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俞大猷
片刻之後,俞大猷進來了,說道:“末將拜見大人。”
胡宗憲說道:“俞老將軍請坐。將軍此次有什麽可以教我?”
俞大猷說道:“大人。自出兵乍浦以來,前後數戰皆敗,頓兵於此,士氣低落,乃是兵家之大忌。末將以為,當整兵出戰。”
胡宗憲說道:“老將軍不會不知道,而今開戰,勝負之數,尚未可知。眼前,不過是徐海,陳東之流,汪直本部可沒有在這裏。一旦大敗,不,即便是慘勝。我們又拿什麽對付汪直的。”
“還請將軍少安毋躁。等待時機。”
俞大猷說道:“大人,我知道大人一定在籌備什麽。這不是末將可以知道的。末將也就不問了。隻是軍中情緒的確不好,如果下去,時間越長,士氣就越低落,恐怕到時候大軍的戰力也會嚴重受損,臣以為不管怎麽樣,都要打。哪怕小打也必須打下去。而且,倭寇遠道而來,雖有不肖之輩從之,但為數不多。大多是海上積年老賊。殺一個少一個,而我軍背靠朝廷,隻要後方源源不斷的補充壯丁,以戰練兵,並消耗對手,當大人覺得時機成熟的時候,再做雷霆一擊。必能大勝。”
這就是兩個人的思路不一樣了。
胡宗憲是文官。他沒有從軍隊基層之中走動過,打起仗來,帶著一些文人士大夫對軍事的看法,就是奇謀妙策。比如離間倭寇,各種手法,不能說不巧妙。
隻是似乎在他眼中,軍隊就是從來打掃戰場的。與敵人硬拚實在是太笨了。
但是在軍人眼中,從俞大猷這個從百戶做起,身經百戰,打過安南。平過匪亂的老將眼中,完全不是那回事了。什麽覺得眼前的茬子硬,就不打。那以後遇見什麽都不要打便是了。
俞大猷雖然也覺得眼前的戰事棘手,但是一個基本原則從來沒有變過,那就是從不避戰。
有全勝的把握要打,沒有全勝的把握也要打,即便把握不大,事到臨頭就不打了嗎?
而且俞大猷說得也是真的。
數次敗仗之後,胡宗憲覺得損失太大,沒有勝算,就叫停了。雙方對峙。在胡宗憲看來,這是一個很合理地安排,但是士卒怎麽想?
士卒隻會想,我們不是倭寇的對手。
其實,這也是一個基本事實,大部分江南軍隊,都不是倭寇的對手,特別是成建製的真倭。在數十年後的朝鮮戰場之上,
有兩隻軍隊讓對方都印象深刻,一隻是李如鬆遼東鐵騎,那是真硬,李如鬆在碧蹄館,在日本人包圍之下,打得數倍日本人都狼狽不堪,號稱擊退明人十萬鐵騎,但是實際上,遼東鐵騎隻有一萬多人而已。
另外一支就是薩摩藩島津家了。被明軍稱為鬼石曼子,幾乎是日軍最後一支撤出朝鮮的。
而這些外來的倭寇,大多少數流浪武士,這些人隻是單兵作戰能力比較強而已,真正強大的其實是南九州一些大名家派出的軍隊,而別的倭寇背後是誰,還不得而知,但是陳東背後是薩摩藩島津家,已經是實錘了。
從這一點看,陳東所部的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雖然陳東麾下真倭數量也不多,但是胡宗憲麾下有數員猛將,依然不敢硬攻的原因。
但是事實是事實,但絕對不能讓士卒們這樣想。強弱之勢,從來不是絕對的。否則曆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事就從來沒有了。但是絕對不能讓全軍上下都有,對方很強,我們打不過這種想法。這樣的話,就不想什麽打仗了,絕對打不贏的。
俞大猷的建議有些殘酷,就是拚消耗。
其實,古代戰場上雖然說不經訓練將士卒推上戰場,是對士卒的不負責任,但是真要說起來,大部分士卒也是不需要多少技能訓練的,要想訓練一個精銳無比的甲士,非三年的訓練不可。這才能讓這個士卒適應戰場上所有環境。但是如果讓一個士卒上戰場發揮作用,卻不必如此麻煩。隻需訓練一段時間,就能上戰場,隻要能在地一場戰事中活下來,接下來很快就變成了精銳了。
這也是俞大猷提出的練膽理論。在冷兵器戰場上,能習慣廝殺,有膽氣廝殺,甚至比一些如何使用兵器的技巧要重要別的多。
而倭寇橫行江南,不知道製造了多少殺戮。有無數人想要報仇雪恨,這些人經曆過親人的死亡。對倭寇有刻骨的仇恨,隻需稍稍訓練將他們推上戰場,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這就是俞大猷提出這個建議的核心。
雖然很殘酷,但是總比人,靜坐對峙,看著倭寇在那邊清點劫掠來的物資,甚至還躍躍欲試想要分兵劫掠,而他們這些朝廷經製之兵,隻能眼巴巴看著要好吧。
胡宗憲忍不住苦笑一聲。
其實很多事情,哪裏有俞大猷想得那麽簡單。
江南缺兵嗎?
從賬麵上來看,肯定不缺的。但是大部分江南軍隊
,都是不能打的。胡宗憲不想招募新軍嗎?想。但是這意味著對現有體製的破壞,這是一個需要從長計議的事情。
別的不說,胡宗憲也要擔心徐階那邊盯著他。看他這樣做,說不定那邊彈章就上了。
畢竟,趙文華在江南大殺四方,將徐階的人一個個挑落馬下,真是好威風,好煞氣。但是這也讓徐階記住了趙文華與趙文華的提攜的胡宗憲。
胡宗憲非常明白,他而今有不知道多少眼睛盯著。招募新兵這一件事情,他是默許的。一般都是掛在某個將領名下的。比如俞大猷所部一直在擴充之中,後來的戚繼光部,都得到了胡宗憲的支持。
但是那是後話了,那時候的胡宗憲坐穩總督六省的地位,甚至有人說,天下一日不可無東南,東南不可一日無胡宗憲。不管是真是假,政治地位已經到了這個地位,胡宗憲很多不太符合大明法度的事情就能做了。
而不是現在,就大規模招募新軍。
其中原委,胡宗憲不好說給俞大猷聽,畢竟俞大猷脾氣可沒有戚繼光那麽圓滑。說不定俞大猷聽了,會有什麽反應。
胡宗憲說道:“老將軍的意見,我會好好考慮了。隻是此事關隘甚大。需要細細思量。不過,請俞老將軍放心,十日之內,十日之內,必定發起對倭寇的總攻。你回去安心等待便是了。”
俞大猷深深地看了一眼胡宗憲,心中轉過幾個念頭,想知道胡宗憲暗地裏做了什麽,居然如此篤定十日後進攻,會是一場大勝。但是想來想去,還是相信胡宗憲。
在張經死後,趙文華在很多是都依靠胡宗憲的能力。胡宗憲很多時候都是代替趙文華行駛權力的。
所以,在張經離職之後的混亂,聽到張經死訊之後各部的不安。以及到現在重整旗鼓,將倭寇逼在一處,都是胡宗憲東奔西走,一點點地做出來的。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a.net">燃文</a>
胡宗憲在軍中,還是有一定的威信的。
俞大猷還是比較相信胡宗憲的。見胡宗憲這樣說,他說道:“那我這就回去,等待大人命令。”
胡宗憲正要起身送俞大猷離開,忽然聽聞外麵一陣喧嘩。胡宗憲頓時大怒,說道:“怎麽回事?”
胡宗憲一掀簾子出來,卻見一個騎士,帶著數名隨從,騎著高頭大馬,帶著幾分耀武揚威闖了進來。見胡宗憲出來,這才翻身下馬,並沒有下跪,而是行了一個軍禮,說道:“這位大人可是胡宗憲胡大人?”
片刻之後,俞大猷進來了,說道:“末將拜見大人。”
胡宗憲說道:“俞老將軍請坐。將軍此次有什麽可以教我?”
俞大猷說道:“大人。自出兵乍浦以來,前後數戰皆敗,頓兵於此,士氣低落,乃是兵家之大忌。末將以為,當整兵出戰。”
胡宗憲說道:“老將軍不會不知道,而今開戰,勝負之數,尚未可知。眼前,不過是徐海,陳東之流,汪直本部可沒有在這裏。一旦大敗,不,即便是慘勝。我們又拿什麽對付汪直的。”
“還請將軍少安毋躁。等待時機。”
俞大猷說道:“大人,我知道大人一定在籌備什麽。這不是末將可以知道的。末將也就不問了。隻是軍中情緒的確不好,如果下去,時間越長,士氣就越低落,恐怕到時候大軍的戰力也會嚴重受損,臣以為不管怎麽樣,都要打。哪怕小打也必須打下去。而且,倭寇遠道而來,雖有不肖之輩從之,但為數不多。大多是海上積年老賊。殺一個少一個,而我軍背靠朝廷,隻要後方源源不斷的補充壯丁,以戰練兵,並消耗對手,當大人覺得時機成熟的時候,再做雷霆一擊。必能大勝。”
這就是兩個人的思路不一樣了。
胡宗憲是文官。他沒有從軍隊基層之中走動過,打起仗來,帶著一些文人士大夫對軍事的看法,就是奇謀妙策。比如離間倭寇,各種手法,不能說不巧妙。
隻是似乎在他眼中,軍隊就是從來打掃戰場的。與敵人硬拚實在是太笨了。
但是在軍人眼中,從俞大猷這個從百戶做起,身經百戰,打過安南。平過匪亂的老將眼中,完全不是那回事了。什麽覺得眼前的茬子硬,就不打。那以後遇見什麽都不要打便是了。
俞大猷雖然也覺得眼前的戰事棘手,但是一個基本原則從來沒有變過,那就是從不避戰。
有全勝的把握要打,沒有全勝的把握也要打,即便把握不大,事到臨頭就不打了嗎?
而且俞大猷說得也是真的。
數次敗仗之後,胡宗憲覺得損失太大,沒有勝算,就叫停了。雙方對峙。在胡宗憲看來,這是一個很合理地安排,但是士卒怎麽想?
士卒隻會想,我們不是倭寇的對手。
其實,這也是一個基本事實,大部分江南軍隊,都不是倭寇的對手,特別是成建製的真倭。在數十年後的朝鮮戰場之上,
有兩隻軍隊讓對方都印象深刻,一隻是李如鬆遼東鐵騎,那是真硬,李如鬆在碧蹄館,在日本人包圍之下,打得數倍日本人都狼狽不堪,號稱擊退明人十萬鐵騎,但是實際上,遼東鐵騎隻有一萬多人而已。
另外一支就是薩摩藩島津家了。被明軍稱為鬼石曼子,幾乎是日軍最後一支撤出朝鮮的。
而這些外來的倭寇,大多少數流浪武士,這些人隻是單兵作戰能力比較強而已,真正強大的其實是南九州一些大名家派出的軍隊,而別的倭寇背後是誰,還不得而知,但是陳東背後是薩摩藩島津家,已經是實錘了。
從這一點看,陳東所部的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雖然陳東麾下真倭數量也不多,但是胡宗憲麾下有數員猛將,依然不敢硬攻的原因。
但是事實是事實,但絕對不能讓士卒們這樣想。強弱之勢,從來不是絕對的。否則曆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事就從來沒有了。但是絕對不能讓全軍上下都有,對方很強,我們打不過這種想法。這樣的話,就不想什麽打仗了,絕對打不贏的。
俞大猷的建議有些殘酷,就是拚消耗。
其實,古代戰場上雖然說不經訓練將士卒推上戰場,是對士卒的不負責任,但是真要說起來,大部分士卒也是不需要多少技能訓練的,要想訓練一個精銳無比的甲士,非三年的訓練不可。這才能讓這個士卒適應戰場上所有環境。但是如果讓一個士卒上戰場發揮作用,卻不必如此麻煩。隻需訓練一段時間,就能上戰場,隻要能在地一場戰事中活下來,接下來很快就變成了精銳了。
這也是俞大猷提出的練膽理論。在冷兵器戰場上,能習慣廝殺,有膽氣廝殺,甚至比一些如何使用兵器的技巧要重要別的多。
而倭寇橫行江南,不知道製造了多少殺戮。有無數人想要報仇雪恨,這些人經曆過親人的死亡。對倭寇有刻骨的仇恨,隻需稍稍訓練將他們推上戰場,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這就是俞大猷提出這個建議的核心。
雖然很殘酷,但是總比人,靜坐對峙,看著倭寇在那邊清點劫掠來的物資,甚至還躍躍欲試想要分兵劫掠,而他們這些朝廷經製之兵,隻能眼巴巴看著要好吧。
胡宗憲忍不住苦笑一聲。
其實很多事情,哪裏有俞大猷想得那麽簡單。
江南缺兵嗎?
從賬麵上來看,肯定不缺的。但是大部分江南軍隊
,都是不能打的。胡宗憲不想招募新軍嗎?想。但是這意味著對現有體製的破壞,這是一個需要從長計議的事情。
別的不說,胡宗憲也要擔心徐階那邊盯著他。看他這樣做,說不定那邊彈章就上了。
畢竟,趙文華在江南大殺四方,將徐階的人一個個挑落馬下,真是好威風,好煞氣。但是這也讓徐階記住了趙文華與趙文華的提攜的胡宗憲。
胡宗憲非常明白,他而今有不知道多少眼睛盯著。招募新兵這一件事情,他是默許的。一般都是掛在某個將領名下的。比如俞大猷所部一直在擴充之中,後來的戚繼光部,都得到了胡宗憲的支持。
但是那是後話了,那時候的胡宗憲坐穩總督六省的地位,甚至有人說,天下一日不可無東南,東南不可一日無胡宗憲。不管是真是假,政治地位已經到了這個地位,胡宗憲很多不太符合大明法度的事情就能做了。
而不是現在,就大規模招募新軍。
其中原委,胡宗憲不好說給俞大猷聽,畢竟俞大猷脾氣可沒有戚繼光那麽圓滑。說不定俞大猷聽了,會有什麽反應。
胡宗憲說道:“老將軍的意見,我會好好考慮了。隻是此事關隘甚大。需要細細思量。不過,請俞老將軍放心,十日之內,十日之內,必定發起對倭寇的總攻。你回去安心等待便是了。”
俞大猷深深地看了一眼胡宗憲,心中轉過幾個念頭,想知道胡宗憲暗地裏做了什麽,居然如此篤定十日後進攻,會是一場大勝。但是想來想去,還是相信胡宗憲。
在張經死後,趙文華在很多是都依靠胡宗憲的能力。胡宗憲很多時候都是代替趙文華行駛權力的。
所以,在張經離職之後的混亂,聽到張經死訊之後各部的不安。以及到現在重整旗鼓,將倭寇逼在一處,都是胡宗憲東奔西走,一點點地做出來的。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a.net">燃文</a>
胡宗憲在軍中,還是有一定的威信的。
俞大猷還是比較相信胡宗憲的。見胡宗憲這樣說,他說道:“那我這就回去,等待大人命令。”
胡宗憲正要起身送俞大猷離開,忽然聽聞外麵一陣喧嘩。胡宗憲頓時大怒,說道:“怎麽回事?”
胡宗憲一掀簾子出來,卻見一個騎士,帶著數名隨從,騎著高頭大馬,帶著幾分耀武揚威闖了進來。見胡宗憲出來,這才翻身下馬,並沒有下跪,而是行了一個軍禮,說道:“這位大人可是胡宗憲胡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