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晉商的前世今生


    殷正茂將周夢臣的要求一一記錄下來。


    周夢臣思忖片刻,說道:“另外什麽質子,讓辛愛入京朝見,等其他條款,按你的意思辦。韃子想拿喬,我們也要嚇一嚇他。不要擔心談崩了,而今擔心談崩的是辛愛,而不是我們。”


    殷正茂說道:“遵命。”


    周夢臣說道:“再有什麽事情,可以直接來找我。”


    殷正茂立即會意,起身告退。


    周夢臣轉過頭,對楊繼盛說道:“通貢這一件事情,估計有些波折,應該沒有什麽問題的。不過想從通貢之中獲利,還需要別的準備。”


    楊繼盛說道:“還需要什麽準備?”


    周夢臣說道:“之前,你與晉商接觸過。你覺得他們頭麵人物如何?”


    楊繼盛沉吟片刻,說道:“我其實沒有怎麽與他們打交道,不過是借了薊州巡撫楊博的名頭而已。晉商之興,都為鹽商。以輸邊起家,多居於蒲州。問楊博作為蒲州望族之首,既是弘農楊氏之緒,又為而今蒲州臣工之首,對晉商是很有影響力的。不過,看張,王,楊家這些人財力雄厚,拆解幾十萬兩銀子,真是輕鬆寫意。真是---”


    楊繼盛對國家無錢,為了區區幾十萬兩銀子,就弄得地方與中央扯皮不斷。為了對韃子用兵,他與周夢臣恨不得一兩銀子,掰在兩半花。幾十萬兩銀子,都足夠周夢臣與韃子再打一場兔毛川之戰了。


    但是在幾個大商賈那邊,似乎都是毛毛雨。


    這樣楊繼盛有些不知道該如何評價。楊繼盛本質上是農民出身的,他的思想感情之中,多占在普通百姓這一方。對於這種富的超乎了楊繼盛想象的大商人,他不能理解。覺得這種情況,就不該存在。但另外一方麵他作為朝廷命官。也找不出這些商人有什麽大錯。不可能不顧法度處置他們。


    這讓楊繼盛很迷茫。


    周夢臣卻知道,這將來是大明的普遍現象。明末加得三餉,總共也不過一年不足千萬兩的賦稅,就搞得天下鼎沸。但是明末中等布商一次交易最少要備幾十萬兩現銀。至於頂級大商人是多奢侈。就不好說了。


    這其實很充分的說明了。大明的賦稅製度,財政製度出了極大的問題。


    晉商其實是開中法的受益者。


    在國初,大明朝廷要為邊關運輸糧食,耗費巨


    大,於是就沿用了宋朝的開中法,也就是運輸一定量的糧食到邊關,能領鹽引,然後到產鹽地去鹽售賣。總體上,就是用鹽上的重利來彌補運輸中的消耗。


    但是開中法漸漸不行了。其中原因很多,皇帝濫發鹽引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到了弘治年間,開中法就廢除了。也就造成了邊關糧食日益緊缺的原因。朝廷將銀子直接撥給邊關,倒是痛快。但是邊關產糧不多,有銀子沒有糧食,也沒有什麽用處。


    這也是為什麽,周夢臣給下麵發糧食,而不發銀子的原因。一來他的銀子少。二來,邊關的糧價波動相當大。甚至大量外來的糧食,壓製了本地的糧食生產的利潤。同時一旦外來糧食斷絕,糧價又能飛到天上去了。


    總是弄出各種事情。


    這才每月給糧,不是給銀子。


    一提道產鹽地,人們直接能想到的就是兩淮。但是實際上,中國最古老的產鹽區不是兩淮,而是山西運城,也就是蒲州。鹽湖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產鹽區,晉商就開始販鹽起家,後來不滿足於鹽湖的鹽,與徽商爭奪揚州鹽的主動權。這是後話。


    而今的晉商已經全麵發展,依靠同鄉形成了一個很大的貿易網絡。與南方的徽商也算是南北稱雄了。


    到了嘉靖時代,已經到了非家產數十萬,不敢稱豪商的地步了。幾十萬兩銀子,對他們來說,雖然是一個大數字,但是又不是一家出的。幾家十幾家湊湊就有了。


    比起徽商更精打細算。晉商與官府走的更近一些。


    從某種程度上,鹽商都是吃得朝廷的飯。維係朝廷上的關係,才是他們第一生產力。這也是為什麽?北京一發話。晉商就非常豪氣的墊付了幾十萬兩銀子,給將士們發餉銀。


    這固然是晉商有錢。但也說明了他們與朝廷之上緊密的關係。他們根本無法拒絕。


    周夢臣說道:“就請你為我引見一下吧。”


    楊繼盛說道:“這好辦的很,何須引見,隻需放出風聲,有不知道多少人趕著上門。隻是周兄,你可要想好了。不要一失足為千古恨。”


    周夢臣聽了,不由一笑,說道:“放心。這一件事情,我周某人雖然比不上這些豪商富。但是能收買我的人還沒有出現。”


    楊繼盛判斷的沒有錯。晉商的財富與官麵上的很多人都有關係。他們也多維係一個比較好的官場關係非常看重。


    周夢臣的風


    聲傳了出去。頓時引得各地晉商匆匆從各地而來。匯集在大同城中。


    大同最繁華的街道一側,有一座大院子。原本是某郡王的別院。隻是周夢臣一心搞錢,對於這些不動產也沒有什麽興趣,如果有人賣的人話,自然也買。甚至這些事情都到不了周夢臣案上,大同知縣都處置了。


    這裏就是晉商買下來了。作為蒲州會所。


    此刻,幾十個人都在裏麵商議。


    為首一個大商人捏著白須,說道:“賢婿,今日這周大人放出風聲想要見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麽?我們這些人到底不是讀聖賢書的。其中有些關隘是不大清楚的。你今日就要入京感趕考,又是楊大人親口讚許的後起之秀。你給大家說說吧。”


    這個人名叫王恩。他本家之中,有一個大官叫王國光。是嘉靖二十三年進士,而今還在六部之中當主事。王國光似乎家中經商。對數字很敏感。也算是厚積薄發,在萬曆年間作為張居正在戶部得力助手,完成了很多項關於錢糧的改革,還有大名鼎鼎的《萬曆會計錄》,就是他的手筆。


    <a href="http://m.fantuantanshu.com" id="wzsy">fantuantanshu.com</a>


    不過隨著張居正之死。他也被掀翻倒台,最後鬱鬱而終。


    另外一個大商人說道:“子維。既然你嶽父考教你,你就說說吧。”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張允齡。他也是蒲州赫赫有名的大商人。足跡遍布天下,張家雖然父輩都在經商。但是將產業發展如今這麽大的,卻要從他與自己兄弟說起。不過,他最重要的功績不是經商方麵。


    而今發覺作為大明商人是不可能有未來的,想要有未來。就要作為從商人變成官僚。所以他下了大力氣教授子弟讀書,甚至資助很多貧困讀書人。而他的兒子,就是他這個思想下,最得意的產品。


    不僅僅讀書上進,還與官宦人家接親了。再加上他的妹婿,現在還在杭州當任知府的王崇古。讓張家已經半個腳邁入了官宦人家的門檻。隻要他的兒子能在今年考中進士。張家就不是商人家族。而是士林中人了。


    而他這個最看重的兒子,不是別人。正是張四維。


    張四維雖然還沒有中進士。但眼光卓絕,已經被很多人看重了。楊博就提攜過這個家鄉後輩。都覺得是鳳凰兒。定然能出人投地。而張四維之所以來大同,卻是本想去北京的。參加明年的科舉。不過周夢臣發出消息要見晉商的頭麵人物。張四維非常好奇。而且張四維自信今年必中。隻是名次不大好說。


    如此一來,他就有心思關注其他的東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