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王宗沐到北京
方鈍是知道長江口大捷的。但是八百裏加急僅僅是能送一個大捷的節本,也就是先說明,何時何地發什麽事情,誰打贏了等等。簡單寫寫。具體的奏報還要等一等。
所以方鈍不知道這些內情。
他在這裏說周夢臣。
王宗沐不好說什麽。隻能低頭當做沒有聽見。
方鈍說道:“你對海運有什麽想法,可以說給我聽聽。”
王宗沐聽了,立即打起精神了。因為海運這一件事情,戶部是總抓的。因為這些都漕糧。如果戶部尚書這裏點頭了,下麵的時間就好辦多了。
於是王宗沐立即說明了他的想法。首先建立專門的海運衙門,分駐兩地,一是上海,一是天津。並且建立起專門的海運船隊。編入軍中。並對天津港進行擴建,最後在沿海的地方,重新建立一個港口,建立新的天津港。
如此雲雲。
是一套完善的海運計劃,參考了大明對運河的管理。設立海運總督。或者說海運巡撫。總理此事,直屬戶部,因為以戶部侍郎兼任。考慮的還是很完善的。
方鈍僅僅是聽了。
他而今沒有大動幹戈的意思,並不妨礙他以王宗沐計劃作為參考。
倒不是說方鈍麻木不仁。而是方鈍太明白一件事情了,那就是做事是需要用錢的,朝廷沒有錢,最好什麽事情也不要做。他一切行為都有一個明確的指向,那就是為朝廷撈錢。為朝廷省錢。花錢的事情,方鈍沒有什麽想法。
這建立海運衙門,增加一個巡撫,擴建天津港,甚至還有擴建上海港,等等事情,都是要花錢的。
方鈍雖然覺得這個計劃有不完善的地方,卻也可行。但問題是,方鈍不想花錢。朝廷沒錢。周夢臣可以大舉舉債,在江南大半年,已經拆借了好幾百萬兩銀子了。但是方鈍的財政思想比較古板,他才不想借錢的。
或者說他比較現實。
借錢很容易,還錢怎麽辦?
朝廷這樣子明顯是不可能還錢的。方鈍才不想從他這裏開這個壞頭。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方鈍不置可否,沒有鼓勵王宗沐的意思,也沒有貶低王宗沐的計劃,而是話音一轉,說道:“我剛剛看了單子,一共是三百萬石糧食,一石也不多,一石也不少?”
王
宗沐一愣,不知道方鈍為什麽問這個,但還是老老實實的回答說道:“為了防止海上的耗損,我多裝了五萬石,以防萬一。”
方鈍說道:“這就對了,添在單子上。”
王宗沐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
因為耗損這東西,在運河上是有潛規則的。一般都是運輸的人私下分了。王宗沐雖然沒有私下分了,但也準備將糧食給賣了,獎賞上下。畢竟第一次海運成功了,上上下下都有功勞。
但是王宗沐是一個臨時差遣,手頭也沒有錢。
隻能打這批糧食的主意。畢竟北方的糧價要比南方高多了。這糧食再運回去純屬浪費。而且這多出的來的糧食,按照潛規則,王宗沐私下分了也是可以的。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方鈍還問這一件事情。如果是索要錢財,王宗沐還能理解。但是要添在單子上,卻是什麽意思?
王宗沐卻不知道,方鈍這個人是一個講究人。他雖然不能說如海瑞一般的清官,但是在戶部真沒有多拿一份。特別是朝廷如此困難的情況下,方鈍要四處找錢。太得罪人了,所以更是以身作則,簡直是清廉如水了。
私人不取一毫,在公事上才能斤斤計較。
就好像這五萬但糧食,折合銀子也是一萬多兩,小兩萬兩銀子。這筆錢雖然不多,但是方鈍下麵,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錢,一萬多兩銀子,也能搪塞一兩個衙門了。至於王宗沐自己的小算盤。方鈍才不管的。他是戶部尚書,管朝廷的賬目就忙得不可開交了。下麵人的煩惱,他們自己解決了。
王宗沐隻能說道:“是。”
海運船隊上上下下卻不知道,他們的獎金沒有了,這也是方鈍在很多時候惹得朝廷上上下恨得牙癢癢的原因。
方鈍見王宗沐答應了,也就沒有再提什麽過分的要求,而是說道:“你注意。這幾日你估計要上京,飛熊在江南打了勝仗,也惹了不小的麻煩,甚至前一段時間,嚴閣老提議讓周夢臣入京奏對。被徐閣老否了,否則他真要來京師一趟了。”
“他雖然不能來,但你這一次北上,很多人都不當你僅僅是來押送糧草的。很多人都想從你口中得到一些東西,一些關於飛熊的東西。而且海運之事,向來與運河關聯甚深,你們弄出這麽大的動靜。他們豈能沒有反應?”
“還有長江口一戰的詳情。總之,你必須進京一趟。隻是你要好生思量,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王宗沐聽了,立即行禮說道:“晚輩明白了。”
周夢臣也沒有料到京師如此多事,
否則的話,他定然派一個心腹一起進京。王宗沐畢竟與周夢臣的關係還沒有密切到推心置腹的地步。
不過,王宗沐一點也沒有想要背叛周夢臣。
他並不是周夢臣死忠,也知道他如果反咬周夢臣一口,在政治上也能得到很大的進步。一來,他比較注意名聲,因為在官場上當叛徒從來沒有什麽好下場。他如果看不管周夢臣,可以想辦法脫離周夢臣。但是直接反咬,就太不地道。二來,也是最重要的是,誌同道合。
王宗沐呼籲海運不是一日兩日了。可以說他從小都有海運的想法,這是受到他的家鄉環境影響所致的。但是到了而今,他都沒有發現大明高官之中,有誰旗幟鮮明的支持海運。
而今也唯有周夢臣。
作為大明朝廷上唯一的海運支持者,王宗沐願意用自己的政治生命來確保周夢臣的地位,畢竟,在大明辦事,沒有上層的支持,很多事情都是辦不成的。
他怎麽可能反咬周夢臣?
隻是王宗沐也是心事重重的,他擔心此去京師,風雨如晦,日子不好過啊。
方鈍的判斷一點也沒有錯。
數日之後,王宗沐就接到了命令,要他上京說明海運情況。
王宗沐就收拾行李,帶著幾個人往京師而已,至於海運船隊,已經清空的船隻已經陸陸續續的往回走了,但是還有相當多一部分船隻還要在天津等著卸貨。
王宗沐從天津乘船到了通州,雖然而今有一條水路,通過盧溝河到北京南門外十幾裏下船,然後從南門入京。但是幾十年來的慣例,還讓大部分官員習慣到從通州下船,從陸路到京師。
這一路驛站密集,官員走得也很安逸。
王宗沐也走這一條常規的道路。
隻是他從通州出來,就發現了一個不同的東西,兩道鐵軌鋪在地麵之上,蔓延到視線盡頭。
王宗沐心中一動,暗道:“這是鐵路嗎?”
周夢臣在江南大力宣揚氣學的時候,推廣科學知識的時候,也將鐵路作為重要的成果,推廣出來了。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a.net">ranwena.net</a>
王宗沐個人比較偏實學。但是他但是實學,更多是傳統的經世致用之學,與周夢臣與氣學接合的實學,並不是一回事。不過,這並不妨礙,王宗沐閱讀與揣摩周夢臣的文章。
畢竟即便是後世的人對頂頭上司也是要好好研究的,不要在工作之中犯了忌諱。王宗沐自然也做過同樣的事情。
方鈍是知道長江口大捷的。但是八百裏加急僅僅是能送一個大捷的節本,也就是先說明,何時何地發什麽事情,誰打贏了等等。簡單寫寫。具體的奏報還要等一等。
所以方鈍不知道這些內情。
他在這裏說周夢臣。
王宗沐不好說什麽。隻能低頭當做沒有聽見。
方鈍說道:“你對海運有什麽想法,可以說給我聽聽。”
王宗沐聽了,立即打起精神了。因為海運這一件事情,戶部是總抓的。因為這些都漕糧。如果戶部尚書這裏點頭了,下麵的時間就好辦多了。
於是王宗沐立即說明了他的想法。首先建立專門的海運衙門,分駐兩地,一是上海,一是天津。並且建立起專門的海運船隊。編入軍中。並對天津港進行擴建,最後在沿海的地方,重新建立一個港口,建立新的天津港。
如此雲雲。
是一套完善的海運計劃,參考了大明對運河的管理。設立海運總督。或者說海運巡撫。總理此事,直屬戶部,因為以戶部侍郎兼任。考慮的還是很完善的。
方鈍僅僅是聽了。
他而今沒有大動幹戈的意思,並不妨礙他以王宗沐計劃作為參考。
倒不是說方鈍麻木不仁。而是方鈍太明白一件事情了,那就是做事是需要用錢的,朝廷沒有錢,最好什麽事情也不要做。他一切行為都有一個明確的指向,那就是為朝廷撈錢。為朝廷省錢。花錢的事情,方鈍沒有什麽想法。
這建立海運衙門,增加一個巡撫,擴建天津港,甚至還有擴建上海港,等等事情,都是要花錢的。
方鈍雖然覺得這個計劃有不完善的地方,卻也可行。但問題是,方鈍不想花錢。朝廷沒錢。周夢臣可以大舉舉債,在江南大半年,已經拆借了好幾百萬兩銀子了。但是方鈍的財政思想比較古板,他才不想借錢的。
或者說他比較現實。
借錢很容易,還錢怎麽辦?
朝廷這樣子明顯是不可能還錢的。方鈍才不想從他這裏開這個壞頭。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方鈍不置可否,沒有鼓勵王宗沐的意思,也沒有貶低王宗沐的計劃,而是話音一轉,說道:“我剛剛看了單子,一共是三百萬石糧食,一石也不多,一石也不少?”
王
宗沐一愣,不知道方鈍為什麽問這個,但還是老老實實的回答說道:“為了防止海上的耗損,我多裝了五萬石,以防萬一。”
方鈍說道:“這就對了,添在單子上。”
王宗沐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
因為耗損這東西,在運河上是有潛規則的。一般都是運輸的人私下分了。王宗沐雖然沒有私下分了,但也準備將糧食給賣了,獎賞上下。畢竟第一次海運成功了,上上下下都有功勞。
但是王宗沐是一個臨時差遣,手頭也沒有錢。
隻能打這批糧食的主意。畢竟北方的糧價要比南方高多了。這糧食再運回去純屬浪費。而且這多出的來的糧食,按照潛規則,王宗沐私下分了也是可以的。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方鈍還問這一件事情。如果是索要錢財,王宗沐還能理解。但是要添在單子上,卻是什麽意思?
王宗沐卻不知道,方鈍這個人是一個講究人。他雖然不能說如海瑞一般的清官,但是在戶部真沒有多拿一份。特別是朝廷如此困難的情況下,方鈍要四處找錢。太得罪人了,所以更是以身作則,簡直是清廉如水了。
私人不取一毫,在公事上才能斤斤計較。
就好像這五萬但糧食,折合銀子也是一萬多兩,小兩萬兩銀子。這筆錢雖然不多,但是方鈍下麵,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錢,一萬多兩銀子,也能搪塞一兩個衙門了。至於王宗沐自己的小算盤。方鈍才不管的。他是戶部尚書,管朝廷的賬目就忙得不可開交了。下麵人的煩惱,他們自己解決了。
王宗沐隻能說道:“是。”
海運船隊上上下下卻不知道,他們的獎金沒有了,這也是方鈍在很多時候惹得朝廷上上下恨得牙癢癢的原因。
方鈍見王宗沐答應了,也就沒有再提什麽過分的要求,而是說道:“你注意。這幾日你估計要上京,飛熊在江南打了勝仗,也惹了不小的麻煩,甚至前一段時間,嚴閣老提議讓周夢臣入京奏對。被徐閣老否了,否則他真要來京師一趟了。”
“他雖然不能來,但你這一次北上,很多人都不當你僅僅是來押送糧草的。很多人都想從你口中得到一些東西,一些關於飛熊的東西。而且海運之事,向來與運河關聯甚深,你們弄出這麽大的動靜。他們豈能沒有反應?”
“還有長江口一戰的詳情。總之,你必須進京一趟。隻是你要好生思量,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
王宗沐聽了,立即行禮說道:“晚輩明白了。”
周夢臣也沒有料到京師如此多事,
否則的話,他定然派一個心腹一起進京。王宗沐畢竟與周夢臣的關係還沒有密切到推心置腹的地步。
不過,王宗沐一點也沒有想要背叛周夢臣。
他並不是周夢臣死忠,也知道他如果反咬周夢臣一口,在政治上也能得到很大的進步。一來,他比較注意名聲,因為在官場上當叛徒從來沒有什麽好下場。他如果看不管周夢臣,可以想辦法脫離周夢臣。但是直接反咬,就太不地道。二來,也是最重要的是,誌同道合。
王宗沐呼籲海運不是一日兩日了。可以說他從小都有海運的想法,這是受到他的家鄉環境影響所致的。但是到了而今,他都沒有發現大明高官之中,有誰旗幟鮮明的支持海運。
而今也唯有周夢臣。
作為大明朝廷上唯一的海運支持者,王宗沐願意用自己的政治生命來確保周夢臣的地位,畢竟,在大明辦事,沒有上層的支持,很多事情都是辦不成的。
他怎麽可能反咬周夢臣?
隻是王宗沐也是心事重重的,他擔心此去京師,風雨如晦,日子不好過啊。
方鈍的判斷一點也沒有錯。
數日之後,王宗沐就接到了命令,要他上京說明海運情況。
王宗沐就收拾行李,帶著幾個人往京師而已,至於海運船隊,已經清空的船隻已經陸陸續續的往回走了,但是還有相當多一部分船隻還要在天津等著卸貨。
王宗沐從天津乘船到了通州,雖然而今有一條水路,通過盧溝河到北京南門外十幾裏下船,然後從南門入京。但是幾十年來的慣例,還讓大部分官員習慣到從通州下船,從陸路到京師。
這一路驛站密集,官員走得也很安逸。
王宗沐也走這一條常規的道路。
隻是他從通州出來,就發現了一個不同的東西,兩道鐵軌鋪在地麵之上,蔓延到視線盡頭。
王宗沐心中一動,暗道:“這是鐵路嗎?”
周夢臣在江南大力宣揚氣學的時候,推廣科學知識的時候,也將鐵路作為重要的成果,推廣出來了。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a.net">ranwena.net</a>
王宗沐個人比較偏實學。但是他但是實學,更多是傳統的經世致用之學,與周夢臣與氣學接合的實學,並不是一回事。不過,這並不妨礙,王宗沐閱讀與揣摩周夢臣的文章。
畢竟即便是後世的人對頂頭上司也是要好好研究的,不要在工作之中犯了忌諱。王宗沐自然也做過同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