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武皇欽授太子校書郎的張說,於弱冠之年便能得武皇賞識,不可謂不屬少年得誌。而也因這少年得誌,使得張說自那時便有侍才放狂之性,其後,終因逆旨乃被武皇放逐直至中宗年間方被召回。不過,即便是被召回後張說仍為鳳閣舍人一職,但其始終曾被放逐,所以一直不得中宗重用,也不得韋後青睞。


    這些年的坎坷,已是讓潦倒至今的張說對這官場仕途暗生頹喪,屢遭失意的張說之所以在今日陪這二位友人前來太平公主府,一是推不卻友人的盛情,其二,倒也有寄希予能得太平公主或是二王爺的青睞。不過,當他位於這二王爺待客殿中之時,他在看到這滿殿的風華才士後,終於不再抱有任何希望,隻是一旁頹然的看著滿殿之人相顏歡笑,聽著這些人的意氣風發。


    柳暗花明這一詞無疑正是此時失望至極的張說真實的內心寫照。當他由失望漸生絕望之時,卻突然有如此一少年為他引見當下風頭正盛的臨淄王,以及太平公主最為寵信的兒子二王爺之時,張說心中頓生的激蕩,已然使他忘卻了去疑問這少年的身份以及他如此這般做的目的。隻是強自掩飾著內心的激動,張說倒也首先向張宏報以感激之笑顏後,這才忙向臨淄王連聲道著:“不敢,不才賤名豈敢勞王爺掛懷。”


    臨淄王顯然仍是未將張說放在心上,即便他已因張宏之意對張說有了拉攏之心,但他終也是稍稍知道張說此人的。在臨淄王看來,張說此人,隻有才名,倒也是別無其它。而現下這種局勢,臨淄王最不需要的便是這等隻懂得吟詩作對之人。所以有拉攏張說之意,其實對於臨淄王,也隻是拉攏張宏的一種手段。


    但張說這番舉止落在張宏眼中倒是另一番味道。如此落魄潦倒之人,在得遇臨淄王拋出的橄欖枝時,仍能不忘自己推薦之意,這本身便可說明張說此人潛在的重義之氣。因此,張宏倒是暗感自己不會看錯於他。


    顯得親熱狀,一手拉著張說的張宏,微微笑著看向二王爺與臨淄王時,毫不避嫌道:“其實張舍人揚名在外,除卻詩才之名外,於其他方麵而言,倒是讓人有些輕視了。”言語中,極為稱讚張說詩才的同時倒也在暗示著臨淄王與二王爺,張說此人不僅僅隻是詩才。


    二王爺似是未曾在意張宏這話,表麵之上仍是顯得不太重視張說。但臨淄王卻已是多看了張說幾眼,無論如何,看張宏這般,那想來張宏也是極為推崇張說的。所以這般想著的臨淄王又看向張說之時神色也是溫和了幾分。


    不免,張說對於身旁這少年又是心存許多感激。他當然能察覺到這少年與麵前這二位王爺的關係不俗。但,盡管張說仍是激動,他卻仍是在與臨淄王,二王爺客套謙誠了幾句後,卻是轉身看向他的那二位友人,顯得有些拘謹:“這二位乃是不才友人。”說話之間,張說也是指著已然迎了過來的二人分別道:“這是馬周,那是梁年。”神色之下,顯然也是在為臨淄王與二王爺介紹著他的二位友人。


    見此,張宏與臨淄王,二王爺三人互換了神色。張說此舉深得他三人稱讚。能在自己得意之時一刻也不敢忘卻與他共同榮辱的友人,單單這份義氣,已讓張宏三人對他刮目相看了些。


    而張宏三人中,尤以二王爺表現最為坦直,原本對這張說並無太多興趣的二王爺,在見張說這一書生竟有如此義氣後,本就偏有豪爽之風的二王爺自然更覺深得他心。故此,在張說引薦罷他那二位友人後,二王爺也是笑著走到張說身前:“你應當知道本王今日便要趕去均川赴任。”


    對於今日突遇這等機遇仍是興奮的張說,在二王爺如此言罷,雖仍興奮,但已克製。他不解二王爺此問乃是何意,卻仍恭身言道:“不才知道。”


    “如何?可願隨本王一同赴往均川?”二王爺仍是那般笑著。隻是神色玩味。


    張說顯得一時未能接受二王爺如此言語。稍稍一怔後。倒也無太多猶豫。他自然是知道二王爺身後那位太平公主便連韋後也是不敢輕易開罪。所以張說也是認真道:“謝王爺賞識。”隻是在他說完後。卻又是看了眼他身後地馬周與梁年二人。用意不言而喻。


    越發覺得此人有趣地二王爺也因張說這一舉而更顯快意。竟是不顧身份地去拍了拍張說地肩:“大可放心。這二人以後便隨在隆基身旁做事吧。”


    張說感激之色大顯。而他身後地馬周。梁年在微有激動之時卻也仍是深看了張說幾眼。他們三人地交情。顯得不是高不危所言地那般簡單。


    張說應下二王爺之意。願隨二王爺前往均川。而對二王爺如此決定。張宏與臨淄王也都是讚成。隻不過。他二人讚成地心思倒徑相不同。張宏讚成乃是因他知張說此人若是有心。那在均川地二王爺顯然會少許多麻煩。而臨淄王讚成卻是心想著薛崇簡此舉乃也是為他拉攏張宏之意。


    但無論如何。眼見張說無論是與臨淄王還是二王爺。都是如此地相談甚歡。張宏心下也是暗生喜意。


    在張宏眾人又說了一些閑話之後,二王爺也終於不得不向張宏等人稍致辭意,轉而回身去招呼那些前來道賀的朝臣官員,皇親王貴們,不過在他離身之時卻也順手拉上了臨淄王,對於這等應酬,臨淄王往往是二王爺的擋箭牌。


    二王爺與臨淄王離開後,張宏饒有興趣的看著張說與馬周,梁年三人。而也便是在張宏這般看著他三人時,張說三人卻是相視一眼,隨即齊聲對張宏拱手:“張公子今日之恩,我等終不敢忘。”


    微笑著的張宏並無多言,隻是擺手言道:“不必如此。我能做的也隻是引薦,接下來倒還是要看你們本身。”


    張說三人連聲稱是間,二王爺已是在為這殿中眾人斟酒敬酒了,而隨著殿內氣氛越發的熱烈,一直站在殿門處的張宏卻是一眼看見又有幾人在向這殿中走來。


    來人俱是太平公主的親信,除卻崔緹,岑羲,竇懷貞等幾個張宏已是認識的人,倒也還有幾名張宏未曾見得的人。


    而也便是在崔緹出現於張宏眼簾之時,張宏極為清楚的察覺到他身後的高不危已是情緒大變,隱有失控,再不複一絲往日的那些淡漠。


    暗暗皺眉的張宏自然也是明白高不危為何會如此,所以並未有責怪高不危之意的張宏也忙趕在崔緹等人進來之時,輕退兩步,移步高不危身旁,溫言道:“你已經忍了這許多年……”


    高不危本就乃屬有大毅力之人,為報仇已潛伏京中數年之久的他,自然也深知若此時被崔緹察覺,那他也必將再無任何機會。所以在這張宏這般話後,高不危倒也硬生生克製住了他的那些猙獰,隻不過,臉上卻猶有恨色。


    崔緹,岑羲一行人步入殿中,在崔緹一眼看到張宏那少年之時,很是明顯的有了些暗恨之色,而在他身後岑羲的那抹玩味間,崔緹終於也隻是對張宏冷哼了聲後,甩袖入殿,自傲異常。


    岑羲在經過張宏身邊時,稍停了腳步,這幾日正欲對張宏有所動作的岑羲在此時卻也是未表現出任何不予之色,隻是有些令人琢磨不透的意味。


    這一切,無論是高不危的那些猙獰暗恨,還是崔緹,岑羲等人對張宏表現出來的不和善,在張宏與高不危不覺察間,都是落在張說三人眼中,難免的,張說三人也能看出些許端倪。


    滿殿中人本就是為巴結太平公主與二王爺而來,所以很自然而然的在崔緹等太平公主親信之人入殿後,殿內氣氛更為熱烈。


    見此,輕歎一聲的張宏終於在看見高不危現下這般神色後,隱有憂色,卻也隻得轉身去向張說三人,言道:“我二人暫先告辭,若有機會,來日再敘。”


    張說心中並無驚訝,他不奇怪張宏為何突然要離去,無論是張宏身上,還是他身旁那清冷青年,張說都能感受到他二人與崔緹等人的不合。所以張說也隻是拱手,顯得可惜:“來日說之三人必當登府答謝,介時還望張公子切勿怪罪。”說之,乃是張說表字。


    連聲示意謙誠,表示歡迎之後,張宏終不再停留,看了眼身旁的高不危後,又向已與二王爺等人混在一起的崔緹等人看了一眼,便抬腳步出這殿中。


    而也在張宏與高不危離開後,張說這才想起他甚至還不知這少年乃是出自哪家府上,又是何等身份。


    緊隨其後的高不危也在他二人走出大殿之後,高不危終於完全收斂了他那些壓抑著的憤怒以及憎恨,帶著歉意隨在張宏身後小聲道:“擾亂大人計劃實是不危之過,還望大人海涵。”


    張宏頭也未回,卻是搖頭:“計劃?能有什麽計劃?”


    高不危抬頭間微有愕意:“如此結交朝中眾臣之良機,卻被不危所壞……”


    高不危此言,讓張宏停了腳步,在轉身看著高不危時,張宏歎息一聲,顯得奇怪莫名,卻是開口:“與其仰視絢爛太陽與眾人一味讚美,不如低頭獨自在黑夜中謹慎步行。”頓了頓,張宏回身繼續行走:“等你能夠懂得這個道理的時候,你將不會再有敵人。好比如崔緹,早便被你踩在了腳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覆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濟源張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濟源張氏並收藏覆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