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一樁生意


    楊博聽了哈哈一笑,說道:“一樁生意?如果這是一樁生意的話,我是絕對不會做的。因為這是要折本的生意。”


    楊博太明白各地官員的德行了。


    很多時候,從地方借錢從來沒有想過還的,名為借錢,其實是肉包子的打狗,有去無回。


    隻是很多時候做生意都需要官府的支持,故而即便知道,是這肉包子打狗,也必須做。比如民不與官鬥。這也是為什麽晉商特別想要在官場之上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因為官員與百姓之間,官員與商人之間,根本每什麽平等可言。說不給你錢,就不給你錢。什麽辦法也沒有。所謂的平等,是在於後台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才能說公平。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la">xiaoshuting.la</a>


    傻子才會與朝廷做生意。


    周夢臣也明白這一些。他說道:“楊兄剛剛也說了,如果一家兩家的錢,或許就算了,但是一府乃是一省士紳的錢財。朝廷又怎麽能貪掉啊?”


    “而朝廷章程之中,在此之前,並沒有向民間借錢的章程,無非是讓百姓出一些錢,換一個牌坊,或者一個散官,一個監生而已,本質上是賣一些散官而已。今日這個章程,就從你我之間開始,請你放心,為了賑災,我有便宜行事之權,空白聖旨都能有幾副。”


    “楊兄,晉商也做當鋪,放貸生意吧。壞賬有多少?而且朝廷對放貸有多少利息,可以是有名分規定的。你確定下麵的經得起查?”


    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利息不過三分,不管借貸多長時間,利息不能超過本金的一半。隻是太祖的太多規定,都已經束之高閣了。更不要說這個了。民間早就是什麽九出十三歸了,驢打滾之類了。


    畢竟,想想房貸,也利息也遠遠超過了本金的一半。


    楊博聽了說道:“即便如此,這生意也做劃算。一來我雖然沒有盤算過,但也知道,各家閑錢其實並不多的。要達到你的數目,必須將各家做生意的本金拿出來,如此一來,三分利息就太低了一點。”


    “作為一樁生意,很不劃算。”


    “不過,你就說到這個地步了。我也要給麵子,我會與各家商議的。各出一筆銀子,借給朝廷,也算是蒲州士紳為朝廷效力。放心,不會太少,最少要比秦王拿出來的多。”


    周夢臣聽了,微微一皺眉。他費了這麽多口舌,可不是為了區區五十萬兩銀子。


    他明顯的看出來,楊博言下之意,這一次是特例,是給周夢臣麵子。將來再有這樣的事情,恐怕也不願意出力了。


    周夢臣雖今日借錢這一件事情,很重視。


    第一,是賑災巨大的缺口。或許在別人哪裏賑災,做到周夢臣這個地步已經差不多了,但是周夢臣卻不想如此,他固然不能在離開的時候,讓關中盡複舊觀。但也要有新氣象。


    這都需要錢。


    第二,就是為了將來立規矩。


    為大明朝廷打開一條融資渠道。也算是增加大明財政上的彈性。畢竟大明是怎麽亡的,周夢臣很清楚,不能說,有了融資渠道,大明就不會因為錢而亡國。甚至周夢臣擔心,將來大明因為胡亂借錢,弄得下麵造反。但是周夢臣想來。能借給朝廷錢的人,都是有錢人。說不得,大明借錢不還,就是引發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當然了,這也是無形間提高了商人的地位。畢竟,朝廷如果依靠借錢維係,那麽有錢的自然會有特權了。


    雖然而今晉商很有錢。但是在這個技術爆炸前夕,誰最會賺錢?周夢臣自詡天下第一,這一個渠道,也是周夢臣為自己留下一條路。


    周夢臣說道:“好,我們今日就隻談生意。楊兄知道青苗法?”


    楊博說道:“自然知道了。”


    青苗法就是王安石變法核心之一,其實就是官府借貸給農民,讓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待秋後償還。與後世的一些農業補貼政策,大同而小異。


    周夢臣說道:“青苗法本意是良法嗎?”


    楊博說道:“王介甫本心是好的,但是最終成為害民之法?”


    周夢臣說道:“楊兄以為什麽成為害民之法?”、


    楊博不知道周夢臣是什麽意思,他也不想在這個問題上深談,說道:“所用非人。”這是很多人談起青苗法的論斷。


    周夢臣說道:“我到有一個想法,那就官府借貸給百姓,官府本不應該求利,但是青苗法卻成為官府的政績所在,官員為了升官,自然無所不用其極。自然摧殘百姓。但是如果借貸給百姓錢財的不是官府,又當是如何?其中真沒有利可圖嗎?”


    “我等都知道,各地士紳盤剝百姓,百姓有青黃不接的時候,借貸給百姓,從來沒有能夠還清的,從此隻能投身為奴,為人奴婢。楊兄不是外人,我就直說了,朝廷多一個人,國力就強一分,而士大夫之家,貪得


    無厭。隻會讓朝廷國力越來越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楊博似乎把握到了周夢臣話裏的意思,又沒有把握住這裏麵的意思,不過,他對周夢臣說的局麵,卻是很讚同的。真正地主生財之道,從來不是苦心經營土地,而是利用金融工具,來盤剝百姓。


    將百姓弄成佃戶,弄成奴婢。將自耕農,變成永遠人身依附關係的農奴。


    這才是他們生財之道。


    這也是為什麽中國古代發展不出資本主義的原因之一。這種農業獲利模式,讓土地擁有者,並不在乎土地的產出,或者說,土地生產效率的提升,對他們的錢財,並沒有太多的提高。反而去兼並,去吞並其他百姓的土地,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奴婢,才更有賺頭。


    很多人都覺得,士大夫家族都支持這種行為。


    其實不然。


    士大夫家族,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每一個群體的訴求是不一樣了。家中出過高官,在地方人門第很高的家族,他們所想的與普通士大夫家族是不一樣的。


    就比如楊博。楊家富貴已足。他更在乎維係家門不衰,更想維持而今的地位不墮。而這一切都建立在維係大明王朝的存在上。


    楊家根本不需要用這種下三濫的發財方式了。甚至晉商本身也不需要這種方式了。倒不是晉商不要土地。恰恰相反,古代商人是沒有地位的,土地卻能傳家。


    於是很多做生意賺了錢的商人,都會將錢財投入到土地之上。轉變之前所說的土地經營者。轉入兼並土地的深淵之中。但是山西與其他地方不一樣。


    山西良田不多,人口密集。土地兼並已經差不多了。而晉商要經營邊貿,就需要大量的自己人,什麽樣的人最值得相信,自然是鄉裏鄉親了。


    所以晉商要在家裏弄一個好名聲,這樣在外行商的時候,才能有人拚命保護自己。至於土地上那一點點錢財,比起塞外貿易的錢財,根本算不了什麽,不放在他們眼裏。


    所以,周夢臣所說的生意,如果這種農業借貸,並不與晉商的利益相衝。不過在楊博看來,也沒有多少油水,畢竟農民能有多少錢,太麻煩了一點。


    楊博說道:“周大人,你的想法是?”


    周夢臣說道:“楊兄,聽我將話說完,其實不僅僅給農民借貸可以得利,難道晉商各家在經營的時候,就沒有缺錢的時候?那個時候,估計除鄉裏鄉親拆借之外,沒有其他辦法了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