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四四章
原本還打算死扛到底的王良,竟然也露出了一絲尷尬,道:“姐――先生...這真怪不得我,交白卷的可不是我們一個,魏博士顯然是不想我們考過,是以那問考卷上的題目,我可一個都沒見過,又如何做的出來呀!”
“那你說說,都是出的什麽算題?”
王良麵露遲疑,猶豫道:“聽一個高昌學生說,好像考的是九章什麽來著,一共有九道題,有“方田算”、“粟米算”“衰分”、“盈不足”“勾股”等內容!”
王元寶一聽,氣不打一處來,一巴掌扇在王良的腦勺上,氣罵道:“你還找借口,什麽衰分勾股,我怎麽未曾聽說過!”
王元寶一巴掌扇下,頓時讓王良矮了半截,原本他也沒怎麽記清楚,此時被王元寶一罵,更是不確定自己所說的是否正確,一時訥訥,很是心虛。
王元寶又要扇他,李劍淩連忙止住了王元寶,道:“那算學監的博士可有題外之話?”
“自然有!”
王良有些忿忿的說道:“魏博士說,我們商賈子弟,今後也就是一身銅臭,跟這高深的算學占不著邊,學了也浪費!”
李劍淩冷笑一聲,道:“看來這魏博士,對商人子弟進國子監讀書很是反感呢!”
王韻聽的糊塗,忍不住問道:“劍淩,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王良並非信口胡說,而的確是問考卷太難的緣故,這次問考的內容考的大概是《九章算術》,乃是大唐《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部,集合了戰國、秦、漢時期,數百年時間的算學成就,內容很是龐雜,可以說是算術界的一部經典,王良他們根本未曾接觸過,又如何做的出來!”
李劍淩冷笑道:“也不知道魏博士自己有沒有學全,竟然拿《九章算術》來問考,而且還是九題,這明顯是在為難人的!”
《九章算術》是算學監的課本無錯,不過卻不是基礎課本,在問考當中,便以九章為題,很欠公平!
王韻一聽,頓時愁上眉間,喃喃道:“這可如何是好啊???”
雖然王家人???包括王韻,都是一眼熱切的看著李劍淩,但是李劍淩卻是不再說話了,他也沒辦法,現在是王良沒有考過,臨陣磨槍卻也是無用了。
就在這是,王家的老管家老王頭匆匆的趕了進來,走到王元寶身邊,道:“老爺,剛才一個自稱是國子助教的人來府上了。”
王元寶一驚,道:“人在何處,快帶我去見!”
“他留下這個,一刻也不願意多留,早就走了!”
老王頭遞給了王元寶一疊紙張,道:“那人說,三天後讓少爺帶著這個去複核,如果再不通過,便要被休籍!”
王元寶接過去一看,看了兩頁眉頭便皺了起來,將紙遞給了李劍淩,道:“劍淩,你看看,這是不是你說的《九章算術》?”
李劍淩接過去,快速的翻閱了一遍,頓時放心了下來,笑道:“內容是《九章算術》的內容,但是問題倒不是很高深,都是最基礎的算法,那魏博士是欺負你們沒見過《九章算術》,但是現在卻將考卷送了過來,卻也太小看人了!”
王韻走了過來,湊上來看了第一個考題,小聲念道:“有四方田一畝,秧苗四百五十束,一束廿五株,五株一尺,問秧苗缺幾何?餘田成方,內置小圓,周從幾何,麵積幾何?”
想了一會,王韻有些喪氣的搖頭道:“算不出!”
李劍淩笑道:“這題便是《九章算術》“方田”算的內容。”
“方田一畝,便可看作是廣十丈,從六丈,麵積六十平方丈;五株一尺,一束廿五,便可知一束秧苗,可植田一平方尺,而一畝是六十平方丈,從而可算數一畝田需要六百秧束,題中言明,僅有四百五十束,是以還缺秧苗一百五十束。”
“餘田成方,便可知道餘田廣三丈,從五丈,內置小圓,便是以餘田廣三丈作圓,至於周從和麵積,則又要根據“徑一周三”以及《九章算術》中的“半周半徑相乘得積步”來計算了!”
李劍淩盡量說的簡單,但是還是讓眾人聽的是一腦子的漿糊,不知所謂,不過王良卻是聽的“雙目發光”,站起身來,拍著李劍淩的肩膀道:“李大哥,你說怎麽辦,我就怎麽辦了!”
王元寶二話不說,直接又是一巴掌扇過去,差點把王良拍進了李劍淩的懷中。
“好在還有三天時間,當務之急,是過了這入學一關,今天晚上,我便把這套考卷作完,屆時交過去便是了!”
“可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呢!”
王韻有些擔憂道:“國子監可是每十天旬考一次,每月月考一次,每年歲考一次,那魏博士定然不會每次都將考卷給你來做呀!”
李劍淩想了片刻,道:“那便隻能在這三天,先給他講一下算術的基礎知識,以後再有針對性的來授課了!”
當晚,李劍淩便給劍閣書院新開了一門算術課,為了方便計算,李劍淩別出心裁的用“籌碼”數和漢字數字互換,然後“引進”了乘法口訣、勾股定理等等算術基礎知識,一股腦的教給了他們。
好在這些商人子弟好賭,對籌碼的換算很是在行,理解起來卻也不困難。但是這些算術原理,卻是難以理解,學堂裏麵八十多個學生,聽天書一般,硬是撐到了第二日午時,筆記更是作了厚厚的一疊。
然後都是腳步踉蹌,眼皮打架的被家裏的馬車接了回去,此事才算是告了一段落。
不過,在回去之前,卻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那些商人家長雖然心痛子嗣,但是見李劍淩同樣也是臉色蒼白,嗓子嘶啞如刮沙罐一般,而且“小李先生”的年紀也比他們那些子嗣大不了多少,卻是如此盡心盡力,心中也甚是感激,也不顧那些學生走路都能睡著的疲憊,一個個拎起他們的耳朵,行了學生之禮方才回去。
至於一些有心的家長,耳提麵命的告誡子嗣,要好生敬重“小李先生”這卻是李劍淩所不知的,受著那些學生的大禮,李劍淩也是感到了一種從所謂有的驕傲。
善為人師者,有驕傲的資格!
三天時間轉眼即到,李劍淩再一次的坐到了偏房那靠窗角落的位置,等著王賢放學,以及王良的問考結果。
這一次,李劍淩卻明顯的發覺,別人看他的目光和上次大不一樣,轉念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緣故,不由暗自感歎,武覺靈的氣場竟是這般厲害。
不過也好,有了武覺靈不經意的“招呼”,倒也沒人敢來打攪李劍淩這個“背景厲害的書童”,李劍淩也樂的自在。
喝了一口酒,細細一品,卻是發現國釀坊的蒸餾酒,品質是越發的好了,同時又想起王良那邊的問題應該也不是不大,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李劍淩接連想到兩件喜事,臉上總算是泛起了一絲笑意。
不過,若是李劍淩知道現在算學監的情形,估計他就笑不出來。
國子監的算學監,人數雖然不多,隻有一百人,如今卻是熱鬧至極,王良倒沒有說謊,算學監交白卷的並不止他一人,確切的數字是有八十七人,剩餘交卷的十三人卻都不是大唐人,而是東瀛、高昌、高麗、百濟等國的“留學生”!
那一套“問考卷”是算學監博士魏賢所出,雖然是麵向整個算學監一百名學子,但實際上,魏賢喜歡“留學生”勝於商賈學子,所以出題的範圍雖然廣,卻全是他們所學過的內容。
鄰國學子地處“蠻夷之地,民智未開,教化不興”,他們仰慕大唐文化,不遠萬裏前來求學,乃是“好學”的表現,為了傳播天朝文明,魏賢卻是沒少花心思。
是以十三個“留學生”都是問考成績優異,早早便被魏賢確定了算學監的學籍。
而此時,除了王良和那十三名他國學子以外,其他人都是在奮筆疾書,紙條滿天飛,卻都是從王良手中抄出去的答案。
眼見快要到上課的時間了,那些還未抄完的學子都是急的滿頭大汗,這時,一個少年衝了進來,道:“魏博士來了!”
那些沒有來得及抄完的人,也顧不得摘抄過程,直接寫了一個答案了事,然後快速的把考卷上交到了講案之上。
門被推開,進來的卻不止一個人,而是三個人!
;
第四四章
原本還打算死扛到底的王良,竟然也露出了一絲尷尬,道:“姐――先生...這真怪不得我,交白卷的可不是我們一個,魏博士顯然是不想我們考過,是以那問考卷上的題目,我可一個都沒見過,又如何做的出來呀!”
“那你說說,都是出的什麽算題?”
王良麵露遲疑,猶豫道:“聽一個高昌學生說,好像考的是九章什麽來著,一共有九道題,有“方田算”、“粟米算”“衰分”、“盈不足”“勾股”等內容!”
王元寶一聽,氣不打一處來,一巴掌扇在王良的腦勺上,氣罵道:“你還找借口,什麽衰分勾股,我怎麽未曾聽說過!”
王元寶一巴掌扇下,頓時讓王良矮了半截,原本他也沒怎麽記清楚,此時被王元寶一罵,更是不確定自己所說的是否正確,一時訥訥,很是心虛。
王元寶又要扇他,李劍淩連忙止住了王元寶,道:“那算學監的博士可有題外之話?”
“自然有!”
王良有些忿忿的說道:“魏博士說,我們商賈子弟,今後也就是一身銅臭,跟這高深的算學占不著邊,學了也浪費!”
李劍淩冷笑一聲,道:“看來這魏博士,對商人子弟進國子監讀書很是反感呢!”
王韻聽的糊塗,忍不住問道:“劍淩,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王良並非信口胡說,而的確是問考卷太難的緣故,這次問考的內容考的大概是《九章算術》,乃是大唐《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部,集合了戰國、秦、漢時期,數百年時間的算學成就,內容很是龐雜,可以說是算術界的一部經典,王良他們根本未曾接觸過,又如何做的出來!”
李劍淩冷笑道:“也不知道魏博士自己有沒有學全,竟然拿《九章算術》來問考,而且還是九題,這明顯是在為難人的!”
《九章算術》是算學監的課本無錯,不過卻不是基礎課本,在問考當中,便以九章為題,很欠公平!
王韻一聽,頓時愁上眉間,喃喃道:“這可如何是好啊???”
雖然王家人???包括王韻,都是一眼熱切的看著李劍淩,但是李劍淩卻是不再說話了,他也沒辦法,現在是王良沒有考過,臨陣磨槍卻也是無用了。
就在這是,王家的老管家老王頭匆匆的趕了進來,走到王元寶身邊,道:“老爺,剛才一個自稱是國子助教的人來府上了。”
王元寶一驚,道:“人在何處,快帶我去見!”
“他留下這個,一刻也不願意多留,早就走了!”
老王頭遞給了王元寶一疊紙張,道:“那人說,三天後讓少爺帶著這個去複核,如果再不通過,便要被休籍!”
王元寶接過去一看,看了兩頁眉頭便皺了起來,將紙遞給了李劍淩,道:“劍淩,你看看,這是不是你說的《九章算術》?”
李劍淩接過去,快速的翻閱了一遍,頓時放心了下來,笑道:“內容是《九章算術》的內容,但是問題倒不是很高深,都是最基礎的算法,那魏博士是欺負你們沒見過《九章算術》,但是現在卻將考卷送了過來,卻也太小看人了!”
王韻走了過來,湊上來看了第一個考題,小聲念道:“有四方田一畝,秧苗四百五十束,一束廿五株,五株一尺,問秧苗缺幾何?餘田成方,內置小圓,周從幾何,麵積幾何?”
想了一會,王韻有些喪氣的搖頭道:“算不出!”
李劍淩笑道:“這題便是《九章算術》“方田”算的內容。”
“方田一畝,便可看作是廣十丈,從六丈,麵積六十平方丈;五株一尺,一束廿五,便可知一束秧苗,可植田一平方尺,而一畝是六十平方丈,從而可算數一畝田需要六百秧束,題中言明,僅有四百五十束,是以還缺秧苗一百五十束。”
“餘田成方,便可知道餘田廣三丈,從五丈,內置小圓,便是以餘田廣三丈作圓,至於周從和麵積,則又要根據“徑一周三”以及《九章算術》中的“半周半徑相乘得積步”來計算了!”
李劍淩盡量說的簡單,但是還是讓眾人聽的是一腦子的漿糊,不知所謂,不過王良卻是聽的“雙目發光”,站起身來,拍著李劍淩的肩膀道:“李大哥,你說怎麽辦,我就怎麽辦了!”
王元寶二話不說,直接又是一巴掌扇過去,差點把王良拍進了李劍淩的懷中。
“好在還有三天時間,當務之急,是過了這入學一關,今天晚上,我便把這套考卷作完,屆時交過去便是了!”
“可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呢!”
王韻有些擔憂道:“國子監可是每十天旬考一次,每月月考一次,每年歲考一次,那魏博士定然不會每次都將考卷給你來做呀!”
李劍淩想了片刻,道:“那便隻能在這三天,先給他講一下算術的基礎知識,以後再有針對性的來授課了!”
當晚,李劍淩便給劍閣書院新開了一門算術課,為了方便計算,李劍淩別出心裁的用“籌碼”數和漢字數字互換,然後“引進”了乘法口訣、勾股定理等等算術基礎知識,一股腦的教給了他們。
好在這些商人子弟好賭,對籌碼的換算很是在行,理解起來卻也不困難。但是這些算術原理,卻是難以理解,學堂裏麵八十多個學生,聽天書一般,硬是撐到了第二日午時,筆記更是作了厚厚的一疊。
然後都是腳步踉蹌,眼皮打架的被家裏的馬車接了回去,此事才算是告了一段落。
不過,在回去之前,卻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那些商人家長雖然心痛子嗣,但是見李劍淩同樣也是臉色蒼白,嗓子嘶啞如刮沙罐一般,而且“小李先生”的年紀也比他們那些子嗣大不了多少,卻是如此盡心盡力,心中也甚是感激,也不顧那些學生走路都能睡著的疲憊,一個個拎起他們的耳朵,行了學生之禮方才回去。
至於一些有心的家長,耳提麵命的告誡子嗣,要好生敬重“小李先生”這卻是李劍淩所不知的,受著那些學生的大禮,李劍淩也是感到了一種從所謂有的驕傲。
善為人師者,有驕傲的資格!
三天時間轉眼即到,李劍淩再一次的坐到了偏房那靠窗角落的位置,等著王賢放學,以及王良的問考結果。
這一次,李劍淩卻明顯的發覺,別人看他的目光和上次大不一樣,轉念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緣故,不由暗自感歎,武覺靈的氣場竟是這般厲害。
不過也好,有了武覺靈不經意的“招呼”,倒也沒人敢來打攪李劍淩這個“背景厲害的書童”,李劍淩也樂的自在。
喝了一口酒,細細一品,卻是發現國釀坊的蒸餾酒,品質是越發的好了,同時又想起王良那邊的問題應該也不是不大,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李劍淩接連想到兩件喜事,臉上總算是泛起了一絲笑意。
不過,若是李劍淩知道現在算學監的情形,估計他就笑不出來。
國子監的算學監,人數雖然不多,隻有一百人,如今卻是熱鬧至極,王良倒沒有說謊,算學監交白卷的並不止他一人,確切的數字是有八十七人,剩餘交卷的十三人卻都不是大唐人,而是東瀛、高昌、高麗、百濟等國的“留學生”!
那一套“問考卷”是算學監博士魏賢所出,雖然是麵向整個算學監一百名學子,但實際上,魏賢喜歡“留學生”勝於商賈學子,所以出題的範圍雖然廣,卻全是他們所學過的內容。
鄰國學子地處“蠻夷之地,民智未開,教化不興”,他們仰慕大唐文化,不遠萬裏前來求學,乃是“好學”的表現,為了傳播天朝文明,魏賢卻是沒少花心思。
是以十三個“留學生”都是問考成績優異,早早便被魏賢確定了算學監的學籍。
而此時,除了王良和那十三名他國學子以外,其他人都是在奮筆疾書,紙條滿天飛,卻都是從王良手中抄出去的答案。
眼見快要到上課的時間了,那些還未抄完的學子都是急的滿頭大汗,這時,一個少年衝了進來,道:“魏博士來了!”
那些沒有來得及抄完的人,也顧不得摘抄過程,直接寫了一個答案了事,然後快速的把考卷上交到了講案之上。
門被推開,進來的卻不止一個人,而是三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