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新人


    軍器監的籌備,並不困難。


    無非是周夢臣將工部的小院給退了。在軍器局這裏找一個地方建立軍器局衙門。


    這倒不是什麽難事?


    北京城別的東西不多,就是衙門多。修衙門的工匠也多,周夢臣手下的工匠也多,修一個新衙門根本不是事。


    其餘各場隻要改變一些隸屬關係就行了。周夢臣升任軍器監正,可以越過他上麵的工部侍郎。直接與工部尚書聯係,甚至作為一個單獨衙門,有了直接上書朝廷資格。


    最重要的調整,就是人事調整。


    四作主事被吏部壓了下來。皆授七品。


    周夢臣將淩雲翼放在鐵作主事上,將徐杲放在木作主事上,至於兩個位置,就要從外麵調過來的,分別是他的同年陸光祖,還有宋儀望兩人。


    淩雲翼不用說了。徐杲是周夢臣的弟子,也算是周夢臣自己的私貨,當然了,因為徐杲不是進士出身,他一輩子也不會有四五品官了。至於,陸光祖與宋儀望兩個人是走不同的路子走過來的。


    陸光祖往上數三代,都是官員,實實在在的書香門第,官宦人家。不過他是三甲進士,科名比周夢臣稍稍強一點,也不過高上一二十名,按照慣例是要授知縣的。也不知道用了什麽力氣,讓他來軍器監了。


    對於普通出身的進士,外放縣令,是比當京官實惠,畢竟京官太窮了。


    而對於官宦人家來說,不管是什麽樣的京官都比外官好,因為京官升任快,有京官履曆,即便將來外放,回京也容易。而今一開始外放知縣的進士,一輩子熬到死,也未必能在京師任職。


    而地方上升官天花板太低了。


    能有什麽前程啊?


    而宋儀望卻是聶豹的弟子,不錯,就是徐階所言,他授業於聶公,那個聶豹。他算是王陽明的再傳弟子,是那種真真正正的再傳弟子,而不是那種看了心學書籍之後,一生俯首王陽明,那種心學弟子。


    周夢臣疑心宋儀望過來,是徐階暗中使了力氣。


    不過,很默契的沒有問。


    隻是周夢臣並不知道,宋儀望之所以大費周章過來,其實是想看看周夢臣是何等樣人。畢竟江南因為周夢臣的一片文章,早就弄得沸沸揚揚的了。


    這些都是七品官,比較好安排。


    真正難以安排的卻是六品官,四作主官被壓在七品之上,雖然承諾將來建立其他分廠之後,將官職給提


    上來,但那是將來的事情。一個五品衙門,雖然是新建的,但也不能除卻主官之後,都是七品官吧。


    甚至主薄,也是殷正茂以七品官職暫代。


    研發廳由周夢臣自己掌握,察驗廳真來一個鐵麵無私的人物,不是別人,正是楊繼盛。


    對於,楊繼盛到來,周夢臣是很不理解的。


    楊繼盛的科名在前十幾名,進翰林院都有資格。隻是在考庶吉士的時候,失了手。這才沒有進翰林院。但是楊繼盛畢竟科名比較高,給安排的官職並不敵,乃是南京吏部主事。


    吏部主事是六品,雖然南京吏部管得事情少。實權遠遠不如北京吏部。但畢竟是六品京官,不是地方官。南京雖然一向被北京當做養老的地方,但是北京一旦有什麽動蕩,需要替補官員的時候,很多時候也會將南京考慮進去。


    就好像而今吏部尚書聞淵,就是南京吏部掌管了不知道多少年,遇見北京吏部空缺,朝廷一時間找不到人手,才將他調過來的。


    這種事情也是常態。


    一般來說,六部官員在地位上,要勝過其他各級衙門的。這也是該部門強勢不強勢的原因,即便最不強勢的工部,在其他衙門前也很有存在感,當然了都察院是另算的。


    楊繼盛舍棄南京吏部主事,來擔任軍器監察驗廳主事。這個選擇很難說利弊得失如何?


    不過,周夢臣忍不住問道:“楊兄何以來此?”


    楊繼盛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我聽說,軍器監之所以得立,就是因為周兄督造火炮,大有利於前線,甚至為曾總督督戰,戰車,火炮數以萬計,可有此事?”


    周夢臣說道;“正有此事。”


    楊繼盛說道:“這就是楊某之所以來。楊某屢次上書朝廷,欲軍前效力,哪怕為一馬前卒,能為大明開疆,雖死無憾。隻是朝廷屢屢不準,我知道,軍器監缺人,就主動來此,總要為複套大計做一些事情。”


    周夢臣聽了,心中一歎。


    似乎知道的越多,越煩惱。


    周夢臣雖然不是大明核心決策層的一員,但也算是旁聽者了,大明決策層一些小圈子裏麵的事情,都是瞞不過他的。所以他才知道,複套大旗之下,有多少暗潮湧動。而大多少底層官員卻是不知道的。


    就好像楊繼盛。


    大部分人官員都沉浸在大軍將北伐複套的氣氛之中。楊繼盛更是這一件事情的積極支持者,而且他的複套並不是單單是口頭上的,更是想去邊


    疆任職,不管是大同,榆林等地,都可以。


    隻是吏部是絕對不會壞規矩的。


    三甲進士因為科名各有安排。如何準了楊繼盛,那些不想去邊疆的二甲進士該怎麽安置?豈不是獨獨顯示出他楊某人,氣節高昂,不畏生死,顯得同輩進士,貪生怕死了。


    這也是為什麽吏部上下,想將楊繼盛一杆子打到南京的原因。


    他們覺得這楊某人是一刺頭。


    還是吏部尚書聞淵有幾分惜才之心,給了楊繼盛重新安排。


    周夢臣說道:“楊兄,有此念再好不過了。軍前將士所有的武器合格不合格,都要看楊兄了。”


    楊繼盛看著周夢臣,說道:“周大人,事先說話。我楊某人沒有別的本事,就骨頭硬,不會說話,你要人檢驗武器。我是不會通融的。”


    周夢臣哈哈大笑,說道:“這再好不過了。”


    周夢臣都想這個檢驗機構放在其他各部。畢竟,在周夢臣看來,入列的武器。隻憑借生產部門自己檢查,怎麽看都有一些不大對。隻是周夢臣必須考慮一些別的東西,比如權力鬥爭,這個權力放在別的衙門,別的衙門就抓住了自己的痛腳了。


    如果以事論事自然再好不過了。問題是,大明很多事情都不是以事論事的。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他又不能一直盯著。他擔心下麵人其實已經暗自放水了。隻是他不知道。


    畢竟都是一個衙門的,人情世故都是繞不過去的。


    隻是周夢臣萬萬沒有想到。他實際情況,比他預料的更嚴重。


    在軍器監籌備的時候,所有工廠的生產根本沒有停,因為這事情與下麵的工匠關係不大。畢竟對於他們來說,是給軍器監幹活,與給工部幹活根本沒有什麽區別。


    楊繼盛一上任就接了一個大活,那就是曾銑訂下的所有武器都已經生產完了。就要讓曾銑派人來取了。


    甚至之前各廠內部也都檢查過了。


    而楊繼盛先去周夢臣拿了周夢臣自己定下來的每件戰車,與火炮的質檢標準之後,直接叫攔下了所有交付,他要檢查。


    要知道剛剛建立起來的察驗廳僅僅有楊繼盛等幾個新調來的官員,根本不足以檢查這麽大一片軍器,有人報到周夢臣這裏,周夢臣也沒有說什麽,他算了算時間,曾銑派人來接受,還有一段時間。有時間讓楊繼盛檢查。


    畢竟楊繼盛這個人的脾氣,周夢臣了解幾分。是一個較真的人,他也不好壓服,說道:“由他去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