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內閣暗流
宜春宮之中。嘉靖眉頭微微皺,看著手中的折子。說道:“吳卿,何至於此?”
吳山說道:“陛下。老臣年老,不肯驅使,朝中自有賢臣。老臣請乞骸骨。”
嘉靖內心之中,微微惱怒。
這是第二個了。
自從嚴嵩倒台之後,徐階看似寬大,在內閣之中安排了五個人。徐階。李本,吳山。嚴訥,袁煒。但是這才一年時間,首先李本告老了。而今又輪到了吳山。
他們都是自願的嗎?
自然不是,能進內閣的人,誰不願意大展宏圖,即便不能成為內閣首輔,但也想做一番事業。
但是,徐階讓嗎?
徐階的手段,與嚴嵩是兩個極端。
如果說嚴嵩的手段,就好像是手持鈍器武將,棍錘之將,不可力敵。所過之處,一片狼藉,誤傷無數。但是徐階的手段,就是化骨綿掌。讓你骨斷魂消,五內具裂,但從外麵卻看不出來。
就好像而今,李本下台,吳山請辭。
有什麽重大的政治事件嗎?
沒有。
隻不過,徐階任何決策,都托說公議,眾議,其實是徐階自己的意思。而讓其餘人反駁不得。李本更是在爭奪首輔失敗後,得到了徐階的某種暗示。才急流勇退,以保全身。
至於吳山倒不至於如此。
隻是吳山覺得他這個大學士當的,還沒有一個侍郎有權力。既然如此,又何必受這個罪。能做官做到如此地步,也都是有傲氣的。
老子不伺候不行嗎?
吳山雖然很想在臨行之前,在嘉靖麵前咬徐階一口。但是很無奈,細究徐階的行事,從外麵看,真正全部符合朝廷規章製度化。問題是,在嘉靖朝加強內閣權力之後,很多規章製度的改革是有些滯後的。
有些事情,看起來明明有問題。但是吳山卻是有口說不出。
在外人看來,徐階是一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甘草閣老,別人卻不知道,這甘草是如何殺人的。
嘉靖依然沒有批準,說道:“閣老累了就在家中好生休息一段時間,再回到內閣辦事不遲。”
吳山還想說什麽。但是嘉靖已經不聽他說了。
吳山隻好退下。
嘉靖其實也知道。吳山人心已經不在內閣了。接下來不過是走程序而已。三請三辭而已。
吳山走後,嘉靖猛地起身,一個沒有注意,衣
袖將茶碗帶到了地麵之上,“啪”的一聲 四分五裂。正如嘉靖的怒氣。
嘉靖對徐階也是覺得很憤怒。
因為到了現在,內閣之中已經是徐階的一言堂了。內閣五個人,已經走了兩個,留下來兩個都是資曆很淺薄的。嚴訥真是人如其名,是根木頭。至於袁煒也有一個致命的問題。
那就是景王的問題。
讓景王留京的是嘉靖。而徐階將這個問題推到了袁煒身上。因為他曾經是景王的老師。但是在大明正統士大夫眼中,太子已經確立了。景王就不應該留京。應該速速出京,在藩王安置才好。
於是袁煒就成為的眾矢之的。
如此一來,袁煒在內閣之中,哪裏有什麽話語權。不過是附署名字而已。
這樣的內閣格局,是嘉靖一直想要避免的。讓嘉靖不由想到。當初楊廷和在的時候。那種政令不出皇宮的恐懼感。但是徐階又不是楊廷和。
如果徐階是楊廷和這類的權臣倒也好辦了。
嘉靖不憚於發動一場政-變式的清洗。但是徐階不是。
徐階對嘉靖,從來給人一種綿裏藏針的感覺,幾乎嘉靖所有的想法,徐階都答應下來。對嘉靖的恭敬程度,不下於嚴嵩。但實際上,他對嘉靖的命令,從來是有選擇的執行。並且對於自己想要推行的事情,從來是明裏暗裏的推行。
這讓嘉靖一直在猶豫。
嘉靖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搞掉一個人是很容易的。但是找一個代替的人,卻是很難的。就好像是嚴嵩,嚴嵩是何等威風八麵。但是嘉靖想要弄死嚴嵩,也不過是一日的功夫。而今也是如此,嘉靖想要拿下徐階,是沒有問題吧。但是問題是誰代替徐階?
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畢竟,不是誰都能將大明朝給玩轉的。而且嘉靖也不得不承認,徐階成為首輔之後,朝堂風氣,吏治等各方麵,有了非常明顯的好轉。大部分朝廷機器恢複正常運轉。這都是嚴嵩做不到的地方。
誰又能代替徐階啊?
徐階之後,嘉靖看上的也隻有高拱。
對,而今內閣集體沉默,幾乎成為徐階一言堂的時候,真能與徐階對抗的,就是吏部侍郎高拱。似乎,一夜之間。大明朝廷的政治格局,從之前內閣的內部爭鬥,再次轉化為了傳統的閣部之爭。
之前也說過,吏部尚書最為重要,一個強勢的吏部尚書敢懟整個內閣。
而今高拱就演示了什麽叫做強勢的吏部尚書。
當然了,高拱之所以能如此牛氣哄哄,不是高拱有多少能力。當然了,高拱本身是有能
力的。在嚴嵩倒台之後,刷新吏治的過程之中,高拱是出了很大的力氣的。
但是,高拱最大的靠山還是太子。
太子與高拱之間的感情,不敢說人盡皆知。但是大部分高官都知道。大部分從嘉靖對高拱的安排上可以看出,嘉靖已經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那就是自己兒子恐怕不是什麽聰明 人。
故而一方麵督促太子生兒子,一方麵給太子安排一些得力的輔臣。高拱就是其中之一。
大明的東宮製度是有些問題的。
在太祖皇帝的時候,太祖皇帝對太子朱標,是非常喜愛,將東宮班底與朝廷班底合二為一,這樣做也是有好處的。那就是減少了君權與太子之間的摩擦。不會出現漢武帝的悲劇。
但是之後,漸漸演變成為太子沒有班底了。
畢竟朝中大臣,即便是掛上東宮的官銜,他們與太子接觸的時間也是有限的,與太子之間的感情也就那樣。太子反而親近自己的幾個老師。
一般來說太子的老師在太子登基之後,都能飛黃騰達。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隻是嘉靖疑心從來很重,見識過群臣之間的爭鬥,他很擔心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如果有一個萬一,太子登基,太子能壓製住這些大臣嗎?
就好像是徐階。
所以,原本的模式不足為憑。需要為太子提前打造班底,在朝廷之上有一定的話語權。
有這個前提,高拱就站在不敗之地。所以,高拱才敢屢屢發聲,對抗徐階。
隻是而今將高拱抬入內閣,是不是有一些不合適?
嘉靖對群臣不信任,給太子加碼。同樣。嘉靖對太子就信任了。雖然嘉靖覺得太子不可能搞出什麽事情來,無他能力不夠。但是嘉靖知道,很多事情,未必是當事人願意的。而是被身邊的裹挾了。
所以,太子的力量固然要加強。但是太子力量太強大了。嘉靖也有一些不放心了。
嘉靖思忖了一陣子,心中暗道:“如果周夢臣入京就好了。”
周夢臣與徐階之間分道揚鑣的勢態,在嘉靖眼中看得清清楚楚的。這也是政壇上的常態,嘉靖並沒有感到吃驚來。周夢臣天南地北立下這麽多功勞,如果一舉入閣。有些牽強,但是擔任六部任何一個尚書,卻是毫無問題的。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而且嘉靖可知道,周夢臣與高拱之間,還是有些交情的。
如此一來,周夢臣加高拱對抗徐階。或許是可以的。
嘉靖思量來去,覺得這個辦法,未必不可行。
宜春宮之中。嘉靖眉頭微微皺,看著手中的折子。說道:“吳卿,何至於此?”
吳山說道:“陛下。老臣年老,不肯驅使,朝中自有賢臣。老臣請乞骸骨。”
嘉靖內心之中,微微惱怒。
這是第二個了。
自從嚴嵩倒台之後,徐階看似寬大,在內閣之中安排了五個人。徐階。李本,吳山。嚴訥,袁煒。但是這才一年時間,首先李本告老了。而今又輪到了吳山。
他們都是自願的嗎?
自然不是,能進內閣的人,誰不願意大展宏圖,即便不能成為內閣首輔,但也想做一番事業。
但是,徐階讓嗎?
徐階的手段,與嚴嵩是兩個極端。
如果說嚴嵩的手段,就好像是手持鈍器武將,棍錘之將,不可力敵。所過之處,一片狼藉,誤傷無數。但是徐階的手段,就是化骨綿掌。讓你骨斷魂消,五內具裂,但從外麵卻看不出來。
就好像而今,李本下台,吳山請辭。
有什麽重大的政治事件嗎?
沒有。
隻不過,徐階任何決策,都托說公議,眾議,其實是徐階自己的意思。而讓其餘人反駁不得。李本更是在爭奪首輔失敗後,得到了徐階的某種暗示。才急流勇退,以保全身。
至於吳山倒不至於如此。
隻是吳山覺得他這個大學士當的,還沒有一個侍郎有權力。既然如此,又何必受這個罪。能做官做到如此地步,也都是有傲氣的。
老子不伺候不行嗎?
吳山雖然很想在臨行之前,在嘉靖麵前咬徐階一口。但是很無奈,細究徐階的行事,從外麵看,真正全部符合朝廷規章製度化。問題是,在嘉靖朝加強內閣權力之後,很多規章製度的改革是有些滯後的。
有些事情,看起來明明有問題。但是吳山卻是有口說不出。
在外人看來,徐階是一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甘草閣老,別人卻不知道,這甘草是如何殺人的。
嘉靖依然沒有批準,說道:“閣老累了就在家中好生休息一段時間,再回到內閣辦事不遲。”
吳山還想說什麽。但是嘉靖已經不聽他說了。
吳山隻好退下。
嘉靖其實也知道。吳山人心已經不在內閣了。接下來不過是走程序而已。三請三辭而已。
吳山走後,嘉靖猛地起身,一個沒有注意,衣
袖將茶碗帶到了地麵之上,“啪”的一聲 四分五裂。正如嘉靖的怒氣。
嘉靖對徐階也是覺得很憤怒。
因為到了現在,內閣之中已經是徐階的一言堂了。內閣五個人,已經走了兩個,留下來兩個都是資曆很淺薄的。嚴訥真是人如其名,是根木頭。至於袁煒也有一個致命的問題。
那就是景王的問題。
讓景王留京的是嘉靖。而徐階將這個問題推到了袁煒身上。因為他曾經是景王的老師。但是在大明正統士大夫眼中,太子已經確立了。景王就不應該留京。應該速速出京,在藩王安置才好。
於是袁煒就成為的眾矢之的。
如此一來,袁煒在內閣之中,哪裏有什麽話語權。不過是附署名字而已。
這樣的內閣格局,是嘉靖一直想要避免的。讓嘉靖不由想到。當初楊廷和在的時候。那種政令不出皇宮的恐懼感。但是徐階又不是楊廷和。
如果徐階是楊廷和這類的權臣倒也好辦了。
嘉靖不憚於發動一場政-變式的清洗。但是徐階不是。
徐階對嘉靖,從來給人一種綿裏藏針的感覺,幾乎嘉靖所有的想法,徐階都答應下來。對嘉靖的恭敬程度,不下於嚴嵩。但實際上,他對嘉靖的命令,從來是有選擇的執行。並且對於自己想要推行的事情,從來是明裏暗裏的推行。
這讓嘉靖一直在猶豫。
嘉靖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搞掉一個人是很容易的。但是找一個代替的人,卻是很難的。就好像是嚴嵩,嚴嵩是何等威風八麵。但是嘉靖想要弄死嚴嵩,也不過是一日的功夫。而今也是如此,嘉靖想要拿下徐階,是沒有問題吧。但是問題是誰代替徐階?
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畢竟,不是誰都能將大明朝給玩轉的。而且嘉靖也不得不承認,徐階成為首輔之後,朝堂風氣,吏治等各方麵,有了非常明顯的好轉。大部分朝廷機器恢複正常運轉。這都是嚴嵩做不到的地方。
誰又能代替徐階啊?
徐階之後,嘉靖看上的也隻有高拱。
對,而今內閣集體沉默,幾乎成為徐階一言堂的時候,真能與徐階對抗的,就是吏部侍郎高拱。似乎,一夜之間。大明朝廷的政治格局,從之前內閣的內部爭鬥,再次轉化為了傳統的閣部之爭。
之前也說過,吏部尚書最為重要,一個強勢的吏部尚書敢懟整個內閣。
而今高拱就演示了什麽叫做強勢的吏部尚書。
當然了,高拱之所以能如此牛氣哄哄,不是高拱有多少能力。當然了,高拱本身是有能
力的。在嚴嵩倒台之後,刷新吏治的過程之中,高拱是出了很大的力氣的。
但是,高拱最大的靠山還是太子。
太子與高拱之間的感情,不敢說人盡皆知。但是大部分高官都知道。大部分從嘉靖對高拱的安排上可以看出,嘉靖已經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那就是自己兒子恐怕不是什麽聰明 人。
故而一方麵督促太子生兒子,一方麵給太子安排一些得力的輔臣。高拱就是其中之一。
大明的東宮製度是有些問題的。
在太祖皇帝的時候,太祖皇帝對太子朱標,是非常喜愛,將東宮班底與朝廷班底合二為一,這樣做也是有好處的。那就是減少了君權與太子之間的摩擦。不會出現漢武帝的悲劇。
但是之後,漸漸演變成為太子沒有班底了。
畢竟朝中大臣,即便是掛上東宮的官銜,他們與太子接觸的時間也是有限的,與太子之間的感情也就那樣。太子反而親近自己的幾個老師。
一般來說太子的老師在太子登基之後,都能飛黃騰達。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隻是嘉靖疑心從來很重,見識過群臣之間的爭鬥,他很擔心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如果有一個萬一,太子登基,太子能壓製住這些大臣嗎?
就好像是徐階。
所以,原本的模式不足為憑。需要為太子提前打造班底,在朝廷之上有一定的話語權。
有這個前提,高拱就站在不敗之地。所以,高拱才敢屢屢發聲,對抗徐階。
隻是而今將高拱抬入內閣,是不是有一些不合適?
嘉靖對群臣不信任,給太子加碼。同樣。嘉靖對太子就信任了。雖然嘉靖覺得太子不可能搞出什麽事情來,無他能力不夠。但是嘉靖知道,很多事情,未必是當事人願意的。而是被身邊的裹挾了。
所以,太子的力量固然要加強。但是太子力量太強大了。嘉靖也有一些不放心了。
嘉靖思忖了一陣子,心中暗道:“如果周夢臣入京就好了。”
周夢臣與徐階之間分道揚鑣的勢態,在嘉靖眼中看得清清楚楚的。這也是政壇上的常態,嘉靖並沒有感到吃驚來。周夢臣天南地北立下這麽多功勞,如果一舉入閣。有些牽強,但是擔任六部任何一個尚書,卻是毫無問題的。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而且嘉靖可知道,周夢臣與高拱之間,還是有些交情的。
如此一來,周夢臣加高拱對抗徐階。或許是可以的。
嘉靖思量來去,覺得這個辦法,未必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