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狄仁傑說話,往往不帶誇張成份,‘實事求是‘是他一向的做派,他說是大事,便定然是大事,他說深不見底,就必然難以探到底,他說是大魚,就不可能是小蝦米。
而狄仁傑先前所過,京裏的幾個後輩的手段都是小手段,所以,狄仁傑這句感歎,毫無意外的引發了武則天的重視,以至於讓她暫且將心中成型的計劃給擱置了下來。
畢竟,牽扯到了假傳聖諭,牽扯到了一府副總督的參與,牽扯到了國璽的存在,這每一件事都不是小事,都能動搖國本,武則天不得不重視。
與之相比,武家和李家的平衡,自己的顏麵,甚至東宮是姓李還是姓武,其實都是小事,都是她一念之間的事!
“臣仔細對比過真正的璽印,最終還是發現,此聖諭上麵的璽印還是和真正的璽印有差別的!”
狄仁傑皺眉道:“不過,很顯然,此假印璽,應該是根據真印璽而仿的!”
武則天心思急轉,很快便想到了什麽,鼻子裏麵發出了一絲冷哼,又將怒火從她兩個侄子身上轉移到了兩個兒子身上,不過,轉念一想,武則天便知道自己又想錯了,狄仁傑斷不可能將李旦和李顯推入險地,那麽此事應該和他們沒有關係了。
念及此,武則天不禁暗歎:“論謀略、論氣度,自己還真是不如國老啊???”
果然,狄仁傑苦笑一聲,道:“陛下多慮了,廬陵王和皇嗣都是做過皇帝而又驟然讓位,所以他們私造印璽的可能性還是不大的。”
“再加上,以他們兩人脾性,這種事???”狄仁傑猶豫了一會,有些尷尬的笑道:“恕微臣直言,他們還是沒有這個膽子做!”
狄仁傑這話雖然大不敬,但是卻讓武則天眼神之中的寒意漸漸消退,這兩個兒子是什麽性格,武則天還是清楚的。
“所以,朕才猶豫這東宮的歸屬啊!”
武則天臉上露出一抹恨鐵不成鋼的表情,道:“朕的兒子,若非無帝王之才,朕又豈會做他想呢?”
“為君者亦要有所畏懼,若無所畏懼,引得天怒人怨,那便是亡國之兆,反之,雖非開拓之主,守成卻是無虞,是以,微臣以為,膽小亦非壞事!”
狄仁傑不急不緩的說道:“更何況陛下的龍子,也沒有膽小到那等地步!”
武則天心頭一滯,冷哼一聲,道:“好了,此時容後再談,且說說這假傳手諭之事!”
狄仁傑思索了一會,道:“此事變數太多,從孝敬皇帝,到懷章太子,都有機會――也有可能私造印璽,孝敬皇帝之死,懷章太子之死,其餘黨對陛下多有不滿,此事,臣估計,多半和其餘黨有關!”
其實,狄仁傑是懷疑李旦的,也懷疑李令月,甚至還懷疑武則天,但是要考慮到控製這件事給朝局帶來的影響,避免給僅有的李唐宗室帶來動蕩,狄仁傑也隻能憑借著他強悍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過人的膽色,將此事推到了死人身上,把李唐宗室摘出來。
這就是所謂的死無對證,而且,誰也不知道孝敬皇帝和章懷太子有沒有“餘黨”殘留,查出來了最好,查不出,那也沒有關係。
而對於孝敬皇帝和懷章太子,武則天一直都是諱莫如深,按照狄仁傑對武則天的了解,此事武則天多半是不會去查的!
果不其然,武則天麵露厭惡之色,道:“國老在說笑嗎,朕雖年老,卻還未糊塗,此等說法,怕是連三歲小子都騙不過吧!”
狄仁傑一陣苦笑,忙道:“陛下息怒,此事也隻是微臣之推斷,並無證據,而且此事事關重大,未免對方狗急跳橋,對陛下不利,也隻能以此結案,另派兩路欽差,一明一暗去查明此案!”
這次,武則天很快便明白了狄仁傑的用意,略微一思索,便點頭道:“那也隻能如此了!”
狄仁傑見狀,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有時候,要做個君王信任的賢臣,也當真是不容易,自己耿直一生,晚年撒了一個彌天大謊,卻也是覺得心頭狂跳,可見,說假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不怪狄仁傑有此感歎,就在這短短的半個時辰,君臣之間的幾個回合,彼此都在化解對方的招數,同時也是不著痕跡的將事態引向自己的掌控之中。
狄仁傑的優勢便是對這整個事件了如指掌,隻要掌控了大的方向,便做到了收放自如,以至於武則天都沒有疑心狄仁傑生的“異心”。
但是武則天畢竟在這天下最不容易生存的地方生存了六十多年,她的布局,她的手段,她的謀略,她的心術亦可謂天下無雙,即便不知真相,卻也不是能被隨便忽悠懂的。
好在狄仁傑十分了解自己這位“老對手”,九分真相一分假,終是將事態引向了自己所布之局中。此番較量,東宮之爭,梁王魏王已經引起了武則天厭惡,皇嗣李旦也沒有留下甚好印象,此消彼長,獲利最多的,自然便是那還在返京途中的廬陵王李顯了!
隻是,狄仁傑也看得出來,現在武則天是十分不爽,也隻好閉了嘴,等著武則天緩緩氣,片刻之後,武則天的臉色緩和了下來,有些擔憂的問道:“如今安東怎樣了?”
“如今契丹乃是日暮西山,收複安東疆土乃是遲早之事,不過,如今安東亂象紛呈,副都督柳千韻一家二十餘口,在李元去安東之時已經被人滅口,據說全部被吊死在柳府大門口,而柳千韻卻從此銷聲匿跡,安東數萬府軍,早已經一哄而散!”
“聽李元說,安東長白山裏麵,盜匪甚多,進退有據,旗幟兵刃鮮明,應該便是那些軍人落草為寇的結果!所以,微臣以為,薛家血案的處理結果,幾乎直接影響著安東日後的民心向背!”
狄仁傑掃了一眼還在和狄慕華竊竊私語的李劍淩一眼,不經意的說道:“不過,若日後我大唐又出了一個薛仁貴來,那安東之事便也不是大問題,江山代有人才出,陛下也無需太過憂心!”
忽然,武則天皺眉一皺,不經意的說道:“前段時間,洛陽那件案子,李劍淩查到了薛家身上,國老以為???柳千韻滅門之案,洛陽劉方嘯之案,還有對國老刺殺之案,有沒有可能是薛家的人做的!”
狄仁傑聽得暗自苦笑,知道自己還是太過著急了,雖然沒有讓陛下起疑,但是卻讓陛下更惡薛家了,也不知道此事是福是禍啊???。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鐵丘墳內屍骸已經無從驗證,也不知是不是薛訥滿門,若是有人逃脫此難,誤會陛下而做出此大逆不道之事,那也是極有可能的。”
事到如今,總算將事情遮掩了過去,狄仁傑也隻好順了武則天的意思,道:“不過一切要等平定契丹,再派人去安東再做調查,方能查出真相!”
薛家已被滅門,薛訥已身死,武則天將所有事情都推到了薛家身上,同樣也是死無對證,武則天也知道自己的心思瞞不過狄仁傑,還是覺得有些尷尬,隻好一聲長歎,道:“如今契丹倒不再是朕的心腹大患,唯有一處,朕甚心憂!”
狄仁傑眉頭一挑,道:“陛下說的可是漠北突厥?”
“沒錯!”
武則天目中殺氣一盛,寒聲道:“據探子回報,突厥默啜擁兵數十萬,據地萬裏,西北胡夷皆歸附,已然成了氣候。見契丹耗我大唐兵力已久,早已經蠢蠢欲動了!”
狄仁傑趁機說道:“陛下可知,我大唐國富兵強,卻屢屢為外虜所亂,因何所致?”
武則天知道,狄仁傑又要進諫了,不過,她也沒有辦法,狄仁傑進諫,往往關係國家社稷,不容武則天有絲毫大意,隻好認真請教,道:“還請國老教朕!”
狄仁傑微微一笑,道:“隻因我大唐滿朝文武沒有捏成鐵拳而已!”
“先有周興、來俊臣等酷吏餓狼環伺,朝中文武朝不保夕,根本難以盡心盡力將力氣放在邊疆,致使不法之徒犯上作亂,害我國之棟梁。”
“而後諸王爭奪東宮之位,讓陛下心力交瘁,也無法將精力放到邊關之地。是以,讓外虜發展壯大,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此皆是內政不清之故!”
“內政不清,則無暇他顧,致使外虜猖狂如斯!”
狄仁傑說的,武則天不是不知道,但是前者是保自己皇位穩固,後者卻是自己的娘家嫡親侄子,這手心手背都是肉,哪怕先前武則天已經對武承嗣和武三思生出了厭惡之心,此時依然是難下決心。
見武則天不說話,狄仁傑複又勸道:“陛下,是時候下決心啦,一旦東宮之位確定,文武百官的心思也將會放到國事之上,此事百利無一害啊!”
“國老的意思朕明白了,來俊臣之案,便按照三司會審的裁定處置吧,至於東宮之位,容朕再想想!”
沉思良久,武則天沉聲一歎,道:“朕已經下詔,令廬陵王攜家眷歸京了???”
話到了這份上,狄仁傑也不好再說什麽,拱手一禮,道:“全憑陛下聖裁!”
狄仁傑說話,往往不帶誇張成份,‘實事求是‘是他一向的做派,他說是大事,便定然是大事,他說深不見底,就必然難以探到底,他說是大魚,就不可能是小蝦米。
而狄仁傑先前所過,京裏的幾個後輩的手段都是小手段,所以,狄仁傑這句感歎,毫無意外的引發了武則天的重視,以至於讓她暫且將心中成型的計劃給擱置了下來。
畢竟,牽扯到了假傳聖諭,牽扯到了一府副總督的參與,牽扯到了國璽的存在,這每一件事都不是小事,都能動搖國本,武則天不得不重視。
與之相比,武家和李家的平衡,自己的顏麵,甚至東宮是姓李還是姓武,其實都是小事,都是她一念之間的事!
“臣仔細對比過真正的璽印,最終還是發現,此聖諭上麵的璽印還是和真正的璽印有差別的!”
狄仁傑皺眉道:“不過,很顯然,此假印璽,應該是根據真印璽而仿的!”
武則天心思急轉,很快便想到了什麽,鼻子裏麵發出了一絲冷哼,又將怒火從她兩個侄子身上轉移到了兩個兒子身上,不過,轉念一想,武則天便知道自己又想錯了,狄仁傑斷不可能將李旦和李顯推入險地,那麽此事應該和他們沒有關係了。
念及此,武則天不禁暗歎:“論謀略、論氣度,自己還真是不如國老啊???”
果然,狄仁傑苦笑一聲,道:“陛下多慮了,廬陵王和皇嗣都是做過皇帝而又驟然讓位,所以他們私造印璽的可能性還是不大的。”
“再加上,以他們兩人脾性,這種事???”狄仁傑猶豫了一會,有些尷尬的笑道:“恕微臣直言,他們還是沒有這個膽子做!”
狄仁傑這話雖然大不敬,但是卻讓武則天眼神之中的寒意漸漸消退,這兩個兒子是什麽性格,武則天還是清楚的。
“所以,朕才猶豫這東宮的歸屬啊!”
武則天臉上露出一抹恨鐵不成鋼的表情,道:“朕的兒子,若非無帝王之才,朕又豈會做他想呢?”
“為君者亦要有所畏懼,若無所畏懼,引得天怒人怨,那便是亡國之兆,反之,雖非開拓之主,守成卻是無虞,是以,微臣以為,膽小亦非壞事!”
狄仁傑不急不緩的說道:“更何況陛下的龍子,也沒有膽小到那等地步!”
武則天心頭一滯,冷哼一聲,道:“好了,此時容後再談,且說說這假傳手諭之事!”
狄仁傑思索了一會,道:“此事變數太多,從孝敬皇帝,到懷章太子,都有機會――也有可能私造印璽,孝敬皇帝之死,懷章太子之死,其餘黨對陛下多有不滿,此事,臣估計,多半和其餘黨有關!”
其實,狄仁傑是懷疑李旦的,也懷疑李令月,甚至還懷疑武則天,但是要考慮到控製這件事給朝局帶來的影響,避免給僅有的李唐宗室帶來動蕩,狄仁傑也隻能憑借著他強悍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過人的膽色,將此事推到了死人身上,把李唐宗室摘出來。
這就是所謂的死無對證,而且,誰也不知道孝敬皇帝和章懷太子有沒有“餘黨”殘留,查出來了最好,查不出,那也沒有關係。
而對於孝敬皇帝和懷章太子,武則天一直都是諱莫如深,按照狄仁傑對武則天的了解,此事武則天多半是不會去查的!
果不其然,武則天麵露厭惡之色,道:“國老在說笑嗎,朕雖年老,卻還未糊塗,此等說法,怕是連三歲小子都騙不過吧!”
狄仁傑一陣苦笑,忙道:“陛下息怒,此事也隻是微臣之推斷,並無證據,而且此事事關重大,未免對方狗急跳橋,對陛下不利,也隻能以此結案,另派兩路欽差,一明一暗去查明此案!”
這次,武則天很快便明白了狄仁傑的用意,略微一思索,便點頭道:“那也隻能如此了!”
狄仁傑見狀,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有時候,要做個君王信任的賢臣,也當真是不容易,自己耿直一生,晚年撒了一個彌天大謊,卻也是覺得心頭狂跳,可見,說假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不怪狄仁傑有此感歎,就在這短短的半個時辰,君臣之間的幾個回合,彼此都在化解對方的招數,同時也是不著痕跡的將事態引向自己的掌控之中。
狄仁傑的優勢便是對這整個事件了如指掌,隻要掌控了大的方向,便做到了收放自如,以至於武則天都沒有疑心狄仁傑生的“異心”。
但是武則天畢竟在這天下最不容易生存的地方生存了六十多年,她的布局,她的手段,她的謀略,她的心術亦可謂天下無雙,即便不知真相,卻也不是能被隨便忽悠懂的。
好在狄仁傑十分了解自己這位“老對手”,九分真相一分假,終是將事態引向了自己所布之局中。此番較量,東宮之爭,梁王魏王已經引起了武則天厭惡,皇嗣李旦也沒有留下甚好印象,此消彼長,獲利最多的,自然便是那還在返京途中的廬陵王李顯了!
隻是,狄仁傑也看得出來,現在武則天是十分不爽,也隻好閉了嘴,等著武則天緩緩氣,片刻之後,武則天的臉色緩和了下來,有些擔憂的問道:“如今安東怎樣了?”
“如今契丹乃是日暮西山,收複安東疆土乃是遲早之事,不過,如今安東亂象紛呈,副都督柳千韻一家二十餘口,在李元去安東之時已經被人滅口,據說全部被吊死在柳府大門口,而柳千韻卻從此銷聲匿跡,安東數萬府軍,早已經一哄而散!”
“聽李元說,安東長白山裏麵,盜匪甚多,進退有據,旗幟兵刃鮮明,應該便是那些軍人落草為寇的結果!所以,微臣以為,薛家血案的處理結果,幾乎直接影響著安東日後的民心向背!”
狄仁傑掃了一眼還在和狄慕華竊竊私語的李劍淩一眼,不經意的說道:“不過,若日後我大唐又出了一個薛仁貴來,那安東之事便也不是大問題,江山代有人才出,陛下也無需太過憂心!”
忽然,武則天皺眉一皺,不經意的說道:“前段時間,洛陽那件案子,李劍淩查到了薛家身上,國老以為???柳千韻滅門之案,洛陽劉方嘯之案,還有對國老刺殺之案,有沒有可能是薛家的人做的!”
狄仁傑聽得暗自苦笑,知道自己還是太過著急了,雖然沒有讓陛下起疑,但是卻讓陛下更惡薛家了,也不知道此事是福是禍啊???。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鐵丘墳內屍骸已經無從驗證,也不知是不是薛訥滿門,若是有人逃脫此難,誤會陛下而做出此大逆不道之事,那也是極有可能的。”
事到如今,總算將事情遮掩了過去,狄仁傑也隻好順了武則天的意思,道:“不過一切要等平定契丹,再派人去安東再做調查,方能查出真相!”
薛家已被滅門,薛訥已身死,武則天將所有事情都推到了薛家身上,同樣也是死無對證,武則天也知道自己的心思瞞不過狄仁傑,還是覺得有些尷尬,隻好一聲長歎,道:“如今契丹倒不再是朕的心腹大患,唯有一處,朕甚心憂!”
狄仁傑眉頭一挑,道:“陛下說的可是漠北突厥?”
“沒錯!”
武則天目中殺氣一盛,寒聲道:“據探子回報,突厥默啜擁兵數十萬,據地萬裏,西北胡夷皆歸附,已然成了氣候。見契丹耗我大唐兵力已久,早已經蠢蠢欲動了!”
狄仁傑趁機說道:“陛下可知,我大唐國富兵強,卻屢屢為外虜所亂,因何所致?”
武則天知道,狄仁傑又要進諫了,不過,她也沒有辦法,狄仁傑進諫,往往關係國家社稷,不容武則天有絲毫大意,隻好認真請教,道:“還請國老教朕!”
狄仁傑微微一笑,道:“隻因我大唐滿朝文武沒有捏成鐵拳而已!”
“先有周興、來俊臣等酷吏餓狼環伺,朝中文武朝不保夕,根本難以盡心盡力將力氣放在邊疆,致使不法之徒犯上作亂,害我國之棟梁。”
“而後諸王爭奪東宮之位,讓陛下心力交瘁,也無法將精力放到邊關之地。是以,讓外虜發展壯大,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此皆是內政不清之故!”
“內政不清,則無暇他顧,致使外虜猖狂如斯!”
狄仁傑說的,武則天不是不知道,但是前者是保自己皇位穩固,後者卻是自己的娘家嫡親侄子,這手心手背都是肉,哪怕先前武則天已經對武承嗣和武三思生出了厭惡之心,此時依然是難下決心。
見武則天不說話,狄仁傑複又勸道:“陛下,是時候下決心啦,一旦東宮之位確定,文武百官的心思也將會放到國事之上,此事百利無一害啊!”
“國老的意思朕明白了,來俊臣之案,便按照三司會審的裁定處置吧,至於東宮之位,容朕再想想!”
沉思良久,武則天沉聲一歎,道:“朕已經下詔,令廬陵王攜家眷歸京了???”
話到了這份上,狄仁傑也不好再說什麽,拱手一禮,道:“全憑陛下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