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陰雲密布,森然幽沉。鵝毛大雪飄飄灑灑、紛紛揚揚,似是打翻了天仙的粉盒,落個不停。
此時已然分不出山林、田野、皇城、宮殿,眼所能及之處,皆然渾白。
李承誌盤腿坐在廊簷下,腿下墊著毛氈,身上的裹著棉裘,麵前是一方幾案,手邊是一架火爐。
案上擺著幾樣吃食,爐上則燒著一口銅鼎。鼎中坐甕,甕中亮如琥珀,溢出絲絲酒香。
李承誌舉起酒盞,觸手溫熱,恰到好處。
他一口飲下,又低聲吟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已雪,能飲一杯無?”
元淵微微一怔,悵然歎道:“你倒是好雅性?”
他接過李承誌遞來的酒盞,吹了吹碗口的浮沫,慢慢啜飲了起來。
比起去年,元淵逾見沉穩。而麵對李承誌這位曾今的下屬,如今的上官,元淵的心態也很是自然。
就是眉宇隱藏著幾絲憂色慮,使整個人看起都有些陰鬱。
他私通城陽王元徽之妻於氏,如今已是滿城皆知。元徽逢人便稱,他必報此血海深仇。更是不顧宗室之顏麵,於廚會之日,將王妃於氏剝的精光,送到廣陽王府門前。
於氏是於忠從女,如今於氏舉族已定為逆賊,哪還有人為她出頭作主?
好在太後聖明,將於氏接入宮,而後又罰元徽鞭五十,並帶枷在閭闔門示眾。
至於元淵,人還未到北鎮,申飭到的聖旨就出了洛陽。就連廣陽王元嘉都受其牽連,吃了太後不少掛落。
這倒也就罷了,大不了蟄伏些時日。再請三兩個中人作和,想辦法與元徽平息了這場仇怨。
但好死不死,恰至他收到京中急報,大失方寸,六神無主之際,戰事猝發。
因他疏忽大意,中了柔然的聲東擊西之計。致使數萬輕騎突進狼山,擄掠武川,懷朔兩鎮。死傷鎮民數萬,燒毀民舍上萬家,損失牛羊、糧草無數。
是以,北鎮一役,凡領兵之將皆有賞賜,唯獨他,有過無功。
如今官爵盡除,待罪發落。
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可恨元徽,嚐嚐郡王之尊,竟攀附高肇。更是恬不知恥,奏請太後,稱要求娶高氏女為續弦。
佑大的高氏,就隻三個女兒,大女為太後,二女為河澗王元琛之妃,除了待嫁的高文君,還有哪一個?
故而他才急匆匆的來尋李承誌。
“找我沒用!”
李承誌直言不諱的搖著頭,“如今文君已複歸高氏,高司空為高氏之主,自是一言九鼎。故而他真欲令文君悔婚改嫁,誰都攔不住。
再者,此事之根源,還在於你與城陽王之仇冤。無論他娶不娶高氏女,都絕不會與你善置幹休。故爾你來尋我,並無半點用處。”
元淵吃驚道:“你就不急?”
“我為何要急?”
李承誌笑著回了一句,又提起酒甕,將二人酒盞續滿。
說句不好聽,且不敬的話: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說的就是元嘉這種人。
為貪權謀利,結果卻中了元英的借刀殺人之計。不但與李承誌這個準婿生隙,更是惡了太後。
之後又怕受李承誌連累,設計讓高文君脫離了宗室,複歸高氏。也怪他急功近利,操之過急,此事也鬧的滿城風雨,讓高肇顏麵大失,更是讓太後不喜。
偏偏自己的屁股又不幹淨,招惹的還是如元徽這種睚眥必報,九世不休的瘋子一般的人物。
而原本的曆史上,元徽為了報仇,於忠上位舔於忠,胡允華上位舔胡充華,劉騰上位舔劉騰,元乂上位又舔元乂。如此這般,終半生而不綴,隻做一件事:構陷元淵。
最後於六鎮之亂時,誣陷元淵謀逆,不知用了何手段,胡充華信以為真,使元淵與世子冤死北鎮。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既然做了初一,那就不要怪別人作十五,所以李承誌覺的,兩個字送給元嘉最為合適:活該!
“高文君要悔婚改嫁,你竟一點都不急?”
元淵似是不敢置信,雙眼瞪的有如銅鈴,“若真如此,你豈不是要淪為全天人的笑柄?”
“放心,真要悔婚了,淪為笑柄的隻會是高氏,而非我李承誌!”
李承誌似笑非笑,“再者,高司空若真有此意,兩月前初入京之時就悔了,何需等到今日?”
還有一句李承誌沒講:再退一萬步,這件事也根本輪不上高肇做主。
不看十日中,高文君至少有九日宿在宮中,剩下那一日,時而去陪長樂公主,時而又會去魏府。
甚至還來過李府兩次,不過未過夜,悄悄的來,待過半日後又悄悄的入了宮。
這分明就是高英有意為之。
一來若任由高肇做主,高文君十之八九會含恨自盡。二來也不想將事情做絕,不想徹底斷了與李承誌之間的那絲情誼。
也未嚐沒有製衡高肇的用意在內……
李承誌也不得不感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高英越來越像一個合格的政客了。
“難道隻是毀婚這一樁?”
元淵目光幽冷,“高司空兩月數奏,參你數樁大罪,亡你之心路人皆知,你安能穩坐如鍾,充耳不聞?”
哈哈,狐狸尾巴露出來的吧?
李承誌差點笑出聲。
也怪元淵管不住褲襠,招惹了元徽這樣的瘋子。如今朝野皆議,元嘉教子無方,門風堪優,焉能為天下百官之首?
<a href="https://m.yawenba.net" id="wzsy">yawenba.net</a>
元嘉已然兩辭,太後也照舊例勸了兩次。待這第三分辭呈一奏,怕是就會準了元嘉之請,除了他太尉之職。
元恪遺願,本就是高肇繼任,故而於情於理,高司空為高太尉,已是板上釘釘。
本就權勢滔天,若再讓他掌了天下兵權,怕是比元恪之時更甚。像元嘉這種已將高肇得罪到死的,哪裏還有活路?
此時竟連他與元淵的這點交情都要利用上,看來元英等人已然坐不住了。
所以何止是急,該是火燒眉毛,如坐針氈才對。
投帖之初,他就知元淵此來醉翁之意不在酒,此時逾發確定,定是授了元嘉之意,更有可能已得元澄並元英授計。
目的無非便是如崔光一般,勸他奪情起複,與高肇相衡。
隻要他與高肇鬥個你死我活,元嘉等人的壓力自然就能減輕許多。更甚至能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
可惜李承誌早已洞若觀火,將這些人的嘴臉看的一清二楚。怎會明知要被人當槍知,還欣然答應?
若他願意,早就予入宮之時應了高英之請。再不濟,崔光陪他釣魚那次,他也就順勢找個台階下了。又何須此時與勢同水火的元英等人虛情假義?
李承誌自嘲般的笑了笑,揮手道:“智遠兄之好意,承誌心領。是非自有公議,且還有三司、諸輔、太後等秉持公心,故而我何懼之有?而真若定我有罪,李某也絕無怨言,伏法就是。”
“至不濟,你也該上一封自辯的奏呈才對,就任由小人興風做浪,含血噴人?”
自辯?
那宮門好入,朝堂也好登。但要想出來,怕是就沒那麽輕鬆了。
莫說元英、高英、崔光等,便是高肇,也絕不會這般輕易的再讓自己置身事外。
李承誌隻是搖頭:“不用!”
看他油鹽不進,元淵急的心頭冒火。想起來此前元嘉與元澄與他的一番交待,他用力的一咬牙:“你既然斷定高肇必反,定是有幾分把握。
但因我一時糊塗犯下大錯,惹起朝野非議,父王不得不退位讓賢。而待高肇繼位,手握天下重兵,豈不是如虎添翼,更助長其不軌之心?”
李承誌已然不知說什麽好了。
到這一步,元嘉都還隻顧著謀權奪利,可見其雖有智慧,也不過是小聰明。
元嘉若真信高肇會造反,就不會讓元淵來找自己,而是去秘奏太後才對。
隻是他不想這太尉的位子還沒捂熱乎,就被高肇奪走。
想激自己替他擋刀,元嘉這是把自個當三歲小孩?
“便是如此,又與我何幹?”
李承誌一冷,嗬嗬冷笑道,“這二年來,我之行事世人有目共睹。便是稱一句‘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行無愧於人,止無愧於心’也不為過。便是有朝一日予九泉之下見到先帝,我也問心無愧。
是以還請智遠兄轉告太尉:萬事留些餘地,莫要逼人太甚,真當我李承誌就那般好哄?若再咄咄逼人,信不信我備著大禮直奔高府,與高司空把酒言歡?”
“你……你……你……”
元淵霍然起身,想不通李承誌為何說翻臉就翻臉。更是不敢置信竟願與高肇同流合汙。
他舉著手指哆哆嗦嗦,卻不知是該厲聲喝斥,還是溫言相勸。
高肇雖然也曾算計予他,但至少沒像父王這般出爾反爾,反複無常。更曾予歸京之際,專程拜訪予李承誌,欲與他冰釋前嫌。
更有甚者,高氏暫未悔婚,李承誌依舊是高肇名議的人從婿。
所以,李承誌真有可能做的出來。
元淵心中越來越沉,更是生出了一絲怨氣:也怪父親,不知是否行將就木,這一年來逾發糊塗,難辯是非。
若非受中山王與任城王蠱惑,廣陽王府何至與李承誌反目,何至與高肇成仇?
“廣陽王如何待我,你我心知肚明。而若非顧念舊日之誼,智遠兄今日連這府門都進不來。是以話已至此,恕李某不能遠送。李睿,送客……”
從小到大,何時受過這等羞辱,元淵恨不得拔出刀來和李承誌拚命。
但忽的想起李承誌為人秉性,並之前的諸般過往,若他敢放肆,李承誌難道不敢打自己一頓?
反過來再想,就連高肇專程登門,都沒落個好臉色,何況是他?
“好,那你我就拭目以待!”
元淵硬是忍下了一口氣,拂袖而去。
人已走遠,身後又響起“咯吱咯吱”的聲音。李承誌微一側目,卻是李始賢踏雪而來。
他不急不徐的走進廊亭,坐在元淵方才坐過的那張躺椅上。又提起瓷翁給自己倒了一盞,喝的嘖嘖有聲。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元嘉等人實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而如今已恩斷義絕,是友非敵,卻以為你仍會顧念舊情?簡直癡心妄想……”
李承誌蠕動了一下嘴唇,但稍一猶豫,又未作聲。隻是端起酒盞抿了一口。
今天元淵的舉止卻是很奇怪。
常理而言,兩方已勢同水火,元淵就不該來這一糟。
便是來了,至多也是敘敘舊,而非如此直接,欲“借刀殺人”、“禍水東引”之心昭然若竭。
事出反常必有妖。
便是元嘉已老糊塗,便是元英已氣惹遊絲,昏迷的時候比醒著的時候多,但還有元澄。
明知這般勸諫,自己定會翻臉,使兩方本就水火不容之勢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有何必要?
李承誌懷疑,要麽是元澄與元嘉被高肇逼的快要走投無路,要麽就是這兩個老賊覬覦到了什麽端倪。
不然元淵不會冒然說出“高肇必反”的話來。
連他都不敢這麽直接。
至於是哪一種,李承誌也不好判斷。
也是因為他根基太淺,底蘊不足,又久不涉朝堂,是以消息來源極其有限。
這要是高肇,怕是早已分析的有條有理,頭頭是道。
一想起高肇,李承誌心裏不由的一緊。
本以為拒絕招攬後,等待自己的必然是疾風驟雨。但這兩月以來,高肇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更有甚者,高湛時不時的就會來拜訪自己。雖然每次來都隻是敘舊,或是遊玩。但李承誌心知肚明,高肇這是在示好。
而李承誌不但沒有放鬆,反倒更加警惕。
不知為何,他直覺高肇在麻痹自己,暗中則憋著大招……
越想越是不安,李承誌霍然起身,高聲喝道:“李睿,予我備馬……不,備車,再備幾樣重禮!”
李始賢好不驚訝:“你欲出府,要去哪裏?”
除過陪高文君入宮那一次,這數月以來,李承誌還是第二次主動進城。
“不足半月便是冬至,想必那日崔府必是賓客如雲,門庭若市。故而兒子欲提前拜會尚書公!”
李承誌邊往外走邊回道:“不出意外,今夜應是會宿在崔府,父親與母親早些安歇!”
李始賢暗暗驚疑,更是一頭霧水:元淵所言,他聽的一字不差,為何就未聽出什麽不對來?
兒子這分明是猜到了什麽,跑去套問消息了……
第五四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此時已然分不出山林、田野、皇城、宮殿,眼所能及之處,皆然渾白。
李承誌盤腿坐在廊簷下,腿下墊著毛氈,身上的裹著棉裘,麵前是一方幾案,手邊是一架火爐。
案上擺著幾樣吃食,爐上則燒著一口銅鼎。鼎中坐甕,甕中亮如琥珀,溢出絲絲酒香。
李承誌舉起酒盞,觸手溫熱,恰到好處。
他一口飲下,又低聲吟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已雪,能飲一杯無?”
元淵微微一怔,悵然歎道:“你倒是好雅性?”
他接過李承誌遞來的酒盞,吹了吹碗口的浮沫,慢慢啜飲了起來。
比起去年,元淵逾見沉穩。而麵對李承誌這位曾今的下屬,如今的上官,元淵的心態也很是自然。
就是眉宇隱藏著幾絲憂色慮,使整個人看起都有些陰鬱。
他私通城陽王元徽之妻於氏,如今已是滿城皆知。元徽逢人便稱,他必報此血海深仇。更是不顧宗室之顏麵,於廚會之日,將王妃於氏剝的精光,送到廣陽王府門前。
於氏是於忠從女,如今於氏舉族已定為逆賊,哪還有人為她出頭作主?
好在太後聖明,將於氏接入宮,而後又罰元徽鞭五十,並帶枷在閭闔門示眾。
至於元淵,人還未到北鎮,申飭到的聖旨就出了洛陽。就連廣陽王元嘉都受其牽連,吃了太後不少掛落。
這倒也就罷了,大不了蟄伏些時日。再請三兩個中人作和,想辦法與元徽平息了這場仇怨。
但好死不死,恰至他收到京中急報,大失方寸,六神無主之際,戰事猝發。
因他疏忽大意,中了柔然的聲東擊西之計。致使數萬輕騎突進狼山,擄掠武川,懷朔兩鎮。死傷鎮民數萬,燒毀民舍上萬家,損失牛羊、糧草無數。
是以,北鎮一役,凡領兵之將皆有賞賜,唯獨他,有過無功。
如今官爵盡除,待罪發落。
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可恨元徽,嚐嚐郡王之尊,竟攀附高肇。更是恬不知恥,奏請太後,稱要求娶高氏女為續弦。
佑大的高氏,就隻三個女兒,大女為太後,二女為河澗王元琛之妃,除了待嫁的高文君,還有哪一個?
故而他才急匆匆的來尋李承誌。
“找我沒用!”
李承誌直言不諱的搖著頭,“如今文君已複歸高氏,高司空為高氏之主,自是一言九鼎。故而他真欲令文君悔婚改嫁,誰都攔不住。
再者,此事之根源,還在於你與城陽王之仇冤。無論他娶不娶高氏女,都絕不會與你善置幹休。故爾你來尋我,並無半點用處。”
元淵吃驚道:“你就不急?”
“我為何要急?”
李承誌笑著回了一句,又提起酒甕,將二人酒盞續滿。
說句不好聽,且不敬的話: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說的就是元嘉這種人。
為貪權謀利,結果卻中了元英的借刀殺人之計。不但與李承誌這個準婿生隙,更是惡了太後。
之後又怕受李承誌連累,設計讓高文君脫離了宗室,複歸高氏。也怪他急功近利,操之過急,此事也鬧的滿城風雨,讓高肇顏麵大失,更是讓太後不喜。
偏偏自己的屁股又不幹淨,招惹的還是如元徽這種睚眥必報,九世不休的瘋子一般的人物。
而原本的曆史上,元徽為了報仇,於忠上位舔於忠,胡允華上位舔胡充華,劉騰上位舔劉騰,元乂上位又舔元乂。如此這般,終半生而不綴,隻做一件事:構陷元淵。
最後於六鎮之亂時,誣陷元淵謀逆,不知用了何手段,胡充華信以為真,使元淵與世子冤死北鎮。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既然做了初一,那就不要怪別人作十五,所以李承誌覺的,兩個字送給元嘉最為合適:活該!
“高文君要悔婚改嫁,你竟一點都不急?”
元淵似是不敢置信,雙眼瞪的有如銅鈴,“若真如此,你豈不是要淪為全天人的笑柄?”
“放心,真要悔婚了,淪為笑柄的隻會是高氏,而非我李承誌!”
李承誌似笑非笑,“再者,高司空若真有此意,兩月前初入京之時就悔了,何需等到今日?”
還有一句李承誌沒講:再退一萬步,這件事也根本輪不上高肇做主。
不看十日中,高文君至少有九日宿在宮中,剩下那一日,時而去陪長樂公主,時而又會去魏府。
甚至還來過李府兩次,不過未過夜,悄悄的來,待過半日後又悄悄的入了宮。
這分明就是高英有意為之。
一來若任由高肇做主,高文君十之八九會含恨自盡。二來也不想將事情做絕,不想徹底斷了與李承誌之間的那絲情誼。
也未嚐沒有製衡高肇的用意在內……
李承誌也不得不感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高英越來越像一個合格的政客了。
“難道隻是毀婚這一樁?”
元淵目光幽冷,“高司空兩月數奏,參你數樁大罪,亡你之心路人皆知,你安能穩坐如鍾,充耳不聞?”
哈哈,狐狸尾巴露出來的吧?
李承誌差點笑出聲。
也怪元淵管不住褲襠,招惹了元徽這樣的瘋子。如今朝野皆議,元嘉教子無方,門風堪優,焉能為天下百官之首?
<a href="https://m.yawenba.net" id="wzsy">yawenba.net</a>
元嘉已然兩辭,太後也照舊例勸了兩次。待這第三分辭呈一奏,怕是就會準了元嘉之請,除了他太尉之職。
元恪遺願,本就是高肇繼任,故而於情於理,高司空為高太尉,已是板上釘釘。
本就權勢滔天,若再讓他掌了天下兵權,怕是比元恪之時更甚。像元嘉這種已將高肇得罪到死的,哪裏還有活路?
此時竟連他與元淵的這點交情都要利用上,看來元英等人已然坐不住了。
所以何止是急,該是火燒眉毛,如坐針氈才對。
投帖之初,他就知元淵此來醉翁之意不在酒,此時逾發確定,定是授了元嘉之意,更有可能已得元澄並元英授計。
目的無非便是如崔光一般,勸他奪情起複,與高肇相衡。
隻要他與高肇鬥個你死我活,元嘉等人的壓力自然就能減輕許多。更甚至能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
可惜李承誌早已洞若觀火,將這些人的嘴臉看的一清二楚。怎會明知要被人當槍知,還欣然答應?
若他願意,早就予入宮之時應了高英之請。再不濟,崔光陪他釣魚那次,他也就順勢找個台階下了。又何須此時與勢同水火的元英等人虛情假義?
李承誌自嘲般的笑了笑,揮手道:“智遠兄之好意,承誌心領。是非自有公議,且還有三司、諸輔、太後等秉持公心,故而我何懼之有?而真若定我有罪,李某也絕無怨言,伏法就是。”
“至不濟,你也該上一封自辯的奏呈才對,就任由小人興風做浪,含血噴人?”
自辯?
那宮門好入,朝堂也好登。但要想出來,怕是就沒那麽輕鬆了。
莫說元英、高英、崔光等,便是高肇,也絕不會這般輕易的再讓自己置身事外。
李承誌隻是搖頭:“不用!”
看他油鹽不進,元淵急的心頭冒火。想起來此前元嘉與元澄與他的一番交待,他用力的一咬牙:“你既然斷定高肇必反,定是有幾分把握。
但因我一時糊塗犯下大錯,惹起朝野非議,父王不得不退位讓賢。而待高肇繼位,手握天下重兵,豈不是如虎添翼,更助長其不軌之心?”
李承誌已然不知說什麽好了。
到這一步,元嘉都還隻顧著謀權奪利,可見其雖有智慧,也不過是小聰明。
元嘉若真信高肇會造反,就不會讓元淵來找自己,而是去秘奏太後才對。
隻是他不想這太尉的位子還沒捂熱乎,就被高肇奪走。
想激自己替他擋刀,元嘉這是把自個當三歲小孩?
“便是如此,又與我何幹?”
李承誌一冷,嗬嗬冷笑道,“這二年來,我之行事世人有目共睹。便是稱一句‘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行無愧於人,止無愧於心’也不為過。便是有朝一日予九泉之下見到先帝,我也問心無愧。
是以還請智遠兄轉告太尉:萬事留些餘地,莫要逼人太甚,真當我李承誌就那般好哄?若再咄咄逼人,信不信我備著大禮直奔高府,與高司空把酒言歡?”
“你……你……你……”
元淵霍然起身,想不通李承誌為何說翻臉就翻臉。更是不敢置信竟願與高肇同流合汙。
他舉著手指哆哆嗦嗦,卻不知是該厲聲喝斥,還是溫言相勸。
高肇雖然也曾算計予他,但至少沒像父王這般出爾反爾,反複無常。更曾予歸京之際,專程拜訪予李承誌,欲與他冰釋前嫌。
更有甚者,高氏暫未悔婚,李承誌依舊是高肇名議的人從婿。
所以,李承誌真有可能做的出來。
元淵心中越來越沉,更是生出了一絲怨氣:也怪父親,不知是否行將就木,這一年來逾發糊塗,難辯是非。
若非受中山王與任城王蠱惑,廣陽王府何至與李承誌反目,何至與高肇成仇?
“廣陽王如何待我,你我心知肚明。而若非顧念舊日之誼,智遠兄今日連這府門都進不來。是以話已至此,恕李某不能遠送。李睿,送客……”
從小到大,何時受過這等羞辱,元淵恨不得拔出刀來和李承誌拚命。
但忽的想起李承誌為人秉性,並之前的諸般過往,若他敢放肆,李承誌難道不敢打自己一頓?
反過來再想,就連高肇專程登門,都沒落個好臉色,何況是他?
“好,那你我就拭目以待!”
元淵硬是忍下了一口氣,拂袖而去。
人已走遠,身後又響起“咯吱咯吱”的聲音。李承誌微一側目,卻是李始賢踏雪而來。
他不急不徐的走進廊亭,坐在元淵方才坐過的那張躺椅上。又提起瓷翁給自己倒了一盞,喝的嘖嘖有聲。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元嘉等人實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而如今已恩斷義絕,是友非敵,卻以為你仍會顧念舊情?簡直癡心妄想……”
李承誌蠕動了一下嘴唇,但稍一猶豫,又未作聲。隻是端起酒盞抿了一口。
今天元淵的舉止卻是很奇怪。
常理而言,兩方已勢同水火,元淵就不該來這一糟。
便是來了,至多也是敘敘舊,而非如此直接,欲“借刀殺人”、“禍水東引”之心昭然若竭。
事出反常必有妖。
便是元嘉已老糊塗,便是元英已氣惹遊絲,昏迷的時候比醒著的時候多,但還有元澄。
明知這般勸諫,自己定會翻臉,使兩方本就水火不容之勢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有何必要?
李承誌懷疑,要麽是元澄與元嘉被高肇逼的快要走投無路,要麽就是這兩個老賊覬覦到了什麽端倪。
不然元淵不會冒然說出“高肇必反”的話來。
連他都不敢這麽直接。
至於是哪一種,李承誌也不好判斷。
也是因為他根基太淺,底蘊不足,又久不涉朝堂,是以消息來源極其有限。
這要是高肇,怕是早已分析的有條有理,頭頭是道。
一想起高肇,李承誌心裏不由的一緊。
本以為拒絕招攬後,等待自己的必然是疾風驟雨。但這兩月以來,高肇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更有甚者,高湛時不時的就會來拜訪自己。雖然每次來都隻是敘舊,或是遊玩。但李承誌心知肚明,高肇這是在示好。
而李承誌不但沒有放鬆,反倒更加警惕。
不知為何,他直覺高肇在麻痹自己,暗中則憋著大招……
越想越是不安,李承誌霍然起身,高聲喝道:“李睿,予我備馬……不,備車,再備幾樣重禮!”
李始賢好不驚訝:“你欲出府,要去哪裏?”
除過陪高文君入宮那一次,這數月以來,李承誌還是第二次主動進城。
“不足半月便是冬至,想必那日崔府必是賓客如雲,門庭若市。故而兒子欲提前拜會尚書公!”
李承誌邊往外走邊回道:“不出意外,今夜應是會宿在崔府,父親與母親早些安歇!”
李始賢暗暗驚疑,更是一頭霧水:元淵所言,他聽的一字不差,為何就未聽出什麽不對來?
兒子這分明是猜到了什麽,跑去套問消息了……
第五四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