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五十五章傳檄天下的號召


    “如今元失大都,天子遠遁,大亂將起,大將軍當如何應對?”姚樞問向劉淮。


    “北上收長城之堅,扼守居庸,南下據黃河之險,厲兵秣馬,靜觀天下變化!”劉淮回答道。


    姚樞莞爾一笑,看向王仲說道:“此必是謀兵之士所出的主意吧?”


    王仲立刻起身拜道:“在下計窮,實屬無奈之策,還望先生指教。”王仲早些年不過是劉複亨帳下刀筆小吏,後來依靠著其表兄王文幹的關係才混上錄事參軍一職,位卑官低,自然無法接觸到高層,雖然在戰術上可以謀兵,但是戰略上卻不足以謀國!


    姚樞坦然受之,劉淮見之頓時心中暗喜,姚樞如此表現,看來已經有了決定,十有**是要替自己出謀劃策了。


    果然,姚樞隨後就說道:“此為下策也,元失大都,天下震動,各地軍馬、大閥無不是作壁上觀,以觀天下變化,既然大將軍已經挑起天下紛爭,當把握主動,牽引大勢走向!”


    劉淮大喜,迫不及待的問道:“如何行事,才可牽引天下大勢!還望先生賜教!”此時劉淮心中暗讚,不坐等變化,而是主動出擊,創造出天下大勢,必然不凡。


    “出兵漠南,奔襲上都!”姚樞回答道。


    短短的八個字,卻有如雷霆貫耳,讓劉淮,王仲都震驚不已。此時劉淮強攻大都,兵力耗損嚴重,為了防備四麵可能存在的敵人,劉淮都覺得兵力不足,安排不過來,即使加上其父劉複亨的兵馬心裏也是沒有底氣。


    如今姚樞的建議,提供了新的思路,讓劉淮眼前一亮,何必老是想著防禦,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此時元帝國的軍力都集中在邊境,大都也才區區不過二、三萬人馬,作為蒙古草原腹地的上都開平充其量有一萬人馬就相當奢侈了。


    “上都地處草原之南,地勢衝要,北通漠北和林,南控華北。蒙古人若要南下攻擊大都,必定要經過此地。如果此時麾軍進占,既可以阻斷草原和華北的通路,又可以作為大都的屏障。”姚樞解釋道。


    早在忽必烈還是蒙古王公統治漠南的時候,開府金蓮川,雖然名為開府,其實不過是多立了幾個帳篷,當時夏季在金蓮川或六盤山;冬季為了避寒趨暖,居然要遷到五百裏外的撫州,因此忽必烈不得不在草原上修建一座新城。新城位置極好,龍蟠其陰,灤河經其陽,四山拱衛,佳氣蔥鬱,地處南北交通要道,在漢臣的建議下就定名為開平,暗含“開天下太平之世”之意。


    劉淮頓時大喜,遂大讚道:“先生之言,讓淮頓開茅塞,有如撥雲霧而見青天!”


    姚樞不以為然,隨後接著說道:“此其一也,若要攪動天下大勢,還需要傳檄天下,共討蒙元,此為造勢也!”


    “造勢?先生是說登臨九五之位?”王仲又驚又喜,他早就想過,但是猶豫不定,害怕如果劉家過早稱帝,會成為眾矢之地,被人群起而攻之。


    “非也,傳檄天下,令群雄並起,共逐元廷,但是稱帝之事,也是必然,不宜過早,待等我軍占據上都之後,天下紛亂之時,當果斷問鼎,威懾天下!”姚樞建議。


    “這是為何?”劉淮不解的問道。


    “若先登頂九五,傳檄天下,各地兵馬必然大有不服者,故必緩之,再占上都,拒蒙古人於漠北!如此我軍北扼蒙古兵馬於草原,中原各地必然群雄並起,分食蒙元之地,此時在稱帝也不遲。”姚樞解釋道。


    劉淮歎服!謀天下之士果然非同反響!


    人在危險的時候總是能暴發出無窮的潛力,忽必烈和一幹王公大臣日夜急馳,很快就將追兵甩掉,越過長城,直奔上都而去。負責追殺忽必烈的王孝忠和竹崎季長二將,追出五百餘裏,人困馬乏,又不見忽必烈的蹤影,不得不垂頭喪氣的回師大都。


    雖然武騎士都是精銳,但是和馬背上長大的蒙古人來說,還是有差距,這一點在長途奔襲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盡管忽必烈在兵臨城下的時候倉促出逃,蒙古人僅僅是一人一騎,與平時征戰時候一人五騎的作戰習慣相差較大,但是劉淮麾下包括在內的武騎士的騎兵,也都是一人一騎,還沒有掌握蒙古人一人多騎的長途奔襲的作戰方式,因此王孝忠等人無功而返也在意料之中。


    至此,劉淮奇襲大都的戰鬥,以忽必烈遁走草原的結局,非常不完美的落幕了,大都一役,不過短短的一夜,但是劉淮軍的傷亡卻高達驚人的五萬之數,由於怯薛軍裝備精良,鋒利的大馬士革刀砍下,不死也殘,因此其中有超過三萬多士卒直接陣亡,剩下的一萬多傷兵中有七成都是重傷,缺胳膊斷腿之人不計其數,即使傷勢好轉,也永久喪失了戰鬥力,而作為炮灰之炮灰的日本足輕部隊更是成建製的損失耗盡,連二萬蝦夷士兵都損失過半。


    此時劉淮麾下的兵馬,即使算上後來收編的張弘略所部,再加上城破後投降的宿衛親軍,也不過十萬之數,現在劉淮擁有騎兵35000餘,高麗步兵45000餘,蝦夷戰士10000餘,日本足輕5000餘,漢軍步兵(宿衛親軍)5300餘。


    但是元帝國最精銳的部隊,成吉思汗時代組建的怯薛軍,除了200餘雲都赤護送忽必烈北逃外,其餘全軍覆沒,選自草原部落貴族最勇猛的戰士組成的8000餘怯薛衛全部戰死,而由貴族、大將等功勳子弟構成怯薛子弟3000餘人則被劉淮生擒,大都一役後,這支成吉思汗的掌上明珠,輕易不會動用帝國精銳將不複存在!


    此時即使擁有十萬的兵力,劉淮也感到力量相當的薄弱,於是就下令直沽港的船支起航返回日本,將近畿附近的十五萬餘足輕再抽調十萬兵力入大都。


    七月,劉複亨的騎軍將至大都,劉淮親自出城三十裏迎接。


    “孩兒拜見父親大人!”劉淮恭恭敬敬跪地行禮,穿越後,繼承了前生的記憶,很多方麵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轉變,自小就受到劉複亨異常寵溺的劉淮,此時對劉複亨同樣抱有濃濃的父子之情。


    “好!好!好!”看著劉淮,劉複亨激動萬分,一連說了三個好字,這個自己最寵溺的小兒子,雖然還是麵如削玉的世家子弟的模樣,但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除了些許武藝之外就隻會玩女人的“衙內”了,如今已經是威風凜凜,帶甲十幾萬的大將軍!


    有子如此,劉複亨頓覺老懷欣暢。


    劉淮隨侍在劉複亨身旁,在大批騎兵前呼後擁之下,由麗正門而入。


    劉複亨策馬入城,感慨萬千,當年他無數次從此門而入,忐忑不安的晉見皇帝,此時他卻是以主人的身份,光明正大,大搖大擺的通過麗正門!麗正,取自《易經》:“日月麗於天”,為光明正大的之意。皇帝都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故名正門為麗正。


    大明殿上,劉複亨高坐龍椅,劉淮攜姚樞,張弘略等元廷漢臣,並其麾下的王孝忠、金大通等將領,匯集一堂,共商國策。姚樞所獻之策讓所有的人都讚不絕口,於是劉複亨下令其撰寫檄文,用以傳檄天下。


    姚樞當世之大儒,當廷揮毫,很快就寫好檄文,呈給劉複亨。


    元者,起於溯漠,逞爪牙之利,縱戰禍於他邦,滅大食,屠黨項,絕金後嗣,中原漢地,幸免於屠刀之下者,十無一二,攻掠之處,已無整土,屠滅之地,再無完族。自盤古開天地以來,中華之劫難,無過於此者。元之法,扶強除弱,劫貧濟富,分族論等,非韓商之所謂法也。斯儒,以亂我中華之正統,斯法,為敗我華夏之綱常。


    蒙古之兵,滅金屠夏,拓地萬裏,賴騎射之精良,擋者披靡,可謂強矣,然不施仁義,終遭天棄。今昭勇大將軍起義兵,將兵二十萬,襲破大都,盡滅其怯薛於城下,敵酋大懼,遁走千裏,北逃大漠,不日將整軍麾師北上,以圖全功。


    元蒙大勢已去,故遠有蒙哥之誅,近有大都之失,恃強而不能奪我漢土。若天下一心,氣憤風雲,四海旗聚,兵甲成群,行伍相接,鼓聲動而風起,劍氣衝而北鬥平。萬眾悲歌,氣吞山河。以此敵虜,何愁不催,必垂青史以永芳。今傳檄天下,召各地豪傑,盡起義兵,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共複我漢唐之風,盡在今朝!


    劉複亨視之,大喜,隨即傳給劉淮。


    劉淮看後亦是讚不絕口。於是,劉複亨立刻下令,傳檄天下。


    隨後眾人商議起北征上都之事,此時劉家二十萬大軍雄據黃河以北,但若是勞師遠征,恐怕不易,大量的步兵所攜帶的輜重和動用的民夫足以讓現在的劉家崩潰,因而劉淮提議僅以騎兵北上,效仿蒙古人的作戰方式,襲占上都。


    在劉淮攻克大都之後,就繳獲元廷戰馬無數,單單大都城內怯薛軍麾下的戰馬就愈六萬,大都郊外的幾個馬場也是收獲頗豐,總計得戰馬近二十萬匹。


    追擊忽必烈時因為馬力困乏而不得不撤兵,如今戰馬無數,完全可以效仿蒙古人一人多騎的奢侈方式!


    ps:二卷再過幾章就接近尾聲了,最近工作非常忙,--飄天文學--又不看好此書了,因此動力不足,第三卷,可安還不知道還要不要繼續下去。兩難之中,想到了個折中的注意,如果大家支持的話,就幫忙點下關注,如果有很多關注的話,就會繼續寫下去。(雖然要求很無理,但是大家體晾一下,碼字很辛苦,4小時才寫一章。如果支持的人多的話,即使再忙,每周也最少保證5更。)


    關注即作者空間裏點加關注。


    大家不用打賞,如果要支持的話就點下關注,原來3000關注的目標看來很難,目前不過寥寥數十的關注!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征服者之占據東瀛當反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可安天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可安天下並收藏征服者之占據東瀛當反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