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震關向北,穿過岐州的汧陰縣,再到新平郡,也就將將三百裏。
再從新平到涇州,還不到兩百裏。
這五百裏,幾乎是一馬平川,若是快馬行軍,也就四五個時辰……
南梁與吐穀渾的計劃其實很簡單:買通大震關守將長孫壽,和通往關中必經之路上的汧陰縣縣令、並新平郡郡守,將部分大軍藏至涇州治下的新平郡、烏支縣。
然後再讓離關中鎮守府最遠、也最不好調兵的涇州內亂,引誘鎮守府來救。
等奚康生出兵,行止新平、涇州之間時,藏在關外的數萬大軍就會突然入關,聯合新平和烏支的伏兵,並涇州城下的劉慧汪等,三麵伏擊奚康生。
除此外,還有西南的吐穀渾與黨項、西北的高昌(疏勒)與柔然等陳兵於境,對諸邊數州並各鎮進行牽製,令其不敢回援。
將關中鎮守府平定,然後再騰出手,內外夾擊,諸個攻破關中周邊的各州府和軍鎮。
等洛陽反應過來時,關中數州,以及以西的涼州等地,早已落入了南梁及胡族之手。
甚至如何瓜分都已經商量好了:隴山以東,也就是關中五州盡屬南梁。
隴山以西的梁州、秦州、河州、涼州,以及武都鎮,鄯善鎮(非新疆鄯善,指今青海樂都),抱罕鎮,敦煌鎮等,這近萬裏之廣的元魏疆土,則由吐穀渾、黨項、高昌、柔然等胡族均分。
但千算萬算,誰也沒料到,天下突然掉下來了個李承誌?
南梁與胡族想破腦袋也不會想到,辛苦數年,五國暗中聯絡商議無數次,聚兵超二十萬,幾乎能割走大魏近三成的疆土、兩成的民戶,且無限接近於成功的一場驚天謀劃,竟毀於一個無名小卒之手?
要不是李承誌,百分之一萬可以肯定,奚康生絕對會上當……
此時回頭再想,就連奚康生都覺的好不可思議,甚至有些兒戲:
約兩月前,他接到張敬之的急報,信中說祖居李氏子弟散盡家財,征召義師,意欲平叛。
其心可嘉,其誌可壯,其行……可憫……
在奚康生看來,這個叫李承誌的,至多也就是壯壯聲威,留一段可歌可泣的佳話。
隻因這次做亂的劉慧汪,絕不是以往那種以少至多,邊劫掠邊裹挾、慢慢壯大的亂賊。
“病佛”之名,就連奚康生之前都有耳聞,他最頭疼的也是這種以宗教之名起事的首腦人物。
其麾下盡是忠實信徒,即便不是,也能將你蠱惑成是。
這樣的亂賊,豈是那麽好平定的?
不見其振臂一呼,便應者如雲,短短幾日就聚起了上萬眾。佑大的涇州,甚至連匹快馬都沒來的及派出城,就被圍成了鐵桶?
所謂的世族子弟征召義師之舉,說不定連個火花都冒不起來,就被反賊撲滅了……
什麽李承誌之類的,對他而言連插曲都算不上。但對於劉慧汪,奚康生卻是重視到不能再重視,使出渾身解數,一邊急向朝廷求援,一邊加急征調五州兵馬,募集糧草。
但沒兩旬,張敬之和楊舒聯合署名的第二封信又來了。
好家夥,這離上一封說到李承誌準備起兵,才過去了多長時間?
再看看信中寫了什麽:旬日,李承誌整備鐵騎、甲卒四千,圍賊於涇陽城北,大勝……殲敵逾千、俘五千。
另獲騾馬千餘匹、鐵甲千餘、車駕數百……
奚康生以為眼花了,又看了一遍。
沒錯,上麵就寫著:叛賊有六千兵,其中騎兵、鐵甲就各有一千多,還有數百駕車,這不是精銳是什麽?
奚康生都懷疑,自己讀的是不是假兵書?
孫子說的: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這句,難道是錯的?
翻遍史誌古籍,以少勝多的例子不少,但沒有一例,能比的上這一仗詭異:以一半之兵,圍攻雙倍之敵,竟然能全殲?
更過分的是,敵軍並非不戰而降,而是剛剛正正的打了一場,並且是苦戰。
那你這“無一折損”,又是怎麽來的?
這是把我當傻子糊弄呢?
奚康生當即斷定,這是楊舒是張敬之已落入叛賊之手,被脅迫了。
而這般誇張、詭異的戰績,其實就是楊舒和張敬之在給自己給暗號……
驚疑之下,奚康生立即就派出細作前往探查。又怕悉數被亂兵裹挾,所以他足足派出了十二路。
其中八路自華州鎮守府出發,或偽裝成亂民,或偽裝成流寇,甚至偽裝成羌胡馬賊,先潛行至涇州最東的趙平郡,盡可能的向涇州各境滲透,或是潛入叛軍內部。
目的隻有一個,探查叛軍兵力、動向、及涇州各郡各縣的實況。
至少也要查明哪些縣被叛賊占了,哪些縣還安然無恙。
剩下的四路,則是兩北各兩支。
南路經岐州,北路經豳州(緊鄰涇州烏支縣,在今陝西郴縣),均是想繞開涇州,快馬直抵涇州西北的高平鎮。
這兩路的目的一是讓高平鎮軍即刻封鎖涇州往西,佇立於關隴要衝、關中四關之一的蕭關,及其餘各處小關,以免叛賊與胡族勾聯,裏應外合。
其二是,探明涇州治下最西端,也就是緊靠隴山的隴東郡實況。
隻要查明隴東治所在的涇陽城,及其治下最西的朝那縣是否已落入賊敵之手,自然就能知道,張敬之和楊舒是被脅迫了,還是反了,以及李承誌的實情。
除此外,他還鄭重其事的給張敬之和楊舒各寫了一封信,信中叫苦連天,將涇州刺史胡始昌罵了個狗血噴頭,大意無非是胡家惹出來的禍事,憑什麽由他來擦屁股?
要是沒好處,那就讓涇州和胡家慢慢等著吧……
信中盡顯推托之意,並言明關中數州既便征兵,至多也就三萬,而且就算出兵,至少也到一月以後了……
也就是被李承誌誤以為奚康生要跑來摘桃子、搶功勞的那封信。
其實正月中旬初,朝廷都還不知道涇州已亂,奚康生就已給關中各州、郡、縣下令緊急征兵。截止李承誌大破李文忠時,各州已報上來的,光是已召的戰兵,就已超五萬。
奚康生寫這封信的目的,當然是以防萬一,為了迷惑敵賊……
結果,就連奚康生也沒想到,十二路細作中,繞路最多,路程最遠的北路細作,竟是回來最快的兩支?
第一支先帶來了高平鎮的回信:鎮將閻提和副鎮將陸恭均有親筆手書:說隴東郡城涇陽有沒有落入叛敵之手暫且不知,但朝那縣城,絕對還未陷落。
原因很簡單,朝那離高平鎮也就百裏遠,快馬還不到一個時辰。
而地處隴山最北端,用來抵禦北部胡族的蕭關,以及蕭關長城,離朝那縣還不到二十裏。
李承誌的戰馬、還有那些從李文忠手裏繳獲而來的驢騾駑馬等,天天都會趕到關下放牧。關隘守將幾乎隔三岔五就和宋禮深混在一起喝酒,更是動不動就跑到朝那城,去女閭(官妓)青樓廝混。
這玩意都還開著,像是陷落的樣子麽?
更何況,胡保宗和李鬆前前後後從高平鎮運了多少東西回來?
糧食、戰馬、鐵料、弓箭、車駕……高平鎮的那些軍頭爭著搶著帶兵押送,隻當是放風撒歡兒的好機會……
看到信,奚康生眼珠子都快突出來了。
這麽一來,豈不是說,楊舒和張敬之那兩封急報裏講的全是真的?
怎可能?
這比見了鬼還要讓奚康生驚奇?
驚駭之下,奚康生又算了算李承誌應該有多少兵力。
先是兵:大敗李文忠之前,李承誌就已有四千戰兵,再加上新俘的五千,這就快上萬了……
其次是馬。
光是戰馬就已近兩千匹,還不算從兩縣征集和李文忠手中俘獲的駑馬、驢騾。
若全加起來,至少四千,算少一點,也能建造兩千騎兵了。
還有鐵料:從民戶手中征集的、從高平鎮買來的,加起來已超三十萬斤,以百斤鐵打一副甲來算,也能打三千副甲。
一萬可戰之卒,其中至少兩千騎兵,三千甲卒……便是剩下的那五千,也有木甲可穿。
另有車駕近千,步弓騎弓箭矢無算……這完全已稱的上是強軍了。說實話,關中鎮守府的常駐軍都達不到這個水平。
奚康生正自懷疑這其中的水份有多大,派往北路的第二支細作也回來了。
這一支更絕:不但進了朝那城、涇陽城,親自見到了張敬之和楊舒,查明了兩城以隴東境內的實況,還帶來了李承誌敬獻給奚康生的大禮:三副氈甲,三把藍鐵鋼刀,三張鋼盾!
細作順便探清了李承誌的白甲營到底是怎麽會事,以及自李承誌從祖居縣李家堡開智後,至如今計劃進兵涇州的其間的所有細節和過程。
至此,李承誌麾下戰兵雖沒有他猜測的那麽多,隻有四五千,但俱是精壯悍卒。
雖然騎兵隻計劃打造一千,但卻是雙馬,甚至是俱裝……
當見到那甲和刀,還有盾,奚康生隻有一種感覺:不可思議。
即便張敬之已經替李承誌隱瞞掉了八成還多,隻說至今快兩月,也才打造出了不足千副,但依然讓奚康生心驚肉跳。
大魏最為強盛的虎騎,也才堪堪過萬,而且絕無如此配裝。
他根本就不關心一個傻子是怎麽突然聰明起來的,更不關心李家堡是不是真的有萬斤金。
而是這樣的刀、甲、盾,就不應該是僅僅兩月時間,就能製式打造而成的。
一副全甲,包括劄甲、頭盔、披膊、甲裙、鋼盾等,竟還不到五十斤?
強度足以與魚鱗甲相媲美,但重量卻隻有全身魚鱗甲的一半?
豈不是說,隻要是能入伍的青壯,拉過來就可能充任重甲步卒,而不是像鎮守府這般,能背的動全身甲還能打的動仗的,萬餘兵丁中可能連一千都挑不出來?
還有那刀:別說普通士卒,就連朝廷配給軍主級以上的將軍的官刀,都該扔進茅坑……
給李承誌算少一些,一月就能打造三至五百或步或騎的甲卒,那一年又是多少?
隻需給他兩年,他就能打造出一萬類似於大魏虎騎的鐵軍……
潛意識中,奚康生對李承誌的警惕無限拔高,甚至一度超過了劉慧汪。
劉慧汪再厲害,頂多也就是會蠱惑人心,讓信徒心甘情原為他赴死。
但僧眾再瘋狂,再不怕死,也是血肉之軀……
而李承誌呢?
這種幾乎用鐵罐子包出來的甲卒,想殺掉一個,得死拚掉多少敢舍生忘死,悍勇拚命的官兵?
所以,壓根不是楊舒、張敬之等人以為的,奚康生和李始賢犯了同樣的毛病,根本不信他們急報中所說的內容。
而是奚康生直接把李承誌當成了比劉慧汪還要危險的人物……
要不是新平和岐州出了變故,奚康生差一點,就先起兵把李承誌給圍了。
剿還不至於,畢竟奚康生還是要點臉的:李承誌半點錯都沒犯不說,還散盡家財義助平叛,就因為他太出色,朝廷害怕到時控製,所以就把他剿了?
那元魏朝廷的臉麵、信譽、名聲等,怕是能毀個一幹二淨。
奚康生就是想搞清楚,到底是楊舒和張敬之誇大其詞,還是李承誌確有其能?
若是後者,那等待李承誌的最好的結果,也隻能是如祖父李其一般,老死洛陽。
甚至連李始賢的待遇都沒有:困死涇州,數年連州城都未邁出過一步……
幾日後,正當奚康生猶豫不決,考慮是先調這五萬大軍圍困隴東,收服李承誌,還是直攻涇州,剿滅劉慧汪的時候,其餘幾路細作的消息也陸續傳了回來。
北路其本正常,甚至烏支李氏已反,烏支已舉縣投敵,也未讓奚康生驚訝半分。
但有造反,必有地方豪強支持,這已有成了元魏朝的慣例。
甚至涇州以南的鶉觚、陰密兩縣陷落,奚康生也不覺的奇怪。
這都一月有餘,叛軍攻占幾座縣城再正常不過。
不正常的是,混入亂軍中的細作竟然探查到:偶有半夜時分,鶉觚、陰密兩縣會有快馬出城,奔往新平郡城。
更詭異的是,新平城的守軍,竟將這些叛賊悄悄放進了城?
等再查到這些快馬十中六七都是胡騎,而且還不是內附的胡族,是從境外潛入關內的時候,奚康生才知道,事情大發了。
此時,他哪裏還有空閑管李承誌一個月是不是能武裝出數百鐵騎、或是甲卒出來?
老巢都快要被端了……
一查之下才知道,不但是新平郡,竟連大震關都出了問題。
震關守將長孫壽,將整整近萬吐穀渾鐵騎、萬餘南朝甲卒放進了關。
除此外,關外還埋伏有重兵,隻等關內響應,便會大舉入關。
至於關內的響應又指的是什麽,長孫壽一概不知。
但奚康生能猜到啊?
除了埋伏他,還能指什麽?
奚康生恨不得一刀將逼反長孫壽的元麗砍了。
驚駭之餘,他緊急聯絡專門抵禦吐穀渾和黨項的武都、抱罕、鄯善三鎮。
果不其然,三鎮均發現,吐穀渾與黨項蠢蠢欲動,有大舉陳兵於境的跡像。
同時,北邊的高平鎮也送來急報,稱有高昌、柔然部落突然南遷,比往年早了近一月……
和南朝、還有這些胡族打了半輩子的仗,奚康生哪還不知道北邊這兩支,也絕對是有備而來。
好家夥,這可是五國聯盟啊……
驚肯定會驚,但嚇住奚康生絕不至於。
他太了解這些胡人的習性了:典型的欺軟怕硬,有奶就是娘,有便宜就上……
什麽協議、盟約,在這些胡族眼中連狗屁都不如。如果看到便宜占不到不說,可能還會吃虧,這些王八絕對一個跑的比一個快。
包括南朝也一樣,不願於北朝交惡,更不願主動挑起戰端的世家大族一抓一大把,其中就包括南梁的皇帝蕭衍。
奚康生料定,一旦謀劃失敗,跑的最快,最先背信棄義的,絕對是南朝……
所以,在他看來,關中看似危在旦夕,但已然提前識破了敵方的奸計,再仔細謀劃、慎重布置,進而將計就計,反敗為勝的把握非常大。
這不,都還不足月,就被奚康生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徹底翻了盤。
他先急令雍州刺史元麗暗中控製了大震關,而後又大放風聲,詐稱起兵三萬、五萬、或是六萬,將會分三路直攻烏支、鶉觚,以及涇州。
其實何止三萬?
三個三萬都不止,不算民夫,光是戰兵,奚康生就征召了整整十萬。
一萬交予元麗,扼守大震頭,再遣一萬五,由李韻帶領,自雍州繞行,潛至隴山,封鎖蕭關等自涇州向西的關口。
再急報高平鎮,扼守北路。
剩下的近八萬大軍再分三路,由奚康生親率兩萬為餌,行進新平。
等於所有的退路都被封死了,隻等甕中捉鱉。
至於陣兵境外的各支敵軍,隻要各鎮不動,借他們十個膽子,也不敢擅動半分。
大魏即便在走下坡路,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然再過十數年六鎮之亂後,就該是南朝或是胡族占據中原。而不是被大魏一分為二後的西魏和東魏從北掃到南,從西打到東……
藏在新平和鶉觚的兩萬敵軍自以為得計,半夜時分就有一萬先出了城,埋伏在新平城外。另各有五千,分別藏在新平城和烏支城內,等天亮奚康生進了口袋,就會三麵齊出,聚而殲之。
而當夜劉慧汪接到的命令,則是一定要牽製住李承誌,即便劉慧汪不敵,隻要等聯軍滅了奚康生,自然就會騰出手來支援他。
所以天剛亮,李文孝便擺出了一副大舉而攻的架勢……
但誰曾想,天都還未亮,新平和烏支城內倒先打了起來?
原來半夜時,聯軍前腳出城,後腳就有受奚康生之令,潛入城中的細作打開了城門,放官兵入了城。
到此時,聯軍才驚覺,不但沒有圍住奚康生,到頭來,反倒被奚康生圍了個水泄不通。
新平城內的那五千步卒已被殲了七七八八,出城埋伏的這一萬步騎參半的聯軍,到天亮才發現,奚康生竟連夜掘了南河(在新平以南,涇水分支之一)?
南麵是水,北麵是城,且已被官兵所占,西麵則是看不清盡頭的大軍,目測至少三四萬。
詭異的是,東西竟空空蕩蕩?
明知圍三闕一,必有毒計,但還能怎麽辦?
隻能硬著頭皮逃。
結果便是,被奚康生的六萬大軍圍至一處桑林,隻是放了一把火,就燒死了六七千……
而李承誌的塘騎看到的那一千潰兵,其實是奚康生故意用來迷惑藏在鶉觚的那支胡騎的誘餌。
不可謂不狠……
感覺新平的動靜好像越打越小了,慕容定才驚覺不對,派快馬一探才知,新平郡早已落入奚康生之手。
一萬聯軍被燒死了大半,追殺了小半,生擒的已不足千……
驚懼之下,慕容定懷疑大震關也早已落入了奚康生之手,向南已然是不能逃了。
此時隻剩兩條路:一路向西,遁入隴山,或碰碰運氣,看能不能詐開蕭關。
第二則是向北。
北方雖有高平鎮軍駐防,但秦長城早已殘破不堪,數百裏的邊境不可能處處都有兵攔截,憑著馬快弓強,當能覓到一線生機。
慕容定當麵立斷,五千胡騎兵分兩路,由他率三千直奔向北,另兩千則趕卦涇州城下,接應慕容青孤。
也就隻有這一個兒子,不然他連這兩千都帶走了……
……
已是西時,太陽漸西。
大戰剛剛停歇,新平城下也已被殺的血流成河。
不止是敵軍,還有內賊……
奚康生不是李承誌,他根本不需要審,更不需要一一辨別、指認。
在他看來,不願降賊或是沒有同流河汙的,不是已被逆賊迫害致死,就是被下了獄。
所以,官兵入城後,城內還活著的這些,而且看模樣活的還比較光鮮的,不管是官還是吏,統統斬首,家人流放……
畢竟年近半百,不但熬了一夜,而且體力和精神消耗極大,奚康生早已困乏不堪。
派府中長史領著大軍趕往鶉觚和涇州,他又尋了處幹淨的府宅,準備歇上一歇,順便等元麗的急報。
但怪異的是,身體明明乏的不行,腦中卻異常清明,沒有一絲想睡覺的意思。
不應該啊?
潛入境內的敵軍已被滅了個七七八八,隻剩一個慕容定,嗯,至多再加上一個劉慧汪,又能翻出多大的浪花來?
四麵早已被圍死,這兩個逃都沒地方逃。
那還能有什麽能讓自己心生不安?
奚康生思來想去,好久才發現,自己竟然漏掉了李承誌。
李承誌?
李承誌……
奚康生默念了好幾遍,又微一哂笑。
此時再想來,自己著實有些小題大作了。
和此前的關中之亂比起來,李承誌簡直不值一提。
即便真是不出世的天才,調教好了,照樣能為朝廷所用。
隻憑一絲臆測就猜測人家會反,實非丈夫所為。
況且,人家還立了如此大功……
才十七歲啊,多好的年紀?
自己十七歲的時候在做什麽?
記得才剛入柔玄鎮將李兜麾下,遷為前峰軍主。
十石的硬弓可連開百箭,半斤的鐵箭,箭箭都可射穿百步外的馬身……
如此一想,這李承誌也沒有多出奇嘛?
運冰築城也罷,月鑄數百鋼甲也罷,都隻是奇巧淫技,不值一哂。
至少這武力,肯定是比不上老夫的。
不過這兵帶的倒是不錯,不愧為將門之後……嗯,還有這秉性也不賴。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提三尺劍,立不民之功,區區錢財,算得什麽?
猝然敗了大敵,解了生平少有之危機,奚康生頓時意氣風發,胸襟何止高闊了一倍?
就連眼界都不止拔高了一籌,之前被他疑慮可能會成為隱患的李承誌,此時竟成了少有的人才。
當然,絕對離不開這一月以來,楊舒、張敬之二人三天兩頭發給奚康生的急報。
一個使勁捧,將李承誌吹的如同聖潔君子,簡直是天上少有,地上無雙。
另一個使勁護,句句不離李承誌經了多少波折,費了多少家財,行事多麽有分寸,多麽知進退……
雖然兩人信中多有矛盾之處,比如張敬之:早先還說李承誌桀驁不馴,百無禁忌,之後則又將李承誌誇成了謙恭如玉的君子……
但奚康生至少能看出來,這李承誌,是真的入了楊舒和張敬之的法眼。
他愈發好奇,早就起了一定要見一麵的心思。想著稍緩一緩神,順便確認大震關無礙、關外伏兵盡退後,再赴涇州也不遲。
想必那時候,劉慧汪早被李承誌和自己派去的大軍兩麵夾擊給滅幹淨了……
越想越是平靜,漸漸來了絲困意,奚康生靠著軟塌,打起了呼嚕。
不知過了多久,突聽一聲“啁啁”的鳥叫,而後又是一聲如野獸般的低哮。
“孽畜!”奚康生一聲低罵,緩緩睜開了雙眼。
聽到罵聲,塌邊的角落頓時立起一雕一獒,歡快的跑過來,在他膝邊蹭了蹭。
奚康生隨手揮開,抹了把臉,又穿上了靴子。
想來是聽到了生人的動靜,這兩隻孽畜才會出聲示警。
果不其然,數息之後,似是有人疾奔,與房外的親衛說了幾句,又朝這邊來了。
稍傾,又聽親衛幢帥在帳外輕聲喚道:“鎮守,達奚將軍來報!”
“進來!”
隨著奚康生的聲音,達奚被放了進來。
他剛要往下一跪,猛覺臉上一涼,好似有陰風吹來一般,定睛一看,那兩隻畜生靜靜的立在一側,就跟鬼一樣,直戳戳的他。
達奚心中猛的一寒,頭發都快要立起來了。
這兩隻畜生是達奚家祖傳的,世代繁衍,後代已不知凡幾。家中子弟喜獵者都可向大人求養一對。
<a href="https://m.yawenba.net" id="wzsy">yawenba.net</a>
但從小親養不綴,還真就從父一個。
這隻獒是從父養的第幾代,達奚已記不清了。但這雕,他記憶不要太深。
比他沒小幾歲,沒二十也十六七了,小時候差點被抓瞎眼睛。
不單單如此,他可不止一次見過這兩隻畜生合力捕殺過餓狼、豹、狸等物……
要不是奚康生在此,他早逃了。
達奚繞遠了一些,跪下朝奚康生一拜:“從父,關外伏兵一退!”
“大局已定,好……嗬嗬嗬嗬……”
老練沉穩如奚康生,都忍不住的暢懷大笑起來。
確實值的高興。
南朝竟然率先退了?
可笑西南的吐穀渾和黨項,西北的高昌和柔然,還傻乎乎的守在邊境上,等著內應響應呢?
滅掉兩萬強敵值當什麽?
劉慧汪這種隻能充當誘餌的角色更是不值一提。
奚康生在意的是,南朝這一先逃,以後怕是再別想和其餘四家盟什麽約,立什麽誓了。
特別是吐穀渾,白白折損了一萬鐵騎,估計立即就能與南朝翻臉。
要是能打起來就最好了,說不定就能趁機報一箭之仇……
奚康生越想越是暢快,猛的站了起來,興奮的說道:“走,隨我去涇州!”
隻要慕容定與劉僧汪伏誅,涇州之亂就徹定塵埃落定了。
嗯,再順便見一見那李承誌……
“諾!”達奚應了一聲,心中猛鬆一口氣。
他生怕奚康生再把他派去大震關……
門外親衛也動了起來,奚康生剛剛起身,一隻腳剛剛邁過門檻,一個兵將口呼“急報”,快步的衝進了府宅。
“報……鎮守,李韻李刺史,與李承誌的白甲營,在涇州城西對峙起來了……”
對峙?
奚康生的臉色一冷:“我讓李韻去守隴山,他跑回來做什麽?”
跑回來?
李韻就根本沒去好不好……
兵將心中生寒,但又不敢不說清楚,隻好咬著牙,細聲報道:“李刺史看未有餘賊西潰,便未西進,而是隱駐於涇州西南約六十裏的鶉陰(今崇信縣西北)……”
奚康生的瞳孔微微一縮。
或許有八敵未賂西潰的原因,但主原絕不是這個。
不然鶉陰離新平都近三裏了,李韻還有何隱藏行跡的必要?
這分明是衝著李承誌去的……
“走!”奚康生沉聲一喝,率先出了府宅。
再從新平到涇州,還不到兩百裏。
這五百裏,幾乎是一馬平川,若是快馬行軍,也就四五個時辰……
南梁與吐穀渾的計劃其實很簡單:買通大震關守將長孫壽,和通往關中必經之路上的汧陰縣縣令、並新平郡郡守,將部分大軍藏至涇州治下的新平郡、烏支縣。
然後再讓離關中鎮守府最遠、也最不好調兵的涇州內亂,引誘鎮守府來救。
等奚康生出兵,行止新平、涇州之間時,藏在關外的數萬大軍就會突然入關,聯合新平和烏支的伏兵,並涇州城下的劉慧汪等,三麵伏擊奚康生。
除此外,還有西南的吐穀渾與黨項、西北的高昌(疏勒)與柔然等陳兵於境,對諸邊數州並各鎮進行牽製,令其不敢回援。
將關中鎮守府平定,然後再騰出手,內外夾擊,諸個攻破關中周邊的各州府和軍鎮。
等洛陽反應過來時,關中數州,以及以西的涼州等地,早已落入了南梁及胡族之手。
甚至如何瓜分都已經商量好了:隴山以東,也就是關中五州盡屬南梁。
隴山以西的梁州、秦州、河州、涼州,以及武都鎮,鄯善鎮(非新疆鄯善,指今青海樂都),抱罕鎮,敦煌鎮等,這近萬裏之廣的元魏疆土,則由吐穀渾、黨項、高昌、柔然等胡族均分。
但千算萬算,誰也沒料到,天下突然掉下來了個李承誌?
南梁與胡族想破腦袋也不會想到,辛苦數年,五國暗中聯絡商議無數次,聚兵超二十萬,幾乎能割走大魏近三成的疆土、兩成的民戶,且無限接近於成功的一場驚天謀劃,竟毀於一個無名小卒之手?
要不是李承誌,百分之一萬可以肯定,奚康生絕對會上當……
此時回頭再想,就連奚康生都覺的好不可思議,甚至有些兒戲:
約兩月前,他接到張敬之的急報,信中說祖居李氏子弟散盡家財,征召義師,意欲平叛。
其心可嘉,其誌可壯,其行……可憫……
在奚康生看來,這個叫李承誌的,至多也就是壯壯聲威,留一段可歌可泣的佳話。
隻因這次做亂的劉慧汪,絕不是以往那種以少至多,邊劫掠邊裹挾、慢慢壯大的亂賊。
“病佛”之名,就連奚康生之前都有耳聞,他最頭疼的也是這種以宗教之名起事的首腦人物。
其麾下盡是忠實信徒,即便不是,也能將你蠱惑成是。
這樣的亂賊,豈是那麽好平定的?
不見其振臂一呼,便應者如雲,短短幾日就聚起了上萬眾。佑大的涇州,甚至連匹快馬都沒來的及派出城,就被圍成了鐵桶?
所謂的世族子弟征召義師之舉,說不定連個火花都冒不起來,就被反賊撲滅了……
什麽李承誌之類的,對他而言連插曲都算不上。但對於劉慧汪,奚康生卻是重視到不能再重視,使出渾身解數,一邊急向朝廷求援,一邊加急征調五州兵馬,募集糧草。
但沒兩旬,張敬之和楊舒聯合署名的第二封信又來了。
好家夥,這離上一封說到李承誌準備起兵,才過去了多長時間?
再看看信中寫了什麽:旬日,李承誌整備鐵騎、甲卒四千,圍賊於涇陽城北,大勝……殲敵逾千、俘五千。
另獲騾馬千餘匹、鐵甲千餘、車駕數百……
奚康生以為眼花了,又看了一遍。
沒錯,上麵就寫著:叛賊有六千兵,其中騎兵、鐵甲就各有一千多,還有數百駕車,這不是精銳是什麽?
奚康生都懷疑,自己讀的是不是假兵書?
孫子說的: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這句,難道是錯的?
翻遍史誌古籍,以少勝多的例子不少,但沒有一例,能比的上這一仗詭異:以一半之兵,圍攻雙倍之敵,竟然能全殲?
更過分的是,敵軍並非不戰而降,而是剛剛正正的打了一場,並且是苦戰。
那你這“無一折損”,又是怎麽來的?
這是把我當傻子糊弄呢?
奚康生當即斷定,這是楊舒是張敬之已落入叛賊之手,被脅迫了。
而這般誇張、詭異的戰績,其實就是楊舒和張敬之在給自己給暗號……
驚疑之下,奚康生立即就派出細作前往探查。又怕悉數被亂兵裹挾,所以他足足派出了十二路。
其中八路自華州鎮守府出發,或偽裝成亂民,或偽裝成流寇,甚至偽裝成羌胡馬賊,先潛行至涇州最東的趙平郡,盡可能的向涇州各境滲透,或是潛入叛軍內部。
目的隻有一個,探查叛軍兵力、動向、及涇州各郡各縣的實況。
至少也要查明哪些縣被叛賊占了,哪些縣還安然無恙。
剩下的四路,則是兩北各兩支。
南路經岐州,北路經豳州(緊鄰涇州烏支縣,在今陝西郴縣),均是想繞開涇州,快馬直抵涇州西北的高平鎮。
這兩路的目的一是讓高平鎮軍即刻封鎖涇州往西,佇立於關隴要衝、關中四關之一的蕭關,及其餘各處小關,以免叛賊與胡族勾聯,裏應外合。
其二是,探明涇州治下最西端,也就是緊靠隴山的隴東郡實況。
隻要查明隴東治所在的涇陽城,及其治下最西的朝那縣是否已落入賊敵之手,自然就能知道,張敬之和楊舒是被脅迫了,還是反了,以及李承誌的實情。
除此外,他還鄭重其事的給張敬之和楊舒各寫了一封信,信中叫苦連天,將涇州刺史胡始昌罵了個狗血噴頭,大意無非是胡家惹出來的禍事,憑什麽由他來擦屁股?
要是沒好處,那就讓涇州和胡家慢慢等著吧……
信中盡顯推托之意,並言明關中數州既便征兵,至多也就三萬,而且就算出兵,至少也到一月以後了……
也就是被李承誌誤以為奚康生要跑來摘桃子、搶功勞的那封信。
其實正月中旬初,朝廷都還不知道涇州已亂,奚康生就已給關中各州、郡、縣下令緊急征兵。截止李承誌大破李文忠時,各州已報上來的,光是已召的戰兵,就已超五萬。
奚康生寫這封信的目的,當然是以防萬一,為了迷惑敵賊……
結果,就連奚康生也沒想到,十二路細作中,繞路最多,路程最遠的北路細作,竟是回來最快的兩支?
第一支先帶來了高平鎮的回信:鎮將閻提和副鎮將陸恭均有親筆手書:說隴東郡城涇陽有沒有落入叛敵之手暫且不知,但朝那縣城,絕對還未陷落。
原因很簡單,朝那離高平鎮也就百裏遠,快馬還不到一個時辰。
而地處隴山最北端,用來抵禦北部胡族的蕭關,以及蕭關長城,離朝那縣還不到二十裏。
李承誌的戰馬、還有那些從李文忠手裏繳獲而來的驢騾駑馬等,天天都會趕到關下放牧。關隘守將幾乎隔三岔五就和宋禮深混在一起喝酒,更是動不動就跑到朝那城,去女閭(官妓)青樓廝混。
這玩意都還開著,像是陷落的樣子麽?
更何況,胡保宗和李鬆前前後後從高平鎮運了多少東西回來?
糧食、戰馬、鐵料、弓箭、車駕……高平鎮的那些軍頭爭著搶著帶兵押送,隻當是放風撒歡兒的好機會……
看到信,奚康生眼珠子都快突出來了。
這麽一來,豈不是說,楊舒和張敬之那兩封急報裏講的全是真的?
怎可能?
這比見了鬼還要讓奚康生驚奇?
驚駭之下,奚康生又算了算李承誌應該有多少兵力。
先是兵:大敗李文忠之前,李承誌就已有四千戰兵,再加上新俘的五千,這就快上萬了……
其次是馬。
光是戰馬就已近兩千匹,還不算從兩縣征集和李文忠手中俘獲的駑馬、驢騾。
若全加起來,至少四千,算少一點,也能建造兩千騎兵了。
還有鐵料:從民戶手中征集的、從高平鎮買來的,加起來已超三十萬斤,以百斤鐵打一副甲來算,也能打三千副甲。
一萬可戰之卒,其中至少兩千騎兵,三千甲卒……便是剩下的那五千,也有木甲可穿。
另有車駕近千,步弓騎弓箭矢無算……這完全已稱的上是強軍了。說實話,關中鎮守府的常駐軍都達不到這個水平。
奚康生正自懷疑這其中的水份有多大,派往北路的第二支細作也回來了。
這一支更絕:不但進了朝那城、涇陽城,親自見到了張敬之和楊舒,查明了兩城以隴東境內的實況,還帶來了李承誌敬獻給奚康生的大禮:三副氈甲,三把藍鐵鋼刀,三張鋼盾!
細作順便探清了李承誌的白甲營到底是怎麽會事,以及自李承誌從祖居縣李家堡開智後,至如今計劃進兵涇州的其間的所有細節和過程。
至此,李承誌麾下戰兵雖沒有他猜測的那麽多,隻有四五千,但俱是精壯悍卒。
雖然騎兵隻計劃打造一千,但卻是雙馬,甚至是俱裝……
當見到那甲和刀,還有盾,奚康生隻有一種感覺:不可思議。
即便張敬之已經替李承誌隱瞞掉了八成還多,隻說至今快兩月,也才打造出了不足千副,但依然讓奚康生心驚肉跳。
大魏最為強盛的虎騎,也才堪堪過萬,而且絕無如此配裝。
他根本就不關心一個傻子是怎麽突然聰明起來的,更不關心李家堡是不是真的有萬斤金。
而是這樣的刀、甲、盾,就不應該是僅僅兩月時間,就能製式打造而成的。
一副全甲,包括劄甲、頭盔、披膊、甲裙、鋼盾等,竟還不到五十斤?
強度足以與魚鱗甲相媲美,但重量卻隻有全身魚鱗甲的一半?
豈不是說,隻要是能入伍的青壯,拉過來就可能充任重甲步卒,而不是像鎮守府這般,能背的動全身甲還能打的動仗的,萬餘兵丁中可能連一千都挑不出來?
還有那刀:別說普通士卒,就連朝廷配給軍主級以上的將軍的官刀,都該扔進茅坑……
給李承誌算少一些,一月就能打造三至五百或步或騎的甲卒,那一年又是多少?
隻需給他兩年,他就能打造出一萬類似於大魏虎騎的鐵軍……
潛意識中,奚康生對李承誌的警惕無限拔高,甚至一度超過了劉慧汪。
劉慧汪再厲害,頂多也就是會蠱惑人心,讓信徒心甘情原為他赴死。
但僧眾再瘋狂,再不怕死,也是血肉之軀……
而李承誌呢?
這種幾乎用鐵罐子包出來的甲卒,想殺掉一個,得死拚掉多少敢舍生忘死,悍勇拚命的官兵?
所以,壓根不是楊舒、張敬之等人以為的,奚康生和李始賢犯了同樣的毛病,根本不信他們急報中所說的內容。
而是奚康生直接把李承誌當成了比劉慧汪還要危險的人物……
要不是新平和岐州出了變故,奚康生差一點,就先起兵把李承誌給圍了。
剿還不至於,畢竟奚康生還是要點臉的:李承誌半點錯都沒犯不說,還散盡家財義助平叛,就因為他太出色,朝廷害怕到時控製,所以就把他剿了?
那元魏朝廷的臉麵、信譽、名聲等,怕是能毀個一幹二淨。
奚康生就是想搞清楚,到底是楊舒和張敬之誇大其詞,還是李承誌確有其能?
若是後者,那等待李承誌的最好的結果,也隻能是如祖父李其一般,老死洛陽。
甚至連李始賢的待遇都沒有:困死涇州,數年連州城都未邁出過一步……
幾日後,正當奚康生猶豫不決,考慮是先調這五萬大軍圍困隴東,收服李承誌,還是直攻涇州,剿滅劉慧汪的時候,其餘幾路細作的消息也陸續傳了回來。
北路其本正常,甚至烏支李氏已反,烏支已舉縣投敵,也未讓奚康生驚訝半分。
但有造反,必有地方豪強支持,這已有成了元魏朝的慣例。
甚至涇州以南的鶉觚、陰密兩縣陷落,奚康生也不覺的奇怪。
這都一月有餘,叛軍攻占幾座縣城再正常不過。
不正常的是,混入亂軍中的細作竟然探查到:偶有半夜時分,鶉觚、陰密兩縣會有快馬出城,奔往新平郡城。
更詭異的是,新平城的守軍,竟將這些叛賊悄悄放進了城?
等再查到這些快馬十中六七都是胡騎,而且還不是內附的胡族,是從境外潛入關內的時候,奚康生才知道,事情大發了。
此時,他哪裏還有空閑管李承誌一個月是不是能武裝出數百鐵騎、或是甲卒出來?
老巢都快要被端了……
一查之下才知道,不但是新平郡,竟連大震關都出了問題。
震關守將長孫壽,將整整近萬吐穀渾鐵騎、萬餘南朝甲卒放進了關。
除此外,關外還埋伏有重兵,隻等關內響應,便會大舉入關。
至於關內的響應又指的是什麽,長孫壽一概不知。
但奚康生能猜到啊?
除了埋伏他,還能指什麽?
奚康生恨不得一刀將逼反長孫壽的元麗砍了。
驚駭之餘,他緊急聯絡專門抵禦吐穀渾和黨項的武都、抱罕、鄯善三鎮。
果不其然,三鎮均發現,吐穀渾與黨項蠢蠢欲動,有大舉陳兵於境的跡像。
同時,北邊的高平鎮也送來急報,稱有高昌、柔然部落突然南遷,比往年早了近一月……
和南朝、還有這些胡族打了半輩子的仗,奚康生哪還不知道北邊這兩支,也絕對是有備而來。
好家夥,這可是五國聯盟啊……
驚肯定會驚,但嚇住奚康生絕不至於。
他太了解這些胡人的習性了:典型的欺軟怕硬,有奶就是娘,有便宜就上……
什麽協議、盟約,在這些胡族眼中連狗屁都不如。如果看到便宜占不到不說,可能還會吃虧,這些王八絕對一個跑的比一個快。
包括南朝也一樣,不願於北朝交惡,更不願主動挑起戰端的世家大族一抓一大把,其中就包括南梁的皇帝蕭衍。
奚康生料定,一旦謀劃失敗,跑的最快,最先背信棄義的,絕對是南朝……
所以,在他看來,關中看似危在旦夕,但已然提前識破了敵方的奸計,再仔細謀劃、慎重布置,進而將計就計,反敗為勝的把握非常大。
這不,都還不足月,就被奚康生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徹底翻了盤。
他先急令雍州刺史元麗暗中控製了大震關,而後又大放風聲,詐稱起兵三萬、五萬、或是六萬,將會分三路直攻烏支、鶉觚,以及涇州。
其實何止三萬?
三個三萬都不止,不算民夫,光是戰兵,奚康生就征召了整整十萬。
一萬交予元麗,扼守大震頭,再遣一萬五,由李韻帶領,自雍州繞行,潛至隴山,封鎖蕭關等自涇州向西的關口。
再急報高平鎮,扼守北路。
剩下的近八萬大軍再分三路,由奚康生親率兩萬為餌,行進新平。
等於所有的退路都被封死了,隻等甕中捉鱉。
至於陣兵境外的各支敵軍,隻要各鎮不動,借他們十個膽子,也不敢擅動半分。
大魏即便在走下坡路,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然再過十數年六鎮之亂後,就該是南朝或是胡族占據中原。而不是被大魏一分為二後的西魏和東魏從北掃到南,從西打到東……
藏在新平和鶉觚的兩萬敵軍自以為得計,半夜時分就有一萬先出了城,埋伏在新平城外。另各有五千,分別藏在新平城和烏支城內,等天亮奚康生進了口袋,就會三麵齊出,聚而殲之。
而當夜劉慧汪接到的命令,則是一定要牽製住李承誌,即便劉慧汪不敵,隻要等聯軍滅了奚康生,自然就會騰出手來支援他。
所以天剛亮,李文孝便擺出了一副大舉而攻的架勢……
但誰曾想,天都還未亮,新平和烏支城內倒先打了起來?
原來半夜時,聯軍前腳出城,後腳就有受奚康生之令,潛入城中的細作打開了城門,放官兵入了城。
到此時,聯軍才驚覺,不但沒有圍住奚康生,到頭來,反倒被奚康生圍了個水泄不通。
新平城內的那五千步卒已被殲了七七八八,出城埋伏的這一萬步騎參半的聯軍,到天亮才發現,奚康生竟連夜掘了南河(在新平以南,涇水分支之一)?
南麵是水,北麵是城,且已被官兵所占,西麵則是看不清盡頭的大軍,目測至少三四萬。
詭異的是,東西竟空空蕩蕩?
明知圍三闕一,必有毒計,但還能怎麽辦?
隻能硬著頭皮逃。
結果便是,被奚康生的六萬大軍圍至一處桑林,隻是放了一把火,就燒死了六七千……
而李承誌的塘騎看到的那一千潰兵,其實是奚康生故意用來迷惑藏在鶉觚的那支胡騎的誘餌。
不可謂不狠……
感覺新平的動靜好像越打越小了,慕容定才驚覺不對,派快馬一探才知,新平郡早已落入奚康生之手。
一萬聯軍被燒死了大半,追殺了小半,生擒的已不足千……
驚懼之下,慕容定懷疑大震關也早已落入了奚康生之手,向南已然是不能逃了。
此時隻剩兩條路:一路向西,遁入隴山,或碰碰運氣,看能不能詐開蕭關。
第二則是向北。
北方雖有高平鎮軍駐防,但秦長城早已殘破不堪,數百裏的邊境不可能處處都有兵攔截,憑著馬快弓強,當能覓到一線生機。
慕容定當麵立斷,五千胡騎兵分兩路,由他率三千直奔向北,另兩千則趕卦涇州城下,接應慕容青孤。
也就隻有這一個兒子,不然他連這兩千都帶走了……
……
已是西時,太陽漸西。
大戰剛剛停歇,新平城下也已被殺的血流成河。
不止是敵軍,還有內賊……
奚康生不是李承誌,他根本不需要審,更不需要一一辨別、指認。
在他看來,不願降賊或是沒有同流河汙的,不是已被逆賊迫害致死,就是被下了獄。
所以,官兵入城後,城內還活著的這些,而且看模樣活的還比較光鮮的,不管是官還是吏,統統斬首,家人流放……
畢竟年近半百,不但熬了一夜,而且體力和精神消耗極大,奚康生早已困乏不堪。
派府中長史領著大軍趕往鶉觚和涇州,他又尋了處幹淨的府宅,準備歇上一歇,順便等元麗的急報。
但怪異的是,身體明明乏的不行,腦中卻異常清明,沒有一絲想睡覺的意思。
不應該啊?
潛入境內的敵軍已被滅了個七七八八,隻剩一個慕容定,嗯,至多再加上一個劉慧汪,又能翻出多大的浪花來?
四麵早已被圍死,這兩個逃都沒地方逃。
那還能有什麽能讓自己心生不安?
奚康生思來想去,好久才發現,自己竟然漏掉了李承誌。
李承誌?
李承誌……
奚康生默念了好幾遍,又微一哂笑。
此時再想來,自己著實有些小題大作了。
和此前的關中之亂比起來,李承誌簡直不值一提。
即便真是不出世的天才,調教好了,照樣能為朝廷所用。
隻憑一絲臆測就猜測人家會反,實非丈夫所為。
況且,人家還立了如此大功……
才十七歲啊,多好的年紀?
自己十七歲的時候在做什麽?
記得才剛入柔玄鎮將李兜麾下,遷為前峰軍主。
十石的硬弓可連開百箭,半斤的鐵箭,箭箭都可射穿百步外的馬身……
如此一想,這李承誌也沒有多出奇嘛?
運冰築城也罷,月鑄數百鋼甲也罷,都隻是奇巧淫技,不值一哂。
至少這武力,肯定是比不上老夫的。
不過這兵帶的倒是不錯,不愧為將門之後……嗯,還有這秉性也不賴。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提三尺劍,立不民之功,區區錢財,算得什麽?
猝然敗了大敵,解了生平少有之危機,奚康生頓時意氣風發,胸襟何止高闊了一倍?
就連眼界都不止拔高了一籌,之前被他疑慮可能會成為隱患的李承誌,此時竟成了少有的人才。
當然,絕對離不開這一月以來,楊舒、張敬之二人三天兩頭發給奚康生的急報。
一個使勁捧,將李承誌吹的如同聖潔君子,簡直是天上少有,地上無雙。
另一個使勁護,句句不離李承誌經了多少波折,費了多少家財,行事多麽有分寸,多麽知進退……
雖然兩人信中多有矛盾之處,比如張敬之:早先還說李承誌桀驁不馴,百無禁忌,之後則又將李承誌誇成了謙恭如玉的君子……
但奚康生至少能看出來,這李承誌,是真的入了楊舒和張敬之的法眼。
他愈發好奇,早就起了一定要見一麵的心思。想著稍緩一緩神,順便確認大震關無礙、關外伏兵盡退後,再赴涇州也不遲。
想必那時候,劉慧汪早被李承誌和自己派去的大軍兩麵夾擊給滅幹淨了……
越想越是平靜,漸漸來了絲困意,奚康生靠著軟塌,打起了呼嚕。
不知過了多久,突聽一聲“啁啁”的鳥叫,而後又是一聲如野獸般的低哮。
“孽畜!”奚康生一聲低罵,緩緩睜開了雙眼。
聽到罵聲,塌邊的角落頓時立起一雕一獒,歡快的跑過來,在他膝邊蹭了蹭。
奚康生隨手揮開,抹了把臉,又穿上了靴子。
想來是聽到了生人的動靜,這兩隻孽畜才會出聲示警。
果不其然,數息之後,似是有人疾奔,與房外的親衛說了幾句,又朝這邊來了。
稍傾,又聽親衛幢帥在帳外輕聲喚道:“鎮守,達奚將軍來報!”
“進來!”
隨著奚康生的聲音,達奚被放了進來。
他剛要往下一跪,猛覺臉上一涼,好似有陰風吹來一般,定睛一看,那兩隻畜生靜靜的立在一側,就跟鬼一樣,直戳戳的他。
達奚心中猛的一寒,頭發都快要立起來了。
這兩隻畜生是達奚家祖傳的,世代繁衍,後代已不知凡幾。家中子弟喜獵者都可向大人求養一對。
<a href="https://m.yawenba.net" id="wzsy">yawenba.net</a>
但從小親養不綴,還真就從父一個。
這隻獒是從父養的第幾代,達奚已記不清了。但這雕,他記憶不要太深。
比他沒小幾歲,沒二十也十六七了,小時候差點被抓瞎眼睛。
不單單如此,他可不止一次見過這兩隻畜生合力捕殺過餓狼、豹、狸等物……
要不是奚康生在此,他早逃了。
達奚繞遠了一些,跪下朝奚康生一拜:“從父,關外伏兵一退!”
“大局已定,好……嗬嗬嗬嗬……”
老練沉穩如奚康生,都忍不住的暢懷大笑起來。
確實值的高興。
南朝竟然率先退了?
可笑西南的吐穀渾和黨項,西北的高昌和柔然,還傻乎乎的守在邊境上,等著內應響應呢?
滅掉兩萬強敵值當什麽?
劉慧汪這種隻能充當誘餌的角色更是不值一提。
奚康生在意的是,南朝這一先逃,以後怕是再別想和其餘四家盟什麽約,立什麽誓了。
特別是吐穀渾,白白折損了一萬鐵騎,估計立即就能與南朝翻臉。
要是能打起來就最好了,說不定就能趁機報一箭之仇……
奚康生越想越是暢快,猛的站了起來,興奮的說道:“走,隨我去涇州!”
隻要慕容定與劉僧汪伏誅,涇州之亂就徹定塵埃落定了。
嗯,再順便見一見那李承誌……
“諾!”達奚應了一聲,心中猛鬆一口氣。
他生怕奚康生再把他派去大震關……
門外親衛也動了起來,奚康生剛剛起身,一隻腳剛剛邁過門檻,一個兵將口呼“急報”,快步的衝進了府宅。
“報……鎮守,李韻李刺史,與李承誌的白甲營,在涇州城西對峙起來了……”
對峙?
奚康生的臉色一冷:“我讓李韻去守隴山,他跑回來做什麽?”
跑回來?
李韻就根本沒去好不好……
兵將心中生寒,但又不敢不說清楚,隻好咬著牙,細聲報道:“李刺史看未有餘賊西潰,便未西進,而是隱駐於涇州西南約六十裏的鶉陰(今崇信縣西北)……”
奚康生的瞳孔微微一縮。
或許有八敵未賂西潰的原因,但主原絕不是這個。
不然鶉陰離新平都近三裏了,李韻還有何隱藏行跡的必要?
這分明是衝著李承誌去的……
“走!”奚康生沉聲一喝,率先出了府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