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書院的經費


    吳廷翰看見一個個學子見到了周夢臣,都遠遠的行禮。隨即輕輕地離開。一個個年輕學子,雖然不知道學問如何,但是看精氣神卻是不錯的。他心中更是高興,覺得看見了氣學的未來。隨即問道:“而今書院之中,有多少學生?”


    周夢臣說道:“大概有一千五百人上下。不過我估計,大同書院將來有四個年級。每一個年級五百人上下,再加上一些留校的學子,一共有兩千多人。這也是極限了。”


    而今大同書院是預科,加三個年紀。周夢臣將來就準備去掉預科。反正每年要考的科目,在大同書院門外的書店裏,就成本價賣,甚至還可以借。預科就不用在學校裏讀了。


    雖然有些不公平。周夢臣依然覺得,這年頭教育資源短缺,應該向給聰慧的人傾斜。而且隨著需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三年時間,在周夢臣看來遠遠不夠。


    至於留校製度,其實在周夢臣看來,就是研究生製度。但是周夢臣很適應這個時代改為了親傳弟子製度。


    比如王素與王樸而今已經是程大位的親傳弟子了。在學校做研究的同時,也為程大位分擔一些課程。隻是這種親傳弟子沒有畢業的說法。而且招收不招收,也要看導師的心意。當然了,他們的前程導師也負責。


    比如醫科的老師,將自己的親傳弟子推薦了不知道多少去北京。


    吳廷翰說道:“不錯,但是兩千人吃喝拉撒,你準備怎麽處置?是官府撥款嗎?”


    吳廷翰心中已經有辦書院的想法,但是奈何囊中羞澀。所以特別關注這個事情。


    周夢臣說道:“不是官府撥款。一來大同財政緊張。二來我也擔心我不在大同了,大同書院也要維係下去。這院子是代王捐贈的,是書院的。我每年捐三千兩。另外李總兵等人一年捐贈數量不少。可以維持書院運行了。畢竟除卻親傳弟子,每一個學子都要學費的。”


    吳廷翰立即問道:“學費多少?”


    周夢臣說道:“我沒有記錯的話,每一個一年一石穀子。其實學校管飯。這些穀子都是學生自己吃的。學校還補貼不少。”


    一石糧食一年。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是如果管飯的話。也不為過。畢竟在家裏也是要吃飯的。


    吳廷翰說道:“這也不能隻靠捐贈吧。如此一來,等你不在大同了怎麽辦?那


    <a id="wzsy" href="http://www.yawenku.com">yawenku.com</a>


    個李總兵,定然是看你的麵才捐贈的。等你不在大同了,他還會捐贈的嗎?”


    周夢臣說道:“師兄多慮了,捐贈人中有一個人就是殷宗伊。”


    吳廷翰緩緩地說道:“殷宗伊----,不是你的弟子嗎?”


    周夢臣說道:“正是。他而今在朔州建立一個生產蒸汽機的作坊。前一段時間,來拐了幾個弟子去跟著他幹,捐贈的不多,隻有二百兩。但是我希望將來捐贈大同書院的人,都是書院的子弟。我氣學從來講究經世濟用,如果氣學門人出來,不要說富貴逼人,但卻窮困潦倒,定然是他沒有學到位。”


    這一句話之中,也包含了周夢臣極大的野心與信心。


    的確如果曆史按照周夢臣規劃前進,工業革命如期來臨,工程師,科學家,等關於科學技術方麵的職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紅利期。能在這裏麵學到真東西的人,未來混口飯吃自然是很容易的。


    但是一切前提,就是周夢臣能推動曆史改變原來的航道,否則大同書院很多學子學到的不過是屠龍術?


    世間無龍,此術何用?


    雖然氣學的傳播,對韃子的勝利,周夢臣內心之中自信與日俱增。他雖然知道未來依舊是行路難,但是他堅信,一定有長風破浪的一天。


    吳廷翰不理解周夢臣的野心與信心。他隻是覺得這一件事情,似乎不靠譜。即便是將來弟子有出息了,就一定會捐贈了嗎?他說道:“你沒有想過,別的辦法?比如置辦一些學田?產業?”


    作為書院這個集體,是可以有產業的。也就是學田。而且在大明律中,學田,祭田。族田,不收賦稅,抄家也不征收。這就是為什麽紅樓夢中,秦可卿夢中見王熙鳳,要王熙鳳在金陵老家置辦祭田的原因,這種田產的出息是都要用在子弟上,即便賈家出事之後,子弟也能有活路。


    周夢臣說道:“學田就不用,書院是有產業的。”


    土地是最敏感不過了。周夢臣在大同又是大刀闊斧動了土地問題。幾乎是將大同周圍的土地關係全部清盤重來一次。不知道多少看周夢臣不順眼。這個東西而今敏感之極。周夢臣不想給別人留下把柄。


    誰都知道大同書院是周夢臣力挺的,周夢臣如果將的大量土地歸為書院名下,別人怎麽想?如果少量土地,更是沒有必要。吃不著肉,還惹得一身腥。這些事情,周夢臣無疑與吳廷翰多


    講。隻是話鋒一轉,說道:“我記得書院在大同城外,有兩座養雞場,一座育種場,還有一個鍾表作坊,在城中又有三家書店,對了最近又增加了一個藥房。”


    養雞場的來源就不用說了,一切的一切都來源於雞蛋地孵化技術。而育種場來源於人工授精技術,鍾表作坊其實學子的實行單位,而今還賠錢的。畢竟大部分學子對動手事情,有些看不起,隻有少數幾個根本不能參加科舉的人,願意深入了解。至於三家書店,是周家印刷坊的書籍分銷渠道。其實賺錢也不多。至於藥房,與其說是藥房不如說是大同書院附屬醫院。


    這也是醫學生的實習地。


    因為大同書院的醫學院老師大多都是李時珍的師兄弟,醫術特別是外科醫術,還是過得去的。有他們坐診,還是能賺錢的。不過賺得錢更多給這些郎中,書院反而沒有賺多少。


    真正賺錢的還是養雞。


    吳廷翰聽了說道:“這書店也就罷了?養雞是怎麽回事?”


    周夢臣輕輕一笑,說道:“其實,這也是學子們學以致用的結果。”隨即將養雞這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說了出來。最後說道:“而今我剛剛到大同的時候,為了給馬唯精料。我連一口雞蛋也舍不得吃。但是而今,每天給騎兵雞蛋萬枚,也不會多吃力了。甚至騎兵都囤了好些雞蛋,一旦遇見打仗的時候,足夠戰馬吃上好一陣子精料了。”


    “師兄可能沒有見過大同的鄉村。而今大同與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雞多。”


    “連我吃雞肉時候都多了,看見此物雖小,但足以濟民。我大同書院的學子研究這個。雖然早已將技術傳播出去了。但是各地百姓總是不明白。好像搞不清楚怎麽做的。於是,大同周圍最喜歡在我們書院的兩個雞場買小雞崽。大同各地官府也可以開路引,讓百姓在養雞場學習。”


    “我其實還給過大同書院好幾個課題,比如今日文鶯湖工程,就有很多學子從一開始都參與一直到現在還在工地之上。”


    吳廷翰沉默了好一陣子。


    他不知道該怎麽描述眼前的事情了。


    他見過不知道多少讀書人。聰慧的也好,愚笨的也好,貪婪的也好,無私的也好,為民請命的也好,黑白不分的也好。但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大同書院培養出來的學子。


    該怎麽形容才好?


    好像與儒門格格不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