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準奏
嘉靖對別的奏疏,一般都不會看的很細。但是對周夢臣不一樣。
他細細品讀一番。恍惚覺得他讀得不是周夢臣的文字,反而是一位青年有為大臣的文章。這讓嘉靖有一種不真切的感覺。
人與人交往,第一印象最重要。
嘉靖內心之中其實也很別扭。
嘉靖一方麵未必不知道修仙殆政對朝廷的傷害。但是他卻承受不住死亡的恐懼,與長生的渴望。
嘉靖雖然與這些求長生的道士們相交,但是內心之中未必有多瞧得起他們,不要看嚴嵩百般讓嘉靖襯意,但是嘉靖內心之中有多瞧得起嚴嵩。不過是用他而已。
天下之人,嘉靖最瞧得起誰?
恐怕嘉靖自己都未必明白自己的心。不是別人,就是楊廷和。
楊廷和對嘉靖有再造之恩,沒有楊廷和,嘉靖未必能上位,畢竟當時嘉靖雖然是第一人選,但卻也未必沒有備選,楊廷和也一度將嘉靖壓得喘不過來氣 。
嘉靖雖然最後扳倒了楊廷和。但是其中風險,卻是嘉靖一輩子最危急的時候。
嘉靖如此驕傲的人,他看得起的人從來不是屬下,臣子,而是對手。
楊廷和就稱得上嘉靖的對手。
雖然嘉靖對楊家可謂酷烈之極。楊廷和告老了也不放過,楊廷和的兒子女婿,全部流放。甚至楊廷和死了,都不許楊慎奔喪。多年來,有多次大赦,但是不管什麽時候,楊慎楊家不在赦免之列。
嘉靖對楊家如此不留情麵,固然是有他性格之中刻薄的一麵。但也有對楊廷和的看重。
或許這種細微的心思,嘉靖自己都沒有發現。
隻是他對周夢臣寵信之極,但更多是邵元節,陶仲文的待遇轉到了周夢臣身上,也將周夢臣當成道士之流。此刻卻發現,似乎他看錯了。
嘉靖看了周夢臣的文章,思忖在三,說道:“傳周先生進宮。”
黃錦立即領命去了。
過了一會兒,周夢臣就來了。
嘉靖將這奏疏給了周夢臣說道:“周先生,你有什麽想法說說吧。”
周夢臣說道:“是。”隨即將內容再次講解一遍。
嘉靖偶爾發問,都被周夢臣圓滿的解答了。當然了,這也是嘉靖本來就沒有為難周夢臣的想法。不過有一件事情卻要問清楚的。他說道:“周先生,朕記得你當時你隻是承諾造戰車而已。而今如此大動幹戈,到底是什麽想法?我看你在奏疏之中的承諾,隻要原料足夠,
產量最少翻一翻。而今京營不堪戰,朝廷財政緊縮,造這麽多武器做什麽?”
的確,武器需要的角度來看。
京營已經廢了。這誰都知道。
附屬於京營的軍工作坊,也沒有什麽價值。
因為各地邊軍的兵器一般都自己來生產。甚至有一些要供應朝廷。供朝廷調配。
在戚家軍崛起之後,浙江都司就給朝廷上貢了好些年鳥銃,因為大家都覺得浙江鳥銃好。
但是在周夢臣看來,這簡直不知道該怎麽形容了。一支軍隊,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軍工企業。除了錢什麽也不需要朝廷的。而偏偏朝廷的主力京營已經不能打了。
<a href="https://m.yawenba.net" id="wzsy">yawenba.net</a>
這簡直是內外失衡。
周夢臣說道:“陛下,先師劉公對未能為陛下整頓好京營,而遺憾萬分。臣請問陛下,為什麽一定要整頓京營,蓋因邊軍日重,非朝廷之福。”
嘉靖聽了,歎息一聲,說道:“劉公之去,朕折肱骨。這樣的話,已經很少有人對朕說了。”
周夢臣心中暗道:“不是很少有人給你說了。而是你不願意聽了。”不過,周夢臣此刻無心拆穿嘉靖的自我感動,說道:“朝廷祖製以京營坐鎮京師,震懾天下,隻是正統之後,京營日衰,以至於今日。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臣無心揣測邊將之心,隻是邊將軍權日重。朝廷不得不多做考慮。”
“臣之所以這樣做,目的有三。”
“第一,將對邊軍兵器生產大多數安置於京師,形成新的內外製衡格局,畢竟而今大明軍隊無火器不可用。”
“第二,臣這一套生產體係,是生產數量越多,就越降低成本。臣保證,加以時日定然將各種兵器價格壓倒一個非常低的價目,有利於朝廷采購。也為朝廷節省軍費。”
“第三,兵堅甲利之後,或許可以重起爐灶,建立新的京營。”
嘉靖聽了,心中思索片刻,說道:“此事關係重大,尚需好好思量。”
嘉靖聽了之後,先是激動了一陣子,畢竟他對京營不滿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好幾次派大臣總督京營,想做出改變。但是總是事與願違。畢竟很多時候,即便是皇帝未必能做了快意事。
而今的嘉靖想要做事的心氣也散得差不多了。
心中的激動平息下來。細細思量就知道想要辦成需要多麻煩。
要改變而今的朝廷軍械生產格局,這裏有多少人事安排,還有權力紛爭。這些東西都不是皇帝一句話可以定下來的。
嘉靖本能就不想繼
續下去了。才說了這一句搪塞。
“陛下,不用一下子做出來,可以一步步的來。”周夢臣說道:“而今正是一個大好機會。大軍六萬出塞,所需要的兵器糧草火藥根本就是天文數字。邊塞各地未必能支應。朝廷或許要從南方抽調,臣改革軍器局之後,絕對能補上這個缺口。而且臣不會強迫各邊軍來用的。”
“臣可以讓邊軍來買。”
嘉靖說道:“買?”
周夢臣說道:“對。戶部每年都要撥給九邊各鎮軍費。其中就有軍械打造的錢。臣打造好之後,如果各邊鎮想要,可以討錢來買。”
嘉靖聽了,心中下意思否定了周夢臣的主意。
原因很簡單。九邊運輸困難,不管在北京價格多便宜,如果加上路費之後,這價錢一定高過在當地打造兵器。
畢竟對於大明來說,鐵並不是什麽稀罕物件,九邊很多地方就產鐵。
糧草運輸從後方送到前線,耗費七石,才有一石到的極端情況都會發生。可見兵器運送到前線,有多困難。
很多事情,並不是沒有想過。即便不這樣做,定然是有原因的。
隻是嘉靖同樣不了解工業化生產的威力,即便周夢臣搞的僅僅是最簡單的改革。生產效率的提升,也足夠壓低極大的成本。當價格壓得足夠低的時候,這一條線就活了。
而且官府運輸與私人運輸是效率又是不一樣的。
不過,嘉靖還是批準了周夢臣的奏疏。一方麵是因為嘉靖對周夢臣偏愛。一方麵也是現實。
的確即便不去想那些太遠的東西,僅僅是朝廷複套這一件事情上,就有很大的武器缺口。蓋因打仗與不打仗對武器的消耗是不一樣的,就拿刀來說。一柄長刀,如果不打仗,隻要保養好,用好些年是可以的,就好像家裏的菜刀。
但是如果一打仗的,一般情況下,一把長刀一定會卷刃的。各種火器的消耗更多。一般這個情況下,需要從各地運輸武器到前線,畢竟前線的產能也不是太夠的。
如果周夢臣能補上這個缺口,本身就省了朝廷不少錢。至於將來?
嘉靖沒有想那麽多。
將來沒有不需要,讓軍器局閑著就行了。並且令戶部單獨撥給五千兩給周夢臣,作為這一次改革的經費。雖然錢有些少了,但是周夢臣覺得精打細算一番,還是能支撐過去的。
隻是周夢臣剛剛出宮,工部傳來的消息就讓周夢臣大吃一驚。
讓他知道他小看殷正茂。也讓他知道,幹幹淨淨是怎麽樣的幹幹淨淨。
嘉靖對別的奏疏,一般都不會看的很細。但是對周夢臣不一樣。
他細細品讀一番。恍惚覺得他讀得不是周夢臣的文字,反而是一位青年有為大臣的文章。這讓嘉靖有一種不真切的感覺。
人與人交往,第一印象最重要。
嘉靖內心之中其實也很別扭。
嘉靖一方麵未必不知道修仙殆政對朝廷的傷害。但是他卻承受不住死亡的恐懼,與長生的渴望。
嘉靖雖然與這些求長生的道士們相交,但是內心之中未必有多瞧得起他們,不要看嚴嵩百般讓嘉靖襯意,但是嘉靖內心之中有多瞧得起嚴嵩。不過是用他而已。
天下之人,嘉靖最瞧得起誰?
恐怕嘉靖自己都未必明白自己的心。不是別人,就是楊廷和。
楊廷和對嘉靖有再造之恩,沒有楊廷和,嘉靖未必能上位,畢竟當時嘉靖雖然是第一人選,但卻也未必沒有備選,楊廷和也一度將嘉靖壓得喘不過來氣 。
嘉靖雖然最後扳倒了楊廷和。但是其中風險,卻是嘉靖一輩子最危急的時候。
嘉靖如此驕傲的人,他看得起的人從來不是屬下,臣子,而是對手。
楊廷和就稱得上嘉靖的對手。
雖然嘉靖對楊家可謂酷烈之極。楊廷和告老了也不放過,楊廷和的兒子女婿,全部流放。甚至楊廷和死了,都不許楊慎奔喪。多年來,有多次大赦,但是不管什麽時候,楊慎楊家不在赦免之列。
嘉靖對楊家如此不留情麵,固然是有他性格之中刻薄的一麵。但也有對楊廷和的看重。
或許這種細微的心思,嘉靖自己都沒有發現。
隻是他對周夢臣寵信之極,但更多是邵元節,陶仲文的待遇轉到了周夢臣身上,也將周夢臣當成道士之流。此刻卻發現,似乎他看錯了。
嘉靖看了周夢臣的文章,思忖在三,說道:“傳周先生進宮。”
黃錦立即領命去了。
過了一會兒,周夢臣就來了。
嘉靖將這奏疏給了周夢臣說道:“周先生,你有什麽想法說說吧。”
周夢臣說道:“是。”隨即將內容再次講解一遍。
嘉靖偶爾發問,都被周夢臣圓滿的解答了。當然了,這也是嘉靖本來就沒有為難周夢臣的想法。不過有一件事情卻要問清楚的。他說道:“周先生,朕記得你當時你隻是承諾造戰車而已。而今如此大動幹戈,到底是什麽想法?我看你在奏疏之中的承諾,隻要原料足夠,
產量最少翻一翻。而今京營不堪戰,朝廷財政緊縮,造這麽多武器做什麽?”
的確,武器需要的角度來看。
京營已經廢了。這誰都知道。
附屬於京營的軍工作坊,也沒有什麽價值。
因為各地邊軍的兵器一般都自己來生產。甚至有一些要供應朝廷。供朝廷調配。
在戚家軍崛起之後,浙江都司就給朝廷上貢了好些年鳥銃,因為大家都覺得浙江鳥銃好。
但是在周夢臣看來,這簡直不知道該怎麽形容了。一支軍隊,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軍工企業。除了錢什麽也不需要朝廷的。而偏偏朝廷的主力京營已經不能打了。
<a href="https://m.yawenba.net" id="wzsy">yawenba.net</a>
這簡直是內外失衡。
周夢臣說道:“陛下,先師劉公對未能為陛下整頓好京營,而遺憾萬分。臣請問陛下,為什麽一定要整頓京營,蓋因邊軍日重,非朝廷之福。”
嘉靖聽了,歎息一聲,說道:“劉公之去,朕折肱骨。這樣的話,已經很少有人對朕說了。”
周夢臣心中暗道:“不是很少有人給你說了。而是你不願意聽了。”不過,周夢臣此刻無心拆穿嘉靖的自我感動,說道:“朝廷祖製以京營坐鎮京師,震懾天下,隻是正統之後,京營日衰,以至於今日。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臣無心揣測邊將之心,隻是邊將軍權日重。朝廷不得不多做考慮。”
“臣之所以這樣做,目的有三。”
“第一,將對邊軍兵器生產大多數安置於京師,形成新的內外製衡格局,畢竟而今大明軍隊無火器不可用。”
“第二,臣這一套生產體係,是生產數量越多,就越降低成本。臣保證,加以時日定然將各種兵器價格壓倒一個非常低的價目,有利於朝廷采購。也為朝廷節省軍費。”
“第三,兵堅甲利之後,或許可以重起爐灶,建立新的京營。”
嘉靖聽了,心中思索片刻,說道:“此事關係重大,尚需好好思量。”
嘉靖聽了之後,先是激動了一陣子,畢竟他對京營不滿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好幾次派大臣總督京營,想做出改變。但是總是事與願違。畢竟很多時候,即便是皇帝未必能做了快意事。
而今的嘉靖想要做事的心氣也散得差不多了。
心中的激動平息下來。細細思量就知道想要辦成需要多麻煩。
要改變而今的朝廷軍械生產格局,這裏有多少人事安排,還有權力紛爭。這些東西都不是皇帝一句話可以定下來的。
嘉靖本能就不想繼
續下去了。才說了這一句搪塞。
“陛下,不用一下子做出來,可以一步步的來。”周夢臣說道:“而今正是一個大好機會。大軍六萬出塞,所需要的兵器糧草火藥根本就是天文數字。邊塞各地未必能支應。朝廷或許要從南方抽調,臣改革軍器局之後,絕對能補上這個缺口。而且臣不會強迫各邊軍來用的。”
“臣可以讓邊軍來買。”
嘉靖說道:“買?”
周夢臣說道:“對。戶部每年都要撥給九邊各鎮軍費。其中就有軍械打造的錢。臣打造好之後,如果各邊鎮想要,可以討錢來買。”
嘉靖聽了,心中下意思否定了周夢臣的主意。
原因很簡單。九邊運輸困難,不管在北京價格多便宜,如果加上路費之後,這價錢一定高過在當地打造兵器。
畢竟對於大明來說,鐵並不是什麽稀罕物件,九邊很多地方就產鐵。
糧草運輸從後方送到前線,耗費七石,才有一石到的極端情況都會發生。可見兵器運送到前線,有多困難。
很多事情,並不是沒有想過。即便不這樣做,定然是有原因的。
隻是嘉靖同樣不了解工業化生產的威力,即便周夢臣搞的僅僅是最簡單的改革。生產效率的提升,也足夠壓低極大的成本。當價格壓得足夠低的時候,這一條線就活了。
而且官府運輸與私人運輸是效率又是不一樣的。
不過,嘉靖還是批準了周夢臣的奏疏。一方麵是因為嘉靖對周夢臣偏愛。一方麵也是現實。
的確即便不去想那些太遠的東西,僅僅是朝廷複套這一件事情上,就有很大的武器缺口。蓋因打仗與不打仗對武器的消耗是不一樣的,就拿刀來說。一柄長刀,如果不打仗,隻要保養好,用好些年是可以的,就好像家裏的菜刀。
但是如果一打仗的,一般情況下,一把長刀一定會卷刃的。各種火器的消耗更多。一般這個情況下,需要從各地運輸武器到前線,畢竟前線的產能也不是太夠的。
如果周夢臣能補上這個缺口,本身就省了朝廷不少錢。至於將來?
嘉靖沒有想那麽多。
將來沒有不需要,讓軍器局閑著就行了。並且令戶部單獨撥給五千兩給周夢臣,作為這一次改革的經費。雖然錢有些少了,但是周夢臣覺得精打細算一番,還是能支撐過去的。
隻是周夢臣剛剛出宮,工部傳來的消息就讓周夢臣大吃一驚。
讓他知道他小看殷正茂。也讓他知道,幹幹淨淨是怎麽樣的幹幹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