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敵出城不行,夜襲破城不利,強攻破城不智,西進繞襲不便……


    種種法子都想出來,可真正到了實際運用的時候,卻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阻礙和意外出現。


    諸葛亮參與到出謀劃策的團隊當中,卻也想不出什麽太好的辦法裏。


    畢竟龐統加張鬆法正三人也是不弱,他們三個集思廣益之下都試過那麽多種了,結果卻是一個都沒有奏效,再加諸葛亮上來也是白搭。


    顯然劉備的希望又處在了半破滅的狀態下,隻能說是困難越大希望越大,到最後不成功的失落也就更大了。


    但為什麽說是半破滅的狀態,而不是徹底的失去希望,實際上也是因為諸葛亮……


    法子不是一個都沒有,隻不過諸葛亮想出來的這個用時太久且後果實在是有些過分。


    按照他的意思,既然久攻不下,那邊死死的圍城不讓其有絲毫出入的機會。


    將雒城下的護城河給斷絕,並且將入城水源處給掐死,再加上少雨時節天氣的配合,耗費時日便可將雒城內的水都榨幹。


    等到那時,就算雒城內糧食滿倉庫稟充沛又是如何,人吃生米可是不行,且也不可能滴水不沾的過活……


    隻要將此進行多日,待城中無水後,劉循逼不得已之下定然會冒險出城打開水路,如此一來便有了破綻可尋,機會把握得當的話,雒城自是可破。


    而且就算是劉循死活不肯出城來,他能鎮壓的了一時,難道還能鎮壓的了一世嗎。


    士卒們無水可飲便是無戰鬥力可言,城中百姓更甚於此。


    如果他死活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到時激起民怨憤恨,劉備可能都不需要出手,他劉循就得被城裏的百姓給活生生的撕成碎片……


    但計劃是如此,條件卻也一樣的苛刻。


    這首先,便是要從斷絕水源開始,此過程最是耗費人力,也需要冒著極大的風險,因為劉循自然不可能任由劉備這麽斷他的生路。


    而且這護城河也不是說斷就能斷的,此非一日之功,沒個十天半月恐怕無法盡全效……


    其次,就算是這護城河水被斷,雒城失去了外來的水源,但誰又能保證劉循沒有早早的做好準備工作呢。


    萬一他已經提前讓人安排好一切,哪怕是城中水源斷絕了,也一樣有後續的補充支持,那樣為此計增添了許多時間不說,且變數也在成倍的增長著。


    此時季節少雨是不假,但隻要挺過這段時間,便是進入到了多雨陰綿的潮濕集結。


    那時候還談什麽水源的問題了,難道諸葛亮還有那個神通將天上的水也給掐斷了不成……


    隻要天上下雨,雒城接到了,那這計劃便是全盤崩塌。


    雒城得天降甘露可以續命,士氣必然高漲,反之則城外劉備方苦心積慮已久的計劃失敗,士卒們有無戰意不說,劉備他們就已經感到心裏憔悴了……


    甚至於,哪怕這些意外的因素都不曾發生,劉備順利的斷了雒城之水,也沒有什麽天降大雨一說,的的確確將雒城給變成了一座旱城,那城中裏竟如此長時間的缺水狀態,又是個怎樣的場景啊。


    作為益州本地人的張鬆,就極力的反對諸葛亮這個計劃,甚至連諸葛亮自己在說出來的時候都有些不太自然。


    雖然身為謀主,為主公出謀劃策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也要遵從自己的本心行事,於性格相悖逆的計謀就算想出,有沒有那個狠心去用也是兩說的……


    不過有人反對就會有人讚同,哪怕說出這個計劃的諸葛亮本人都站在反對方,可也架不住他跟張鬆加起來也隻有兩票,正好跟讚同此計的龐統法正同比分。


    雖然這一次又是讓孔明占了先機,可龐統卻更在意主公劉備的大業,一時之長短無關緊要,隻要益州拿下,將來的機會不好多的是嗎……


    而且此計在龐統眼裏正正好好,雖然有很大成分的在賭,可這人生一場不就是一次痛痛快快的賭博嗎。


    行此險招,若是成則益州下,若是不成那便另想辦法,總好過在這裏幹耗著要強……


    至於法正,他本身便不是益州人,再加上又被益州人排擠了這麽多年,說實在的他根本就在乎什麽益州人的死活問題。


    隻要計劃可行,隻要有成功的幾率,那邊去做,損失代價如何,算出來總會有一個承受限度,隻要在這個限度當中所獲取的利潤足夠,那麽就有理由去用這個計劃。


    哪怕是可能犧牲掉這一座城池,但是用此來換取一個偌大的益州,在法正看來簡直是一筆巨劃算的買賣……


    兩票對兩票,雖然沒有爭吵,畢竟大家都是聰明人知道這種時候無謂的吵鬧隻會讓主公更加頭疼,於全局無利。


    可要說哪一方會先低頭,卻也是絕對不可能的。


    大家都在據理力爭,言辭之間雖然鋒利了一些,卻還在可控製的範圍之內。uu看書 .uukanshu


    而且論說口舌之利害,張鬆諸葛亮倆人的戰鬥力可絕對是要比龐統加法正強太多的……


    至於真正能夠拿定主意的劉備,其本人也比較傾向於不用這個辦法。


    可傾向歸傾向,現實還是很沉重的,沉重到有的時候不得不做出一些違逆本心的選擇,這便是一種無奈……


    眼下自己身邊的謀臣們都出現了分歧,劉備真的不知道該怎麽做決定才好。


    行仁義之道,是劉備一生到此的為人準則。


    可此計若用,仁義之名化為泡影一輩子的形象便因此盡毀;可若是不用,那又拿什麽去把雒城給打下來呢。


    明白知道是一回事,行動去做又是另一回事,真是兩難兩難,知行兩相難啊……


    無奈之下,劉備隻能將此事暫且革職,先讓躍躍欲試的三弟打兩天看一看,如果真的能發生什麽奇跡呢,畢竟自己那三弟可不是靠著嘴上功夫才闖出那萬人之敵名號的。


    隻要張飛能搞得定,劉備這邊自然就無需過多的糾結了,手下這幫謀士們也就無從爭辯,因為他們接下來的目標就應當是換到成都上了…………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當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冼青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冼青竹並收藏漢當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