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青城上任


    徐渭也試探了一下李成梁的心機。畢竟周夢臣是想讓李成梁接管青城那邊的情報網的。發現李成梁是心思機敏得很,足以稱之為上智。


    於是李成梁也過了徐渭這一關,送到了周夢臣麵前。


    李成梁說道;“大人,李某為國家效力,不惜生死。”


    對李成梁來說,這還有得選。他立即就知道該選什麽了。


    當然是經曆官,因為這是文官啊。而且是七品文官。而且非常容易立功。大明文武之間的差別有多大,根本不用說,李成梁為什麽刻苦攻讀一個秀才。雖然說遼東的考試難度要比江南容易不知道多少,但是任何一個秀才都不是容易考的。


    不就是想從文,不想從武。


    從文的話,將來未必沒有領兵打仗的一日,但是從武,即便是封爵了又怎麽樣?除非是家底非常厚實,否則依然是文官門下走狗。比如馬芳。對周夢臣一直很恭敬,即便是封爵了也沒有一點變化。


    本來李成梁也息了這一輩子當文官的心思了。畢竟一個秀才,連佐貳官都混不上,最多混一個教諭,一輩子也不得升遷。


    但是而今,忽然有這樣一個機會。直接行權當七品官。將來還有廣大的前程。至於什麽入閣,什麽成為尚書總督,李成梁從來沒有想過,隻要他一輩子能混了四五品官,今後他李家也算是混入士大夫圈裏了。將來子弟再考科舉就容易多了。


    至於為什麽混入文官圈子裏麵之後,子弟考科舉就容易多了,卻是一個不能多說,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為了這一點,他根本不怕危險。


    一來,打仗就沒有危險了。二來,李成梁也是藝高人膽大。雖然周夢臣說,被發現了萬人敵也殺不出來。但是李成梁自己有計較,實在不行,他自己先走一步,出了青城的城牆之外,就是大草原,以李成梁的本事,一人數馬,千裏孤行,未必不能。


    說起來,危險也是有限的。


    既然如此此事不搏,更在何時。


    周夢臣聽李成梁這樣說,也就沒有說什麽了。畢竟這一件事情,必須要人做的。而且越來越不能拖了。


    畢竟晉商也擔心韃子不守信,出關行商也不敢多遠,也就是到了青城再回來而已。但是將來卻未必了,周夢臣從來不敢低估商人為了利潤而冒險的決心與勇氣。所以經曆官這個位置,不能一直空缺。


    周夢臣說道:“既然如此,你等會兒出


    去後,去見徐先生,他會交代你怎麽做的。”


    李成梁說道:“下官明白。”


    周夢臣說道:“此去十分危險,我醜話說在前麵。你有什麽要求可以現在提。我能答應的都答應了。”


    李成梁說道:“大人,下官此去雖然危險,但是朝廷自有撫恤,下官不管妄求,隻是而今下官自有一個孩子,擔心下官去後,孩子沒有依靠。能不能讓我那孩兒拜徐先生為師?”


    李成梁這番話,說得很有技巧,弄得周夢臣不答應都不好意思了。


    周夢臣說道:“這是我給徐先生說,應該沒有問題的。”


    李成梁大喜過望,說道:“如此下官死而無憾。”


    其實李成梁之前想過,讓自己兒子拜周夢臣為師,一來孩子太小,嘉靖二十八年出身,而今才五歲。二來周夢臣最近似乎也沒有收過弟子,他也不敢貿然開口,不過在他想來徐渭就不錯了。


    江南才子,文壇宗師。有這個老師,將來李如鬆考上進士的可能性就大增了。


    李成梁在周夢臣這個表了態,隨即到徐渭哪裏領了任務。


    徐渭也知道李如鬆是自己的弟子了,雖然徐渭對教李如鬆這個小屁孩,沒有任何興趣。不過,周夢臣已經答應了。他也不好拒絕,索性先找了一個秀才給李如鬆開蒙,隻有教授弟子,那是將來的事情。


    不過,看在這個弟子的麵子上,對李成梁的態度不錯,將青城的局麵細細說給李成梁聽。最好說:“你在青城也就這幾年事情,第一據理力爭,捍衛朝廷利益。第二接應暗間,第三就是在關鍵時候,促成韃子謀反。”


    “除此之外,你可以自由決斷。”


    李成梁聽了,直接到熱血在內心之中滾燙。他不是尋常人,越是危險的事情,他越是興奮,正應了那一句話,富貴險中求。


    李成梁覺得他一輩子的富貴,就在這青城之中。


    李成梁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安頓了家小之後,立即一路向北而去。


    在大同境內也沒有什麽好說的,一副大興土木的樣子,全部是在想辦法抗旱。看此情形,李成梁不由得對周夢臣多了幾分佩服。一來佩服他的愛民之心,二來也佩服周夢臣治民之能。


    愛民之心就不用說了。


    周夢臣如果沒有愛民之心,又怎麽會緊急上馬這麽多水利工程。幾乎將府庫消耗一空。治民之能也很簡單。很多事情,下決定是容易的,執行是困難的。而今整個大同都


    是大興土木,卻沒有出現太多的亂子,可見周夢臣的能力。


    其實這也是大量大同書院學子的幫忙,幾乎每一個工程都有大同書院的學子在,這省了周夢臣很多的功夫。


    <a href="http://m.156n.net" id="wzsy">156n.net</a>


    隻是李成梁一過玉林,立即感覺到不同。


    蒙古民生凋敝。


    李成梁是鐵嶺人,距離草原本來就不遠,他年輕的時候,也不是沒有去過草原之上。對與草原生態有自己理解。他看得出來,這草原上看似一片碧色,但是細細看看就知道草色不一。就是因為水源的緣故。


    李成梁雖然之前沒有來過草原之上。但是他知道,不是正常的現象。


    畢竟靠近邊牆這一部分,可是漠南最好的草原。


    李成梁隨即想到:“大同旱情都很嚴重,而漠南豈能不受災,隻是不是時候啊。”李成梁想起徐渭的特別交代,逼反韃子這一件事情,要從長計議,等候命令。最少今年是不行的。


    今年旱情已經影響到了軍事行動。


    隻是李成梁非常清楚韃子的習性,韃子一旦遇見這麽大的旱情。會做的事情非常有限,最大的可能,就是出兵南下。想起正在大興土木的大同,李成梁忽然覺得這一個任務,或許有些棘手。


    要小心自己成為韃子騎兵用來祭旗的那一個人。


    李成梁越往北走,就越是擔心。


    因為他看見了,一行數輛車,十幾個壯漢,還有一些老弱的隊伍,正在南下。他們一見李成梁一行人,紛紛警惕起來,彎弓拔劍的。李成梁放下武器,孤身過去,詢問了一下情況。


    果然如李成梁所想。


    韃子放牧方式,有兩種,一種就是數千人一起放牧遷徙的,這種模式其實就是韃子的軍事組織模式。兩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另外就是這種以家庭為規模,一個家族不過十幾個人。牲口數量也不多。


    鐵木真發家的時候,就是這樣的生產模式。


    但是隨著草原戰爭的不斷進行,這些零散的戶口都被兼並了。已經不多見了。而且一家人在草原上放牧,聽起來很田園牧歌。但是實際上,一旦遇見什麽事情,都死的無聲無息。


    這些人稱為野韃子。


    其實不會太多的。家庭生產的脆弱性導致他們承受不了太多風險。很少見的。李成梁今日卻看見了。他其實看出來了,這不是野韃子。野韃子一般都比較窮,這是一些脫離部落的蒙古牧民。


    那麽是什麽讓這些蒙古牧民逃離部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