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這地方未免太晦氣了吧,您還是換個地方住吧,早在七八天前,下官就已經給您準備好了住處,蜀州有個大戶方家,新修的院子還沒入住,知道大人要來,專門讓出來給大人居住,所有的東西都是新的,方家有個兒子,和大人年歲差不多,是蜀地有名的青年才俊,釋儒道均有涉獵,最喜歡大人的詩詞,大人住過去,互相討教豈不美哉。”
蜀州通判裘正緊趕慢趕,等到了知州衙門的時候,盛長槐已經到了多時了,讓他三屍神亂跳的是,盛長槐叫人把蜀州官衙的人全部趕了出去,不光如此,從京城來的禁軍已經把知州府主院打掃幹淨,甚至連被褥都替盛長槐從外邊買來替換了原有的被褥。
看到知州大人兩口子的被害現場被破壞的幹幹淨淨,蜀州通判差點沒壓住火,這更是讓裘正確認,盛長槐就是個雛,保護犯罪現場這樣的常識竟然一點都不懂,讓裘正慶幸的是,幸虧知州家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是住在其他院子裏的,他也算回來的及時,緊攔慢攔才攔住了正準備收拾院子的禁軍。
盛長槐看著蜀州通判壓著火給他建議,心中不禁有些自得,自己這個官場新人演的不錯,作為一個看過好多部偵探小說和電視劇的人,他又豈能不知道保護犯罪現場的重要性,之所以這麽做,就是為了演一個走了狗屎運才立下從龍之功的年輕人。
說實話,他的才名即便是蜀州官僚以前不知道,等得到消息他被派來蜀州的時候,恐怕早就通過各種渠道打聽過了,更何況他還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演一個草包太難演了,不如演一個剛入官場的雛,再加上一點剛愎自用和驕傲自大,這才符合他的人設,和汴京傳來的消息才能對應上。
知州夫婦和同房是在正堂毒發身亡,所有的罪證都已經被蜀州通判收集起來,現場保護不保護也就沒什麽重要性了,再說了,知州被害的後續,殺死他兩兒一女的元凶,和知州被害應該是同一夥人,隻是讓盛長槐奇怪的是,殺死知州夫妻已經能達成目的,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將知州的孩子一起殺死呢。
盛長槐剛才已經去凶案現場看過了,蜀州知州的兩個兒子,就死在自家姐姐的院子裏麵,標記屍首的位置,就在距離知州女兒閨房十幾米的角落,蜀州通判也是個能人,判斷出凶殺地點離閨房不過七八米,也是標記起來的。
至於通判來的時候,正好看見禁軍要去打掃知州女兒的院子,正是盛長槐安排的,就卡在通判進門的那個時間,剛剛好被通判給攔了下來。
最後,為什麽要住在知州的院子裏麵,沒什麽比住在離案發現場最近的知州宅邸正房更近的地方了,這不正好方便盛長槐查看案發現場,盛長槐住進來,這知州宅邸的守衛肯定是要由護送他的禁軍接手,或是當初凶手作案時間太短,來不及破壞現場,蜀州通判又及時把現場保護起來,盛長槐去查看的時候,案發現場和之前凶手作案的時候一點變化都沒有。
時間比較緊急,盛長槐也隻發現了這一點,隻能等應付完通判之後再說。
“無妨,本伯爵殺過的人沒有一百也有七八十,不就是個案發現場嗎,當年我在應天府剿完山賊,就在山賊窩裏睡的,裘大人別把我當成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再說了,聖人有雲,子不語怪力亂神,本伯爵不信鬼神,更不怕鬼神。”
盛長槐裝出一副身子不怕影子斜,沒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大意淩然的樣子。他前世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村裏的集體公墓都是他們一幫小孩玩耍的地方,年紀大一些,一個人敢去集體公墓抓蠍子,膽子大的不得了,更不用說門口都是守衛,害怕一個死過人的地方嗎,至於晦氣不晦氣,盛長槐也不在乎,知州夫婦又不是死在臥室,是死在外邊大堂邊上的飯廳裏麵,有什麽晦氣的。
在農村,除了新建的房子,大多是都是死過人的,自家長輩大多去世的時候都是在生前睡的炕上,農村人講究這個,在長輩沒救的時候,會將長輩接回家裏,落葉歸根講的不光是死後埋在老家,死在自家炕上也是很多老人最大的心願,死後的第一次燒紙就叫做下炕紙,那時候才會把遺體抬到搭好的靈棚裏,也都是在自家院子裏麵搭建的。
“大人,我知道您不怕這些,但畢竟是百姓的一片心意。”
蜀州通判還想在做些努力,盛長槐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我離京的時候,太子殿下專門叮囑我,到地方上不要擾民,你這是叫本伯爵犯錯,好有把柄抓在你手裏拿捏嗎。”
盛長槐一口一個本伯爵,故意加重了語氣,仿佛對蜀州通判稱呼他大人有些不悅,不叫一聲伯爺,至少叫一聲伯爵大人,把一個幸進封爵,心高氣傲的年輕人演的淋漓盡致。
蜀州通判眼神亂跳,這叫什麽話,住在鄉紳家裏就能被抓住把柄,照盛長槐這麽說,平時他們接受鄉紳的宴請也算是收取賄賂了,好在一旁的蜀縣縣令不著痕跡的給他搖了搖頭,裘正才冷靜下來。
“既如此,下官也就在勸說文昌伯了。”
盛長槐表現的那麽明顯,裘正又豈能聽不出他的意思,還是妥協了,以文昌伯來稱呼盛長槐,好歹要完成轉運使大人交代的,好好安撫住盛長槐,別叫他添亂,等轉運使解決完手上的時間,永康軍能被調派過來就一切都不是問題了。
不等蜀州通判說起蜀州現狀,盛長槐假裝打了個哈欠。
“本伯爺一路奔波,有些累了,查案不急於一時,你們先下去吧,晚上,本伯爺做東,宴請蜀州官員和鄉紳,查案的事情,明天再說。”
蜀州通判還想說點啥,被跟他一起進來的蜀縣縣令拉了一把,見他搖了搖頭,強忍著不悅,隻好拱手拜別盛長槐,帶著本州的幾個縣令出了大堂。
剛走到外邊,裘正就怒氣衝衝的問道。
“朝廷派他來查案,我和轉運使催了好幾次,他倒好,不緊不慢,還有空去了趟青城山,全蜀州的官員,包括轉運使出城十裏迎接,錯過也就錯過了,現在可倒好,什麽查案不著急,明日再說,像他這樣,怎麽能擔當起國朝重擔,海學正和海大夫是瞎了眼嗎,整日裏替他吹噓,還有盧尚書。”
蜀縣縣令姓黃名文斌,乃是蜀州通判最看好的下屬,也是最能勸住他的,看自家上官這樣生氣,也是苦笑了一下。
“大人,轉運使不是說了嗎,隻要他不添亂,就是對蜀州局勢的幫助了,下官倒是理解為什麽把他派來了,官家剛剛登基,手裏沒人可用,一時不查也是有的,在說了,汴京城內庸碌的勳貴多了,不多他一個,當初您和轉運使大人上書朝廷,並非是解決不了此事,而是因為事情太大,不得已才為之,下官當時就說了,京城能派個精明能幹的最好,如果實在不行,隻要不添亂,那就是萬幸,是您和轉運使期望太高,所以才會生這麽大的氣。”
巴蜀從開國至今就一直不是很穩定,所以當地官員不怕來個庸碌的上官,就怕來個指手畫腳拖後腿的,蜀人性子烈,現在又是邊地,維穩才是最重要的,這已經是成都府的共識,蜀州通判來的晚,還沒有習慣,蜀縣縣令已經當了三任了,對當地的情況最了解不過,又是附郭縣令,所以蜀州通判才會這樣倚重他,能做到這樣的附郭縣令大宋都沒幾個。
“哎,,不說了,還是去通知鄉紳們晚上赴宴吧,先說是過兩天,這會又改到晚上,剛把大夥遣散,又要著急起來,這不是折騰人嗎,希望他別又有什麽新想法。”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app.com">xiaoshutingapp.com</a>
蜀州通判裘正也有些慶幸,幸好有黃文斌在一旁安撫,要不然他還真的就和欽差鬧出什麽不愉快,對蜀州局勢不僅沒什麽好處,反而將來自己做事給自己使絆子那就是最壞的局勢了。
想明白了之後,裘正也放下了,讚賞的看著黃文斌,不愧是自己和知州一同看好的人,自己被轉運使看好,雖然比知州大人來的早不了多少,但轉運使一直想把自己掉到成都去,早就有意推薦此人接手自己的位子。
“都散了把,先回衙門處理好自己的事情,晚上一同去赴宴吧,請客請客,連地點都沒說,說什麽他請大夥,不就是要我們給他接風嗎,裝什麽啊,方家不是有個酒樓嗎,就定下那裏。”
此時,在知州官邸的正房內,盛長槐等了好一會,才看到宋清走了進來。
“人都走了。”
宋清一拱手,對盛長槐說道。
“伯爺,都走光了。”
盛長槐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來了多少人,都問清楚了嗎。”
宋清用拍馬屁的口氣,誇張的說道。
“伯爺運籌帷幄,小的敬仰萬分,原來您把班頭和副班頭留下,是叫他們指認人的,小的雖然不明白為啥,但還是覺得伯爵高深莫測。”
盛長槐好笑的罵了一句。
“宋老哥怎麽會有你這樣的侄子,好歹是個營指揮使,一點當兵的樣子都沒有,做這個做派給誰看呢,宋老哥讓你過來混個功績,這點麵子我怎麽不會給,用得著這樣嗎,我在軍中沒相識的,也就宋老哥看到起我,把你派過來幫忙,你這是何苦,用不著這樣,咱們兩家將來是要做世交的。”
盛長槐偽裝歸偽裝,但事情還是要做的,蜀州官僚來一趟,自己都不知道有什麽人,那就是太失職了。
宋清正了正臉色,他這是故意的,他家族叔說了,盛長槐將來前途遠大,自己要能靠上他,將來的前程都不用族叔幫忙,本朝重文輕武,盛長槐看似以軍功入仕,將來必定是個文官,他們家族叔宋朝中打聽的清清楚楚,又是個願意親近武人的,這樣的人,不在起山的時候靠過去,等人家羽翼豐滿,錦上添花哪裏比得上現在雪中送炭。
宋家這一輩最成器的就是宋清了,這也是宋朝中拖了關係讓宋清成為護送盛長槐人選的原因,至於為啥不投靠比盛長槐更當紅的禹州係,還是那句話,禹州係不缺有人投靠,一個小小的營指揮使恐怕已經不在禹州潛邸出來的那幫人眼裏了,宋朝中自己貼過去才差不多,但宋朝中又拉不下那個臉,顧廷燁倒是個好選擇,但在禁軍待久了,宋朝中也知道自己不宜和顧廷燁走的太近,對自己對顧廷燁都不好,盛長槐在軍中沒有根基,現在投靠過去剛剛好,等盛長槐位高權重的時候,也就沒有那麽多的顧忌了,到時候恐怕他已經進入殿前司榮養起來了。
宋家沒有爵位,又不是將門,等宋朝中不掌權的時候,家族後輩也就照看不上了。
“蜀州除了附郭蜀縣之外,還有三縣,剛才除了蜀縣縣令和通判進來,江源縣令和晉源縣令在門外等候召見,崇慶縣令沒發現,聽班頭說,好像沒來蜀州,他們也不知原因,蜀縣縣令黃文斌是通判心腹,中毒身亡的知州對他也十分看好,聽說通判還有半年就要被調往轉運司,在蜀州不是什麽秘密,將來接任通判的,大概率是由蜀縣縣令升遷,各縣縣丞,主簿,除蜀縣縣丞李楊,均是蜀州本地文吏因軍功舉薦上來的,知州衙門司路參軍,司法參軍等大多是州府調派,但好像知州大人和通判大人更信任蜀縣縣令。”
連宋清都看出來了,知州衙門自有屬官,通判算是二把手,進來的時候竟然隻帶了蜀縣縣令,這就是讓人十分奇怪的地方,按道理,衙門屬官使起來不比附郭縣令更順手嗎,盛紘當年是做過通判的,盛長槐對這些倒是十分清楚。
蜀州通判裘正緊趕慢趕,等到了知州衙門的時候,盛長槐已經到了多時了,讓他三屍神亂跳的是,盛長槐叫人把蜀州官衙的人全部趕了出去,不光如此,從京城來的禁軍已經把知州府主院打掃幹淨,甚至連被褥都替盛長槐從外邊買來替換了原有的被褥。
看到知州大人兩口子的被害現場被破壞的幹幹淨淨,蜀州通判差點沒壓住火,這更是讓裘正確認,盛長槐就是個雛,保護犯罪現場這樣的常識竟然一點都不懂,讓裘正慶幸的是,幸虧知州家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是住在其他院子裏的,他也算回來的及時,緊攔慢攔才攔住了正準備收拾院子的禁軍。
盛長槐看著蜀州通判壓著火給他建議,心中不禁有些自得,自己這個官場新人演的不錯,作為一個看過好多部偵探小說和電視劇的人,他又豈能不知道保護犯罪現場的重要性,之所以這麽做,就是為了演一個走了狗屎運才立下從龍之功的年輕人。
說實話,他的才名即便是蜀州官僚以前不知道,等得到消息他被派來蜀州的時候,恐怕早就通過各種渠道打聽過了,更何況他還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演一個草包太難演了,不如演一個剛入官場的雛,再加上一點剛愎自用和驕傲自大,這才符合他的人設,和汴京傳來的消息才能對應上。
知州夫婦和同房是在正堂毒發身亡,所有的罪證都已經被蜀州通判收集起來,現場保護不保護也就沒什麽重要性了,再說了,知州被害的後續,殺死他兩兒一女的元凶,和知州被害應該是同一夥人,隻是讓盛長槐奇怪的是,殺死知州夫妻已經能達成目的,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將知州的孩子一起殺死呢。
盛長槐剛才已經去凶案現場看過了,蜀州知州的兩個兒子,就死在自家姐姐的院子裏麵,標記屍首的位置,就在距離知州女兒閨房十幾米的角落,蜀州通判也是個能人,判斷出凶殺地點離閨房不過七八米,也是標記起來的。
至於通判來的時候,正好看見禁軍要去打掃知州女兒的院子,正是盛長槐安排的,就卡在通判進門的那個時間,剛剛好被通判給攔了下來。
最後,為什麽要住在知州的院子裏麵,沒什麽比住在離案發現場最近的知州宅邸正房更近的地方了,這不正好方便盛長槐查看案發現場,盛長槐住進來,這知州宅邸的守衛肯定是要由護送他的禁軍接手,或是當初凶手作案時間太短,來不及破壞現場,蜀州通判又及時把現場保護起來,盛長槐去查看的時候,案發現場和之前凶手作案的時候一點變化都沒有。
時間比較緊急,盛長槐也隻發現了這一點,隻能等應付完通判之後再說。
“無妨,本伯爵殺過的人沒有一百也有七八十,不就是個案發現場嗎,當年我在應天府剿完山賊,就在山賊窩裏睡的,裘大人別把我當成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再說了,聖人有雲,子不語怪力亂神,本伯爵不信鬼神,更不怕鬼神。”
盛長槐裝出一副身子不怕影子斜,沒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大意淩然的樣子。他前世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村裏的集體公墓都是他們一幫小孩玩耍的地方,年紀大一些,一個人敢去集體公墓抓蠍子,膽子大的不得了,更不用說門口都是守衛,害怕一個死過人的地方嗎,至於晦氣不晦氣,盛長槐也不在乎,知州夫婦又不是死在臥室,是死在外邊大堂邊上的飯廳裏麵,有什麽晦氣的。
在農村,除了新建的房子,大多是都是死過人的,自家長輩大多去世的時候都是在生前睡的炕上,農村人講究這個,在長輩沒救的時候,會將長輩接回家裏,落葉歸根講的不光是死後埋在老家,死在自家炕上也是很多老人最大的心願,死後的第一次燒紙就叫做下炕紙,那時候才會把遺體抬到搭好的靈棚裏,也都是在自家院子裏麵搭建的。
“大人,我知道您不怕這些,但畢竟是百姓的一片心意。”
蜀州通判還想在做些努力,盛長槐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我離京的時候,太子殿下專門叮囑我,到地方上不要擾民,你這是叫本伯爵犯錯,好有把柄抓在你手裏拿捏嗎。”
盛長槐一口一個本伯爵,故意加重了語氣,仿佛對蜀州通判稱呼他大人有些不悅,不叫一聲伯爺,至少叫一聲伯爵大人,把一個幸進封爵,心高氣傲的年輕人演的淋漓盡致。
蜀州通判眼神亂跳,這叫什麽話,住在鄉紳家裏就能被抓住把柄,照盛長槐這麽說,平時他們接受鄉紳的宴請也算是收取賄賂了,好在一旁的蜀縣縣令不著痕跡的給他搖了搖頭,裘正才冷靜下來。
“既如此,下官也就在勸說文昌伯了。”
盛長槐表現的那麽明顯,裘正又豈能聽不出他的意思,還是妥協了,以文昌伯來稱呼盛長槐,好歹要完成轉運使大人交代的,好好安撫住盛長槐,別叫他添亂,等轉運使解決完手上的時間,永康軍能被調派過來就一切都不是問題了。
不等蜀州通判說起蜀州現狀,盛長槐假裝打了個哈欠。
“本伯爺一路奔波,有些累了,查案不急於一時,你們先下去吧,晚上,本伯爺做東,宴請蜀州官員和鄉紳,查案的事情,明天再說。”
蜀州通判還想說點啥,被跟他一起進來的蜀縣縣令拉了一把,見他搖了搖頭,強忍著不悅,隻好拱手拜別盛長槐,帶著本州的幾個縣令出了大堂。
剛走到外邊,裘正就怒氣衝衝的問道。
“朝廷派他來查案,我和轉運使催了好幾次,他倒好,不緊不慢,還有空去了趟青城山,全蜀州的官員,包括轉運使出城十裏迎接,錯過也就錯過了,現在可倒好,什麽查案不著急,明日再說,像他這樣,怎麽能擔當起國朝重擔,海學正和海大夫是瞎了眼嗎,整日裏替他吹噓,還有盧尚書。”
蜀縣縣令姓黃名文斌,乃是蜀州通判最看好的下屬,也是最能勸住他的,看自家上官這樣生氣,也是苦笑了一下。
“大人,轉運使不是說了嗎,隻要他不添亂,就是對蜀州局勢的幫助了,下官倒是理解為什麽把他派來了,官家剛剛登基,手裏沒人可用,一時不查也是有的,在說了,汴京城內庸碌的勳貴多了,不多他一個,當初您和轉運使大人上書朝廷,並非是解決不了此事,而是因為事情太大,不得已才為之,下官當時就說了,京城能派個精明能幹的最好,如果實在不行,隻要不添亂,那就是萬幸,是您和轉運使期望太高,所以才會生這麽大的氣。”
巴蜀從開國至今就一直不是很穩定,所以當地官員不怕來個庸碌的上官,就怕來個指手畫腳拖後腿的,蜀人性子烈,現在又是邊地,維穩才是最重要的,這已經是成都府的共識,蜀州通判來的晚,還沒有習慣,蜀縣縣令已經當了三任了,對當地的情況最了解不過,又是附郭縣令,所以蜀州通判才會這樣倚重他,能做到這樣的附郭縣令大宋都沒幾個。
“哎,,不說了,還是去通知鄉紳們晚上赴宴吧,先說是過兩天,這會又改到晚上,剛把大夥遣散,又要著急起來,這不是折騰人嗎,希望他別又有什麽新想法。”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app.com">xiaoshutingapp.com</a>
蜀州通判裘正也有些慶幸,幸好有黃文斌在一旁安撫,要不然他還真的就和欽差鬧出什麽不愉快,對蜀州局勢不僅沒什麽好處,反而將來自己做事給自己使絆子那就是最壞的局勢了。
想明白了之後,裘正也放下了,讚賞的看著黃文斌,不愧是自己和知州一同看好的人,自己被轉運使看好,雖然比知州大人來的早不了多少,但轉運使一直想把自己掉到成都去,早就有意推薦此人接手自己的位子。
“都散了把,先回衙門處理好自己的事情,晚上一同去赴宴吧,請客請客,連地點都沒說,說什麽他請大夥,不就是要我們給他接風嗎,裝什麽啊,方家不是有個酒樓嗎,就定下那裏。”
此時,在知州官邸的正房內,盛長槐等了好一會,才看到宋清走了進來。
“人都走了。”
宋清一拱手,對盛長槐說道。
“伯爺,都走光了。”
盛長槐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來了多少人,都問清楚了嗎。”
宋清用拍馬屁的口氣,誇張的說道。
“伯爺運籌帷幄,小的敬仰萬分,原來您把班頭和副班頭留下,是叫他們指認人的,小的雖然不明白為啥,但還是覺得伯爵高深莫測。”
盛長槐好笑的罵了一句。
“宋老哥怎麽會有你這樣的侄子,好歹是個營指揮使,一點當兵的樣子都沒有,做這個做派給誰看呢,宋老哥讓你過來混個功績,這點麵子我怎麽不會給,用得著這樣嗎,我在軍中沒相識的,也就宋老哥看到起我,把你派過來幫忙,你這是何苦,用不著這樣,咱們兩家將來是要做世交的。”
盛長槐偽裝歸偽裝,但事情還是要做的,蜀州官僚來一趟,自己都不知道有什麽人,那就是太失職了。
宋清正了正臉色,他這是故意的,他家族叔說了,盛長槐將來前途遠大,自己要能靠上他,將來的前程都不用族叔幫忙,本朝重文輕武,盛長槐看似以軍功入仕,將來必定是個文官,他們家族叔宋朝中打聽的清清楚楚,又是個願意親近武人的,這樣的人,不在起山的時候靠過去,等人家羽翼豐滿,錦上添花哪裏比得上現在雪中送炭。
宋家這一輩最成器的就是宋清了,這也是宋朝中拖了關係讓宋清成為護送盛長槐人選的原因,至於為啥不投靠比盛長槐更當紅的禹州係,還是那句話,禹州係不缺有人投靠,一個小小的營指揮使恐怕已經不在禹州潛邸出來的那幫人眼裏了,宋朝中自己貼過去才差不多,但宋朝中又拉不下那個臉,顧廷燁倒是個好選擇,但在禁軍待久了,宋朝中也知道自己不宜和顧廷燁走的太近,對自己對顧廷燁都不好,盛長槐在軍中沒有根基,現在投靠過去剛剛好,等盛長槐位高權重的時候,也就沒有那麽多的顧忌了,到時候恐怕他已經進入殿前司榮養起來了。
宋家沒有爵位,又不是將門,等宋朝中不掌權的時候,家族後輩也就照看不上了。
“蜀州除了附郭蜀縣之外,還有三縣,剛才除了蜀縣縣令和通判進來,江源縣令和晉源縣令在門外等候召見,崇慶縣令沒發現,聽班頭說,好像沒來蜀州,他們也不知原因,蜀縣縣令黃文斌是通判心腹,中毒身亡的知州對他也十分看好,聽說通判還有半年就要被調往轉運司,在蜀州不是什麽秘密,將來接任通判的,大概率是由蜀縣縣令升遷,各縣縣丞,主簿,除蜀縣縣丞李楊,均是蜀州本地文吏因軍功舉薦上來的,知州衙門司路參軍,司法參軍等大多是州府調派,但好像知州大人和通判大人更信任蜀縣縣令。”
連宋清都看出來了,知州衙門自有屬官,通判算是二把手,進來的時候竟然隻帶了蜀縣縣令,這就是讓人十分奇怪的地方,按道理,衙門屬官使起來不比附郭縣令更順手嗎,盛紘當年是做過通判的,盛長槐對這些倒是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