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殺出馬姨娘這程咬金,時不時膈應一下,王珞著實不痛快了幾日,幸虧老天關了一扇門,還開了一扇窗,給王珞送來一個可以聊天做伴的薑德明。
幾日相處下來,王珞更發覺同薑德明能講得上路,在一群丫鬟婆子的陪伴下,和薑德明做伴談天談地了數日,從大江南北談到塞外風光,無奈兩人都見識不多,薑德明到底還是從南到北的去過,王珞卻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遵紀守法好閨秀,所知道的全部來源於一幹閑書。
說到盡興處,薑德明信誓旦旦說一定要去塞外打馬奔馳,王珞笑著說要給她帶些正宗的馬奶糕,兩人嬉笑一團,這路程也在這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就到了揚州。
掌船的早早稟告,王珞也早被螺女和冷桃拉著收拾好一身。
王昌家的又幫著在王珞臉上輕描了幾下,算得上淡妝,額點燒藍鑲金花鈿,一頸子上是赤金盤螭瓔珞圈,梳上齊整的螺髻,斜插點翠雲紋簪,耳綴水滴紅瑪瑙耳墜,妥當後,銅鏡中的王珞,俱是一副粉腮紅潤,一改剛起床那秀眸惺忪的樣子。
王珞有些無奈的搖搖頭,頭上的瓔珞微微而動。
等到船靠岸,已是一個時辰以後,嘩啦啦地下起了大雨。到底是入了夏,時不時就一場大雨瓢潑下來,四周全是烏壓壓的,偶有風過,卻是悶熱的。
船梯剛搭好,一個穿著玄色披風的高佻男子就跳了上去,急急朝薑氏和薑康安站著的船頭走來。
撐傘的徐元家的眼尖。立刻驚喜地叫道:“夫人,您看。是四公子。”
“果真是四哥……”薑氏投眼看過去,臉色微微動容。卻薄嗔道:“怎麽倒叫他親自來接,如此大雨,不若叫一幹小廝來就行了麽。”
“大哥,大嫂,五妹!”來人穿過重重雨幕停在搭了雨篷的船頭,匆匆走了過來,一手一邊握住薑康安,一頭握住薑氏。
薑康安忙將薑應安扶住,薑氏臉色有幾分激動。喚道:“四哥”,而身後的丫鬟媳婦婆子齊齊蹲下福身:“四舅爺!”,薑康安帶來的丫鬟婆子則喚的是“四爺。”
薑應安抬起頭,就笑著朝薑氏身邊喊了一聲“姚媽媽”。
姚媽媽是薑氏的陪房媽媽,自然原來都是薑府的老人了,如今姚媽媽已是熱淚盈眶,又蹲下去深深行了一個福禮,有些激動地喊了聲“四公子”。叫完,又覺得失禮了。忙改口道:“是四舅爺,四舅爺。”
薑應安點點頭,又朝徐元家的,馬繼才家的點點頭。兩人見薑應安還記得她們倆,十分感動,忙又是福身。
那邊薑氏到底許久不曾見這個哥哥。見的最多的是老二和老三,如今十多年過去。驟一見到老四薑應安,已迫不及待地和他說起話來:“這麽大的雨。四哥在棧裏等就是,幹嘛巴巴地跑來。要是淋病了可怎麽好?爹還好吧?娘親可安好?”
“五妹不用擔心,一切安好……”
薑康安也一齊說話,兄妹三人正絮叨著,全船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薑四爺薑應安的身上。
王珞也不例外。
她未曾見過薑應安,其餘幾個舅父倒都見到了,薑應安也聽得少,似乎並不是多出挑的一個,可能是其他幾個舅父較為優秀些,相比起來,薑應安就顯得平庸些。
今日驟一看到,隻覺得薑應安生的也平平,其他幾個舅父,最好看的是三舅父薑席安,最有氣場的二舅父薑廬安,大舅父斯文,六舅父英武。
而這個四舅父生的五短身材,約三旬餘年紀,略長薑氏三兩歲,戴著疊翠寶珠冠,身穿文紫宮繡袍,近麵視之,五官端正。性子似乎是平易近人的,從他能記住這些從薑家出去的下人們,一個個招應妥帖,便瞧得出來。
雖然到了揚州的碼頭,但要進揚州城還要改坐轎子。
到了準備好軟轎和一幹小廝的客棧裏頭時,因雨還沒停,薑應安便體貼的說,到底都是車馬勞頓了多日才到揚州,所以讓掌櫃準備好一幹桌椅,讓薑氏,薑康安還有家眷,下人們一齊休息。
這客棧一早就由薑應安打點好,再無旁的一個雜客,按王珞看來,等同於是包下了。
小二們上了茶,元蘭首先端來嗅了嗅,微皺了眉頭,就攔了下來,道:“還是咱們幫夫人沏茶吧。”
薑應安眼見了,忙就衝薑氏賠罪道:“五妹,這裏不比上京城裏頭,雖然這碼頭不大,卻也是通往揚州的必經之地,所以稍微擁擠些,這些客棧也不盡精致,五妹將就些。”
薑氏不以為意的一笑,道:“大哥有心了,不過歇息一會,沒那些講究的。”說著就看向薑康安,薑康安瞪了一眼正挑剔茶水的馬氏,忙點了點頭。馬氏為掩尷尬,忙又指了指身邊的薑德明,薑德安,道:“快拜見你們四叔……”
薑氏微微皺眉,薑應安卻似渾不在意,笑著看向薑德明和薑德安,道:“明哥兒長成這般高了,安哥兒當年在徐州見著時,還牙牙學語哩,如今也是俊秀小倌倌了。”
兩人給薑應安拜下,薑應安帶笑點頭,給了兩塊黑漆古和田青白玉饕餮紋玉勒子,竟是一般大小,質地無二。
王珞隱約見著馬氏有些喜上眉梢,薑康安不覺有異,薑氏再次微皺起眉,卻又轉瞬看向王珞,示意她拜見。
王珞不敢慢待,忙襝衽上前一拜,口裏喚了聲“給四舅父請安”。
姿勢角度自然是分毫不差的,薑應安看在眼裏,滿意的點點頭,不覺又多看了幾眼,隻覺得這外甥女生得格外玲瓏剔透,穿了一身青緞子珍珠扣對襟旋裳,鵝黃色挑線裙子,朱緯翹頭繡鞋。明明是京裏頭的小姐,卻也帶著幾分江南的柔美,不僅儀容大方,身姿窈窕,容貌也精致得竟像瓷人活生了。
“你叫什麽名字?這究竟是第一次見著,原來聽二哥,三哥說五妹有個頂標致的女兒,原是不信,如今見著了,隻覺得已經有要越過當年五妹的姿容了。”說著,薑應安便十分感慨的回頭看向薑氏。
薑氏掩唇而笑,道:“幸而這裏無外人,不然當哥哥這麽一說,倒叫旁人以為是笑話。”
“哪的話,如此莫不是我這做兄長的自誇?”薑應安不依,王珞則回道:“甥女單名一個珞子。”
薑應安滿麵的笑,一邊掏出個頂瑩潤的琥珀連青金石手串於她,一邊道:“待珞兒回去府裏頭,娘親父親見了,定然再喜歡不過。”
王珞接了謝禮,便退到了薑氏身側,薑氏聽見提及爹娘,便有些遲疑的問道:“父親他……”
薑應安一拍額頭,“呀”了一聲才道:“瞧我,光顧著這頭,倒忘了說。”
然後便正色對薑氏和薑康安道:“二哥前些日子從蜀地請來個十分妙手的大夫,頗有幾分本事。原來聽說是萬藥仙的入室子弟尚且不信,不過這兩日眼看父親的病情已經不若半月前那般如狼似虎,便覺得這大夫若是萬藥仙的弟子,應假不了。”
薑康安若有所思的道:“沒想到一向閑雲野鶴的萬藥仙的弟子,竟然不肖其師,能請去為父親診治,都算緣分。”
薑氏臉色也微緩了過來,道:“如此甚好,幸而二哥人麵寬廣,才得了這樣的際遇,也讓我寬心不少。”
兄妹幾人不免又唏噓一番,說了半個時辰後,外頭的雨漸漸小下來。有小廝進來稟告,薑應安也沒預備耽擱,便讓一幹小廝們下去打點。
過了半刻,便各自入了備好的軟轎,丫鬟婆子們或是同坐一轎,粗使的或跟著車,後來還有百幾十擔禮和箱籠,一行人皆浩浩蕩蕩的往揚州城裏去了。
王珞坐在軟轎裏頭,她心情確是有些雀躍的,想著這古代的揚州城是怎樣一番光景。原還說著煙花三月下揚州,現今雖然不是三月,但六月也挺美的。
雀躍之餘,因是入夏,江南夏炎,這軟轎的轎簾子是那上等的羅紗,隱隱綽綽可瞧見外頭,王珞便忍不住從紗窗向外瞧了一眼。
那行道雖然不比上京城裏那麽曠闊大氣,但也別具江南的繁華,光滑的青石路,迤邐的臨街排樓,雨後的人頭攢動,十分有味道。是一種南北不同的味道。
若不去看,王珞隻是聽到外頭逐漸熙熙攘攘的聲音,也知道是漸入了揚州城裏頭,又這麽行了小半個時辰,外頭的聲音又慢慢小了,隻聽得馬車骨碌碌的聲音。
約莫一刻鍾,王珞又瞧見入了一頭巷子,進到另一街,街北是兩隻憨厚的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正門卻不開,隻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薑府”兩雄渾鎏金大字。
雖然不若榮德公府那般雍容氣派,卻也不容小覷,一瞧便也是富貴之家。
—————————————(未完待續。)
ps:我原來真是想60寫到他們結婚呢,現在看來不行了,有些事還是要交代清楚,鋪墊不能不管了。大家擔待,整理的時候,難免更新稍慢,見諒見諒。。
(天津)
幾日相處下來,王珞更發覺同薑德明能講得上路,在一群丫鬟婆子的陪伴下,和薑德明做伴談天談地了數日,從大江南北談到塞外風光,無奈兩人都見識不多,薑德明到底還是從南到北的去過,王珞卻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遵紀守法好閨秀,所知道的全部來源於一幹閑書。
說到盡興處,薑德明信誓旦旦說一定要去塞外打馬奔馳,王珞笑著說要給她帶些正宗的馬奶糕,兩人嬉笑一團,這路程也在這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就到了揚州。
掌船的早早稟告,王珞也早被螺女和冷桃拉著收拾好一身。
王昌家的又幫著在王珞臉上輕描了幾下,算得上淡妝,額點燒藍鑲金花鈿,一頸子上是赤金盤螭瓔珞圈,梳上齊整的螺髻,斜插點翠雲紋簪,耳綴水滴紅瑪瑙耳墜,妥當後,銅鏡中的王珞,俱是一副粉腮紅潤,一改剛起床那秀眸惺忪的樣子。
王珞有些無奈的搖搖頭,頭上的瓔珞微微而動。
等到船靠岸,已是一個時辰以後,嘩啦啦地下起了大雨。到底是入了夏,時不時就一場大雨瓢潑下來,四周全是烏壓壓的,偶有風過,卻是悶熱的。
船梯剛搭好,一個穿著玄色披風的高佻男子就跳了上去,急急朝薑氏和薑康安站著的船頭走來。
撐傘的徐元家的眼尖。立刻驚喜地叫道:“夫人,您看。是四公子。”
“果真是四哥……”薑氏投眼看過去,臉色微微動容。卻薄嗔道:“怎麽倒叫他親自來接,如此大雨,不若叫一幹小廝來就行了麽。”
“大哥,大嫂,五妹!”來人穿過重重雨幕停在搭了雨篷的船頭,匆匆走了過來,一手一邊握住薑康安,一頭握住薑氏。
薑康安忙將薑應安扶住,薑氏臉色有幾分激動。喚道:“四哥”,而身後的丫鬟媳婦婆子齊齊蹲下福身:“四舅爺!”,薑康安帶來的丫鬟婆子則喚的是“四爺。”
薑應安抬起頭,就笑著朝薑氏身邊喊了一聲“姚媽媽”。
姚媽媽是薑氏的陪房媽媽,自然原來都是薑府的老人了,如今姚媽媽已是熱淚盈眶,又蹲下去深深行了一個福禮,有些激動地喊了聲“四公子”。叫完,又覺得失禮了。忙改口道:“是四舅爺,四舅爺。”
薑應安點點頭,又朝徐元家的,馬繼才家的點點頭。兩人見薑應安還記得她們倆,十分感動,忙又是福身。
那邊薑氏到底許久不曾見這個哥哥。見的最多的是老二和老三,如今十多年過去。驟一見到老四薑應安,已迫不及待地和他說起話來:“這麽大的雨。四哥在棧裏等就是,幹嘛巴巴地跑來。要是淋病了可怎麽好?爹還好吧?娘親可安好?”
“五妹不用擔心,一切安好……”
薑康安也一齊說話,兄妹三人正絮叨著,全船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薑四爺薑應安的身上。
王珞也不例外。
她未曾見過薑應安,其餘幾個舅父倒都見到了,薑應安也聽得少,似乎並不是多出挑的一個,可能是其他幾個舅父較為優秀些,相比起來,薑應安就顯得平庸些。
今日驟一看到,隻覺得薑應安生的也平平,其他幾個舅父,最好看的是三舅父薑席安,最有氣場的二舅父薑廬安,大舅父斯文,六舅父英武。
而這個四舅父生的五短身材,約三旬餘年紀,略長薑氏三兩歲,戴著疊翠寶珠冠,身穿文紫宮繡袍,近麵視之,五官端正。性子似乎是平易近人的,從他能記住這些從薑家出去的下人們,一個個招應妥帖,便瞧得出來。
雖然到了揚州的碼頭,但要進揚州城還要改坐轎子。
到了準備好軟轎和一幹小廝的客棧裏頭時,因雨還沒停,薑應安便體貼的說,到底都是車馬勞頓了多日才到揚州,所以讓掌櫃準備好一幹桌椅,讓薑氏,薑康安還有家眷,下人們一齊休息。
這客棧一早就由薑應安打點好,再無旁的一個雜客,按王珞看來,等同於是包下了。
小二們上了茶,元蘭首先端來嗅了嗅,微皺了眉頭,就攔了下來,道:“還是咱們幫夫人沏茶吧。”
薑應安眼見了,忙就衝薑氏賠罪道:“五妹,這裏不比上京城裏頭,雖然這碼頭不大,卻也是通往揚州的必經之地,所以稍微擁擠些,這些客棧也不盡精致,五妹將就些。”
薑氏不以為意的一笑,道:“大哥有心了,不過歇息一會,沒那些講究的。”說著就看向薑康安,薑康安瞪了一眼正挑剔茶水的馬氏,忙點了點頭。馬氏為掩尷尬,忙又指了指身邊的薑德明,薑德安,道:“快拜見你們四叔……”
薑氏微微皺眉,薑應安卻似渾不在意,笑著看向薑德明和薑德安,道:“明哥兒長成這般高了,安哥兒當年在徐州見著時,還牙牙學語哩,如今也是俊秀小倌倌了。”
兩人給薑應安拜下,薑應安帶笑點頭,給了兩塊黑漆古和田青白玉饕餮紋玉勒子,竟是一般大小,質地無二。
王珞隱約見著馬氏有些喜上眉梢,薑康安不覺有異,薑氏再次微皺起眉,卻又轉瞬看向王珞,示意她拜見。
王珞不敢慢待,忙襝衽上前一拜,口裏喚了聲“給四舅父請安”。
姿勢角度自然是分毫不差的,薑應安看在眼裏,滿意的點點頭,不覺又多看了幾眼,隻覺得這外甥女生得格外玲瓏剔透,穿了一身青緞子珍珠扣對襟旋裳,鵝黃色挑線裙子,朱緯翹頭繡鞋。明明是京裏頭的小姐,卻也帶著幾分江南的柔美,不僅儀容大方,身姿窈窕,容貌也精致得竟像瓷人活生了。
“你叫什麽名字?這究竟是第一次見著,原來聽二哥,三哥說五妹有個頂標致的女兒,原是不信,如今見著了,隻覺得已經有要越過當年五妹的姿容了。”說著,薑應安便十分感慨的回頭看向薑氏。
薑氏掩唇而笑,道:“幸而這裏無外人,不然當哥哥這麽一說,倒叫旁人以為是笑話。”
“哪的話,如此莫不是我這做兄長的自誇?”薑應安不依,王珞則回道:“甥女單名一個珞子。”
薑應安滿麵的笑,一邊掏出個頂瑩潤的琥珀連青金石手串於她,一邊道:“待珞兒回去府裏頭,娘親父親見了,定然再喜歡不過。”
王珞接了謝禮,便退到了薑氏身側,薑氏聽見提及爹娘,便有些遲疑的問道:“父親他……”
薑應安一拍額頭,“呀”了一聲才道:“瞧我,光顧著這頭,倒忘了說。”
然後便正色對薑氏和薑康安道:“二哥前些日子從蜀地請來個十分妙手的大夫,頗有幾分本事。原來聽說是萬藥仙的入室子弟尚且不信,不過這兩日眼看父親的病情已經不若半月前那般如狼似虎,便覺得這大夫若是萬藥仙的弟子,應假不了。”
薑康安若有所思的道:“沒想到一向閑雲野鶴的萬藥仙的弟子,竟然不肖其師,能請去為父親診治,都算緣分。”
薑氏臉色也微緩了過來,道:“如此甚好,幸而二哥人麵寬廣,才得了這樣的際遇,也讓我寬心不少。”
兄妹幾人不免又唏噓一番,說了半個時辰後,外頭的雨漸漸小下來。有小廝進來稟告,薑應安也沒預備耽擱,便讓一幹小廝們下去打點。
過了半刻,便各自入了備好的軟轎,丫鬟婆子們或是同坐一轎,粗使的或跟著車,後來還有百幾十擔禮和箱籠,一行人皆浩浩蕩蕩的往揚州城裏去了。
王珞坐在軟轎裏頭,她心情確是有些雀躍的,想著這古代的揚州城是怎樣一番光景。原還說著煙花三月下揚州,現今雖然不是三月,但六月也挺美的。
雀躍之餘,因是入夏,江南夏炎,這軟轎的轎簾子是那上等的羅紗,隱隱綽綽可瞧見外頭,王珞便忍不住從紗窗向外瞧了一眼。
那行道雖然不比上京城裏那麽曠闊大氣,但也別具江南的繁華,光滑的青石路,迤邐的臨街排樓,雨後的人頭攢動,十分有味道。是一種南北不同的味道。
若不去看,王珞隻是聽到外頭逐漸熙熙攘攘的聲音,也知道是漸入了揚州城裏頭,又這麽行了小半個時辰,外頭的聲音又慢慢小了,隻聽得馬車骨碌碌的聲音。
約莫一刻鍾,王珞又瞧見入了一頭巷子,進到另一街,街北是兩隻憨厚的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正門卻不開,隻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薑府”兩雄渾鎏金大字。
雖然不若榮德公府那般雍容氣派,卻也不容小覷,一瞧便也是富貴之家。
—————————————(未完待續。)
ps:我原來真是想60寫到他們結婚呢,現在看來不行了,有些事還是要交代清楚,鋪墊不能不管了。大家擔待,整理的時候,難免更新稍慢,見諒見諒。。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