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回京


    周夢臣說道:“我當然知道有些事情是北京才能定下來的。這比如我其實想將青城東勝衛鄂爾多斯大同並在一起,設一個省。這一件事情也隻能到北京去說。不過,我即便在北京有什麽成果,如果下麵具體執行者反對。就不好辦了。”


    周夢臣想要劃出的這個省,與民國時期的綏遠省相差不大。不過周夢臣有一點私心將大用劃入了,而且在青城以北,不管是東北還是西北方向的控製,其實是很薄弱的。


    更多是有名無實。


    楊博說道:“好,我答應你,關於這裏善後事宜,都由按你的意思來辦。一並遵行。”他微微頓了頓,說道:“其實,我本來就是這個意思,畢竟我對這裏不大熟悉。你卻是思量許久。我一時間哪裏能想出比你更好的辦法。”


    周夢臣這才鬆了一口氣。


    他最擔心的是人亡政息。有些人自己不怎麽樣,非以推翻前人的成果,當成自己的本事。如果真有那個本事倒也罷,更多是將前人成果推翻之後,自己也弄出什麽名堂。


    其實,在楊博看來,周夢臣的做法是很符合他的利益。什麽利益,自然是楊博背後團體晉商的利益,周夢臣開辟的商道,晉商吃了最大的蛋糕,而晉商之中持牛耳的蒲州係更是大快朵頤。單單是從這一點上,楊博就會支持周夢臣的做法。


    因為青城歸明,對晉商來說,是掃清了行商的障礙,也是更大的市場為他們打開大門。從利益角度來看,周夢臣費盡心思打下青城,其實並沒有獲得什麽利益,不過是培養了幾個得力的助手,如楊繼盛,殷正茂等人,有戰功加持,能迅速晉升,成為周夢臣的班底,其他並沒有太大的利益,反而是楊博是重大利益相關。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或許這也是徐階提議楊博過來的原因。


    楊博怕周夢臣依舊不相信,說道:“其實我在這裏也待不來多長時間。隻是一個過度。這樣吧,你有什麽人要安排?現在說來,我一一照辦。”


    周夢臣說道:“那就多些楊兄了。”周夢臣沉吟片刻,說道:“楊繼盛楊兄,是我的左膀右臂。在大同頗有功勞,我想讓他晉升巡撫。殷正茂也很得力,淩雲翼供應軍需不可為無功。還有李成梁在青城數年,探明韃子虛實,也是有功之臣,其實還有一個張惠,隻是我問過了,張惠無心官場,隻求此間事了,還鄉耕讀。楊兄如果能讓他留下效力,也是可以的。”


    李寬淵已經確定遁入空門了。周夢臣也不說了,隻是李瑾總兵的後事


    他還是記在心上。


    楊博說道:“我來安排,現在這裏到底該怎麽辦?是分成數鎮,還是合為一省,還是朝廷說了算。這樣吧。你離開之後,就讓楊繼盛暫代大同巡撫一職。殷正茂為權為大同知府,讓淩雲翼來青城,權為青城知府,李成梁為參議,從征鄂爾多斯,如果一切順利,讓他當地安撫地方,將來化為一府,同樣是知府。如果不為一府,就讓他晉兵備道。”


    周夢臣說得僅僅是四個人,但是這四個人身下一是有班底的。楊博這樣照單全收。而且都是要害位置,也證明了楊博對周夢臣政策沒有什麽意見。


    周夢臣說道:“多謝楊兄,至於軍中,剛剛發了賞銀,因為奪了青城府庫,之前也準備了百萬兩銀子,而今還有五十萬兩的剩餘,足夠支撐一段時間了。至於軍中安排,反正有馬芳在。我就不說什麽了。看楊兄的意思了。而且我已經準備在青城征收商稅,去玉林關卡。到了明年商稅隻會更多,這隻要戶部不要得太多,足夠經營此地。”


    “隻是而今最大的問題是缺人。此事我也沒有辦法,隻能請楊兄自己想辦法了。”


    周夢臣之所以不在軍隊人選上發言,一來是相信馬芳的軍事才能,馬芳既然作為主將,那麽下麵的將領重要性就下降。二來也沒有他為什麽要急匆匆的回北京。自然要與軍隊保持距離。


    在大明作為文官大佬,與軍隊一點聯係都沒有,自然是不行的。但是與軍隊聯係太過緊密也是不行的。而周夢臣也是文官大佬中的一員了,這個尺度,需要周夢臣好好的把握。


    即便俺答辛愛父子經營豐州灘這麽多年,但是在周夢臣看來,依舊是少。甚至稱得上地廣人稀。


    以放牧的角度來看,豐州灘人已經不少了,但是如果以農業的方式開發,卻很少很少,還有邊牆之外的土地,其實大明邊牆之外,很大一部分土地都是可以耕種的。隻是因為戰爭的原因,將這些土地都放棄了。


    如果這些土地全部開發,足夠容納兩個大同的人口。


    大同一府,人口就在百萬左右。也就是周夢臣規劃出來的地方,再容納兩百萬人是沒有問題。更不要說還有黃河。


    黃河百害,唯利一套。與中下遊的地上懸河相比。這裏的黃河是可以灌溉的,別的不說。單單是靠著黃河,隻要稍稍修建一下水利工程,可以用虹吸效應灌溉。能開墾多少土地,周夢臣而今還不知道,因為沒有丈量。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卻是肯定的。那就是這裏的糧食生產潛力,因為能超過大同,無


    他,大同水係不多,隻有桑幹河水係,而桑幹河遠遠比能與黃河相比。在普遍幹旱的北方,水是生產糧食最重要的要素。


    沒有足夠的人口,就沒有足夠的糧食。沒有足夠的糧食,就不能養足夠的士卒。不能養足夠的士卒,就不能保證在草原上的武力,這一塊土地,始終危險。


    這是周夢臣留給楊繼盛最大的難題。


    楊博沉吟片刻,說道:“我會動員一下家鄉父老北上謀生。隻是具體怎麽樣,就要看情況。”


    山西作為元受創最小的北方省份。人口稠密。否則也不會有那麽多晉商跑到蒙古去經商。所以楊繼盛想起從山西移民。奈何中國人安土重遷。楊博也不能保證有什麽效果。


    周夢臣說道;“楊兄有心了,我也會在京師想辦法的。隻是也是看情況吧。”


    兩人相對苦笑。這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周夢臣與楊博連續商議兩日,周夢臣竭力將這裏的情況讓楊博全部明了,甚至與楊博一起召見在青城的重要官員。


    三日在匆匆的忙碌之中度過。


    皇帝嚴令,周夢臣不能不從。


    在第三日,周夢臣帶著徐渭已經一百餘名護衛,看了青城最後一看,長驅南下。過大同而不入。


    在船上,周夢臣看著大同方向。心中無限感慨,這一次是真的要離開大同了。隻是希望自己留在大同的一切能夠在別人的手下茁壯成長吧。


    周夢臣輕輕握拳,他知道,這大同的幼苗或者萌芽,能不能茁壯成長,就要看他在北京的成果了。如果他被否定,戴罪下獄,那麽關於他的一切,都會被打為另冊,踩上一萬之腳,從不管有用沒有用,對或者不對。


    說周夢臣對仕途一點貪念都沒有,自然是假的。但也沒有太多的貪念,沒有非要成為內閣首輔不可。奈何,周夢臣發現,科學,工業,現代化等,一切一切都與他的官位相連。


    那一刻他就知道,他絕對不能成為官場上失敗者。其實作為一個在鄉居的官員,日子並不會太難過。但是科學與工業的一切都會付之東流。


    這比殺了他還難受。


    而官場上,誰才不是失敗者,自然是大明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如果之前,還是一個想法。有這次戰功,周夢臣真得有了衝擊中樞六部,甚至進入內閣的底氣與資格了。


    不過,在此之前,他必須完美的化解來自宮廷的危機。


    一切都在北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