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徐階鬆口
要從徐階這裏過關。
首先要知道徐階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徐階是一個保守,嚴謹,有足夠的政治智慧的傳統士大夫。
徐階這樣的人,他最關心的從不是大同如何如何,他關心是天下如何如何?
即便徐階這個人,還沒有登上大明首輔的寶座,還沒有完全掌控國家權力,但是他對國家的現狀與未來,也是有足夠的思考於思索的。徐階在曆史上首輔任上,好像沒有什麽作為。那是徐階對自己的政治定位。
他認為經過嚴嵩亂政之後,朝廷需要的是撥亂反正,完全清楚嚴嵩的餘毒。
徐階是這樣想到,也是這樣做的。他在平息嚴嵩留下的政治亂相,重新理順內閣與皇帝的關係,等等政治構架方麵有很傑出的貢獻,也是徐階為高拱,張居正打下了基礎。
當然了,這也與徐階內心之中有這保守與謹慎的一麵有關係,在變法上,反而不能放開手腳。但並不是說,徐階從頭到尾沒有想過這樣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徐階想過很多很多。
如果周夢臣將問題局限於大同一地,徐階對周夢臣的作為不會太感興趣的。但是如果周夢臣將大同所有變革,當成為大明軍製改革的先聲的話,那麽徐階就要從更深遠,更宏觀的維度來去權衡周夢臣的問題,從來判斷自己要不要插手。
<a id="wzsy" href="https://m.yyxs.la">YY小說</a>
當然了,周夢臣說的也不全是假話。
周夢臣在邊境走了一圈之後,已經確定大明不進行兵製上的改革,將來依舊是亡國可期,甚至在周夢臣推動了科技發展之後,更加可期了。
原因無他,在周夢臣的努力之下,很多新技術要麽在形成中,要麽在醞釀之中。但是可以預見,在未來隨著周夢臣弟子們的成熟,定然會有一個爆發期,到時候戰場上要麵對於冷兵器完全不一樣的新武器的衝擊。
倒是戰場邏輯,戰爭邏輯,就會有一個很大的變化。
大明軍隊能不能抓住這種變化?
不可能的。甚至即便有個別大明軍官感受到這種變化,參與到這種變化之中,而完全已經死去的大明軍製也會阻止這種變化的。也就是說,很有可能為了某個外敵,某個起義軍,反而先掌握了這種軍事革命的脈絡,反而比之前更快速的滅了大明。
這可不是周夢臣想看見的。
所以,周夢臣內心之中也在醞釀著軍製改革,隻是而今這個方案,隻能是第一版的草案,遠遠沒有達到周夢臣心中的完美。
徐階說道:“周大人嚴重了。不過,你的事情未必是無解的。”
周夢臣聽了,心中一鬆。就知道徐階終於鬆口。
周夢臣從來不覺得這個問題無解。但是怎麽解決,卻也是需要竅門的。讓他去抱著皇帝大腿,讓皇帝出麵,那也是要消耗與皇帝之間的情分的。伴君如伴虎,這一句話,周夢臣永遠不敢忘記。
他知道,徐階從一開始就是有辦法的。
周夢臣立即說道:“下官請閣老指點迷津。”
徐階心中微微歎息一聲,他其實也知道,他被周夢臣拿捏住了。卻沒有辦法。他並不是對周夢臣的方案滿意,而是他算了一下大明能主持軍事改革的人選。
首先武將排除。
文官還沒有死光的時候,這一件事情就不可能讓武將掌管。這也是戚繼光想在薊州鎮進行軍事改革,被文官打壓的原因。軍事改革這個權力絕對不能讓給別人。那怕戚繼光與張居正關係密切也不行。
其次,那些沒有上過戰場,或者沒有顯著戰績的文官也排除。
這一點就排除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文官了。到徐階手中的不過大貓小貓三兩隻了。周夢臣,唐順之,楊博,張經等人,在徐階看來不超過十個。
再三,得不到皇帝信任的人排除。
軍事上的事情,是重之又重的事情,如果得不到皇帝的信任,這一件事情萬萬做不成的。這一點又是很玄妙,或許有一個人將來忽然被皇帝欣賞了也說不定。但是而今僅僅以聖眷而論,周夢臣是最合適的。
然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大明軍事需要改革嗎?
太需要了。
邊事就不用說,周夢臣白登之役,也算是緩解了邊事危急的狀態,但是依然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大明財政十之七八都要養軍。大明而今最嚴重的是財政問題,但是細細分析,看大明財政的走向,就知道財政問題乃是大明軍事問題衍生的次生問題。
須知大同一鎮一年百萬兩,大明有九個邊鎮。除卻邊鎮之外,京營,西南的平叛戰爭,也是都需要錢的。
軍費已經將大明的血給喝幹了。
徐階現在受製於嚴嵩,即便主管兵部,但也僅僅是修修補補,不可能在框架上動手。而且徐階更明白,他即便想動手,一沒有那個軍中威望,二也不知道該怎麽動手的。
看徐階的履曆就知道,他其實對軍事上的問題也不是是專家。
對於這一點,徐階也是明白的。
所以徐階的施政方案之中,一開始就沒有軍事改革這一項。不是不重要,是太重要。而且自己不知道從什麽地方下手。所以給去掉了。
在麵對周夢臣這個幾乎是而今唯一人選的時候,徐階內心之中難免有為國惜才的心思占了上風,他說道:“其實以你的聖眷,這一次風波也傷不到你,很可能是你升遷的契機。”
這也是徐階不想出手的原因之一,周夢臣有先前的戰功,順勢升遷到別的地方。或許明遷暗降,但也不會有太多的處罰。徐階覺得讓周夢臣吃吃苦頭也未嚐不好。不過而今聽了周夢臣這番話,自然不能這樣做了。
周夢臣聽了,頓時一愣,說道:“閣老,你是知道,而今我是萬萬不可能離開大同的。否則前功盡棄。”
徐階淡淡說道:“那就讓別人來大同。”他看著周夢臣說道:“你知道,你在大同最錯的事情是什麽?”
周夢臣說道:“下官愚鈍。”
徐階說道:“四十三名將官,取死有道,對衛所的整頓,雖然惹了很多怨恨,但是你占了大義名分,整頓衛所嗎。不知道有多少老臣想做,都沒有你做的那麽幹脆利索。雖然毀譽參半,但也絕不是而今這麽多人彈劾你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你壞了規矩。”
周夢臣說道:“規矩,什麽規矩?”
徐階說道:“大小相製。”
周夢臣聽了,恍然大悟。
大明內部充滿著無處不在的製衡。內閣大學士有內廷的製衡,也有六部的製衡。而今在嘉靖抬高內閣地位之後,就演變成為了內閣內部的製衡,就是嘉靖的平衡之術。
嚴嵩身為大明首輔,眼前尚且有一個處處礙眼的徐階在。
周夢臣在大同為了辦事效率,大刀闊斧,將上上下下梳理了一遍,又將自己的得力下屬,全部調了回來,占據要害之位。上上下下猶如一體,這是他戰勝韃子的重要因素。
誠然。白登之役有些僥幸,但是沒有周夢臣統領下凝聚成一個整體的大同鎮在,即便是上天垂青。周夢臣也不可能抓住機會。
這也是為什麽,周夢臣很得嘉靖寵信,有久任約定在前,依然有調任的風聲傳出看來。就是因為,周夢臣將大同搞成了一言堂,上上下下都服他。頭上也掛著都察院的官職,在大同的禦史,也是他的下屬,根本不可能有監督作用。
要從徐階這裏過關。
首先要知道徐階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徐階是一個保守,嚴謹,有足夠的政治智慧的傳統士大夫。
徐階這樣的人,他最關心的從不是大同如何如何,他關心是天下如何如何?
即便徐階這個人,還沒有登上大明首輔的寶座,還沒有完全掌控國家權力,但是他對國家的現狀與未來,也是有足夠的思考於思索的。徐階在曆史上首輔任上,好像沒有什麽作為。那是徐階對自己的政治定位。
他認為經過嚴嵩亂政之後,朝廷需要的是撥亂反正,完全清楚嚴嵩的餘毒。
徐階是這樣想到,也是這樣做的。他在平息嚴嵩留下的政治亂相,重新理順內閣與皇帝的關係,等等政治構架方麵有很傑出的貢獻,也是徐階為高拱,張居正打下了基礎。
當然了,這也與徐階內心之中有這保守與謹慎的一麵有關係,在變法上,反而不能放開手腳。但並不是說,徐階從頭到尾沒有想過這樣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徐階想過很多很多。
如果周夢臣將問題局限於大同一地,徐階對周夢臣的作為不會太感興趣的。但是如果周夢臣將大同所有變革,當成為大明軍製改革的先聲的話,那麽徐階就要從更深遠,更宏觀的維度來去權衡周夢臣的問題,從來判斷自己要不要插手。
<a id="wzsy" href="https://m.yyxs.la">YY小說</a>
當然了,周夢臣說的也不全是假話。
周夢臣在邊境走了一圈之後,已經確定大明不進行兵製上的改革,將來依舊是亡國可期,甚至在周夢臣推動了科技發展之後,更加可期了。
原因無他,在周夢臣的努力之下,很多新技術要麽在形成中,要麽在醞釀之中。但是可以預見,在未來隨著周夢臣弟子們的成熟,定然會有一個爆發期,到時候戰場上要麵對於冷兵器完全不一樣的新武器的衝擊。
倒是戰場邏輯,戰爭邏輯,就會有一個很大的變化。
大明軍隊能不能抓住這種變化?
不可能的。甚至即便有個別大明軍官感受到這種變化,參與到這種變化之中,而完全已經死去的大明軍製也會阻止這種變化的。也就是說,很有可能為了某個外敵,某個起義軍,反而先掌握了這種軍事革命的脈絡,反而比之前更快速的滅了大明。
這可不是周夢臣想看見的。
所以,周夢臣內心之中也在醞釀著軍製改革,隻是而今這個方案,隻能是第一版的草案,遠遠沒有達到周夢臣心中的完美。
徐階說道:“周大人嚴重了。不過,你的事情未必是無解的。”
周夢臣聽了,心中一鬆。就知道徐階終於鬆口。
周夢臣從來不覺得這個問題無解。但是怎麽解決,卻也是需要竅門的。讓他去抱著皇帝大腿,讓皇帝出麵,那也是要消耗與皇帝之間的情分的。伴君如伴虎,這一句話,周夢臣永遠不敢忘記。
他知道,徐階從一開始就是有辦法的。
周夢臣立即說道:“下官請閣老指點迷津。”
徐階心中微微歎息一聲,他其實也知道,他被周夢臣拿捏住了。卻沒有辦法。他並不是對周夢臣的方案滿意,而是他算了一下大明能主持軍事改革的人選。
首先武將排除。
文官還沒有死光的時候,這一件事情就不可能讓武將掌管。這也是戚繼光想在薊州鎮進行軍事改革,被文官打壓的原因。軍事改革這個權力絕對不能讓給別人。那怕戚繼光與張居正關係密切也不行。
其次,那些沒有上過戰場,或者沒有顯著戰績的文官也排除。
這一點就排除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文官了。到徐階手中的不過大貓小貓三兩隻了。周夢臣,唐順之,楊博,張經等人,在徐階看來不超過十個。
再三,得不到皇帝信任的人排除。
軍事上的事情,是重之又重的事情,如果得不到皇帝的信任,這一件事情萬萬做不成的。這一點又是很玄妙,或許有一個人將來忽然被皇帝欣賞了也說不定。但是而今僅僅以聖眷而論,周夢臣是最合適的。
然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大明軍事需要改革嗎?
太需要了。
邊事就不用說,周夢臣白登之役,也算是緩解了邊事危急的狀態,但是依然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大明財政十之七八都要養軍。大明而今最嚴重的是財政問題,但是細細分析,看大明財政的走向,就知道財政問題乃是大明軍事問題衍生的次生問題。
須知大同一鎮一年百萬兩,大明有九個邊鎮。除卻邊鎮之外,京營,西南的平叛戰爭,也是都需要錢的。
軍費已經將大明的血給喝幹了。
徐階現在受製於嚴嵩,即便主管兵部,但也僅僅是修修補補,不可能在框架上動手。而且徐階更明白,他即便想動手,一沒有那個軍中威望,二也不知道該怎麽動手的。
看徐階的履曆就知道,他其實對軍事上的問題也不是是專家。
對於這一點,徐階也是明白的。
所以徐階的施政方案之中,一開始就沒有軍事改革這一項。不是不重要,是太重要。而且自己不知道從什麽地方下手。所以給去掉了。
在麵對周夢臣這個幾乎是而今唯一人選的時候,徐階內心之中難免有為國惜才的心思占了上風,他說道:“其實以你的聖眷,這一次風波也傷不到你,很可能是你升遷的契機。”
這也是徐階不想出手的原因之一,周夢臣有先前的戰功,順勢升遷到別的地方。或許明遷暗降,但也不會有太多的處罰。徐階覺得讓周夢臣吃吃苦頭也未嚐不好。不過而今聽了周夢臣這番話,自然不能這樣做了。
周夢臣聽了,頓時一愣,說道:“閣老,你是知道,而今我是萬萬不可能離開大同的。否則前功盡棄。”
徐階淡淡說道:“那就讓別人來大同。”他看著周夢臣說道:“你知道,你在大同最錯的事情是什麽?”
周夢臣說道:“下官愚鈍。”
徐階說道:“四十三名將官,取死有道,對衛所的整頓,雖然惹了很多怨恨,但是你占了大義名分,整頓衛所嗎。不知道有多少老臣想做,都沒有你做的那麽幹脆利索。雖然毀譽參半,但也絕不是而今這麽多人彈劾你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你壞了規矩。”
周夢臣說道:“規矩,什麽規矩?”
徐階說道:“大小相製。”
周夢臣聽了,恍然大悟。
大明內部充滿著無處不在的製衡。內閣大學士有內廷的製衡,也有六部的製衡。而今在嘉靖抬高內閣地位之後,就演變成為了內閣內部的製衡,就是嘉靖的平衡之術。
嚴嵩身為大明首輔,眼前尚且有一個處處礙眼的徐階在。
周夢臣在大同為了辦事效率,大刀闊斧,將上上下下梳理了一遍,又將自己的得力下屬,全部調了回來,占據要害之位。上上下下猶如一體,這是他戰勝韃子的重要因素。
誠然。白登之役有些僥幸,但是沒有周夢臣統領下凝聚成一個整體的大同鎮在,即便是上天垂青。周夢臣也不可能抓住機會。
這也是為什麽,周夢臣很得嘉靖寵信,有久任約定在前,依然有調任的風聲傳出看來。就是因為,周夢臣將大同搞成了一言堂,上上下下都服他。頭上也掛著都察院的官職,在大同的禦史,也是他的下屬,根本不可能有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