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海


    周夢臣能做的僅僅是在上海一地推行而已。


    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還是看海瑞與謝彬之間的配合。


    周夢臣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海瑞的行政能力被所有人都低估了。海瑞是那一種,一個人頂一個衙門的官員。行政能力爆表的存在。對於這種工坊征稅,周夢臣與海瑞一說,海瑞就舉雙手雙腳讚同。


    畢竟,海瑞本質上是太祖皇帝的崇拜者。而不是死板的信徒。


    海瑞支持的太祖皇帝理念,太祖皇帝什麽理念,就愛護小民,重視農業,勤儉節約,討厭奢華浪費。


    也正是這一點,海瑞與陸揖兩人是一萬不對付。


    因為陸揖的財政觀點已經有一點消費主-義的味道了,他大力提倡奢華消費,能帶動經濟。甚至在與周夢臣交流之中,也有了市場等經濟概念。而海瑞卻目之為異端邪說。簡直是不可理喻。


    雙方能友好才怪。偏偏陸家與顧家等家族還是上海最大的地頭蛇。縣令與地頭蛇之間一些鬥法,都傳到了周夢臣耳朵之中。


    不過,到了周夢臣這個層次,下麵人一些小矛盾,都不好直接插手了。


    不能說陸揖不對,也不能說海瑞不對。隻是雙方負責的東西不一樣,陸揖幾乎是周夢臣的財政大臣了,負責銀行。而海瑞僅僅是一個縣令,並不需要了解這些,他隻需執行好就行了。


    而隻要讓海瑞心甘情願,那麽海瑞的執行力是爆表的。


    周夢臣僅僅一個理由,他將江南造船場的賬目讓海瑞一看,並告訴海瑞,從這工坊上征收的賦稅,歸縣令所支配,不需要上繳省府。


    海瑞立即有了動力,海瑞幾乎是一個工坊一個工坊調研,並且一個工坊一個工坊落實周夢臣的稅收政策。大體上是工廠的營業稅,與商品稅兩大項,具體項目與額度,周夢臣都是與海瑞商量著辦的。


    可以說,江南與大同最大區別也出來了。


    大同沒有什麽產業。幾乎所有賺錢的產業,都是周夢臣一手一腳的建立起來的。


    如此一來,周夢臣可以從這些產業之中直接抽調資金。而在江南是不行的,江南本身有很大的經濟體量。周夢臣需要的是講這種經濟體量,引導到自己想要方向,征稅與扶持,都是必不可少的。


    因為沒有征稅,地方沒有錢,什麽事情都做不了。


    海瑞本身是清官,毫無疑問。當他將錢收上來的時候,第一件事情,是用這些賦稅墊付百姓縮叫的雜項。這些雜項不是朝廷正稅,但也是必須的。就好像縣衙的運行成本,將正稅也就是糧食運輸到京師的運費等等。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la">xiaoshuting.la</a>


    海瑞這樣幾乎是給上海百姓一次大減稅。減稅程度甚至到了百分之五十。降低到了太祖水平,也就是一畝地有數鬥米。這還是江南官田太多的原因,而官田因為時間長了,已經模糊不在了。正統年間,就進行了一次賦稅改革,就是將官田賦稅的總數攤平在江南所有的土地之上,形成了如此高賦稅。


    如果不算官田,大明每畝土地僅僅征收三五升而已,不足一鬥。


    除此之外,海瑞還將錢都花在地方上,疏通吳淞江工程,上海段根本沒有讓朝廷掏錢,是上海縣自己出錢的。


    周夢臣都有一種感覺,上海雖然是一個縣,他可以支配的財力,已經勝過很多地方一個府。這還是剛剛開始,估計將來,上海一縣能勝過江南一府,甚至超過蘇州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這個過程之中,周夢臣並不是沒有收獲的,他收獲的就是海瑞製定一整套上海縣衙章程。


    周夢臣雖然是一件件功勞上去的。對政務也是了解的。但是他畢竟不是從縣令做起的。對於最基層的事情,是隔了一層,而偏偏這一層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朝廷多少政策到了最後,都要看縣令執行到位不到位的。


    海瑞的經驗給了周夢臣很多想法。


    不過,周夢臣內心也知道,海瑞的經驗不好推行。因為首先要一個精力超群,毫無私心的縣令才行的。海瑞在大明隻有一個。


    周夢臣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即便有第二個,周夢臣也不會完全相信的。


    海瑞經驗也不是毫無用處的。對於最基層的問題,給了周夢臣很多想法。隻是所有想法都給了周夢臣一個答案,那就是要大動幹戈。不然,根本行不通,這本質上大明的管理跟不上生產力的發展,反而形成了束縛。


    海瑞能以自己超強的能力,與超強道德感打通這一切。而其他人大多是不可能做到的。縣令的工作要大改,縣一級下麵胥吏要大改,縣一級別的分工要大改,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周夢臣需要一大批理解自己思想的縣令。


    畢竟,再多政策都是要人來辦的。


    周夢臣忽然理解王安石變法,為什麽在科舉上大動幹戈了。就是為了人才。


    所有政爭,都可以理解為人事鬥爭。能決定一人,或者一批人在什麽位置上,才能決定這些人能做什麽事情。


    周夢臣忽然對首輔之位,產生了強烈的渴望。沒有大明朝廷的控製權,他是所有改革都是現有製度下增減縫合而已,並沒有什麽用處。但是周夢臣隻能按捺住,自己心理的想法。


    因為這不是時候。


    時機是很重要的。


    雖然此刻不能大動,但是並不妨礙,周夢臣將上海看做大明的特區。將大量的產業向上海聚集。


    在周夢臣爭取之下,江南織造局在上海開辦了分局。用得都是周夢臣提供最新技術。而主持江南織造的更是他的老熟人。藤祥。


    其實嘉靖對周夢臣折騰的情況,是非常重視的。早早就派了太監來監視,隻是周夢臣身為六省總督,派出一個身份地位相當的太監,不大好辦。而且給太監高位,從來不是嘉靖的這想法。所以他隻是簡單的換了織造衙門的管事太監。


    派了藤祥。藤祥與周夢臣關係很好。當時不管太監與大臣關係再好,他們都不會忘記他們的根在宮中,嘉靖也不擔心藤祥會投向周夢臣。另外嘉靖也不願意自己對周夢臣態度表現的太過赤裸裸的。


    畢竟,嘉靖對周夢臣看似寵信之極,內裏雖然有一點點別的心思,卻並不想表露出來。


    所以才選定了藤祥。


    藤祥到了江南之後,在很多事情上都給周夢臣支持。但是不管是打仗,還是周夢臣與心學的紛爭,都是他一個太監插不上手的。但是在一件事情,藤祥能幫得上忙,就是在上海興建一處新的江南織造局,或者說分局。


    江南織造局的最根本的任務,是供應朝廷用度,宮中用度。上到嘉靖的龍袍,常服,道袍,下到太監,百官,錦衣衛,大漢將軍的衣服吧,還有朝廷對外的賞賜。都是江南織造局供應的。


    而上海這個江南織造局分局的目的卻不一樣,他就是為了賺錢。主要生產的東西,也不是絲綢,而是棉布。畢竟鬆江棉布甲於天下,上海本來就是有生產棉布的基礎的。


    單單在上海生產棉布這個項目,就是有賺頭的。


    這一點,周夢臣也沒有忽悠藤祥。不過,周夢臣最大的目的,並不是賺錢。畢竟這賺錢,也是給宮中賺錢,固然能討好一下嘉靖,但是周夢臣給宮中弄得錢夠多,他並不覺得,單單這一點點錢,能提升嘉靖多少好感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