次,楊邵文手中扣除年關的開銷,還餘二十多元,這些差不多夠新店的啟動資金了。
最後,家裏人手也夠。過了年,幾個弟弟妹妹都大了一歲。楊玉華一向成熟穩重,可以獨自經營一條船。二弟楊邵明十一歲,力氣挺足,可以給他姐姐做個幫手,幫忙劃船搬運。三弟邵寬就跟著自己,算是跑跑腿,增加點社會閱曆。
楊邵文將自己的打算與弟弟妹妹一說,幾個人都很滿意。就是楊邵明有點小顧忌:“大哥,讓姐姐在外麵拋頭露麵不好吧,她還沒嫁人呢?”
楊邵文這才意識到如今不比現代,讓個妙齡少女在外麵做買賣,確實有點驚世駭俗。不過隨即,他將這種擔心拋到腦後:“咱們楊家的兒女不學這些扭扭捏捏的規矩,玉華在外麵多跑跑沒什麽不好,比關在家裏長見識。以後咱們撐起家業,給玉華找個女婿進門好了。哈哈哈!”
楊玉華這才把心中剛提起的一點擔心放到肚裏,覺得自己哥哥真是個異常開明的人。女孩兒嘛,哪有喜歡將自己整天關在家裏的。
“那我呢,那我呢,我幹什麽?”小香香急死了,大哥說了半天,怎麽沒給她派活啊。
“哎呀,倒是把這個小拖油瓶給忘了!”楊邵文有點不好意思。
“人家才不是拖油瓶呢,我也會幹活的。香香也要跟你們去收布,才不要一個人孤零零的呆在家裏呢。嗚嗚嗚!”楊玉香見自己被人忽視,傷心的哭了。
楊邵文有些為難,他讓十歲的邵寬上船做夥計就夠大膽了,六歲的香香,那是萬萬不敢讓她也去當夥計的,她一上船,另一個夥計隻能去照顧她了。最後妥協的結果,楊邵文和楊玉華每十天帶她上船一次,其餘時間則交予鄰居劉三福代為照顧。好歹是把這個小姑奶奶給擺平了。
謔謔,這真是全家總動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