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誌真想當聖人?
扯淡!
隻是想激一激朝那豪強士紳:我一個外人都能做到如此地步,你們呢?
出戰在即,為求必勝,沒人會蠢到置疑李承誌的決定靠不靠譜,也更不可能真的讓李承誌出錢,不然朝那士紳豪紳的名望就全毀了……
這樣一來,錢糧和地都是朝那鄉紳出的,軍卒感恩的卻是李承誌,他何樂而不為?
李承誌遣散軍將,令其回營整備,並將息營的時間定在子時,又令宋禮深率鄉民,在睡前給每丁發酒一碗。
這是怕這些新丁知道明天就要打仗之後,興奮或害怕的睡不著。
之後,李承誌又請郭存信在營中坐鎮,將李彰和兩個李氏家臣留給了他,並留下了一隊騎兵和兩旅輔兵,以防被人抄了老巢或斷了後路。
除此外,便是拜托張敬之負責城中政務,又說了幾句請大族豪強多多配合支持的客氣話……
不客氣不行。
把郭存信換成張敬之,關係何止遠了一層?
李承誌隱約覺得,日後還是少些插手地方政務的好。
組建如此強軍,已然驚的不知多少人眼睛都快掉出來了。要是軍政一手抓,這些人絕對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你李家是準備造反嗎?
送走張敬之等鄉紳,李承誌又單獨給宋禮深交待了幾句。
宋禮深的任務不可謂不重:連夜趕製幹糧、套車裝糧、寅時正(四點)造飯、卯時正(六點)出營、提前選定地址安營紮寨、壘鍋建灶……
說白了就是輜重營,主力則是宋氏鄉壯、僧丁,並之前俘虜的那近兩千民壯。
這次不用遠征,戰場就在縣境之內,但畢竟是第一次,還出發的這麽急,李承誌怕他急中生亂,亂上加亂,所以留下特意交待了一番。
千萬別小看吃飯這個問題,曆史上因削減兵卒口糧或飯食變質而引起嘯營和嘩變的例子多不勝數,更何況餓肚子?
宋禮深用心記著李承誌交待的細節,又狐疑的看著李亮。
這位才是輜重營的主官,李承誌為何獨獨叮囑自己?
還能為何?
李亮所押運的輜重,全是鋼甲、刀盾、長槍、弓箭。隻要李承誌一聲令下,他手下這一千兵卒就能就地武裝成戰兵,插入戰場以決勝負,說白了就是預備隊。
為了掩人耳目,李承誌不得不做這樣的安排。
即便如此,若是有細心人發現,李承誌對外聲稱的這五百騎兵,一千步卒,人人都披的鐵甲時,怕是都會驚的頭皮發麻……
等帳內隻剩舅甥二人,郭存信悵然一歎:“有些過了!”
他說的是李承誌將獎賞定的如此之高的事情。
其它不論,隻說一點:以後怎麽辦?
還能回回都如此獎勵?
別說劉慧汪真的坐擁二十萬之兵,就是隻有一成,也有兩萬。真要全剿了,這又得多少錢糧?
看李顯如山一般的堵著帳門,不用擔心有人進來,李承誌微微一笑,又狡黠的眨了眨眼睛:
<a href="http://m.xiaoshuting.org" id="wzsy">xiaoshuting.org</a>
“舅舅寬心,用不了那麽多的……我隻說陣斬,又沒說俘虜……”
郭存信先是一愣,而後雙目一突,像是見了鬼一樣的盯著李承誌。
還能這樣的?
自己這外甥,鬼心眼怎麽如此之多,在如此莊重肅然的軍令中都能打埋伏?
一詞之差,結果卻天差地別。
郭存信都已不知說什麽好了……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一句,引申自《孫子·謀攻》,也就是“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那一篇。
本意是,即便是以十倍的兵力圍殲敵人的情況下,如果強行殺敵,自身也會造成很大的傷亡。
因此,不管是出於什麽目的,古代戰爭中很少出現陣斬比很大的戰例,九成九都是擊潰,或是俘虜。
真要到不得不殺的程度,也隻會先俘後殺,比如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
而且李承誌還著重強調了戰時法令:聽金不退,或擅自脫陣者,當斬!
在這個前提下,沒人敢冒著砍頭的風險去搶那點軍功,再加這些亂兵的戰鬥力肯定不怎麽樣,九成以上是大比例擊潰,或是俘虜,根本費不了多少糧……
郭存信忍不住的一聲長歎:自己真是白操心了!
其實李承誌還有一層用意:招降!
善戰者而屈人之兵……
有能削弱敵人,同時能壯大自己的辦法,為何不用?
如果亂兵知道對麵的兵卒隻要殺敵就有賞賜,不打仗的時候竟然都有錢糧可拿,戰死後,家人還能得到巨額撫恤時,心裏會怎麽想?
李承誌不信亂兵個個都甘心做賊,願意死心踏地的跟劉慧汪一條道走到黑?
消息傳過去之後,絕對會有整營整營的亂兵來投。
至於歸降後如何改編,自然是李承誌說了算……
但即便沒有當成兵,而是被改編成了民壯,也比跟著當反賊,吃了上頓沒下頓、更說不定哪天會被官兵清剿丟了命的強。
看看收編自昭玄寺的那些僧丁就知道了:跟著李承誌,竟然比在昭玄寺當佃戶的時候吃的還飽?
腦子吃腫了才會反叛……
至於人多了怎麽養的住?
和招降士兵是同樣的道理:看朝那安定如常,竟連春耕都沒耽誤,其它縣的鄉紳豪強就不眼熱?
定是會爭著搶著請義師入境平叛,錢糧自然就有了。
涇州一年的收成拿出一成來,也夠養個三五萬的部隊了……
包括李承誌給應征兵丁發糧也一樣:所有人都當他失心瘋了,其實全都沒算過賬。
眼下營中所謂的戰兵,隻有這六百騎兵和一千重步,需要每月發糧三鬥。
其餘的兩千步卒全是輔兵,每人每月隻發糧一鬥,兩部合起來,一月也才發不到七百石……
郭存信仔細一想,心中更是佩服。
這便是孫子所言的上兵伐謀?
比起一昧的陰謀算計,或是硬拿兵卒的命去拚戰功,不知高出了多少倍?
可笑胡保宗還動不動在自己麵前譏笑李承誌,說外甥是婦人之仁,每次都是嘴上叫喚的厲害,真到殺人的時候,心就軟了……
胡保宗其實連兵書都沒讀到家,連“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道理都不明白……
扯淡!
隻是想激一激朝那豪強士紳:我一個外人都能做到如此地步,你們呢?
出戰在即,為求必勝,沒人會蠢到置疑李承誌的決定靠不靠譜,也更不可能真的讓李承誌出錢,不然朝那士紳豪紳的名望就全毀了……
這樣一來,錢糧和地都是朝那鄉紳出的,軍卒感恩的卻是李承誌,他何樂而不為?
李承誌遣散軍將,令其回營整備,並將息營的時間定在子時,又令宋禮深率鄉民,在睡前給每丁發酒一碗。
這是怕這些新丁知道明天就要打仗之後,興奮或害怕的睡不著。
之後,李承誌又請郭存信在營中坐鎮,將李彰和兩個李氏家臣留給了他,並留下了一隊騎兵和兩旅輔兵,以防被人抄了老巢或斷了後路。
除此外,便是拜托張敬之負責城中政務,又說了幾句請大族豪強多多配合支持的客氣話……
不客氣不行。
把郭存信換成張敬之,關係何止遠了一層?
李承誌隱約覺得,日後還是少些插手地方政務的好。
組建如此強軍,已然驚的不知多少人眼睛都快掉出來了。要是軍政一手抓,這些人絕對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你李家是準備造反嗎?
送走張敬之等鄉紳,李承誌又單獨給宋禮深交待了幾句。
宋禮深的任務不可謂不重:連夜趕製幹糧、套車裝糧、寅時正(四點)造飯、卯時正(六點)出營、提前選定地址安營紮寨、壘鍋建灶……
說白了就是輜重營,主力則是宋氏鄉壯、僧丁,並之前俘虜的那近兩千民壯。
這次不用遠征,戰場就在縣境之內,但畢竟是第一次,還出發的這麽急,李承誌怕他急中生亂,亂上加亂,所以留下特意交待了一番。
千萬別小看吃飯這個問題,曆史上因削減兵卒口糧或飯食變質而引起嘯營和嘩變的例子多不勝數,更何況餓肚子?
宋禮深用心記著李承誌交待的細節,又狐疑的看著李亮。
這位才是輜重營的主官,李承誌為何獨獨叮囑自己?
還能為何?
李亮所押運的輜重,全是鋼甲、刀盾、長槍、弓箭。隻要李承誌一聲令下,他手下這一千兵卒就能就地武裝成戰兵,插入戰場以決勝負,說白了就是預備隊。
為了掩人耳目,李承誌不得不做這樣的安排。
即便如此,若是有細心人發現,李承誌對外聲稱的這五百騎兵,一千步卒,人人都披的鐵甲時,怕是都會驚的頭皮發麻……
等帳內隻剩舅甥二人,郭存信悵然一歎:“有些過了!”
他說的是李承誌將獎賞定的如此之高的事情。
其它不論,隻說一點:以後怎麽辦?
還能回回都如此獎勵?
別說劉慧汪真的坐擁二十萬之兵,就是隻有一成,也有兩萬。真要全剿了,這又得多少錢糧?
看李顯如山一般的堵著帳門,不用擔心有人進來,李承誌微微一笑,又狡黠的眨了眨眼睛:
<a href="http://m.xiaoshuting.org" id="wzsy">xiaoshuting.org</a>
“舅舅寬心,用不了那麽多的……我隻說陣斬,又沒說俘虜……”
郭存信先是一愣,而後雙目一突,像是見了鬼一樣的盯著李承誌。
還能這樣的?
自己這外甥,鬼心眼怎麽如此之多,在如此莊重肅然的軍令中都能打埋伏?
一詞之差,結果卻天差地別。
郭存信都已不知說什麽好了……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一句,引申自《孫子·謀攻》,也就是“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那一篇。
本意是,即便是以十倍的兵力圍殲敵人的情況下,如果強行殺敵,自身也會造成很大的傷亡。
因此,不管是出於什麽目的,古代戰爭中很少出現陣斬比很大的戰例,九成九都是擊潰,或是俘虜。
真要到不得不殺的程度,也隻會先俘後殺,比如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
而且李承誌還著重強調了戰時法令:聽金不退,或擅自脫陣者,當斬!
在這個前提下,沒人敢冒著砍頭的風險去搶那點軍功,再加這些亂兵的戰鬥力肯定不怎麽樣,九成以上是大比例擊潰,或是俘虜,根本費不了多少糧……
郭存信忍不住的一聲長歎:自己真是白操心了!
其實李承誌還有一層用意:招降!
善戰者而屈人之兵……
有能削弱敵人,同時能壯大自己的辦法,為何不用?
如果亂兵知道對麵的兵卒隻要殺敵就有賞賜,不打仗的時候竟然都有錢糧可拿,戰死後,家人還能得到巨額撫恤時,心裏會怎麽想?
李承誌不信亂兵個個都甘心做賊,願意死心踏地的跟劉慧汪一條道走到黑?
消息傳過去之後,絕對會有整營整營的亂兵來投。
至於歸降後如何改編,自然是李承誌說了算……
但即便沒有當成兵,而是被改編成了民壯,也比跟著當反賊,吃了上頓沒下頓、更說不定哪天會被官兵清剿丟了命的強。
看看收編自昭玄寺的那些僧丁就知道了:跟著李承誌,竟然比在昭玄寺當佃戶的時候吃的還飽?
腦子吃腫了才會反叛……
至於人多了怎麽養的住?
和招降士兵是同樣的道理:看朝那安定如常,竟連春耕都沒耽誤,其它縣的鄉紳豪強就不眼熱?
定是會爭著搶著請義師入境平叛,錢糧自然就有了。
涇州一年的收成拿出一成來,也夠養個三五萬的部隊了……
包括李承誌給應征兵丁發糧也一樣:所有人都當他失心瘋了,其實全都沒算過賬。
眼下營中所謂的戰兵,隻有這六百騎兵和一千重步,需要每月發糧三鬥。
其餘的兩千步卒全是輔兵,每人每月隻發糧一鬥,兩部合起來,一月也才發不到七百石……
郭存信仔細一想,心中更是佩服。
這便是孫子所言的上兵伐謀?
比起一昧的陰謀算計,或是硬拿兵卒的命去拚戰功,不知高出了多少倍?
可笑胡保宗還動不動在自己麵前譏笑李承誌,說外甥是婦人之仁,每次都是嘴上叫喚的厲害,真到殺人的時候,心就軟了……
胡保宗其實連兵書都沒讀到家,連“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道理都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