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吳廷翰的震撼
周夢臣這番言語給吳廷翰帶來很大的震撼。
他細細看著這很普通的馬車。也沒有進行什麽改裝,無非是下麵的車輪因鐵軌進行了一下小小的改動。改動不動,即便是下了鐵軌也是能用的。隻是周夢臣給他帶來的概念,卻讓他好像不認識眼前的車。
一日數百裏。而是不是騎兵,而是馬車,可以攜帶物資的馬車。可以重載的馬車。
吳廷翰太明白這代表著什麽。
不說別的。單單他這一路北上,用了一兩個月。耽擱時間最長的。就是陸路,雖然就長度而言,這一段陸路,並沒有占打總裏程的一半,但是耗費的時間,近乎三分之二了。
無他,馬車是跑不快的。
在這個時代的路況之下。很多是馬車行進的速度,是要比人走路速度慢得多。
因為要加速的話,即便馬能受得了,車能受得了,馬車上的人也受不了。
這沒有減震的情況下,坐在馬車上顛簸得厲害,如果再讓馬兒全速奔跑。即便設定一個絕對不可能翻車的情形。也足以讓人將五髒六腑都給顛出來。
吳廷翰在馬車之上,第一個感覺就是穩。他感覺,再看上一路光滑的鐵軌。當然了,這鐵軌都是簡易軌道,但是該有的都已經有了,也要比尋常官道好上不少了。吳廷翰不用自己計算,憑借自己的直覺,就能感到這馬車,要比一般馬車要穩多了。
吳廷翰還是有些不敢相信,說道:“師弟,你說的真能實現嗎?”
周夢臣說道:“我想是能的。這一切都是本門學問指導之下才能成功的。正如師父著作中說的,學問一定要經世致用。否則就是虛妄之學。本門學問,如何經世致用,就是如此。”
吳廷翰看著周夢臣有些不敢相信,用顫顫巍巍的手撫摸著一節鐵管。這是馬車上的一個扶手。
這也是大同與其他地方的不同的。
作為整個文鶯湖水庫的配套工程。朔州監在大筆資金之下擴建,而擴建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就是加大鋼鐵產量。另一個方麵就是增加機器,特別是蒸汽機。
盡可能將生產過程之中,能用機器的不用人力。
前者已經很見成效了。雖然說高品質的鋼材。質量還有些不穩定。這些鋼材都是炮鋼。周夢臣想將北京城下那一門炮批量化生產。隻是而今總是遇見這樣那樣的困難。
<a id="wzsy" href="http://www.bidige.com">bidige.com</a>
有些事情就是要慢慢的磨
,急不得。
但是這種普通的鋼鐵,已經非常便宜了。
以至於馬車上一些部件都用鐵不用木頭了。畢竟木頭還要上山砍木頭,然後經過陰幹等等。但是鐵處理起來很是簡單。
鐵作為一個日常用品,已經深入到大同千家萬戶之中。不要小看著一點點成就。其實很了不起的。
因為中國古代冶鐵的曆史雖然很長。但本質上,鐵一直是一個比較金貴的東西。尋常百姓家除卻幾件農具,都用不切。不,甚至一些比較窮的農民。連鐵製農具都用不起。
整個大明都是這樣的。
而今大同鐵的價格,已經與尋常木頭差不多了。
當然了,這種價格是在工坊之中計算的價格。尋常百姓或許沒有這麽便宜。但即便如此,也是對大同農業生產力很大提高。
吳廷翰很明顯地看出這一點。他才對這一根看似普通的鐵扶手,如此珍重。
他更明白的一點就是,其實王廷相的經世濟用,與周夢臣如今語境之中的經世濟用是有差別的。雖然都是說,要學實用之學。但是實用之學,也是有差別的。王廷相的經世濟用,更多是指一些傳統官僚都要學習的這知識,比如查賬。判案,農業,水利,甚至兵法,軍械等等。這都是當官要接觸到的領域。並不是指這些技術方麵的經世濟用。
畢竟王廷相雖然對技術沒有多貶低,依舊受到了大明傳統思想的影響。他更多的是指現在的官員,自己當官,幾乎什麽也不做,將具體事務交付給師爺,甚至連奏疏都不自己寫。表示憤慨與抨擊。
不過,吳廷翰還是很有變通之道。
他抬起頭來說,說道:“好,這才是真正的經世濟用。”
很多人以為古代大儒都很古板,其實不然。這是一呆板的思想模式而已。具體來說,即便吳廷翰算是繼承了王廷相的衣缽。但是真正說起來,吳廷翰與王廷相的思想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甚至可以說,吳廷翰之所以能繼承王廷相的衣缽,還要說一個人。那就是薛蕙。
薛蕙也是王廷相的弟子。但是師徒兩人卻因為理念不同,最後分道揚鑣。
在嘉靖初年,王廷相寫了闡述氣學觀點的著作《慎言》。並將這本書寄給了弟子薛蕙。讓薛蕙看看,薛蕙卻因為書中觀點不同,與王廷相辯駁,王廷相寫出了著名的《答薛君采論性書》。作為對心學有力的進攻。
但是這依然沒有挽回他這個最心愛的弟子,薛
蕙轉投心學門庭。
這是王廷相心中的大痛。也是吳廷翰得已繼承王廷相衣缽的原因。
當然了,學術之爭,沒有那麽多你死我活。雖然薛蕙即便臨死之前,與王廷相的關係也不錯。但是學術上卻已經是冰炭不同爐了。
可以說,王陽明的弟子與王陽明本身的思想都是有些差別的。
在吳廷翰看來,經世濟用之說,固然是王廷相提倡的。但不是王廷相學說的根本,也不是吳廷翰學問的根本。乃是實學一脈的根本。實學一脈乃是丘浚之後,也算是源遠流長。比如高拱而今就屬於這一脈的。
氣學學者很多時候,都是一手氣學,一手實學。而號稱氣學之中正宗,也就是關學,關學乃是張橫渠一脈相傳。時代在關中傳播。雖然已經淪落為一地地方學派。但是關學弟子一般都是文武兼備的。
兩者看似二而一,一而二。但是對到底側重不同。
經世濟用是實學的題眼所在,何為經世濟用就很重要了。但是對氣學來說,這個問題就等而下之了。
吳廷翰看出這些技術發展的潛力,毫不猶豫地將經世濟用的概念,劃到周夢臣經世濟用的概念上。之前經世濟用是什麽意思,已經不重要了。反正今後,經世濟用就是這個意思了。
為了學說的更廣泛地傳播,做出一些不涉及根本的修改,也不算什麽。
吳廷翰來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看見這些東西。本來一些懷疑,早就煙消雲散了。毫不猶豫地投向了周夢臣。
“師弟。你要小心了。當今之事,從來不是對的。就可以的。今日之事,我會守口如瓶的。在沒有見到實物之前,你千萬不要給別人說起了。”吳廷翰說道:“你要提防小人。這些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周夢臣說道:“師弟明白。”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過來,對周夢臣說道:“大人,時候到了。”
周夢臣說道:“那就放水吧。”
“是。”
片刻之後,滾滾禦河水從一條引水渠源源不斷的灌入了文鶯湖之中,雖然文鶯湖加寬加深了。而禦河因為幹涸也水量也少了不少。但是依然將本來是深坑的文鶯湖化作一片碧波。
看上去非常喜人。
隻是周夢臣的眉頭也僅僅是稍稍解開而已。文鶯湖畢竟不是什麽大湖。真正是大湖的話,即便周夢臣再怎麽加急,也不可能在兩三個月之內完成。
周夢臣這番言語給吳廷翰帶來很大的震撼。
他細細看著這很普通的馬車。也沒有進行什麽改裝,無非是下麵的車輪因鐵軌進行了一下小小的改動。改動不動,即便是下了鐵軌也是能用的。隻是周夢臣給他帶來的概念,卻讓他好像不認識眼前的車。
一日數百裏。而是不是騎兵,而是馬車,可以攜帶物資的馬車。可以重載的馬車。
吳廷翰太明白這代表著什麽。
不說別的。單單他這一路北上,用了一兩個月。耽擱時間最長的。就是陸路,雖然就長度而言,這一段陸路,並沒有占打總裏程的一半,但是耗費的時間,近乎三分之二了。
無他,馬車是跑不快的。
在這個時代的路況之下。很多是馬車行進的速度,是要比人走路速度慢得多。
因為要加速的話,即便馬能受得了,車能受得了,馬車上的人也受不了。
這沒有減震的情況下,坐在馬車上顛簸得厲害,如果再讓馬兒全速奔跑。即便設定一個絕對不可能翻車的情形。也足以讓人將五髒六腑都給顛出來。
吳廷翰在馬車之上,第一個感覺就是穩。他感覺,再看上一路光滑的鐵軌。當然了,這鐵軌都是簡易軌道,但是該有的都已經有了,也要比尋常官道好上不少了。吳廷翰不用自己計算,憑借自己的直覺,就能感到這馬車,要比一般馬車要穩多了。
吳廷翰還是有些不敢相信,說道:“師弟,你說的真能實現嗎?”
周夢臣說道:“我想是能的。這一切都是本門學問指導之下才能成功的。正如師父著作中說的,學問一定要經世致用。否則就是虛妄之學。本門學問,如何經世致用,就是如此。”
吳廷翰看著周夢臣有些不敢相信,用顫顫巍巍的手撫摸著一節鐵管。這是馬車上的一個扶手。
這也是大同與其他地方的不同的。
作為整個文鶯湖水庫的配套工程。朔州監在大筆資金之下擴建,而擴建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就是加大鋼鐵產量。另一個方麵就是增加機器,特別是蒸汽機。
盡可能將生產過程之中,能用機器的不用人力。
前者已經很見成效了。雖然說高品質的鋼材。質量還有些不穩定。這些鋼材都是炮鋼。周夢臣想將北京城下那一門炮批量化生產。隻是而今總是遇見這樣那樣的困難。
<a id="wzsy" href="http://www.bidige.com">bidige.com</a>
有些事情就是要慢慢的磨
,急不得。
但是這種普通的鋼鐵,已經非常便宜了。
以至於馬車上一些部件都用鐵不用木頭了。畢竟木頭還要上山砍木頭,然後經過陰幹等等。但是鐵處理起來很是簡單。
鐵作為一個日常用品,已經深入到大同千家萬戶之中。不要小看著一點點成就。其實很了不起的。
因為中國古代冶鐵的曆史雖然很長。但本質上,鐵一直是一個比較金貴的東西。尋常百姓家除卻幾件農具,都用不切。不,甚至一些比較窮的農民。連鐵製農具都用不起。
整個大明都是這樣的。
而今大同鐵的價格,已經與尋常木頭差不多了。
當然了,這種價格是在工坊之中計算的價格。尋常百姓或許沒有這麽便宜。但即便如此,也是對大同農業生產力很大提高。
吳廷翰很明顯地看出這一點。他才對這一根看似普通的鐵扶手,如此珍重。
他更明白的一點就是,其實王廷相的經世濟用,與周夢臣如今語境之中的經世濟用是有差別的。雖然都是說,要學實用之學。但是實用之學,也是有差別的。王廷相的經世濟用,更多是指一些傳統官僚都要學習的這知識,比如查賬。判案,農業,水利,甚至兵法,軍械等等。這都是當官要接觸到的領域。並不是指這些技術方麵的經世濟用。
畢竟王廷相雖然對技術沒有多貶低,依舊受到了大明傳統思想的影響。他更多的是指現在的官員,自己當官,幾乎什麽也不做,將具體事務交付給師爺,甚至連奏疏都不自己寫。表示憤慨與抨擊。
不過,吳廷翰還是很有變通之道。
他抬起頭來說,說道:“好,這才是真正的經世濟用。”
很多人以為古代大儒都很古板,其實不然。這是一呆板的思想模式而已。具體來說,即便吳廷翰算是繼承了王廷相的衣缽。但是真正說起來,吳廷翰與王廷相的思想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甚至可以說,吳廷翰之所以能繼承王廷相的衣缽,還要說一個人。那就是薛蕙。
薛蕙也是王廷相的弟子。但是師徒兩人卻因為理念不同,最後分道揚鑣。
在嘉靖初年,王廷相寫了闡述氣學觀點的著作《慎言》。並將這本書寄給了弟子薛蕙。讓薛蕙看看,薛蕙卻因為書中觀點不同,與王廷相辯駁,王廷相寫出了著名的《答薛君采論性書》。作為對心學有力的進攻。
但是這依然沒有挽回他這個最心愛的弟子,薛
蕙轉投心學門庭。
這是王廷相心中的大痛。也是吳廷翰得已繼承王廷相衣缽的原因。
當然了,學術之爭,沒有那麽多你死我活。雖然薛蕙即便臨死之前,與王廷相的關係也不錯。但是學術上卻已經是冰炭不同爐了。
可以說,王陽明的弟子與王陽明本身的思想都是有些差別的。
在吳廷翰看來,經世濟用之說,固然是王廷相提倡的。但不是王廷相學說的根本,也不是吳廷翰學問的根本。乃是實學一脈的根本。實學一脈乃是丘浚之後,也算是源遠流長。比如高拱而今就屬於這一脈的。
氣學學者很多時候,都是一手氣學,一手實學。而號稱氣學之中正宗,也就是關學,關學乃是張橫渠一脈相傳。時代在關中傳播。雖然已經淪落為一地地方學派。但是關學弟子一般都是文武兼備的。
兩者看似二而一,一而二。但是對到底側重不同。
經世濟用是實學的題眼所在,何為經世濟用就很重要了。但是對氣學來說,這個問題就等而下之了。
吳廷翰看出這些技術發展的潛力,毫不猶豫地將經世濟用的概念,劃到周夢臣經世濟用的概念上。之前經世濟用是什麽意思,已經不重要了。反正今後,經世濟用就是這個意思了。
為了學說的更廣泛地傳播,做出一些不涉及根本的修改,也不算什麽。
吳廷翰來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看見這些東西。本來一些懷疑,早就煙消雲散了。毫不猶豫地投向了周夢臣。
“師弟。你要小心了。當今之事,從來不是對的。就可以的。今日之事,我會守口如瓶的。在沒有見到實物之前,你千萬不要給別人說起了。”吳廷翰說道:“你要提防小人。這些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周夢臣說道:“師弟明白。”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過來,對周夢臣說道:“大人,時候到了。”
周夢臣說道:“那就放水吧。”
“是。”
片刻之後,滾滾禦河水從一條引水渠源源不斷的灌入了文鶯湖之中,雖然文鶯湖加寬加深了。而禦河因為幹涸也水量也少了不少。但是依然將本來是深坑的文鶯湖化作一片碧波。
看上去非常喜人。
隻是周夢臣的眉頭也僅僅是稍稍解開而已。文鶯湖畢竟不是什麽大湖。真正是大湖的話,即便周夢臣再怎麽加急,也不可能在兩三個月之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