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淺攻進築
豐城侯說道:“你的想法是?”
周夢臣說道:“叔父還記得,宋如何攻西夏?”
不等豐城侯說話,說道:“宋夏之戰,曆經百年,仁宗神宗之際,戰多敗績,損兵折將,沿邊數路家家戴孝,而到了哲宗之際,反守為攻,屢挫西夏,奪西夏數城,最關鍵的就是章楶的淺攻進築之策。”
豐城侯也是讀過史書的,雖然印象沒有那麽深刻。但是被周夢臣這麽一點,他心中也是有些印象的,說道:“你的意思也是用此策。”
周夢臣說道:“正是。”
“我國之疆域,遠邁於宋,人丁之多,騎兵之眾,也遠邁於宋。而韃子居豐州一地,比之西夏尚有不足。不過是因騎兵長策之力,讓我國處處受製。有力用不來了。用兵之道,揚長避短,韃子之長,騎兵也。我之長,步卒營造也。而且豐州灘之地,乃是朝廷之舊地,尚有朝廷舊城,雖然多有傾頹,但也不是不能用的,這又省了好大的力氣。”
“且觀豐州灘到大同一路,雖然不敢說水草豐盛之地,但也不是不毛之地,韃子可以在豐州灘上屯墾,我們難道不能在這一線屯墾,豐州灘距離大同,不過三五百裏,即便是三十裏一城,不過二十餘城,就能直掏豐州灘。二十餘城,於天下而言,不過九牛一毛。而韃子失豐州灘,就失去了根基之地,兵鋒再想過邊牆就難了。根本不可能驚擾聖駕了。”
“這是我到任以來苦思冥想之策。”
豐城侯聽了之後,沉思片刻,說道:“你大概沒有看過五軍都督府的舊擋,成祖時,將東勝五衛並同其他衛所,一共十幾個衛所全部遷回關內,不是不知道這裏不好。而是朝廷財力不足以支撐。這十幾個衛所,小十萬人,糧食都不足以自給,每年要運輸幾十萬石糧食補貼,這一路上耗損,每年朝廷最少要多支出一百萬石,這還是正常年景,一旦遇見了荒年,三五百萬石打不住,根本就是流血不盡的窟窿。”
“其實曾銑說複套,我也不是太讚同,原因就是這樣,打下來就不容易。但是站不住腳話,這麽多將士的血,豈不是白流了。”
周夢臣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原因。不過,他輕輕一笑,說道:“豐州灘那邊也就不用說了。韃子既然在豐州灘設板升,大增國力。即便真不如大同,想來也是有可取之處,再者,我也沒有那麽大的心思
,也沒有想過一口吃個胖子。但是卻說邊牆以北的城池中,卻有幾座城池,與大同氣候幾乎一個,不過多有山地,產糧的地方的確不多,但是據我所知,在宣宗,英宗前期,我大明百姓還常常出塞種田。在土木堡之後,這樣的事情才漸漸少了。後來嚴厲邊禁,百姓不得出關了。”
“可見這裏的水土並非不可以屯耕。”
“而且我新得一物。”周夢臣一邊說,一邊給外麵人打了一個招呼,很快就有一個人拿了一個玉米棒雙手呈上。
周夢臣拿來之後,給了豐城侯。
這個玉米棒,比起後世的玉米棒小一大圈,在後世的農民看來,就好像是沒有長開一般。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賣相比較好的了。
豐城侯看著手中的玉米棒,有些奇怪的說道:“這是?”
豐城侯不比楊繼盛。
楊繼盛是真正幹過農活下過地的,雖然玉米在這個是比較偏門的莊稼,但是他都認識。豐城侯就不一樣,他一輩子錦衣玉食,番麥這種粗糧是萬萬不可能進豐城侯的口。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他是真不認識。
不過他心中一轉,說道:“這是番麥?”他卻不是認出來的,而是他對周夢臣在大同城中一舉一動都關注。自然知道周夢臣在大舉推廣番麥。
周夢臣說道:“正是。此物耐旱,而且可以在山地之中種植。從殺胡口之外,言之兔毛川,直到黃河多山。本不利於騎兵,隻要我沿著兔毛川重修,玉林舊城,破虜舊城,直到黃河,然後沿著黃河與山陝相通,這一段黃河雖然多淺灘,但也不是不能通航的。再此建城,可以用山陝之糧。從此大軍與韃子水係相通,隻需沿著黃河,幾十裏修建一城,直接修到豐州灘。我倒要看看,辛愛到底有什麽辦法。阻擋我朝大軍。”
豐城侯歎息一聲,說道:“果然是堂堂正正之兵,我想辛愛也是束手無策,隻能遠遷以避。隻是辦法是好辦法。卻是萬萬不可行的。”
周夢臣說道:“叔父覺得哪裏不對。”
豐城侯說道:“沒錢。為了京營養兵四萬,我撕破臉才有了五十萬兩,而今你的這個辦法,修城修路,又要增加戍守之兵,三五百萬下不來。朝廷哪裏有這麽多錢,是啊,朝廷疆域之大,遠邁前宋,士卒之多,騎兵之眾也遠邁前宋,但是有一點,那就是朝廷遠遠沒有前宋有錢,淺攻進築之法,也隻
有前宋能用得了,這不用看,就是花錢如流水的辦法。”
“殺了戶部尚書,也用不起。”
周夢臣說道:“叔父,且聽我說。自然要一口氣做下如此大事,不說三五百萬兩,就再多幾百萬兩,我也一點不驚訝。但是這隻是一個畫餅而已。畫個上麵看的。而且真要說起來,這錢未必有那麽多。”
“有了水泥,營造成本就大大降低,有了番麥,不敢說自給自足,但是需要運往前線的糧食也大大降低。而且有些話,我不好說,其實叔父也該知道。單單說大同吧。大同之前,每年需要朝廷補貼七十一萬石糧食,再加上各種銀兩,足足要百萬之眾。而我今年保下之一季糧食,而今而沒有完全清點入倉,但是有一點已經可以肯定了。那就是單單大同今年的糧食,朝廷補貼的七十一萬石糧食,已經純賺的了。”
“在的朝廷看來,東勝五衛以及塞外十幾衛都是無法維持。但是當時到底是一個什麽情況?現在還不好說。但是到底能不能維持,到時候再說。長遠的就不用說了,而今的大同的錢糧,再加上叔父剛剛帶來的一些錢糧,足夠打一仗了,卻欠缺的不過是士卒而已。”
“這都是小事,隻需一個冬天。這些都不會缺了。”
大明的衛所腐敗,從什麽地方開始的。周夢臣不知道。
但是換一個角度想一想,以東勝五衛有代表這些塞外衛所,誠然有一些衛所是比較困難的,比如大寧衛,即便是太祖朝向大寧運輸糧食,也費了好大功夫。但是有些衛所卻不是這樣的。
東勝衛建立之初,運輸了一批糧食之外,維持了十幾年都沒有什麽問題。倒是了成祖宣宗之際,朝廷卻不堪重負了。這其中有些事情,也是不好說的。不過而今已經是陳年舊事了。也不好追究了。
但是周夢臣自己揣測,這些衛所糧食自給能力大抵是有所欠缺的,但絕對不至於消耗那麽大。
就好像大同一樣,一進一出之間,幾十萬石糧食都出來了。
在邊塞上隻要有糧食,還怕沒有吃糧食的人嗎?即便大同人少,但是宣府,山西,甘陝從來不缺少敢打敢拚的人手。隻要有足夠的錢糧,隻需一個冬天,周夢臣就能將缺額補上,甚至還有能力做其他的事情。
這些是周夢臣而今蠢蠢欲動,想要反守為攻最大的本錢。
有錢任性。
豐城侯說道:“你的想法是?”
周夢臣說道:“叔父還記得,宋如何攻西夏?”
不等豐城侯說話,說道:“宋夏之戰,曆經百年,仁宗神宗之際,戰多敗績,損兵折將,沿邊數路家家戴孝,而到了哲宗之際,反守為攻,屢挫西夏,奪西夏數城,最關鍵的就是章楶的淺攻進築之策。”
豐城侯也是讀過史書的,雖然印象沒有那麽深刻。但是被周夢臣這麽一點,他心中也是有些印象的,說道:“你的意思也是用此策。”
周夢臣說道:“正是。”
“我國之疆域,遠邁於宋,人丁之多,騎兵之眾,也遠邁於宋。而韃子居豐州一地,比之西夏尚有不足。不過是因騎兵長策之力,讓我國處處受製。有力用不來了。用兵之道,揚長避短,韃子之長,騎兵也。我之長,步卒營造也。而且豐州灘之地,乃是朝廷之舊地,尚有朝廷舊城,雖然多有傾頹,但也不是不能用的,這又省了好大的力氣。”
“且觀豐州灘到大同一路,雖然不敢說水草豐盛之地,但也不是不毛之地,韃子可以在豐州灘上屯墾,我們難道不能在這一線屯墾,豐州灘距離大同,不過三五百裏,即便是三十裏一城,不過二十餘城,就能直掏豐州灘。二十餘城,於天下而言,不過九牛一毛。而韃子失豐州灘,就失去了根基之地,兵鋒再想過邊牆就難了。根本不可能驚擾聖駕了。”
“這是我到任以來苦思冥想之策。”
豐城侯聽了之後,沉思片刻,說道:“你大概沒有看過五軍都督府的舊擋,成祖時,將東勝五衛並同其他衛所,一共十幾個衛所全部遷回關內,不是不知道這裏不好。而是朝廷財力不足以支撐。這十幾個衛所,小十萬人,糧食都不足以自給,每年要運輸幾十萬石糧食補貼,這一路上耗損,每年朝廷最少要多支出一百萬石,這還是正常年景,一旦遇見了荒年,三五百萬石打不住,根本就是流血不盡的窟窿。”
“其實曾銑說複套,我也不是太讚同,原因就是這樣,打下來就不容易。但是站不住腳話,這麽多將士的血,豈不是白流了。”
周夢臣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原因。不過,他輕輕一笑,說道:“豐州灘那邊也就不用說了。韃子既然在豐州灘設板升,大增國力。即便真不如大同,想來也是有可取之處,再者,我也沒有那麽大的心思
,也沒有想過一口吃個胖子。但是卻說邊牆以北的城池中,卻有幾座城池,與大同氣候幾乎一個,不過多有山地,產糧的地方的確不多,但是據我所知,在宣宗,英宗前期,我大明百姓還常常出塞種田。在土木堡之後,這樣的事情才漸漸少了。後來嚴厲邊禁,百姓不得出關了。”
“可見這裏的水土並非不可以屯耕。”
“而且我新得一物。”周夢臣一邊說,一邊給外麵人打了一個招呼,很快就有一個人拿了一個玉米棒雙手呈上。
周夢臣拿來之後,給了豐城侯。
這個玉米棒,比起後世的玉米棒小一大圈,在後世的農民看來,就好像是沒有長開一般。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賣相比較好的了。
豐城侯看著手中的玉米棒,有些奇怪的說道:“這是?”
豐城侯不比楊繼盛。
楊繼盛是真正幹過農活下過地的,雖然玉米在這個是比較偏門的莊稼,但是他都認識。豐城侯就不一樣,他一輩子錦衣玉食,番麥這種粗糧是萬萬不可能進豐城侯的口。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他是真不認識。
不過他心中一轉,說道:“這是番麥?”他卻不是認出來的,而是他對周夢臣在大同城中一舉一動都關注。自然知道周夢臣在大舉推廣番麥。
周夢臣說道:“正是。此物耐旱,而且可以在山地之中種植。從殺胡口之外,言之兔毛川,直到黃河多山。本不利於騎兵,隻要我沿著兔毛川重修,玉林舊城,破虜舊城,直到黃河,然後沿著黃河與山陝相通,這一段黃河雖然多淺灘,但也不是不能通航的。再此建城,可以用山陝之糧。從此大軍與韃子水係相通,隻需沿著黃河,幾十裏修建一城,直接修到豐州灘。我倒要看看,辛愛到底有什麽辦法。阻擋我朝大軍。”
豐城侯歎息一聲,說道:“果然是堂堂正正之兵,我想辛愛也是束手無策,隻能遠遷以避。隻是辦法是好辦法。卻是萬萬不可行的。”
周夢臣說道:“叔父覺得哪裏不對。”
豐城侯說道:“沒錢。為了京營養兵四萬,我撕破臉才有了五十萬兩,而今你的這個辦法,修城修路,又要增加戍守之兵,三五百萬下不來。朝廷哪裏有這麽多錢,是啊,朝廷疆域之大,遠邁前宋,士卒之多,騎兵之眾也遠邁前宋,但是有一點,那就是朝廷遠遠沒有前宋有錢,淺攻進築之法,也隻
有前宋能用得了,這不用看,就是花錢如流水的辦法。”
“殺了戶部尚書,也用不起。”
周夢臣說道:“叔父,且聽我說。自然要一口氣做下如此大事,不說三五百萬兩,就再多幾百萬兩,我也一點不驚訝。但是這隻是一個畫餅而已。畫個上麵看的。而且真要說起來,這錢未必有那麽多。”
“有了水泥,營造成本就大大降低,有了番麥,不敢說自給自足,但是需要運往前線的糧食也大大降低。而且有些話,我不好說,其實叔父也該知道。單單說大同吧。大同之前,每年需要朝廷補貼七十一萬石糧食,再加上各種銀兩,足足要百萬之眾。而我今年保下之一季糧食,而今而沒有完全清點入倉,但是有一點已經可以肯定了。那就是單單大同今年的糧食,朝廷補貼的七十一萬石糧食,已經純賺的了。”
“在的朝廷看來,東勝五衛以及塞外十幾衛都是無法維持。但是當時到底是一個什麽情況?現在還不好說。但是到底能不能維持,到時候再說。長遠的就不用說了,而今的大同的錢糧,再加上叔父剛剛帶來的一些錢糧,足夠打一仗了,卻欠缺的不過是士卒而已。”
“這都是小事,隻需一個冬天。這些都不會缺了。”
大明的衛所腐敗,從什麽地方開始的。周夢臣不知道。
但是換一個角度想一想,以東勝五衛有代表這些塞外衛所,誠然有一些衛所是比較困難的,比如大寧衛,即便是太祖朝向大寧運輸糧食,也費了好大功夫。但是有些衛所卻不是這樣的。
東勝衛建立之初,運輸了一批糧食之外,維持了十幾年都沒有什麽問題。倒是了成祖宣宗之際,朝廷卻不堪重負了。這其中有些事情,也是不好說的。不過而今已經是陳年舊事了。也不好追究了。
但是周夢臣自己揣測,這些衛所糧食自給能力大抵是有所欠缺的,但絕對不至於消耗那麽大。
就好像大同一樣,一進一出之間,幾十萬石糧食都出來了。
在邊塞上隻要有糧食,還怕沒有吃糧食的人嗎?即便大同人少,但是宣府,山西,甘陝從來不缺少敢打敢拚的人手。隻要有足夠的錢糧,隻需一個冬天,周夢臣就能將缺額補上,甚至還有能力做其他的事情。
這些是周夢臣而今蠢蠢欲動,想要反守為攻最大的本錢。
有錢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