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報捷
周夢臣聽說確定是辛愛的人頭,也就沒有再看,說道:“收起來,向京師報捷。”
戚繼光滿臉凍瘡的臉上,忍不住有一絲笑容,說道:“是。”
周夢臣似乎想起了什麽,問道:“辛愛是怎麽死的?”
戚繼光說道:“辛愛倒也硬氣,守在正殿上,廝殺了半個時辰,下麵將士說,死在辛愛手中有兩個百戶官,幾十號人。最後辛愛的親衛死光了,就被亂刀砍死了。”
周夢臣微微一歎,對辛愛有幾分同情,卻絕不後悔。可以對死去的敵人有幾分同情。但是絕對不能對活著的敵人寬恕。
周夢臣說道:“張先生找到了嗎?”
張惠是周夢臣叮囑給戚繼光的任務。周夢臣想要在草原上站穩腳跟,最好的辦法就講白蓮教遷徙到草原上的漢人納入麾下。
隻要有這二十多萬人的配合。基本原來辛愛整個版圖或許不能大明完整地繼承下來。但是青城,東勝衛,乃至於黃河沿岸一些屯駐點,都能完整的為朝廷所有。
有了這些根基之地,大明草原上的駐軍,就不是無根浮萍了。
再多遷徙一些百姓,講蒙古人由遊牧改為定居,成為大同工業的原材料的來源地。從此就有了長治久安的可能,如果沒有張惠。這一件事情,也未必不能完成。但是都需要時間。
周夢臣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當他出兵青城的時候,他已經絕對不可能在大同再待下去了。他在大同乃至在邊關的時間,已經是在倒計時了。
他並沒有時間了。
所以張惠是非常關鍵的人物。周夢臣也非常擔心,張惠會不會死在亂軍之中吧?
好在張惠還是很愛惜小命的,才不像王浩那邊瘋癲。他一聽到亂起,就知道事情不對,知道明軍襲城之後,立即躲在自己的密室之中。
在一口井中斜挖出一個小房間。
在這裏整整躲了兩日,聽外麵似乎一切都安定下來,才敢小心翼翼地出來。
周夢臣找到張惠大喜過望,張惠在辛愛手下一直是漢臣第一人。由他出麵招徠這些漢人非常適合,周夢臣開出了既往不咎前過,帶百人歸降,授百戶,帶千人歸降,授千戶。帶萬人歸降,授指揮使。
隨即張惠立即開始寫信了。
一封封書信隨著明軍出擊,飛到土默特草原的各個地方。
周夢臣
自然不可能隻依靠一封書信來勸降,就在周夢臣一邊清理青城,核算這一次的損失與斬首數目。
初步估計,斬首已經超過了四萬有餘,反正凡是住在青城的蒙古家庭,家中頂梁柱或多或少都折了兩根。當然了,明軍的損失也不少。
在青城之戰中,戰死不足數千,但是總計傷亡卻在一萬五千人上下。其餘的要麽都是凍死凍傷,要麽就是受傷之後,在冬天無法醫治。
總之,如果不是在滴水成冰的嚴冬之中。近萬人的非戰鬥減員,不敢說全部活下來。最少有一半是不用死的。
事實再次證明了一件事情,在塞外,冬季不用兵,這個近乎鐵則的共識,是有道理的。
另一邊督促後麵建立起一條完善的後勤渠道,最少今年冬天都要能維係。
戰事雖然結束了。但是另外一場戰事才剛剛開始。周夢臣要解決如何維係大明在草原上的統治。周夢臣知道,真正讓草原百信歸心這一件事情,周夢臣是做不成了。原因很簡單。
他不可能在草原上駐守,但是周夢臣仍然想為後繼之人打下一個基礎,留下一個框架。
但是這個框架是什麽樣子的?一部分周夢臣是有預料的。比較他對青城這邊也是很了解的,這麽多的情報投入,豈能不了解?但是單單從紙麵上的情報,也不足以讓周夢臣作出萬全的判斷。所以,周夢臣也要在青城當地調查,修改自己原來的計劃。
就在周夢臣在草原上忙碌的時候。
捷報通過艱難的路程。由玉林到大同,由大同而北京,一路露布報捷。在報捷的時候,徐渭也弄了一個小花招。講皇帝高高捧起,讓人聽了,似乎是皇帝授命的一樣。
隻是這封捷到了嘉靖的手中,嘉靖都愣住了。他第一時間想得是:“朕讓周夢臣這麽做了?朕怎麽不知道啊?”
是的,嘉靖知道周夢臣一點小心思。從來不在意,無他,大臣們誰沒有一點點小心思,時間長了,曾銑的時期,嘉靖也沒有那麽敏感了。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周夢臣屢立戰功。讓大明對韃子的形勢完全不同。這才讓嘉靖寬容了一點,如果曆史上,俺答汗一直活到萬曆年間,一直不怎麽安分,後世總結嘉靖年間的危機,號稱北虜南倭,絕對不是假的。真要說俺答給嘉靖帶來的危機要比倭寇嚴重多了,曆史嘉靖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俺答一直在內長城外轉悠,以至於每年京師都要戒嚴。列軍九門
之外,隨時準備成為戰場。
嘉靖是什麽樣的人?是絕對不會認錯的人。故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誰給嘉靖提曾銑,就好像是諷刺嘉靖。嘉靖是絕對不會對曾銑身後名上妥協的。故而曾銑是在嘉靖死後才平反的。
而今沒有這些後世,對蒙古屢戰屢勝的情況下,嘉靖自然也不糾結於曾銑,對複套也不是那麽敏感了。所以周夢臣存了這個心思,嘉靖知道,甚至默許。
不過,打心裏嘉靖都不覺得周夢臣能做到。
比較,如果這一件事真如果那麽容易做到的話,蒙古早就被滅了好幾次了。
在他想來,這無非是周夢臣想弄軍功的手段而已。是周夢臣想要以軍功為依仗,將來爭奪中樞幾把交椅的時候,也有幾分底氣而已。
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才多長時間了。對嘉靖來說,幾乎是一覺醒來,卻聽說辛愛授首,青城被攻破。達延汗分封的六萬戶之中,最強大的土默特部,就此不複存在了。
這怎麽可能?讓嘉靖怎麽相信?
他而今還記得韃子兵臨城下,那種囂張與猖狂。這才幾年,五年,六年,就真報仇雪恨滅此朝食了?
嘉靖心中一陣歡喜之餘,隨即就是暴怒。嘉靖將手中的捷報砸在黃錦與陸炳臉上,說道:“你們是幹什麽吃的?捷報都來,辛愛都死了。大同是什麽時候出兵的?有誰從征,這些事情,居然一點消息都沒有?我要你們有何用?”
黃錦與陸炳臉色難看之極,不敢反駁,隻能低頭聽訓。
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們,是周夢臣在出征之後,就封鎖了消息。原因很簡單。周夢臣想盡量減少後方對他的幹涉,他可不想打仗打到關鍵時候,後麵十二金牌,到了那個時候,周夢臣或許真的隻有自裁以謝天下了。他不知道該如何麵對跟隨他的將士們了。
所以即便是小概率事件,也要提防。於是周夢臣一聲令下,北京對大同的情報網絡一下子中斷了,當然了,周夢臣也沒有做絕,而是拖延時間而已。
等著邊捷報傳來,那邊就放開封鎖。
當然了,周夢臣也不會做事留把柄了。在出兵的同時,周夢臣就已經上報朝廷了,將自己的權限拿捏的死死的,便宜行事之權,可以簡單地說是先斬後奏,先斬固然要有,但是後奏也是很重要的。
同樣地,周夢臣在後奏這個奏上麵做了手腳。否則他之前做的種種準備,就付之東流。
<a href="http://m.loubiqu.net" id="wzsy">loubiqu.net</a>
周夢臣聽說確定是辛愛的人頭,也就沒有再看,說道:“收起來,向京師報捷。”
戚繼光滿臉凍瘡的臉上,忍不住有一絲笑容,說道:“是。”
周夢臣似乎想起了什麽,問道:“辛愛是怎麽死的?”
戚繼光說道:“辛愛倒也硬氣,守在正殿上,廝殺了半個時辰,下麵將士說,死在辛愛手中有兩個百戶官,幾十號人。最後辛愛的親衛死光了,就被亂刀砍死了。”
周夢臣微微一歎,對辛愛有幾分同情,卻絕不後悔。可以對死去的敵人有幾分同情。但是絕對不能對活著的敵人寬恕。
周夢臣說道:“張先生找到了嗎?”
張惠是周夢臣叮囑給戚繼光的任務。周夢臣想要在草原上站穩腳跟,最好的辦法就講白蓮教遷徙到草原上的漢人納入麾下。
隻要有這二十多萬人的配合。基本原來辛愛整個版圖或許不能大明完整地繼承下來。但是青城,東勝衛,乃至於黃河沿岸一些屯駐點,都能完整的為朝廷所有。
有了這些根基之地,大明草原上的駐軍,就不是無根浮萍了。
再多遷徙一些百姓,講蒙古人由遊牧改為定居,成為大同工業的原材料的來源地。從此就有了長治久安的可能,如果沒有張惠。這一件事情,也未必不能完成。但是都需要時間。
周夢臣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當他出兵青城的時候,他已經絕對不可能在大同再待下去了。他在大同乃至在邊關的時間,已經是在倒計時了。
他並沒有時間了。
所以張惠是非常關鍵的人物。周夢臣也非常擔心,張惠會不會死在亂軍之中吧?
好在張惠還是很愛惜小命的,才不像王浩那邊瘋癲。他一聽到亂起,就知道事情不對,知道明軍襲城之後,立即躲在自己的密室之中。
在一口井中斜挖出一個小房間。
在這裏整整躲了兩日,聽外麵似乎一切都安定下來,才敢小心翼翼地出來。
周夢臣找到張惠大喜過望,張惠在辛愛手下一直是漢臣第一人。由他出麵招徠這些漢人非常適合,周夢臣開出了既往不咎前過,帶百人歸降,授百戶,帶千人歸降,授千戶。帶萬人歸降,授指揮使。
隨即張惠立即開始寫信了。
一封封書信隨著明軍出擊,飛到土默特草原的各個地方。
周夢臣
自然不可能隻依靠一封書信來勸降,就在周夢臣一邊清理青城,核算這一次的損失與斬首數目。
初步估計,斬首已經超過了四萬有餘,反正凡是住在青城的蒙古家庭,家中頂梁柱或多或少都折了兩根。當然了,明軍的損失也不少。
在青城之戰中,戰死不足數千,但是總計傷亡卻在一萬五千人上下。其餘的要麽都是凍死凍傷,要麽就是受傷之後,在冬天無法醫治。
總之,如果不是在滴水成冰的嚴冬之中。近萬人的非戰鬥減員,不敢說全部活下來。最少有一半是不用死的。
事實再次證明了一件事情,在塞外,冬季不用兵,這個近乎鐵則的共識,是有道理的。
另一邊督促後麵建立起一條完善的後勤渠道,最少今年冬天都要能維係。
戰事雖然結束了。但是另外一場戰事才剛剛開始。周夢臣要解決如何維係大明在草原上的統治。周夢臣知道,真正讓草原百信歸心這一件事情,周夢臣是做不成了。原因很簡單。
他不可能在草原上駐守,但是周夢臣仍然想為後繼之人打下一個基礎,留下一個框架。
但是這個框架是什麽樣子的?一部分周夢臣是有預料的。比較他對青城這邊也是很了解的,這麽多的情報投入,豈能不了解?但是單單從紙麵上的情報,也不足以讓周夢臣作出萬全的判斷。所以,周夢臣也要在青城當地調查,修改自己原來的計劃。
就在周夢臣在草原上忙碌的時候。
捷報通過艱難的路程。由玉林到大同,由大同而北京,一路露布報捷。在報捷的時候,徐渭也弄了一個小花招。講皇帝高高捧起,讓人聽了,似乎是皇帝授命的一樣。
隻是這封捷到了嘉靖的手中,嘉靖都愣住了。他第一時間想得是:“朕讓周夢臣這麽做了?朕怎麽不知道啊?”
是的,嘉靖知道周夢臣一點小心思。從來不在意,無他,大臣們誰沒有一點點小心思,時間長了,曾銑的時期,嘉靖也沒有那麽敏感了。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周夢臣屢立戰功。讓大明對韃子的形勢完全不同。這才讓嘉靖寬容了一點,如果曆史上,俺答汗一直活到萬曆年間,一直不怎麽安分,後世總結嘉靖年間的危機,號稱北虜南倭,絕對不是假的。真要說俺答給嘉靖帶來的危機要比倭寇嚴重多了,曆史嘉靖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俺答一直在內長城外轉悠,以至於每年京師都要戒嚴。列軍九門
之外,隨時準備成為戰場。
嘉靖是什麽樣的人?是絕對不會認錯的人。故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誰給嘉靖提曾銑,就好像是諷刺嘉靖。嘉靖是絕對不會對曾銑身後名上妥協的。故而曾銑是在嘉靖死後才平反的。
而今沒有這些後世,對蒙古屢戰屢勝的情況下,嘉靖自然也不糾結於曾銑,對複套也不是那麽敏感了。所以周夢臣存了這個心思,嘉靖知道,甚至默許。
不過,打心裏嘉靖都不覺得周夢臣能做到。
比較,如果這一件事真如果那麽容易做到的話,蒙古早就被滅了好幾次了。
在他想來,這無非是周夢臣想弄軍功的手段而已。是周夢臣想要以軍功為依仗,將來爭奪中樞幾把交椅的時候,也有幾分底氣而已。
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才多長時間了。對嘉靖來說,幾乎是一覺醒來,卻聽說辛愛授首,青城被攻破。達延汗分封的六萬戶之中,最強大的土默特部,就此不複存在了。
這怎麽可能?讓嘉靖怎麽相信?
他而今還記得韃子兵臨城下,那種囂張與猖狂。這才幾年,五年,六年,就真報仇雪恨滅此朝食了?
嘉靖心中一陣歡喜之餘,隨即就是暴怒。嘉靖將手中的捷報砸在黃錦與陸炳臉上,說道:“你們是幹什麽吃的?捷報都來,辛愛都死了。大同是什麽時候出兵的?有誰從征,這些事情,居然一點消息都沒有?我要你們有何用?”
黃錦與陸炳臉色難看之極,不敢反駁,隻能低頭聽訓。
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們,是周夢臣在出征之後,就封鎖了消息。原因很簡單。周夢臣想盡量減少後方對他的幹涉,他可不想打仗打到關鍵時候,後麵十二金牌,到了那個時候,周夢臣或許真的隻有自裁以謝天下了。他不知道該如何麵對跟隨他的將士們了。
所以即便是小概率事件,也要提防。於是周夢臣一聲令下,北京對大同的情報網絡一下子中斷了,當然了,周夢臣也沒有做絕,而是拖延時間而已。
等著邊捷報傳來,那邊就放開封鎖。
當然了,周夢臣也不會做事留把柄了。在出兵的同時,周夢臣就已經上報朝廷了,將自己的權限拿捏的死死的,便宜行事之權,可以簡單地說是先斬後奏,先斬固然要有,但是後奏也是很重要的。
同樣地,周夢臣在後奏這個奏上麵做了手腳。否則他之前做的種種準備,就付之東流。
<a href="http://m.loubiqu.net" id="wzsy">loubiqu.n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