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折我肱骨


    唐鶴征膝行幾步來到了唐順之的床前,握住唐順之幹枯的如同柴火一般的手,眼淚又落了下來了。


    唐順之此刻有氣無力的說道:“苦什麽。人都有這個時候。”


    唐鶴征說道:“父親,您有什麽要交代的。”


    唐順之說道:“你是好孩子,我這兩年在呂宋,你將家裏照料的非常好。我沒有什麽好交代的,長兄如父,今後家裏全指望你了。”


    唐鶴征說道:“父親放心,孩兒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唐順之說道:“可是,我要你失望了。”


    唐鶴征愣住了,不知道唐順之說這個是什麽意思。


    唐順之說道:“我對你最後一個要求是, 我死之後,不葬老家,就在呂州城附近,擇一吉地下葬。今後子孫也都要在呂州城繁衍生息,也就是說,我們這一脈,今後就是呂州唐氏了。”


    唐鶴征一愣,說道:“父親,您為什麽要這麽做?”


    唐順之的話,看似簡單的將家族遷到呂州。但對唐家的影響太大了。別的不說,唐順之在江南的關係網之中,也算是靠前的人物。而一旦到了呂州,與江南的關係網根本沒有辦法維持了。


    本來,唐順之走後,唐鶴征是能繼承唐順之的關係網。維持家門不墜。但是一旦到了呂州,這一切都完了。


    別的不說,在呂州有合適人家嗎?


    唐家的女兒嫁給你,又娶誰?


    什麽事情都講究門當戶對。他們,來到這裏,江南世家決計不會與唐家通婚的。畢竟,誰願意兒女都去海外啊。而唐家在這裏移民之中,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家。


    這還是其中一點弊端。


    其餘的弊端,不知道有多少,這裏就不一一說明了。就好像很多說逃離北上廣。而唐家做為就好像是這樣,有上海戶口房產關係網。但是硬要遷居到西北戈壁灘上一般。


    隱形的有形的損失太大了。


    唐順之自然知道這些的。


    他說道:“我在呂州這一段時間,一直在想,如何將呂州如內地一般。想來想去,呂州缺少了最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士大夫。沒有士紳,就不能保證呂州一直是大明的。”


    “而我唐家這樣做的話,將來唐家在呂宋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唐順之非常清楚士紳是什麽?士紳既是大明皇權的敵人,也是皇權的維護者。在地方上扮演了挖牆腳的一麵,同時也扮演了維護大明統治的一麵。


    這些遷徙過來的百姓流放過來的士卒,都是大明中下層。或者可以將中字給去了。但凡能混下去,又有誰願意背井離鄉啊?


    換一個角度說,大明朝廷的統治,對這些人來說,並不是愉快的回憶。


    所以呂州城上下,對大明認同感,不能說沒有。但是很薄弱。如果有一點,真發生什麽事情。呂州城未必不會背叛朝廷。


    而唐順之做出的預防手段就是,讓呂州城與大明一樣,存在一個士紳階層。唐順之對自己的家教很有自信。唐家到呂宋不妨礙唐家子弟靠進士。


    甚至還有好處。


    畢竟,不管將來呂宋的科舉怎麽辦。都比在江南四府死亡考區強吧。


    讓唐家成為呂宋士紳的代表。將來唐家在呂宋的權勢也可以保證。這對呂宋有好處,對大明也有好處,長久的看,對唐家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這些唐鶴征能夠理解。但問題是,呂州而今是什麽鬼樣子,連內地一縣城,不,一大鎮,未必能比得上。讓唐家遷到這裏,落差實在太大了。


    隻是唐鶴征是一個孝子。嘴巴微微張合,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孩兒遵命。”


    唐順之伸手撫摸唐鶴征的頭,說道:“苦了你了。”


    唐鶴征說道:“隻要父親想要的,孩兒一點也不覺得苦。”


    至於真的不覺得苦,而是口中不覺得苦,也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在唐順之最後一段時光之中。唐鶴征跑遍了呂州城附近的山丘。終於找到一處吉穴。唐順之死後,就葬在這裏,唐鶴征並沒有將唐家都遷過來,而是主持分家,將家產分給弟妹。他自己孤身一人來到了呂州,在這裏結廬而居,辦了呂宋書院。成為南洋第一書院。


    而唐鶴征本身就是傾向於氣學。再加上,身在海外與西方思想高密度碰撞。在十幾年之後,成為在周夢臣之後,氣學又一大儒。


    而唐家的更是與呂宋綁在一起。在未來很多年之後,唐家都是呂宋大姓。就如同個陳家林家於福建一般。


    當然了,那就是後話了。


    一個月後,周夢臣接到了呂宋的急報。看到唐順之病逝的消息,隻覺得心中一痛。


    唐順之在南洋巡撫任上下的心力,任誰都能看出來的。包括周夢臣。有唐順之在一日,周夢臣對南洋就沒有一點點的擔心。而今卻不一樣了。


    他必須思考唐順之的接替人選。


    譚綸自然是首選。


    但是周夢臣對譚綸的影響不好。原因很簡單,在他心中,他可不記得譚綸之後的地位,他隻記得譚綸是


    <a id="wzsy" href="http://m.aiyueshuxiang.com">愛閱書香</a>


    敗軍之將。


    周夢臣不否認,譚綸是有才能的。


    但是有才能並不一定要大用。特別是最關鍵的方麵之才。


    譚綸已經是失敗過一次了。雖然說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但是有了失敗的履曆。周夢臣下意思不想用譚綸作為方麵之任,原因很簡單,就好像馬謖失街亭之後,假設沒有受到處罰。諸葛亮下一次用的他時候,還會讓馬謖當主將嗎?


    自然不會。


    譚綸也是一樣。在周夢臣看來,譚綸適合當副手,有人看著。其實也能用的。但是但凡方麵之任,擔任主將。一旦出了問題,誰來給他收拾爛攤子啊?


    或許有人說,譚綸這一段時間成長了。


    抱歉,沒有人有義務見證你的成長。而且方麵之任,責任太大了。特別是南洋巡撫,要麵對西方各國,說不定一兩年之間就要打上一場大戰。


    那可是十幾萬人的性命所係。


    隻是周夢臣也發現了唐順之一樣的問題,那就是真正有才能的人不喜歡去海外。這種情況,在周夢臣嫡係之中都存在。這讓周夢臣無可奈何。


    周夢臣本來就因為自己做官時間太短,存在夾帶人比較少,板凳厚度不夠的等問題。


    除去譚綸之外,他也找不到什麽合適的人選。


    隻能如此了。


    周夢臣心中暗道:“如果想改變這個局麵,必須在選官任官製度上做出改變。或許我回京之後,也要見一見高拱,與高拱好好談一談。”


    這一年之中,正如方鈍所預料的。內閣六部九卿之間,一直沒有穩固。


    徐階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其他人如李本,吳山等人,想要搏一搏,彼此之間,你來我往,好不熱鬧。當然了,徐階是什麽人,自然是最後的勝利者。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老人退場。比如說在內閣混了好長時候的大學士李本。不得不告老還鄉。有老人退場。自然也有新人冒出來,成為政治新星。


    高拱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位。


    雖然是以吏部左侍郎的官銜,掌握了吏部。有太子的支持,陛下的默許,一年多了,吏部尚書的位置一直空缺著,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這是對高拱虛位以待。


    隻要高拱的資曆夠的。高拱就能正位吏部尚書。而且以高拱而今手中的權力,與吏部尚書其實並沒有什麽區別。


    這其實也很讓周夢臣羨慕的。高拱與太子之間君臣相得。高拱什麽都不用做,就得到了周夢臣一直想要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