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對馬換濟州
在周夢臣看來,李梁的兩個條件,有和沒有一樣 。李梁要軍功。周夢臣也需要朝-鮮軍隊從征,將來打贏日本,即便李梁不說,周夢臣也會分潤一些戰功給日本的。
無他,在周夢臣看來,琉球一國可有可無。大明想在這裏減少駐軍,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日本與朝-鮮相互製衡。周夢臣巴不得朝-鮮軍在日本大殺特殺。讓日本一想起朝-鮮人就恨得牙癢癢的。
這讓雙方絕對沒有聯合的基礎。大明隻需留少數軍隊,就能維持這裏的局麵了。
至於訓斥,剛剛也說了惠而不費。或許對朝-鮮黨爭很重要,但是對周夢臣來說,是舉手之勞。
如果周夢臣而今代表得是周夢臣本身,那麽如此小代價大收益的事情,周夢臣沒有什麽不滿意的。但是奈何周夢臣而而今代表的不是周夢臣自己。
是大明朝廷。
他一舉一動,都要考慮大明的形象,給大明辦事的小弟,豈能沒有賞賜。老大辦事,小弟吃虧,這樣下去,誰還願意當大哥的小弟。
所以,朝-鮮要得越少,周夢臣就要給的多一點,要立榜樣嗎。
當然了,周夢臣決計不會自己掏腰包,也不會慷朝廷之慨,消耗大明百姓血汗。
周夢臣心中一動,說道:“這樣吧。朝廷不會白用朝-鮮的,征日之後,朝廷以對馬島換濟州島,你看如何?”
李梁一聽,頓時大喜,說道:“外臣代朝-鮮上下,謝過大人。”
對馬島在後世依舊是朝-鮮與日本之間的領土糾紛地方。
而今這個地方也是兩屬之地,朝-鮮世宗時期,乃是朝-鮮國力最強大的時候,征服了對馬島。對馬島的日本大名擔任了朝-鮮將領。
但是這已經是一百多年的事情了。
對馬島很長一段時間,是日本與朝-鮮貿易的中轉站,同時也是倭寇的發源地之一。來中國的倭寇,有相當一部分就是來自對馬島。
當然了,比起大內氏與島津氏這些名聲顯赫大名,對馬島的宗家就是顯得暗淡許多了。
不過,周夢臣既然來日本算賬,也少不了對馬宗家。
而為什麽李梁這麽高興。第一,有一個對馬島,對朝-鮮上下也有了一個交代。第二,在某種程度上,對朝-鮮來說,對馬島比濟州島重要。
因為濟州島總體上來說是偏離主航道的。而對馬島就是在朝-鮮與日本之間的海峽中間,既是日本與朝-鮮航道關鍵節點,也是抵抗倭寇的第一道防
線。
而且對馬島有人劫掠大明,難道對馬島就沒有人去劫掠朝-鮮了。
自然也是有的。對馬島就是倭寇發源地之一。
而當年兩屬之地的對馬島,而今幾乎是站在日本一邊,等幾十年後,日本進攻朝-鮮,對馬家也是急先鋒。就可見一斑了。
可以說,朝-鮮很多人未必不想除之而後快。但是朝-鮮軍隊的實力,並不比大明的衛所軍隊強上多少。
周夢臣說道:“既然,如此你立即去調集朝-鮮人馬,最少萬餘歸於胡大人之下。等你的人員到齊之後,就先克對馬,對有些人提一個醒。”
李梁自然答應下來。
於是周夢臣讓胡宗憲跟著李梁走一趟漢城。似乎周夢臣給出的條件很優惠,又似乎是大明的名頭讓朝-鮮人不敢違背,再好像是李梁的活動能力驚人。
總之,周夢臣的想法,漢城那邊一點想法都沒有,全部答應下來。更是加封李梁為全羅,慶尚兵馬總管,統領十萬大軍,從天朝征日。
雖然說朝-鮮八道,李梁統領兩道,朝-鮮四分有其一的兵力,但實在沒有十萬大軍,都是紙麵上的。而且周夢臣不兩在這裏久留,催得比較急,李梁這才整合了萬餘精銳人馬,前來與明軍匯合。
作為征日的前哨戰。周夢臣將這一戰定位朝-鮮平叛之戰,也不用管什麽外交禮儀。直接進攻就行了。
周夢臣也派東海水師副總兵尹鳳助戰,胡宗憲統領朝-鮮兵,大明軍隊,琉球軍隊,總計兩萬多人。在朝-鮮軍隊到達之後,就圍攻對馬島。
一連打了三日,才報捷。
隻是周夢臣一看捷報,差點笑出聲來了。
胡宗憲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抱怨,抱怨不該帶朝-鮮軍隊上戰場,如果沒有朝-鮮軍隊,這一戰早就打完了。
這兩萬多人的軍隊之中,大明總共不到一萬,其中一半是水師。
對馬島船隻雖然不少,但是哪裏是大明水師的對手,開戰不過一天,就清理了對馬島所有的船隻,將對馬宗家封鎖在兩個島上。
宗家是很識實務的,一見打不過,就立即派出使臣說願意投降。開出了很多條件,什麽家主切腹謝罪等等,總之,不惜一切代價,讓宗家存在下去。
胡宗憲對此無所謂,既然這個島已經劃給朝-鮮了,對島上的處置,胡宗憲就不插嘴了。
而李梁與朝-鮮官員商議過後,決定一定要將宗家連根拔起,不留一絲餘地。畢竟宗家的信用並不是很好,當年臣服於朝-鮮世宗皇帝,後
來見朝-鮮不行,又投靠日本。
這也罷了,最重要的是,朝-鮮知道,今日打下對馬,不是因為自己的實力,而是借了天朝的力量。而天朝不可能長久地在這裏。
他們必須為天朝力量撤走之後,做準備。
一旦天朝水師撤走了,宗家還在對馬島上,他們未必能維持住對對馬島的統治。
出於這樣的考慮,他們是一定要將宗家斬盡殺絕。
胡宗憲對此不在乎,不過,胡宗憲知道如此一來,宗家的抵抗定然非常堅定,對馬島將來又不是大明的。胡宗憲自然不願意大明將士為朝-鮮流血。
就讓朝-鮮主攻。
朝-鮮方麵也讚同了。畢竟大明打對馬宗家,簡直如同砍菜切瓜。他們也覺得他們能行了。
於是如此三天。胡宗憲見識了一次又一次的砍菜切瓜。不過這一次朝-鮮軍隊才是瓜。
分明已經困在島上,外援斷絕了。而大明雖然不願意為朝-鮮流血,但不吝嗇火炮。有空就幫朝-鮮轟擊對馬一些建築工事什麽的。
但是朝-鮮軍隊一上岸,不出一個時辰,必然會狼狽不堪的下來。
甚至如果沒有大明水師在近海支援,朝-鮮軍隊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這看得胡宗憲目瞪口呆。看朝-鮮軍隊的表現,讓胡宗憲不由得想到了江南的衛所軍,甚至覺得號稱朝-鮮精銳的軍隊,比東南衛所軍還要弱一些。
李梁似乎覺得麵子掛不住,一次又一次督促進攻。自然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從這一點也看出來,這位李國舅,在政治上或許有些手腕,但是在軍事上 ,簡直是渣渣。他平定倭亂是失敗是應該的,如果成功了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a href="http://m.yqxsw.org" id="wzsy">yqxsw.org</a>
最後朝-鮮軍隊死傷過半,李梁不得不請求胡宗憲出手。
胡宗憲也不想拖延時間了。於是派出戚繼美一部攻島,結果明軍一上島,局麵大為不同。對馬宗家家主,肉坦出降,願意接受大明朝廷的一切處罰。
這反而讓胡宗憲難住了。
李梁自然要求斬盡殺絕。但是胡宗憲代表大明,絕對不能這樣做的。如果真這樣做了,從今以後誰會投降天朝啊?朝-鮮想要斬盡殺絕,讓朝-鮮自己去打。而今他們已經投降朝廷,就不能這麽處置了。
不過,考慮到了朝-鮮作為大明忠實屬國。他們的利益也是要得到保證的。胡宗憲一時間也沒有什麽辦法,就隻能請示周夢臣了。
於是,就有了讓周夢臣幾乎要笑出聲的捷報。
在周夢臣看來,李梁的兩個條件,有和沒有一樣 。李梁要軍功。周夢臣也需要朝-鮮軍隊從征,將來打贏日本,即便李梁不說,周夢臣也會分潤一些戰功給日本的。
無他,在周夢臣看來,琉球一國可有可無。大明想在這裏減少駐軍,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日本與朝-鮮相互製衡。周夢臣巴不得朝-鮮軍在日本大殺特殺。讓日本一想起朝-鮮人就恨得牙癢癢的。
這讓雙方絕對沒有聯合的基礎。大明隻需留少數軍隊,就能維持這裏的局麵了。
至於訓斥,剛剛也說了惠而不費。或許對朝-鮮黨爭很重要,但是對周夢臣來說,是舉手之勞。
如果周夢臣而今代表得是周夢臣本身,那麽如此小代價大收益的事情,周夢臣沒有什麽不滿意的。但是奈何周夢臣而而今代表的不是周夢臣自己。
是大明朝廷。
他一舉一動,都要考慮大明的形象,給大明辦事的小弟,豈能沒有賞賜。老大辦事,小弟吃虧,這樣下去,誰還願意當大哥的小弟。
所以,朝-鮮要得越少,周夢臣就要給的多一點,要立榜樣嗎。
當然了,周夢臣決計不會自己掏腰包,也不會慷朝廷之慨,消耗大明百姓血汗。
周夢臣心中一動,說道:“這樣吧。朝廷不會白用朝-鮮的,征日之後,朝廷以對馬島換濟州島,你看如何?”
李梁一聽,頓時大喜,說道:“外臣代朝-鮮上下,謝過大人。”
對馬島在後世依舊是朝-鮮與日本之間的領土糾紛地方。
而今這個地方也是兩屬之地,朝-鮮世宗時期,乃是朝-鮮國力最強大的時候,征服了對馬島。對馬島的日本大名擔任了朝-鮮將領。
但是這已經是一百多年的事情了。
對馬島很長一段時間,是日本與朝-鮮貿易的中轉站,同時也是倭寇的發源地之一。來中國的倭寇,有相當一部分就是來自對馬島。
當然了,比起大內氏與島津氏這些名聲顯赫大名,對馬島的宗家就是顯得暗淡許多了。
不過,周夢臣既然來日本算賬,也少不了對馬宗家。
而為什麽李梁這麽高興。第一,有一個對馬島,對朝-鮮上下也有了一個交代。第二,在某種程度上,對朝-鮮來說,對馬島比濟州島重要。
因為濟州島總體上來說是偏離主航道的。而對馬島就是在朝-鮮與日本之間的海峽中間,既是日本與朝-鮮航道關鍵節點,也是抵抗倭寇的第一道防
線。
而且對馬島有人劫掠大明,難道對馬島就沒有人去劫掠朝-鮮了。
自然也是有的。對馬島就是倭寇發源地之一。
而當年兩屬之地的對馬島,而今幾乎是站在日本一邊,等幾十年後,日本進攻朝-鮮,對馬家也是急先鋒。就可見一斑了。
可以說,朝-鮮很多人未必不想除之而後快。但是朝-鮮軍隊的實力,並不比大明的衛所軍隊強上多少。
周夢臣說道:“既然,如此你立即去調集朝-鮮人馬,最少萬餘歸於胡大人之下。等你的人員到齊之後,就先克對馬,對有些人提一個醒。”
李梁自然答應下來。
於是周夢臣讓胡宗憲跟著李梁走一趟漢城。似乎周夢臣給出的條件很優惠,又似乎是大明的名頭讓朝-鮮人不敢違背,再好像是李梁的活動能力驚人。
總之,周夢臣的想法,漢城那邊一點想法都沒有,全部答應下來。更是加封李梁為全羅,慶尚兵馬總管,統領十萬大軍,從天朝征日。
雖然說朝-鮮八道,李梁統領兩道,朝-鮮四分有其一的兵力,但實在沒有十萬大軍,都是紙麵上的。而且周夢臣不兩在這裏久留,催得比較急,李梁這才整合了萬餘精銳人馬,前來與明軍匯合。
作為征日的前哨戰。周夢臣將這一戰定位朝-鮮平叛之戰,也不用管什麽外交禮儀。直接進攻就行了。
周夢臣也派東海水師副總兵尹鳳助戰,胡宗憲統領朝-鮮兵,大明軍隊,琉球軍隊,總計兩萬多人。在朝-鮮軍隊到達之後,就圍攻對馬島。
一連打了三日,才報捷。
隻是周夢臣一看捷報,差點笑出聲來了。
胡宗憲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抱怨,抱怨不該帶朝-鮮軍隊上戰場,如果沒有朝-鮮軍隊,這一戰早就打完了。
這兩萬多人的軍隊之中,大明總共不到一萬,其中一半是水師。
對馬島船隻雖然不少,但是哪裏是大明水師的對手,開戰不過一天,就清理了對馬島所有的船隻,將對馬宗家封鎖在兩個島上。
宗家是很識實務的,一見打不過,就立即派出使臣說願意投降。開出了很多條件,什麽家主切腹謝罪等等,總之,不惜一切代價,讓宗家存在下去。
胡宗憲對此無所謂,既然這個島已經劃給朝-鮮了,對島上的處置,胡宗憲就不插嘴了。
而李梁與朝-鮮官員商議過後,決定一定要將宗家連根拔起,不留一絲餘地。畢竟宗家的信用並不是很好,當年臣服於朝-鮮世宗皇帝,後
來見朝-鮮不行,又投靠日本。
這也罷了,最重要的是,朝-鮮知道,今日打下對馬,不是因為自己的實力,而是借了天朝的力量。而天朝不可能長久地在這裏。
他們必須為天朝力量撤走之後,做準備。
一旦天朝水師撤走了,宗家還在對馬島上,他們未必能維持住對對馬島的統治。
出於這樣的考慮,他們是一定要將宗家斬盡殺絕。
胡宗憲對此不在乎,不過,胡宗憲知道如此一來,宗家的抵抗定然非常堅定,對馬島將來又不是大明的。胡宗憲自然不願意大明將士為朝-鮮流血。
就讓朝-鮮主攻。
朝-鮮方麵也讚同了。畢竟大明打對馬宗家,簡直如同砍菜切瓜。他們也覺得他們能行了。
於是如此三天。胡宗憲見識了一次又一次的砍菜切瓜。不過這一次朝-鮮軍隊才是瓜。
分明已經困在島上,外援斷絕了。而大明雖然不願意為朝-鮮流血,但不吝嗇火炮。有空就幫朝-鮮轟擊對馬一些建築工事什麽的。
但是朝-鮮軍隊一上岸,不出一個時辰,必然會狼狽不堪的下來。
甚至如果沒有大明水師在近海支援,朝-鮮軍隊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這看得胡宗憲目瞪口呆。看朝-鮮軍隊的表現,讓胡宗憲不由得想到了江南的衛所軍,甚至覺得號稱朝-鮮精銳的軍隊,比東南衛所軍還要弱一些。
李梁似乎覺得麵子掛不住,一次又一次督促進攻。自然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從這一點也看出來,這位李國舅,在政治上或許有些手腕,但是在軍事上 ,簡直是渣渣。他平定倭亂是失敗是應該的,如果成功了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a href="http://m.yqxsw.org" id="wzsy">yqxsw.org</a>
最後朝-鮮軍隊死傷過半,李梁不得不請求胡宗憲出手。
胡宗憲也不想拖延時間了。於是派出戚繼美一部攻島,結果明軍一上島,局麵大為不同。對馬宗家家主,肉坦出降,願意接受大明朝廷的一切處罰。
這反而讓胡宗憲難住了。
李梁自然要求斬盡殺絕。但是胡宗憲代表大明,絕對不能這樣做的。如果真這樣做了,從今以後誰會投降天朝啊?朝-鮮想要斬盡殺絕,讓朝-鮮自己去打。而今他們已經投降朝廷,就不能這麽處置了。
不過,考慮到了朝-鮮作為大明忠實屬國。他們的利益也是要得到保證的。胡宗憲一時間也沒有什麽辦法,就隻能請示周夢臣了。
於是,就有了讓周夢臣幾乎要笑出聲的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