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張惠的辦法


    辛愛雖然看得清楚,但根本沒有什麽辦法。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日子一日一日的來臨,局麵越發不好。


    這種情況,不僅僅是辛愛看得出來,下麵的牧民也看得出來,於是就出現了很多牧民向南逃亡的情況。


    不得不說,雖然邊牆分割了大明與草原。但並不是說邊牆也分割了漢人與蒙古人。其實大明境內生活著大量蒙古人,很多投降部落都被安置在邊牆附近,作為對抗蒙古的防線。


    比如萬曆三大征之中。寧夏之役,叛變的哱拜就是蒙古將領。


    雖然開國之初,草原上漢人很少。除卻一些跟隨元順帝逃到草原上的漢人官僚之外,並沒有多少了。但是到了嘉靖一朝,草原上的漢人增多了不少,並不是都是被搶過去,很多人都是在關內活不下去了。主動出關的。


    嘉靖以來,邊關的人口流動方向,一直是關內人口流往關外。而且已經有了逆轉的苗頭了。


    辛愛召見身邊的謀臣,辛愛問道:“趙先生,你主持通商,能不能從玉林大量購買糧食?”


    趙全說道;“王爺恐怕不行。今年關內也大旱一場,糧食各地都缺了,可謂糧價翻騰。大同的糧價已經漲過一兩一石了。看架勢是降不下來的。而且即便是有價,恐怕也沒有數量。大同的糧食都在官府之中。而周夢臣照舊進行了糧食限製,官府的糧草早就封存了。”


    “聽說沒有周夢臣的命令,不許開倉。隻是在城中設食堂,令軍中士卒妻小,或者文官家丁都可以去吃。”


    “沒有周夢臣的點頭,大批糧食是萬萬不可能出大同的。”


    “臣最多能賣來萬石上下。而且價格絕對不是一兩一石。”


    趙全還是有一點樸素的經濟學知識的。大同糧食而今沒有新的產出,如果出現了辛愛這個大買家,價格不飛漲才怪了。晉商都是猴精猴精的。在大明境內,樓二還做些囤貨居奇的事情。更不要說對韃子,又有幾分慈悲之心。


    周夢臣雖然任由糧價飛漲。但是心裏卻是數的。


    因為很簡單。而今大同的秩序有很軍事管製的味道,大同之民都是一些什麽人?就是大同軍將士以及家屬,或者朝廷官員與朝廷官員帶的人。再有就是生員與大同書院學子以及家屬。


    甚至可以說,這個群體有相當大的重合部分。


    想想就知道,大同而今已經沿邊一帶,


    有沒有一百萬人還不清楚。但是這些支撐了近十萬兵馬。大同的人口結構就可想而至了。


    於是,周夢臣一招朝廷管飯。糧價對這些人影響就忽略不計了。畢竟周夢臣發的軍餉就是糧食。甚至這些人手頭還有一點點餘糧。而且吃了朝廷的飯,給朝廷幹點活不多吧。


    外麵糧價飛多高,都是坑這些外來客商的。


    晉商這麽有錢,吃幾天高價量怎麽了?如果他們覺得價格高,可以從外麵帶糧食啊。周夢臣一點不反對晉商將糧食帶到大同。甚至真有人這麽做了,周夢臣還想要不要給這個減免賦稅。


    可惜整個北方都大旱,旱情輕重不同,糧食價格漲的也不一樣,可以說大同的糧價還真不是北方最高的。


    辛愛大怒說道:“大同,大同,大同,什麽時候都說大同。難道非要在大同買糧了,其他地方都買不到了嗎?”


    趙全苦笑說道:“王爺,真買不到。與我相鄰的軍鎮,也就是薊州鎮,宣府,大同,山西,陝西,寧夏。薊州鎮管得最嚴,可以說錦衣衛一直死死盯著,根本沒有辦法走私。至於宣府,南朝邸報之上,剛剛說北京運了十萬石糧食到宣府賑災。宣府的糧食早就到了二兩甚至三兩了,有價無市。這才讓北京向宣府放糧了。至於山西鎮,去年一戰,偏關一帶已經荒蕪一片,哪裏還有糧食。西北大旱比宣府都厲害。甚至已經有人出邊牆,殺人奪糧了。”


    辛愛大怒,說道:“這一件事情,怎麽沒有人告訴我?”


    張惠說道:“王爺,這事情是我按下的。不過是幾十個漢人出塞打獵。沒有發現獵物,反而發現幾個牧民,於是將人殺了,牲口劫了回去。他們都餓饑了,窮瘋了。而今局勢,我們最多發文給寧夏,問問他們是怎麽回事?但是又能有什麽用啊?”


    “不如不問。”


    辛愛也知道,張惠說得對。


    而今他焦頭爛額的。維護著一紙合約對他是非常重要的。他雖然已經是大明歸化王了。但他很明白,人心之間的溝壑是沒有那麽容易填平的。在大明邊臣之中韃子始終是韃子。


    他即便想做大明的忠臣也不可得。


    他即便發文給寧夏地方,寧夏地方也不會多問的。大概是用官場打太極的手法,來回推托,然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有什麽辦法啊?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la">燃文</a>


    辛愛帶著幾分怒氣,說道:“太師,你是孤的股肱之臣,而今局麵,你覺得該怎麽辦?”


    雖然張惠將各地板升都安頓好了,安置大明的官職設立的衙門。總計九個縣,再加上西京府青城。一共二十多萬人。能為辛愛出數萬兵丁。也算是大功一件。但是而今局麵辛愛之前禮賢下士的麵具也掛不住了。厲聲責問張惠。


    張惠說道:“其實臣一直有一個想法。卻是一個敗家的事情。所以我才一直猶豫要不要說。”


    辛愛說道:“而今這個時候了,有什麽辦法就說,再遲就要入秋了,到時候做什麽都來不及了。”


    很多事情都需要運作時間,絕對不是而今一下定決心,立即就能辦成的。而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張惠說道:“其實我在板升看到很多漢人,都有家眷在大同,思鄉心切,想要回家,我也打聽過在各部都有漢人奴隸,或萬餘或數千。為數不少。我的意思是,給周夢臣傳信,讓他用糧食來換這些漢民。”


    張惠這一個辦法,更多是為在草原的漢人。


    無他,草原上地位最低的就是這些漢人奴隸了。一旦今年冬天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很多漢人都過不了這個殘酷的冬天。


    張惠一直想將這些漢人帶回家。隻是一直沒有想清楚從什麽地方下手。這個時候才決定冒險一搏。


    辛愛聽了,臉色有些難看。說道:“太師,你到底是什麽意思?”


    在張惠將漢人以官府的形式組織起來,成為辛愛力量的一部分後,辛愛立即感覺到了這股立即之大。雖然這些新建的縣,都是粗陋的。真正比不上大同的州縣供給的賦稅。


    但也在關鍵時候幫了辛愛一把。


    這個時候辛愛越發感覺蕭芹與張惠指出的道路是正確的。不是別的。就是整合漢人,借漢人之力一統蒙古,然後再反過來以蒙製漢,大軍南下,逐鹿中原。


    所以,而今每一個漢人在辛愛看來,都是財富。張惠平白將這些漢人放回去。再加上左右稟報張惠一些舉動,總是對漢人百姓有太過分的關心。似乎與蒙古人不是一條心等等。


    這個時候,這種猜忌爆發出來了。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句話,不僅僅漢人知道,蒙古人也是知道的。


    張惠心中早有準備,不慌不忙的歎息一聲,說道:“大汗,臣是大同人,縱然而今跟隨大汗,但是一些故土之情還是要念的。當然了,臣知道輕重緩急。如果這一件事對大汗有害無利,臣絕對不會說。而今是這種情況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