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戰車生產線


    周夢臣站在高台上,大聲說道:“開工。”


    隨即所有人按照事先的安排。開始工作。


    他們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別的,是拆房子。


    幾乎要將正盔甲廠拆成平地。搭建起非常高大的工棚。工棚之高,在一兩丈,而且支撐工棚的都是非常大的木頭。讓很多工匠都不明白是怎麽回事。在他們看來,他們之前的工棚雖然矮了一些亂了一些。但是也是非常好的。


    真不知道為什麽拆掉。


    周夢臣沒有正經在下過工廠。但是也偶爾見過一些資料,甚至逛過一兩次。


    周夢臣對整個戰車工廠設計,就是基於後世很多小廠子設計的。雖然說是流水線,但是本質上,其實按照工序的不同,將這些工人安排在不同的工棚之中。有大量的滑輪,天車等起重裝置。


    當然了。


    而今所謂的天車不過是一組滑輪組而已。但問題是而今的工件,也大都是木頭。


    這也是為什麽周夢臣要將工棚加高一樣。


    古代與現代技術人員培養方向也是不同,現代很多是某一方麵的專才。即便是很相鄰的工業部門,雙方也彼此隔行如隔山。但是而今卻不一樣,這些工匠大多都是通才,應付各種角色的變幻。


    雖然周夢臣手下的兩千個工匠。未必都會修建房子。但是在即大師傅的指揮之下,做得也有模有樣的。


    讓整個工程順利推進。


    當然了,這少不了周夢臣的現場指揮溝通。


    一天下來,周夢臣喊得喉嚨都啞了。


    麵對周夢臣這種身先士卒,恨不得下手台東西幫忙的態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淩雲翼有些不解,也有些佩服。因為即便所謂總督河道,或者什麽大工程的官員,也很少做到這地步。


    他們更多是在房間裏麵喝著茶水,讓下麵官吏,幕僚去做事。他們僅僅是定下方向而已。


    淩雲翼本來就有向周夢臣這個小團體靠攏的想法。即便嘉靖二十六年進士之中,並不是就沒有小團體了。


    張居正,周夢臣是其中一個。很多進士覺得,張居正在翰林院前途遠大,周夢臣在皇帝身邊頗有聖眷。他們這個小團體大有前途。除此之外,還有李春芳狀元名頭,自然有人最捧,還有楊繼盛,人品學問,也讓很多同年追隨。


    此刻淩雲翼下定決心了。


    最少他明白,周夢臣這個人,能人所未能為。


    至於工匠


    ,自然也慢慢心服了。


    因為他們見過太多,根本不出麵的指揮的官員。也見識過很多胡亂指揮的官員,周夢臣在整個指揮過程之中,並不是沒有犯錯,但是他對下麵分工明確,誰做什麽,都具體到每一個負責人。真做不了的,告訴周夢臣。


    周夢臣會細細琢磨,是真做不了。還是他們沒有想到該怎麽做。


    能做到,周夢臣會細細講解。讓他們試試。實在做不了,周夢臣就改設計。


    這些工匠們何等見過如此通情達理的上司。


    於是,在周夢臣的指揮之下,速度奇快。


    當然了,這也是這都是木製建築,這樣的建築其實有一點點的堆積木一樣。


    不過數日,重新調整過布局的盔甲廠就搞好好。


    整個廠大體兩長排車間。中間是倉庫。周夢臣沒有專門學過工業設計,大體是從第一個車間開始,走一個U字線,一輛戰車就算是下線了。等戰車不做了,就分為一個是木匠皮匠車間,一個鐵匠車間。整個規劃,在周夢臣看來,尚且過得去。


    隨即,開始第一批造車。


    造的不是戰車,而是木工車床。


    這一次,周夢臣設計更有模有樣了。


    周夢臣完成了多次齒輪設計。對這個設計元素已經很熟悉了。這一次設計是武昌的2.0版本。但是還有一些問題,讓周夢臣要處理的。


    首先是度量衡的問題。


    在武昌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多少車床。度量衡自己把握就行了。


    而今卻不一樣,周夢臣整個廠子裏麵大概有一百多台各種各樣的車床。想讓將這些零件拚成一輛車,誤差就一定要小。而大明各種各樣的尺子也就罷了。而同一柄尺子,長度還不一樣。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app.com">xiaoshutingapp.com</a>


    比如營造尺,在三十二厘米上下,有三十三厘米的。


    周夢臣不得不先打造出一批精度最高的鐵尺。並設計了分尺,厘尺。大體一分尺在三厘米上下,一厘尺在三毫米左右。


    在這個基礎之上,才重新打造這車床。


    度量衡問題,僅僅是周夢臣遇見的一個小小的問題。


    周夢臣將自己的構想變成現實之間,可是不知道多少問題要一個個解決。有些東西,周夢臣也沒有辦法,隻能召集工匠集思廣益。而這個時候,殷正茂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


    所有行政工作都是殷正茂來完成的。


    周夢臣提出的各種需要都是殷正茂來解決的。


    就這樣,大概用了一個月上下。


    一個神奇木材加工廠聳立在明代的北京城中,如果有人穿越的話,看著這裏的設計風格,估計覺得是解放前的工廠也有人信。


    周夢臣帶著弟子們從第一個車間,沿著地上長長的鐵軌,一路走過U型軌道。以及在軌道上十幾個車間。重新回到了盔甲廠的門口,深吸一口氣,說道:“去,神木廠拉木材,試試看。”


    “是。”


    隻見一個原木,從大門口第一個車間推了進去。立即有幾根皮帶從房頂放下來,工匠們將原木綁好。安置好位置。一邊就有兩個大漢,光著幫助,一隻手抓著助力根,兩人一起用力。將一塊圓鋸給蹬了起來。


    在齒輪與鏈條的傳遞之下,兩個大漢力量傳遞到了圓鋸上。然一個老工匠,這輕輕操縱旋轉的圓鋸,一點點的按了下去。圓鋸飛旋出鋸末來。不過一會功夫就停了,往木頭縫隙澆了一點水。然後換兩個人上。


    周夢臣暗道:“蒸汽機要快點搞了。”


    這些木頭是用來做戰車的擋板。需要放箭矢,甚至火器的攻擊,自然是要硬木。既然硬木,想要解開都是非常費勁的。兩個大漢將吃奶的力氣都用出來了,不過一會兒而今就沒有力氣。


    周夢臣自然想搞成蒸汽機。這不是省力許多。


    但是對工匠們來說,卻已經是精喜之極了。


    至於費力氣。


    兩千多工匠還怕沒有有力氣的人,下去兩個,立即有兩個上來,如此類推。一共上來五對之後,才將硬木解開。


    一根原木處理成想要的木板,用了整整一個上午。


    隨即這些木板被人用推車沿著鐵軌推到各個車間去處理。


    每一個車間任務不同,所用的木工車床也不大一樣,大體都是一個人操作,一個人再一邊用力,或用手,或用腳。當然了木工車床也不是萬能的,一些小角落,也是處理不到。


    但是這些工匠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木匠。不用周夢臣提點,人家順手就將這一件事情給做了。


    將不同零件。如擋板,車輪,車軸,底座軟鋼,等等大大小小的零件堆積在最後一個車間,一群工匠的叮叮當當組裝一番,一輛周夢臣許諾給曾銑的戰車,就已經造好了。


    而這個時候,天已經快黑了。


    周夢臣皺眉說道:“各車間效率不一,組裝車間,也就下午忙了不到一個時辰,單單按照組裝車間的工作量,一天可以生產十輛車。還有大量產能並沒有挖掘出來。耽擱時間最大的還是原木處理車間。用了整整一個上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