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日暮途窮,吾將倒行逆施。
久別勝新婚,周夢臣夫婦又是親熱,又是說話,反反複複折騰了半夜。周夢臣第二日起來,難免晚了一些。
剛剛起來,就聽外麵人說道:“張居正張大人,一大早就到了。而今在書房等著。”
周夢臣不由說道:“怎麽不叫我?”
下麵人說道:“是張大人不要打擾的。”
周夢臣也顧不得其他,立即去了書房。
卻見張居正在書桌之前,在宣紙上寫下一首詩:綠遍瀟湘外,疏林玉露寒,鳳毛叢勁節,隻上盡頭竿。
周夢臣瞄了一眼,說道:“好一個詠竹詩。”
周夢臣在古代久了,作詩還拿不出手,但是鑒賞水平倒是有了一些,張居正這一首詩,雖然通篇不見一個“竹”字,卻處處扣著竹寫,可不是一篇詠竹詩。
張居正說道:“過獎,這一首詩,是我當年考秀才的時候寫的,其實有些不合式,不過賴顧師青眼,勉強取了。所以我對這一首詩記憶很深刻,今日閑來無事就寫出來推敲一二。”
周夢臣聽了,微微一愣,說道;“果然神童啊。”
周夢臣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張居正是十三歲中進士。
說實話,在周夢臣看來,張居正這一首詩,在水平之上,但是要說多好卻是未必了。但是如果這一首詩,與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聯係在一起。給周夢臣的印象也隻有一個了。那就是神童。
張居正說道:“不敢當。我現在覺得,這一首詩,最後一句有些不大妥當。太露鋒芒了,卻不知道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我在荊州見過老竹,比一些樹木都堅韌,但是這一杆盡頭竿,卻不知道能不能成為一根飽經歲月的老竹啊。”
周夢臣一聽,算是明白了。
張居正文采很好,但是他從來不覺得文才是治政之要,同樣他也知道周夢臣秉承的也是這個原則。當然了,因為周夢臣有一首送別。也算是名篇在外,讓張居正對周夢臣的文采有些誤判,覺得周夢臣的文采也是極好的。
當時,這個時候張居正絕對沒有閑工夫來與周夢臣談論什麽詩詞,還是一首,張居正十三歲寫的詩
果然是有所指的。
周夢臣在大同的所作所為,可以稱作鳳毛叢勁節,隻上盡頭竿。
真是得了好大的風頭,一舉將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陷於旋渦之中。
張居正作為朋友其實是在委婉的提醒周夢臣,你
而今的這個做法有些不大妥當。
周夢臣微微一思索說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我平生行事,仰慕文丞相。以文丞相絕命詞自勉。遇見難決之事,就翻出了反複讀,我有沒有做到仁至義盡?可不可以庶幾無愧?”
“大同的事情,我敢肯定我做到了。”
“叔大,你沒有看過大同慘狀,但凡有一個可以緩和一點的辦法,我也不會這樣做,我到大同的時候,可以用積重難返,殘破不堪八個字來形容。謀國謀身之道,我又不是傻子,又豈能不知道?”
“但是我是一條命,大同百姓是幾十萬條命。我一條命重,還是大同百姓幾十條命重。很多事情是等不得的,一刻也等不得的。”
“其實,你不來見我,我也是要見你的。叔大兄,你我從武昌一路走過來,不知道經曆了多少次風風雨雨,天下之間,如果有一個人讓我周夢臣托妻寄子,就是你張叔大。我說如果有一日,我也要在菜市口走一遭,我求你為我留下這一分骨血。”
周夢臣這一番話,卻沒有半句虛言。
很多影響是相互的。
周夢臣自己沒有發現,他一心一意將科學在儒家門庭之中借殼上市,儒學很多東西,也在不知不覺浸透了他周夢臣。
<a id="wzsy" href="http://www.siluke.com">siluke.com</a>
周夢臣自己都沒有感覺到,他的思維其實一點點與古人同軌。
比如這一番話。在穿越來之前,周夢臣即便是知道文天祥,也不會將文天祥的遺言作為自己的人生格言。
也早就是深刻地了解了這個時代底層百姓的痛苦,給他帶來極大的震撼與心靈的痛苦,讓他反複拷問自己內心深處,反而很多儒學理念印入內心深處,比如文天祥的絕命詞。
周夢臣托付的事情也是真的。
大同實在是一塊險地。
四麵八方的危險都匯集在這裏。
因為嘉靖二十九年的事情,大同已經是嘉靖緊密關注的地方,超過對南方很多省份的關注。而嘉靖關注的地方,就是朝廷關注的要點,而朝廷關注的要點,就是黨爭的要害所在。
周夢臣不僅僅要對抗外部的敵人----韃子,也要麵對內部的敵人---嚴嵩以及很多頑固的反對派。同時還要麵對大同殘酷破碎的環境。
特別是白登山之戰後,周夢臣一連做了很多次噩夢,都是他指揮大軍與韃子作戰,韃子的騎兵如山如海,麾下將領紛紛折損。最後他獨自舉著大明的紅旗,被一名韃
子一刀梟首。
每一次,他就此醒來,都是大汗淋漓。
每一次夢都有細微的不同,無非是戰場,兵力部屬,等方麵的不同,他或在長城之上,或在大同城中,或被韃子困在塞外。但是結果都是一樣的,被一刀梟首。
還有一類夢,就是他突然被下獄,什麽都不知道,什麽也不問,直接推到午門外斬首。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周夢臣知道,他之所以一直做這樣的夢,是內心深處的擔心。而且這種擔心一直存在。
之前大同局麵困難之極,嚴嵩覺得周夢臣定然應付不了,或許不會出手。但是,特別是在大同局麵一日好過一日的時候,嚴嵩真的會無動於衷嗎?
周夢臣眼前的路太過艱險,一個不小心,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所以,周夢臣對張居正托妻寄子的話,也是真的。
畢竟張居正可以大明的就時丞相,如果他周某人真有一日,不惜死在戰場之中,有張居正照顧,他最少能放心閉眼了。周大同定然能安全長大。至於長大之後,卻不是他這個父親可以安排的了。
張居正眼睛有些微紅,說道:“周兄,何至於此。”
周夢臣說道:“日暮途窮,吾將倒行逆施。”
這是一個典故,當年伍子胥攻破楚國,鞭屍楚平王。伍子胥的好朋友,申包胥指責伍子胥做得太過分了。伍子胥當時的回答就是:“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伍子胥在這裏的意思大概是我快要死了,所以也沒有思考可顧忌了。
但是周夢臣言下之意,就是大明邊事之急,已經到了日暮途窮的地步。不得不用違反常規的極端手段來挽救局麵。
張居正忽然站起身來,說道:“周兄,收拾一下,我帶你去見老師。你今日的危局,也隻有讓老師出手,才有可能平安過關。隻是老師那一關卻是不大好過了。”
周夢臣輕輕一笑,說道:“我自然是知道。我已經準備好過徐閣老這一關了。”
周夢臣知道,他要想在北京城中得到自己的目的,有兩個人必須攻克,一個是嘉靖,一個徐階。
不攻克嘉靖,不管任何努力。隻要嘉靖不點頭,就過不去。但是即便攻克了嘉靖,按嘉靖一貫作為,不會在臣子爭鬥之中摻和太多。隻是控製烈度與範圍而已。即便嘉靖點頭了,嚴嵩在朝廷上給擋了,嘉靖也不會為周夢臣說話。
而今徐階雖然在與嚴嵩的爭鬥之中,落於下風。但是能對付嚴嵩的,隻有徐階。
久別勝新婚,周夢臣夫婦又是親熱,又是說話,反反複複折騰了半夜。周夢臣第二日起來,難免晚了一些。
剛剛起來,就聽外麵人說道:“張居正張大人,一大早就到了。而今在書房等著。”
周夢臣不由說道:“怎麽不叫我?”
下麵人說道:“是張大人不要打擾的。”
周夢臣也顧不得其他,立即去了書房。
卻見張居正在書桌之前,在宣紙上寫下一首詩:綠遍瀟湘外,疏林玉露寒,鳳毛叢勁節,隻上盡頭竿。
周夢臣瞄了一眼,說道:“好一個詠竹詩。”
周夢臣在古代久了,作詩還拿不出手,但是鑒賞水平倒是有了一些,張居正這一首詩,雖然通篇不見一個“竹”字,卻處處扣著竹寫,可不是一篇詠竹詩。
張居正說道:“過獎,這一首詩,是我當年考秀才的時候寫的,其實有些不合式,不過賴顧師青眼,勉強取了。所以我對這一首詩記憶很深刻,今日閑來無事就寫出來推敲一二。”
周夢臣聽了,微微一愣,說道;“果然神童啊。”
周夢臣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張居正是十三歲中進士。
說實話,在周夢臣看來,張居正這一首詩,在水平之上,但是要說多好卻是未必了。但是如果這一首詩,與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聯係在一起。給周夢臣的印象也隻有一個了。那就是神童。
張居正說道:“不敢當。我現在覺得,這一首詩,最後一句有些不大妥當。太露鋒芒了,卻不知道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我在荊州見過老竹,比一些樹木都堅韌,但是這一杆盡頭竿,卻不知道能不能成為一根飽經歲月的老竹啊。”
周夢臣一聽,算是明白了。
張居正文采很好,但是他從來不覺得文才是治政之要,同樣他也知道周夢臣秉承的也是這個原則。當然了,因為周夢臣有一首送別。也算是名篇在外,讓張居正對周夢臣的文采有些誤判,覺得周夢臣的文采也是極好的。
當時,這個時候張居正絕對沒有閑工夫來與周夢臣談論什麽詩詞,還是一首,張居正十三歲寫的詩
果然是有所指的。
周夢臣在大同的所作所為,可以稱作鳳毛叢勁節,隻上盡頭竿。
真是得了好大的風頭,一舉將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陷於旋渦之中。
張居正作為朋友其實是在委婉的提醒周夢臣,你
而今的這個做法有些不大妥當。
周夢臣微微一思索說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我平生行事,仰慕文丞相。以文丞相絕命詞自勉。遇見難決之事,就翻出了反複讀,我有沒有做到仁至義盡?可不可以庶幾無愧?”
“大同的事情,我敢肯定我做到了。”
“叔大,你沒有看過大同慘狀,但凡有一個可以緩和一點的辦法,我也不會這樣做,我到大同的時候,可以用積重難返,殘破不堪八個字來形容。謀國謀身之道,我又不是傻子,又豈能不知道?”
“但是我是一條命,大同百姓是幾十萬條命。我一條命重,還是大同百姓幾十條命重。很多事情是等不得的,一刻也等不得的。”
“其實,你不來見我,我也是要見你的。叔大兄,你我從武昌一路走過來,不知道經曆了多少次風風雨雨,天下之間,如果有一個人讓我周夢臣托妻寄子,就是你張叔大。我說如果有一日,我也要在菜市口走一遭,我求你為我留下這一分骨血。”
周夢臣這一番話,卻沒有半句虛言。
很多影響是相互的。
周夢臣自己沒有發現,他一心一意將科學在儒家門庭之中借殼上市,儒學很多東西,也在不知不覺浸透了他周夢臣。
<a id="wzsy" href="http://www.siluke.com">siluke.com</a>
周夢臣自己都沒有感覺到,他的思維其實一點點與古人同軌。
比如這一番話。在穿越來之前,周夢臣即便是知道文天祥,也不會將文天祥的遺言作為自己的人生格言。
也早就是深刻地了解了這個時代底層百姓的痛苦,給他帶來極大的震撼與心靈的痛苦,讓他反複拷問自己內心深處,反而很多儒學理念印入內心深處,比如文天祥的絕命詞。
周夢臣托付的事情也是真的。
大同實在是一塊險地。
四麵八方的危險都匯集在這裏。
因為嘉靖二十九年的事情,大同已經是嘉靖緊密關注的地方,超過對南方很多省份的關注。而嘉靖關注的地方,就是朝廷關注的要點,而朝廷關注的要點,就是黨爭的要害所在。
周夢臣不僅僅要對抗外部的敵人----韃子,也要麵對內部的敵人---嚴嵩以及很多頑固的反對派。同時還要麵對大同殘酷破碎的環境。
特別是白登山之戰後,周夢臣一連做了很多次噩夢,都是他指揮大軍與韃子作戰,韃子的騎兵如山如海,麾下將領紛紛折損。最後他獨自舉著大明的紅旗,被一名韃
子一刀梟首。
每一次,他就此醒來,都是大汗淋漓。
每一次夢都有細微的不同,無非是戰場,兵力部屬,等方麵的不同,他或在長城之上,或在大同城中,或被韃子困在塞外。但是結果都是一樣的,被一刀梟首。
還有一類夢,就是他突然被下獄,什麽都不知道,什麽也不問,直接推到午門外斬首。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周夢臣知道,他之所以一直做這樣的夢,是內心深處的擔心。而且這種擔心一直存在。
之前大同局麵困難之極,嚴嵩覺得周夢臣定然應付不了,或許不會出手。但是,特別是在大同局麵一日好過一日的時候,嚴嵩真的會無動於衷嗎?
周夢臣眼前的路太過艱險,一個不小心,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所以,周夢臣對張居正托妻寄子的話,也是真的。
畢竟張居正可以大明的就時丞相,如果他周某人真有一日,不惜死在戰場之中,有張居正照顧,他最少能放心閉眼了。周大同定然能安全長大。至於長大之後,卻不是他這個父親可以安排的了。
張居正眼睛有些微紅,說道:“周兄,何至於此。”
周夢臣說道:“日暮途窮,吾將倒行逆施。”
這是一個典故,當年伍子胥攻破楚國,鞭屍楚平王。伍子胥的好朋友,申包胥指責伍子胥做得太過分了。伍子胥當時的回答就是:“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伍子胥在這裏的意思大概是我快要死了,所以也沒有思考可顧忌了。
但是周夢臣言下之意,就是大明邊事之急,已經到了日暮途窮的地步。不得不用違反常規的極端手段來挽救局麵。
張居正忽然站起身來,說道:“周兄,收拾一下,我帶你去見老師。你今日的危局,也隻有讓老師出手,才有可能平安過關。隻是老師那一關卻是不大好過了。”
周夢臣輕輕一笑,說道:“我自然是知道。我已經準備好過徐閣老這一關了。”
周夢臣知道,他要想在北京城中得到自己的目的,有兩個人必須攻克,一個是嘉靖,一個徐階。
不攻克嘉靖,不管任何努力。隻要嘉靖不點頭,就過不去。但是即便攻克了嘉靖,按嘉靖一貫作為,不會在臣子爭鬥之中摻和太多。隻是控製烈度與範圍而已。即便嘉靖點頭了,嚴嵩在朝廷上給擋了,嘉靖也不會為周夢臣說話。
而今徐階雖然在與嚴嵩的爭鬥之中,落於下風。但是能對付嚴嵩的,隻有徐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