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關學亦是氣學
馮理的用意,周夢臣當晚就知道了。
在講學結束之後。周夢臣並沒有立即離開,一來是這個時代的道路南行,講完學也都快晚上了。怎麽也要休息一晚上,二來,周夢臣這一次來講學,也不是單單是要講學的。還是想與關學大儒進行深入的溝通。
這些學子們是否信奉周夢臣的學說,雖然重要,但是更多的是代表未來。畢竟百年樹人,等這些年輕學子有話語權的時候,最少在十幾年之後了。而如果關學大儒們都認同周夢臣的學說,在潛勢力上,不管是官場還是學術上,都能給周夢臣極大地支持。
一盞孤燈搖曳。
周夢臣與馮理,韓邦奇在張子祠堂之中相對而坐。
馮理說道:“周大人,以為關學如何?”
周夢臣說道:“北方一柱。足以與東南對峙。後生小輩,不敢當前輩如此稱呼,前輩可以稱呼一聲飛熊。”
馮理咳嗽一聲,說道:“飛熊。你過譽了。其實關學到了我們這一輩,已經後繼無人了。如果真得有人的話,也不至於是我們兩個老頭子。來給你捧這個場。”
周夢臣聽了,也暗暗點頭。
是他,他也覺得有一些不對。此刻已經明白了。縱然周夢臣有再多的身份,而今也不過是一個後生晚輩。算是後起之秀,而馮理與韓邦奇,一個是與王陽明同時間的大儒,一個稍稍次一點,但也是享譽天下數十年了。他們與周夢臣一起登台,明顯是在捧他。
剛剛他以為是關學這邊對他的善意。而今才感覺到了,不是,而是關學之中有了斷層,兩位大佬地位自然是十分高,關學弟子也是很多的。但是能接兩人班的青中年一批儒者,卻是沒有了。
韓邦奇歎息一聲,說道:“我有一個弟子,或許你聽過,叫楊爵,如果他還在的話,今日來接待你的就是他了。”
周夢臣聽了,心中一震,隻能說道:“節哀順變。”
楊爵這個人,周夢臣是聽說過的。是一把硬骨頭。在嘉靖二十年的時候。冬天下雪,滿朝文武,都以瑞雪稱之,隻有楊爵上書直諫,言及嘉靖修仙之事種種。惹得龍顏大怒,隨即係獄中數年。一般人在這個處境之中,定然心懷惶恐,或者上書皇帝服軟,但是楊爵沒有。在獄中依然讀書,研究經義,如尋常狀。讓嘉靖怒上加怒,隨即
嚴刑拷打,一連數年,最後大赦出獄之後,不過年餘就去了。
可見他在獄中承受了何等的酷刑。
周夢臣知道楊爵,卻不知道楊爵乃是關學弟子,更沒有想到,楊爵是韓邦奇的弟子。都說關學最重氣節兩字,而今從楊爵身上看來,果然是鐵骨錚錚。
周夢臣除卻能說節哀順變,還能說些什麽?
韓邦奇說道:“無妨,我相信天下總有一天,會為楊伯修平冤昭雪。”韓邦奇這一句話中,未免沒有對嘉靖的憤恨之意,同樣是六十歲上下,楊博雖然比韓邦奇年紀輕,但是楊博還想在事業上再發第二春。而韓邦奇卻在家閑居。未必沒有這個原因在裏麵。
韓邦奇其實很看不上嘉靖的。當然了,看不上是不上。每一個成年人都不能任性妄為。畢竟他們身上都自己的責任。韓邦奇能做得也不過是老子不伺候了。
馬理說道:“氣運流轉奈何不得,我們年輕的時候,薛夫子大名揚於天下,上一輩中大儒不絕,師兄弟之中,也是有成就這者不少。而到了我們老了的時候,卻成了這個樣子。弟子雖然不少,成氣候的不多,孩子們倒是忠義樸質,可以任事,但是在儒學上有所發揮,卻是難了。”
“心學一脈,其實已經在關中流傳了。王陽明的學到不能稱上有錯,但是奈何,天下大事總是在手上,而不是在心上。心學一脈,以空言空,說得是事上見理,做起來就是見心明性,不過是逃禪一套。隻是,我們去後,誰能支撐關學局麵,確實無人了。”
“我今日之意,你可明白。”
周夢臣一愣,心中頓時激動起來。這可是大好事。
雖然說,什麽氣學,心學,理學,具體,再分王門氣學,羅門氣學,心學之中,也有王陽明心學,白沙心學,乃至甘泉學派。等等。但是總體上來說,都是儒學門下的,其實彼此之間,都有相互借鑒,並借用其他人的概念與想法來完善自己的學問的。
成立各家學派之間的大佬們也會互相借鑒的。別的不說,單單說關學,張載是氣學創始人。他的氣學與二程的理學是有明顯的差距的。但是在張載去後,他的弟子大多投入理學門下,但還掛著關學的牌子。
而兩人說的薛夫子,那更是大明前期,與江西吳與弼相提並論的大佬薛瑄。而吳與弼傳陳白沙,陳白沙傳湛若水,王陽明的心學就是與湛若水有很大的
關聯。
而薛瑄真要說起來,是正正經經朱子信徒。
所以,一個學派的生命力,不在於每一個都傳承一樣思想,而是在之前老師的基礎上發展創新。這也是馬理失望的原因,關中學子固然都不錯,但是沒有這種能將理論往前推的人才了甚至已經有相當部分關學的學子,接受了陽明心學的一些概念。
這卻是馬理最為反對的。因為與關根本屬性不符合。
之前說過,因為地理生態原因,艱難生活在大西北的人們,都有一種樸素的務實精神。這種精神也反應在學派之中。關學學派是最務實不過了。
而心學不能說不沒有務實的地方。但是奈何王陽明走後,他的弟子們帶著心學大步向空談方向前進,這是關中這些大佬,完全不想看見的,甚至鄙視的。
換句話,如果說王陽明的心學。這些大佬或許還有接受,畢竟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不知道王陽明對那個時代的影響。之前也說過,王陽明那個時代,大儒其實不少,很多學術成就也是很厲害的。但是後世僅僅知道一個王陽明。
因為王陽明是獨一檔的,其他人都是其次。而王陽明的粉絲更是遍布天下。
<a id="wzsy" href="http://www.lingdiankanshu.com">lingdiankanshu.com</a>
隻是王陽明已經不在了,王陽明的弟子們,自己都紛紛紜紜說不清楚,分出好些學派。這些學派的性質與關學傳統有很大程度上想抵觸。
而周夢臣的學問則不然。
真以為周夢臣的學問一下子征服了兩位大佬,其實不然。畢竟每一個人研究一輩子的東西,很多觀念都根深蒂固,根本不可能轉變。之所以如此。一方麵真正的大儒,對待學術上自然是有看法的。但更多的是寬容。那種不聽你說什麽,隻聽一言不合,就以為犯了金科玉律,鳴鼓而攻之的,都稱不上大儒。當然了,如果了解雙方觀點之中,針鋒相對的自然是有的,不過那一邊針對的也是大佬,比如這兩位看不上王陽明的弟子們。另外一方麵也不在於此,周夢臣學說,有一套可執行的體係,就是科學方法。對與不對。這可以放下再討論,最少在為學態度上是踏實的。不至於,在哪裏空言良知,什麽無善無惡,上乘根底,下愚根底不同路徑等等。幾乎全靠一張嘴說,誰知道,嘴皮底下到底有幾分成色。
所以,馮理與韓邦奇商量之後,寧肯引氣學入橫渠,也要將南邊傳來的心學拒之門外。這才是周夢臣的天降好事。
馮理的用意,周夢臣當晚就知道了。
在講學結束之後。周夢臣並沒有立即離開,一來是這個時代的道路南行,講完學也都快晚上了。怎麽也要休息一晚上,二來,周夢臣這一次來講學,也不是單單是要講學的。還是想與關學大儒進行深入的溝通。
這些學子們是否信奉周夢臣的學說,雖然重要,但是更多的是代表未來。畢竟百年樹人,等這些年輕學子有話語權的時候,最少在十幾年之後了。而如果關學大儒們都認同周夢臣的學說,在潛勢力上,不管是官場還是學術上,都能給周夢臣極大地支持。
一盞孤燈搖曳。
周夢臣與馮理,韓邦奇在張子祠堂之中相對而坐。
馮理說道:“周大人,以為關學如何?”
周夢臣說道:“北方一柱。足以與東南對峙。後生小輩,不敢當前輩如此稱呼,前輩可以稱呼一聲飛熊。”
馮理咳嗽一聲,說道:“飛熊。你過譽了。其實關學到了我們這一輩,已經後繼無人了。如果真得有人的話,也不至於是我們兩個老頭子。來給你捧這個場。”
周夢臣聽了,也暗暗點頭。
是他,他也覺得有一些不對。此刻已經明白了。縱然周夢臣有再多的身份,而今也不過是一個後生晚輩。算是後起之秀,而馮理與韓邦奇,一個是與王陽明同時間的大儒,一個稍稍次一點,但也是享譽天下數十年了。他們與周夢臣一起登台,明顯是在捧他。
剛剛他以為是關學這邊對他的善意。而今才感覺到了,不是,而是關學之中有了斷層,兩位大佬地位自然是十分高,關學弟子也是很多的。但是能接兩人班的青中年一批儒者,卻是沒有了。
韓邦奇歎息一聲,說道:“我有一個弟子,或許你聽過,叫楊爵,如果他還在的話,今日來接待你的就是他了。”
周夢臣聽了,心中一震,隻能說道:“節哀順變。”
楊爵這個人,周夢臣是聽說過的。是一把硬骨頭。在嘉靖二十年的時候。冬天下雪,滿朝文武,都以瑞雪稱之,隻有楊爵上書直諫,言及嘉靖修仙之事種種。惹得龍顏大怒,隨即係獄中數年。一般人在這個處境之中,定然心懷惶恐,或者上書皇帝服軟,但是楊爵沒有。在獄中依然讀書,研究經義,如尋常狀。讓嘉靖怒上加怒,隨即
嚴刑拷打,一連數年,最後大赦出獄之後,不過年餘就去了。
可見他在獄中承受了何等的酷刑。
周夢臣知道楊爵,卻不知道楊爵乃是關學弟子,更沒有想到,楊爵是韓邦奇的弟子。都說關學最重氣節兩字,而今從楊爵身上看來,果然是鐵骨錚錚。
周夢臣除卻能說節哀順變,還能說些什麽?
韓邦奇說道:“無妨,我相信天下總有一天,會為楊伯修平冤昭雪。”韓邦奇這一句話中,未免沒有對嘉靖的憤恨之意,同樣是六十歲上下,楊博雖然比韓邦奇年紀輕,但是楊博還想在事業上再發第二春。而韓邦奇卻在家閑居。未必沒有這個原因在裏麵。
韓邦奇其實很看不上嘉靖的。當然了,看不上是不上。每一個成年人都不能任性妄為。畢竟他們身上都自己的責任。韓邦奇能做得也不過是老子不伺候了。
馬理說道:“氣運流轉奈何不得,我們年輕的時候,薛夫子大名揚於天下,上一輩中大儒不絕,師兄弟之中,也是有成就這者不少。而到了我們老了的時候,卻成了這個樣子。弟子雖然不少,成氣候的不多,孩子們倒是忠義樸質,可以任事,但是在儒學上有所發揮,卻是難了。”
“心學一脈,其實已經在關中流傳了。王陽明的學到不能稱上有錯,但是奈何,天下大事總是在手上,而不是在心上。心學一脈,以空言空,說得是事上見理,做起來就是見心明性,不過是逃禪一套。隻是,我們去後,誰能支撐關學局麵,確實無人了。”
“我今日之意,你可明白。”
周夢臣一愣,心中頓時激動起來。這可是大好事。
雖然說,什麽氣學,心學,理學,具體,再分王門氣學,羅門氣學,心學之中,也有王陽明心學,白沙心學,乃至甘泉學派。等等。但是總體上來說,都是儒學門下的,其實彼此之間,都有相互借鑒,並借用其他人的概念與想法來完善自己的學問的。
成立各家學派之間的大佬們也會互相借鑒的。別的不說,單單說關學,張載是氣學創始人。他的氣學與二程的理學是有明顯的差距的。但是在張載去後,他的弟子大多投入理學門下,但還掛著關學的牌子。
而兩人說的薛夫子,那更是大明前期,與江西吳與弼相提並論的大佬薛瑄。而吳與弼傳陳白沙,陳白沙傳湛若水,王陽明的心學就是與湛若水有很大的
關聯。
而薛瑄真要說起來,是正正經經朱子信徒。
所以,一個學派的生命力,不在於每一個都傳承一樣思想,而是在之前老師的基礎上發展創新。這也是馬理失望的原因,關中學子固然都不錯,但是沒有這種能將理論往前推的人才了甚至已經有相當部分關學的學子,接受了陽明心學的一些概念。
這卻是馬理最為反對的。因為與關根本屬性不符合。
之前說過,因為地理生態原因,艱難生活在大西北的人們,都有一種樸素的務實精神。這種精神也反應在學派之中。關學學派是最務實不過了。
而心學不能說不沒有務實的地方。但是奈何王陽明走後,他的弟子們帶著心學大步向空談方向前進,這是關中這些大佬,完全不想看見的,甚至鄙視的。
換句話,如果說王陽明的心學。這些大佬或許還有接受,畢竟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不知道王陽明對那個時代的影響。之前也說過,王陽明那個時代,大儒其實不少,很多學術成就也是很厲害的。但是後世僅僅知道一個王陽明。
因為王陽明是獨一檔的,其他人都是其次。而王陽明的粉絲更是遍布天下。
<a id="wzsy" href="http://www.lingdiankanshu.com">lingdiankanshu.com</a>
隻是王陽明已經不在了,王陽明的弟子們,自己都紛紛紜紜說不清楚,分出好些學派。這些學派的性質與關學傳統有很大程度上想抵觸。
而周夢臣的學問則不然。
真以為周夢臣的學問一下子征服了兩位大佬,其實不然。畢竟每一個人研究一輩子的東西,很多觀念都根深蒂固,根本不可能轉變。之所以如此。一方麵真正的大儒,對待學術上自然是有看法的。但更多的是寬容。那種不聽你說什麽,隻聽一言不合,就以為犯了金科玉律,鳴鼓而攻之的,都稱不上大儒。當然了,如果了解雙方觀點之中,針鋒相對的自然是有的,不過那一邊針對的也是大佬,比如這兩位看不上王陽明的弟子們。另外一方麵也不在於此,周夢臣學說,有一套可執行的體係,就是科學方法。對與不對。這可以放下再討論,最少在為學態度上是踏實的。不至於,在哪裏空言良知,什麽無善無惡,上乘根底,下愚根底不同路徑等等。幾乎全靠一張嘴說,誰知道,嘴皮底下到底有幾分成色。
所以,馮理與韓邦奇商量之後,寧肯引氣學入橫渠,也要將南邊傳來的心學拒之門外。這才是周夢臣的天降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