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早早便跟隨魏公的老人,領兵征戰多年,戰功豐碩資曆渾厚。
而另一個則是降將出身,但卻從政四方立功無數,涼州滅關中聯軍是也有起一份功勞,資曆不比前者卻也相差仿佛……
然而就這樣的兩位將軍,卻要跟一個偏將軍位列一級,這怎麽看都好像是在侮辱於禁,張郃二將似的。
哪怕曹真為魏公養子又如何,反正程昱是覺得這次自家主公出了一個昏招。
任人唯親是沒錯,畢竟是值得信任,派人監軍也沒問題,但曹真真的合適嗎?
程昱微微搖了搖頭不做表態,他可不想在這個時候跟魏公唱反調,畢竟荀彧臨終前是何等的淒慘,到現在他一回想起來,便總會不自覺的打個冷顫,進而變得越發沉默起來……
然而哪怕是程昱再怎麽隱匿表情,卻也依然有幾分細微外露,曹操又怎麽可能視而不見。
隻不過他自己也很清楚,此番卻是是有些操之過急了,但現在情勢如此卻也不得不這樣做。
曹操很清楚,自己這一代夏侯,曹家等親信之人中能拿出手的都是垂垂老矣,或許用不了多少年就得一個接著一個的故去。
那到時候如果兩家第二代人無法真正的成長起來,他費盡一生心血打下的偌大基業,難不成就要拱手讓給別人嗎。
很顯然曹操並沒有那麽大方,試問天下又有誰可以如此的無私奉獻……
盡快的讓曹家二代變強,哪怕是揠苗助長,曹操卻也隻能如此而為之了。
曹真,曹休,曹植,曹彰等,這些都是潛力不小未來可期之輩,曹操自己也很清楚,但潛力終歸隻在將來,尚且需要時間來讓其成長。
隻不過自感身體日漸西垂的曹操,卻總是覺得事情越發的多,越來越處理不過來,心情也越發的煩躁起來,故而做事難免急切了一些。
但急切不代表沒有衡量,他此番雖然派遣曹真往涼州去,明為將是為監,可卻不是完全在想著任人唯親這方麵。
於禁,張郃二將的忠誠曹操其實並不懷疑,但外放為將需有監軍的往例卻是不能因此而破。
程昱隻是猜出了其中之一,卻並不知曉曹操此番如此決定,更多是想要讓二將帶一帶曹真,讓其盡快的成長起來,也好能夠撐起曹家二代的脊梁……
要說自己眾多養子當中,曹操最看重也最放心,恰恰便是曹真曹子丹一人。
其父為大局而犧牲自己,曹真從小到大便一直養在曹操的身邊,如果這樣的人都不值得信任的話,那麽曹操覺得這普天之下貌似再也沒有什麽忠誠信義一說了……
而文烈雖然勇武但卻性格暴烈,顯然有很大的缺陷,不足以擔當起此等大任。
至於植兒和彰兒,雖然也有建樹,但因為有曹丕在,曹操也隻能做出如此的選擇,畢竟繼承人太多同時還都很優秀,在有的時候往往也是讓人煩惱的事情。
當然了,劉備就表示自己從來不曾有過這樣煩惱,他有個寶貝兒子劉禪就足夠了,哪用得著其他那些花裏胡哨的、
也不曉得曹操知道劉備這般想法後,會不會氣的當場頭風發作必過氣去……
上有令下自從,魏公之命便是天子之命,這是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人盡皆知的事情。
故而張郃,於禁二人沒有絲毫的猶豫,便立即率部出發往涼州而去,哪怕他們倆才從涼州回來沒多久……
在臨行之前,曹操卻是拉著二將單獨說了好半天的悄悄話,內容無非便是表示自己對二將的器重和放心,同時也讓二將不要心帶怨氣可以針對曹真,反而還希望二將可以多多提點一番,如此也是曹操給予他們的另一個任務。
這等私下裏的對話,其實也是曹操在透漏出一個訊息,便是他對於禁,張郃二將的看重完全會留到他繼承人,也便是曹丕那裏去。
到時候定是躋身朝中重臣之列,算是曹操對二將最明顯的暗示了吧……
而於禁,張郃二人顯然不是糊塗之輩,自然聽出來魏公言語中的示意,當即便躬身領命哪有半點不悅之意。
縱使之前在聽聞曹真與自己並列時,心中真有了那麽幾分怨氣,卻也在曹操許諾的同時化作煙霧消散不見。
畢竟一時的委屈和將來的前途相比較,孰輕孰重他們兩人還是完全可以分清楚的……
反倒是在一旁侍立的程昱顯得有些尷尬,u看書.uanshu.o 他之前有些懷疑魏公的決意,還以為是自家主公年老昏庸,卻沒想到這麽快就被打臉了,程昱這時候才覺得,恐怕真正年老糊塗的人是自己才對吧。
然而他怎麽想的卻是無關緊要,曹操也好,程昱也罷,就算是年紀稍遜一籌的夏侯兩兄弟,也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想的再多又能怎樣,終歸還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曹操這邊很快對涼州局勢做出了應對,一麵調遣大軍加固涼州防備,一麵又傳書鍾繇讓其小心謹慎,不可讓劉備有機會進入涼州半步。
但卻也不能擅自展開對漢中的攻勢,畢竟前車之鑒猶在,夏侯淵的失敗不是沒來由,一係列的因素所致武都歸屬已定,曹操如果一意孤行想要南下攻取武都漢中,恐怕到時候事情進展遠不會如他設想那般。
畢竟陽平關地利在前,武都位置在側,故道難行又是其一,真要是大軍深入萬一出了什麽岔子,恐怕又是一番傷筋動骨的損失,如此再厚實的家底怕也架不住接二連三的折騰。
到那時別說涼州局勢穩固與否了,便是中原河北邊疆等地,恐怕都會亂象頻生,便有的是讓曹操頭疼的時候了……
不過真要說其蜀中,其實曹操卻也並沒有那麽強烈的攻取之意,哪怕劉備這廝著實礙眼惡心了一些。
但實際在曹操的心裏,對於蜀中的窺伺卻是遠遠不及他對江東的覬覦,其中來由還是當初那一場發生在赤壁的大敗,也便是一直卡在他心裏的一根刺……
而另一個則是降將出身,但卻從政四方立功無數,涼州滅關中聯軍是也有起一份功勞,資曆不比前者卻也相差仿佛……
然而就這樣的兩位將軍,卻要跟一個偏將軍位列一級,這怎麽看都好像是在侮辱於禁,張郃二將似的。
哪怕曹真為魏公養子又如何,反正程昱是覺得這次自家主公出了一個昏招。
任人唯親是沒錯,畢竟是值得信任,派人監軍也沒問題,但曹真真的合適嗎?
程昱微微搖了搖頭不做表態,他可不想在這個時候跟魏公唱反調,畢竟荀彧臨終前是何等的淒慘,到現在他一回想起來,便總會不自覺的打個冷顫,進而變得越發沉默起來……
然而哪怕是程昱再怎麽隱匿表情,卻也依然有幾分細微外露,曹操又怎麽可能視而不見。
隻不過他自己也很清楚,此番卻是是有些操之過急了,但現在情勢如此卻也不得不這樣做。
曹操很清楚,自己這一代夏侯,曹家等親信之人中能拿出手的都是垂垂老矣,或許用不了多少年就得一個接著一個的故去。
那到時候如果兩家第二代人無法真正的成長起來,他費盡一生心血打下的偌大基業,難不成就要拱手讓給別人嗎。
很顯然曹操並沒有那麽大方,試問天下又有誰可以如此的無私奉獻……
盡快的讓曹家二代變強,哪怕是揠苗助長,曹操卻也隻能如此而為之了。
曹真,曹休,曹植,曹彰等,這些都是潛力不小未來可期之輩,曹操自己也很清楚,但潛力終歸隻在將來,尚且需要時間來讓其成長。
隻不過自感身體日漸西垂的曹操,卻總是覺得事情越發的多,越來越處理不過來,心情也越發的煩躁起來,故而做事難免急切了一些。
但急切不代表沒有衡量,他此番雖然派遣曹真往涼州去,明為將是為監,可卻不是完全在想著任人唯親這方麵。
於禁,張郃二將的忠誠曹操其實並不懷疑,但外放為將需有監軍的往例卻是不能因此而破。
程昱隻是猜出了其中之一,卻並不知曉曹操此番如此決定,更多是想要讓二將帶一帶曹真,讓其盡快的成長起來,也好能夠撐起曹家二代的脊梁……
要說自己眾多養子當中,曹操最看重也最放心,恰恰便是曹真曹子丹一人。
其父為大局而犧牲自己,曹真從小到大便一直養在曹操的身邊,如果這樣的人都不值得信任的話,那麽曹操覺得這普天之下貌似再也沒有什麽忠誠信義一說了……
而文烈雖然勇武但卻性格暴烈,顯然有很大的缺陷,不足以擔當起此等大任。
至於植兒和彰兒,雖然也有建樹,但因為有曹丕在,曹操也隻能做出如此的選擇,畢竟繼承人太多同時還都很優秀,在有的時候往往也是讓人煩惱的事情。
當然了,劉備就表示自己從來不曾有過這樣煩惱,他有個寶貝兒子劉禪就足夠了,哪用得著其他那些花裏胡哨的、
也不曉得曹操知道劉備這般想法後,會不會氣的當場頭風發作必過氣去……
上有令下自從,魏公之命便是天子之命,這是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人盡皆知的事情。
故而張郃,於禁二人沒有絲毫的猶豫,便立即率部出發往涼州而去,哪怕他們倆才從涼州回來沒多久……
在臨行之前,曹操卻是拉著二將單獨說了好半天的悄悄話,內容無非便是表示自己對二將的器重和放心,同時也讓二將不要心帶怨氣可以針對曹真,反而還希望二將可以多多提點一番,如此也是曹操給予他們的另一個任務。
這等私下裏的對話,其實也是曹操在透漏出一個訊息,便是他對於禁,張郃二將的看重完全會留到他繼承人,也便是曹丕那裏去。
到時候定是躋身朝中重臣之列,算是曹操對二將最明顯的暗示了吧……
而於禁,張郃二人顯然不是糊塗之輩,自然聽出來魏公言語中的示意,當即便躬身領命哪有半點不悅之意。
縱使之前在聽聞曹真與自己並列時,心中真有了那麽幾分怨氣,卻也在曹操許諾的同時化作煙霧消散不見。
畢竟一時的委屈和將來的前途相比較,孰輕孰重他們兩人還是完全可以分清楚的……
反倒是在一旁侍立的程昱顯得有些尷尬,u看書.uanshu.o 他之前有些懷疑魏公的決意,還以為是自家主公年老昏庸,卻沒想到這麽快就被打臉了,程昱這時候才覺得,恐怕真正年老糊塗的人是自己才對吧。
然而他怎麽想的卻是無關緊要,曹操也好,程昱也罷,就算是年紀稍遜一籌的夏侯兩兄弟,也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想的再多又能怎樣,終歸還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曹操這邊很快對涼州局勢做出了應對,一麵調遣大軍加固涼州防備,一麵又傳書鍾繇讓其小心謹慎,不可讓劉備有機會進入涼州半步。
但卻也不能擅自展開對漢中的攻勢,畢竟前車之鑒猶在,夏侯淵的失敗不是沒來由,一係列的因素所致武都歸屬已定,曹操如果一意孤行想要南下攻取武都漢中,恐怕到時候事情進展遠不會如他設想那般。
畢竟陽平關地利在前,武都位置在側,故道難行又是其一,真要是大軍深入萬一出了什麽岔子,恐怕又是一番傷筋動骨的損失,如此再厚實的家底怕也架不住接二連三的折騰。
到那時別說涼州局勢穩固與否了,便是中原河北邊疆等地,恐怕都會亂象頻生,便有的是讓曹操頭疼的時候了……
不過真要說其蜀中,其實曹操卻也並沒有那麽強烈的攻取之意,哪怕劉備這廝著實礙眼惡心了一些。
但實際在曹操的心裏,對於蜀中的窺伺卻是遠遠不及他對江東的覬覦,其中來由還是當初那一場發生在赤壁的大敗,也便是一直卡在他心裏的一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