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朝政局勢起起伏伏,充滿了玄機和暗語,但是各位大臣們仍然在按照既往的慣例沿著原有的道路款款行進著。
沒有真憑實據,任憑明崇儼胡言亂語,神神叨叨,大家心裏犯嘀咕,但是不會真的去相信,再者曆朝曆代也從來沒有這樣的慣例。
天皇天後不表態,任何人都不敢說什麽,人家天後畢竟是太子的母親,說什麽也不會對李賢痛下殺手,這是所有人都這樣認為的,盡管有傳言說李賢不是武媚娘的兒子。
至於武媚娘直接處理朝政,大臣們漸漸也習慣了。
現在是非常時期,人家天皇親下聖旨讓天後替管政事,這是天皇相信天後,天皇兩口子感情深厚,夫妻伉儷情深,大臣們越發不敢說什麽,再者這也是情理中事,畢竟前朝隋文帝和獨孤皇後有過類似先例。
真真假假,沒有人能夠說得清。
也就是在這種錯亂的假象之下,或者說是通俗易懂的先例之下,紛繁複雜的亂象掩飾了天後的真實目的。
所有人都沒有看透天後內心深處究竟在追尋著什麽?
隻有丁瑜洲作為一個現代曆史學者穿越來大唐,能夠清楚地明白天後的葫蘆裏究竟賣得是什麽藥。
雖然武媚娘這次也沒有讓丁瑜洲參與,沒有和丁瑜洲商量一二,但是天後的內心世界,丁瑜洲可以說是一清二楚。
現在他入內宮的次數雖然沒有之前多,但是待在內宮的時間卻要很長,他本來就知曉“答案”和“謎底”,在武媚娘的言談舉止中敏銳察覺到了武媚娘的變化,他覺得武媚娘處理朝政起來愈發成熟,愈發果斷,也愈發體會到了權力的舒爽之感。
一旦體會到權力是那麽美好之後就不容易放棄權利,所以武媚娘現在的內心世界就是這種矛盾的組合體。
丁瑜洲仔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作為一個旁觀者,他看透了很多,也看明白了很多是是非非。他隻是保持著沉默,不再多說話。
李賢親自來拉攏丁瑜洲無果之後,東宮不氣餒,又來了一個太監。
在一個黑夜裏,那太監帶著一箱黃金和一箱珍珠來丁瑜洲府邸送禮,沒有明說來意,隻說太子得了稀罕的寶物,讓丁大人一起把玩。
其實丁瑜洲知道這太監的言外之意就是讓他在天皇天後身邊多多替太子美言幾句,讓他出麵來扭轉太子在大唐國內外的不利輿論。
那太監是李賢的貼身太監,對丁瑜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祈求再三,以至於丁瑜洲心善慈悲,好心提醒了他幾句,讓太子回去偃旗息鼓,放低姿態,萬萬不要再結交大臣。
丁瑜洲覺得太子當前風聲鶴唳,暫且退讓不是壞事,采取以退為進,以不動治萬變,反其道而行之,真的是一條不錯選擇。
那太監是李賢的貼身太監,很早就跟著李賢,對李賢那是忠心耿耿,回去之後,立即匯報李賢。
太子聽了,愣了一下,眨了眨眼睛,借著微弱的燭光,在清冷夜色裏詢問道:“丁大人這句話是什麽意思,難道這是要讓本宮放棄,難道本宮就任由別人說三道四,無力回天了嗎?”
那太監哀歎一聲:“看丁大人的神色,像是這個意思。”
太子聽了,信以為真,忙反駁道:“本宮什麽都沒做錯,本宮什麽都沒做,為什麽要低頭,為什麽要沉默呢?他丁瑜洲耍本宮呢,這是要害本宮呢!”
丁瑜洲的好心提醒被李賢完全好心當了驢肝肺,一度還曲解丁瑜洲,認定他是替天後說話,意圖斷了他李賢的後路,故意假惺惺不讓他去結交大臣,
太子很生氣,很震怒,自此不再去找丁瑜洲,幸好太監帶去的禮物,丁瑜洲一分一毫也沒有收,要不然太子當場翻臉不認人,再去禦史台彈劾丁瑜洲受賄,那丁瑜洲可就要腸子都悔青了,成了自討苦吃了。
他的那些話其實就是想暗示李賢不要過分與大臣們交往密切,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如果真的相信他丁瑜洲的話,李賢應該好好思考一番,或許真的能夠有所轉機。
其實丁瑜洲的善心根本不是太子李賢所理解的這個意思,隻是李賢不知道以後將要發生什麽事情,所以一時難以理解丁瑜洲的深意,隻可惜太監把丁瑜洲的這句話帶回去之後,李賢根本就沒當回事,還以為是丁瑜洲的推托之詞,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李賢終究是不夠精明的,當斷則斷,當舍棄時候應該舍棄,他沒有做到,所以當大難來臨時,再籌謀決斷時,便已為時晚矣。
太子隻是認為自己倒黴,遇到了一個討厭的家夥明崇儼,懊悔自己生不逢時。
直到日後發生了一些事,太子才真正理解和明白丁瑜洲的深意和良苦用心,可是那時候,太子已然陷入泥潭,而無法脫身了。
因為不明白,所以做出了誤判,所以對於事情和局麵做出了錯誤的決定,uu看書 .uukansu.c 以至於釀成了異常大錯,導致了大唐政局出現了波瀾壯闊的一場動蕩事件,更是讓全天下人都為之而感到震撼,直接撼動了太子與武媚娘之間的關係。
公元679年,按照大唐的年號來算,便是儀鳳四年,這一年還沒過完,武媚娘突然重新修訂年號,將年號改為調露元年,所以這一年在史書中被分成兩個年號。
不管史書怎麽記,有一件事卻是赫然被記載於各大史書的“頭版頭條”,在丁瑜洲的計算下,如約而至。
這段時期正是調露元年的暮春時節,百花散盡,暑氣上升,滿院滿城盡是生機,暮春初夏時節,夏日的風帶著春日的花香,席卷長安,也席卷著大明宮。
大明宮宮宇鱗次櫛比,巍峨聳立在龍首原上,俯瞰大唐帝國,也俯瞰著天下臣民。可是有一些事情,站在高處俯瞰卻無法看清真相和事實。
明日就是五月三日,這是一個讓丁瑜洲等待許久的日子,以至於丁瑜洲夜裏沒有休息好,還思考分析了好一會不知這件事會不會發生。
第二日,殊不知早晨剛起來,丁瑜洲就從家仆們的口中得到了一個驚人消息:長安城昨天夜裏發生了一場謀殺案!
他仔細一詢問,頓時睡意全無,震驚地連早飯也忘記吃了。
沒有真憑實據,任憑明崇儼胡言亂語,神神叨叨,大家心裏犯嘀咕,但是不會真的去相信,再者曆朝曆代也從來沒有這樣的慣例。
天皇天後不表態,任何人都不敢說什麽,人家天後畢竟是太子的母親,說什麽也不會對李賢痛下殺手,這是所有人都這樣認為的,盡管有傳言說李賢不是武媚娘的兒子。
至於武媚娘直接處理朝政,大臣們漸漸也習慣了。
現在是非常時期,人家天皇親下聖旨讓天後替管政事,這是天皇相信天後,天皇兩口子感情深厚,夫妻伉儷情深,大臣們越發不敢說什麽,再者這也是情理中事,畢竟前朝隋文帝和獨孤皇後有過類似先例。
真真假假,沒有人能夠說得清。
也就是在這種錯亂的假象之下,或者說是通俗易懂的先例之下,紛繁複雜的亂象掩飾了天後的真實目的。
所有人都沒有看透天後內心深處究竟在追尋著什麽?
隻有丁瑜洲作為一個現代曆史學者穿越來大唐,能夠清楚地明白天後的葫蘆裏究竟賣得是什麽藥。
雖然武媚娘這次也沒有讓丁瑜洲參與,沒有和丁瑜洲商量一二,但是天後的內心世界,丁瑜洲可以說是一清二楚。
現在他入內宮的次數雖然沒有之前多,但是待在內宮的時間卻要很長,他本來就知曉“答案”和“謎底”,在武媚娘的言談舉止中敏銳察覺到了武媚娘的變化,他覺得武媚娘處理朝政起來愈發成熟,愈發果斷,也愈發體會到了權力的舒爽之感。
一旦體會到權力是那麽美好之後就不容易放棄權利,所以武媚娘現在的內心世界就是這種矛盾的組合體。
丁瑜洲仔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作為一個旁觀者,他看透了很多,也看明白了很多是是非非。他隻是保持著沉默,不再多說話。
李賢親自來拉攏丁瑜洲無果之後,東宮不氣餒,又來了一個太監。
在一個黑夜裏,那太監帶著一箱黃金和一箱珍珠來丁瑜洲府邸送禮,沒有明說來意,隻說太子得了稀罕的寶物,讓丁大人一起把玩。
其實丁瑜洲知道這太監的言外之意就是讓他在天皇天後身邊多多替太子美言幾句,讓他出麵來扭轉太子在大唐國內外的不利輿論。
那太監是李賢的貼身太監,對丁瑜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祈求再三,以至於丁瑜洲心善慈悲,好心提醒了他幾句,讓太子回去偃旗息鼓,放低姿態,萬萬不要再結交大臣。
丁瑜洲覺得太子當前風聲鶴唳,暫且退讓不是壞事,采取以退為進,以不動治萬變,反其道而行之,真的是一條不錯選擇。
那太監是李賢的貼身太監,很早就跟著李賢,對李賢那是忠心耿耿,回去之後,立即匯報李賢。
太子聽了,愣了一下,眨了眨眼睛,借著微弱的燭光,在清冷夜色裏詢問道:“丁大人這句話是什麽意思,難道這是要讓本宮放棄,難道本宮就任由別人說三道四,無力回天了嗎?”
那太監哀歎一聲:“看丁大人的神色,像是這個意思。”
太子聽了,信以為真,忙反駁道:“本宮什麽都沒做錯,本宮什麽都沒做,為什麽要低頭,為什麽要沉默呢?他丁瑜洲耍本宮呢,這是要害本宮呢!”
丁瑜洲的好心提醒被李賢完全好心當了驢肝肺,一度還曲解丁瑜洲,認定他是替天後說話,意圖斷了他李賢的後路,故意假惺惺不讓他去結交大臣,
太子很生氣,很震怒,自此不再去找丁瑜洲,幸好太監帶去的禮物,丁瑜洲一分一毫也沒有收,要不然太子當場翻臉不認人,再去禦史台彈劾丁瑜洲受賄,那丁瑜洲可就要腸子都悔青了,成了自討苦吃了。
他的那些話其實就是想暗示李賢不要過分與大臣們交往密切,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如果真的相信他丁瑜洲的話,李賢應該好好思考一番,或許真的能夠有所轉機。
其實丁瑜洲的善心根本不是太子李賢所理解的這個意思,隻是李賢不知道以後將要發生什麽事情,所以一時難以理解丁瑜洲的深意,隻可惜太監把丁瑜洲的這句話帶回去之後,李賢根本就沒當回事,還以為是丁瑜洲的推托之詞,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李賢終究是不夠精明的,當斷則斷,當舍棄時候應該舍棄,他沒有做到,所以當大難來臨時,再籌謀決斷時,便已為時晚矣。
太子隻是認為自己倒黴,遇到了一個討厭的家夥明崇儼,懊悔自己生不逢時。
直到日後發生了一些事,太子才真正理解和明白丁瑜洲的深意和良苦用心,可是那時候,太子已然陷入泥潭,而無法脫身了。
因為不明白,所以做出了誤判,所以對於事情和局麵做出了錯誤的決定,uu看書 .uukansu.c 以至於釀成了異常大錯,導致了大唐政局出現了波瀾壯闊的一場動蕩事件,更是讓全天下人都為之而感到震撼,直接撼動了太子與武媚娘之間的關係。
公元679年,按照大唐的年號來算,便是儀鳳四年,這一年還沒過完,武媚娘突然重新修訂年號,將年號改為調露元年,所以這一年在史書中被分成兩個年號。
不管史書怎麽記,有一件事卻是赫然被記載於各大史書的“頭版頭條”,在丁瑜洲的計算下,如約而至。
這段時期正是調露元年的暮春時節,百花散盡,暑氣上升,滿院滿城盡是生機,暮春初夏時節,夏日的風帶著春日的花香,席卷長安,也席卷著大明宮。
大明宮宮宇鱗次櫛比,巍峨聳立在龍首原上,俯瞰大唐帝國,也俯瞰著天下臣民。可是有一些事情,站在高處俯瞰卻無法看清真相和事實。
明日就是五月三日,這是一個讓丁瑜洲等待許久的日子,以至於丁瑜洲夜裏沒有休息好,還思考分析了好一會不知這件事會不會發生。
第二日,殊不知早晨剛起來,丁瑜洲就從家仆們的口中得到了一個驚人消息:長安城昨天夜裏發生了一場謀殺案!
他仔細一詢問,頓時睡意全無,震驚地連早飯也忘記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