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宋天下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然而,益都戰事的發展,被姚樞不幸而言中。
李璮不僅拒絕了大權國從巴掌城登陸、駐兵登州城的要求,還公然謾罵大權國上下不守承諾、見利忘義、落井下石。
而且,李璮再次從益都調兵至登州,完全隔絕了巴掌城與陸上的所有通道。人、貨一律禁止上岸。益都以斷絕了整個山東東路海上貿易的做法,來懲戒大權國的“不道義”行徑。
還沒等姚樞做出具體的反應,四川卻傳出一個令全天下震驚的消息。
宋國潼川安撫副使、知瀘州劉整,率部下官吏二十七人、瀘州十五郡、三十萬戶百姓投降忽必烈!
這是第一個投降忽必烈的宋國將官。
也是宋國南遷之後,第一個以一州之地降敵的守將。
蒙哥攻宋之前,宋國在四川的防線主要由水陸兩條交叉而成。一是從嘉定、瀘州、重慶直到夔州;另一條從大巴山沿嘉陵江而至重慶,與長江交匯。
蒙軍退兵之後,宋軍勉強地保住了這兩條防線。在這兩條防線之中的區域,是川中的潼川路和川西的成都路。而瀘州,則是兩條防線之中,極其重要的據點。
瀘州一降,四川危矣!
還好此時攻打四川的蒙軍已經基本北退,否則,危險的就不是一個四川,而是整個宋國!
宋國被迫再次提升全線的戰備等級。領著五千兵馬,剛剛渡過淮水,進入山東南部的青陽夢炎,轉頭南撤,就地駐守楚州。
自此,李璮想象中的無數援軍,沒有一兵一卒能夠進入益都。
劉整率三十萬戶瀘州百姓投降,絕非一夜之間就能成事。忽必烈令其在此時公然易幟,顯然就是趁此打擊宋國,使原來就猶疑不決的宋國,有理由也有借口,就此退出益都戰場。
利用劉整的投降,引燃宋國後院;挑唆禾忽,引兵西征海都,緩解漠北蒙軍南下的隱患;利用郭侃堵住大權國出兵榆關;又用快刀斬亂麻的手段,迅速清除呼應益都的中原勢力。
天衣無縫的布局!忽必烈,以一敵三,連消帶打,徹底分化、瓦解了外圍試圖支援益都的所有兵馬。
當然,也有李璮自己的功勞,他親自斷送了大權國派兵協守益都的努力。
在忽必烈剛剛建立元國,因軍民分治導致內部不穩之時,漠北尚未平定,東北又有大敵虎視,李璮起兵其實是掐到了一個相當好的時機。
然而,此後一係列的軍事行動,卻一如姚樞所料,李璮首先排除了一個最正確的答案,然後選擇了一個最爛的方案。
六月底,李璮兵出濟南,一戰而下。
濟南路總管張宏,所部兵卒不足千人,棄城北撤。
七月初,水軍萬夫長解誠、大名萬夫長王文幹、東平萬夫長嚴忠濟聚兵東平;濟南萬夫長張宏、歸德萬夫長邸浹、武衛軍砲手元帥薛軍勝聚兵濱棣。同時,大名、洺磁、彰德、濱棣、衛輝、懷孟、河南、真定、邢州、順天、河間、平灤諸路修繕城防,籍民為兵,以防李璮向外突襲。
七月中,忽必烈以李恒為諸軍統帥,宗王合必赤、董文炳為副。以謝仲溫行中書省事於山東,宋子貞為參議。總共十五路兵馬,進圍濟南、益都。
李璮給自己挖了個坑,跳進去後,就被忽必烈順利圍住,再也無法跳騰出去。
北地所有漢人的注意力,全部都被吸引在了山東。
有些人感到悲哀與絕望,有些人感到了慶幸。有些人則開始興奮,隻要剿滅李璮,便意味著有軍功可拿。尤其是在忽必烈正在整合各地軍隊的時候,被去職的將領無數,卻也因此騰出了更多的職位等著有人遞升。
而這期間,最無奈和抑鬱的人,應該就是駐守在海陽的郭侃。
一萬虎狼之師,自西域歸來,馬未歇息人未解甲,便直接投入錦州之戰。
在錦州城下,這支軍隊的傷亡並不算大,戰死數量不到百人。但是從錦州南撤至海陽,一路上卻損失了近千士卒。
士氣極度低迷。
一大半的原因,是自七年多前離開中原之後,這支軍隊就從來沒有得到過休整,鏖戰至今。
但是,任何省親之假一律不批。因為,他們的駐守的榆關,位置極其重要。必須時刻防備著大權軍隊自此突破進入中原。
無奈之下,一部分士兵隻能卸甲而去。
很慘,不僅征戰西域的功勞沒有得到任何賞賜,如今卻隻能兩手空空的離開軍隊。
有部分真定人氏,倒是被史權接收,隨他一起返回真定休整。雖然這些人同樣沒有任何賞賜,但好歹還保留著軍職回家。
如此,又去了兩千餘人。
還有一些不告而別,不知是被仇人所殺身死、或是受人誘騙而去。
如今,依然跟著郭侃的士兵,已經不到五千人。
但是,郭侃已經沒有心思顧及自己部隊的非戰鬥力減員。每一天,他都必須憑著自己莫大的毅力,來壓製住自己內心,無時無刻都欲噴薄而出的狂躁。
妹妹意外身死、錦州戰事失利、軍心開始泛散,這些郭侃覺得自己都能忍受。
然而,他這樣的一支橫掃西域的騎兵,如今為什麽會被安置在海陽這樣的一個偏僻之地,來看守一個破關?
這是他郭侃該幹的事嗎?
天下紛爭未定,英雄輩出,正是男兒建功立業之時,u看書ww.uukshu.m而自己,卻隻能困於此處,浪費生命?
史天澤被正式任命為元國的中書右丞的信息傳至海陽時,郭侃曾為之而興奮。他不求自己的義父給能自己要來高官或是賞賜,隻要求為自己、為自己的部將謀取一個出征益都的機會。
然而,沒有!
郭侃親自向忽必烈上書求戰。
依然沒有任何回音。
郭侃隻能日日坐在榆關之上北望,他真心希望大權軍隊能如義父所說的那樣,南下攻打榆關,會與益都兵南北合擊燕京,會讓自己得到一次浴血作戰的機會。
然而,依然沒有。
這個世界,似乎已經把他遺忘了……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784章 遺忘)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權宋天下》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然而,益都戰事的發展,被姚樞不幸而言中。
李璮不僅拒絕了大權國從巴掌城登陸、駐兵登州城的要求,還公然謾罵大權國上下不守承諾、見利忘義、落井下石。
而且,李璮再次從益都調兵至登州,完全隔絕了巴掌城與陸上的所有通道。人、貨一律禁止上岸。益都以斷絕了整個山東東路海上貿易的做法,來懲戒大權國的“不道義”行徑。
還沒等姚樞做出具體的反應,四川卻傳出一個令全天下震驚的消息。
宋國潼川安撫副使、知瀘州劉整,率部下官吏二十七人、瀘州十五郡、三十萬戶百姓投降忽必烈!
這是第一個投降忽必烈的宋國將官。
也是宋國南遷之後,第一個以一州之地降敵的守將。
蒙哥攻宋之前,宋國在四川的防線主要由水陸兩條交叉而成。一是從嘉定、瀘州、重慶直到夔州;另一條從大巴山沿嘉陵江而至重慶,與長江交匯。
蒙軍退兵之後,宋軍勉強地保住了這兩條防線。在這兩條防線之中的區域,是川中的潼川路和川西的成都路。而瀘州,則是兩條防線之中,極其重要的據點。
瀘州一降,四川危矣!
還好此時攻打四川的蒙軍已經基本北退,否則,危險的就不是一個四川,而是整個宋國!
宋國被迫再次提升全線的戰備等級。領著五千兵馬,剛剛渡過淮水,進入山東南部的青陽夢炎,轉頭南撤,就地駐守楚州。
自此,李璮想象中的無數援軍,沒有一兵一卒能夠進入益都。
劉整率三十萬戶瀘州百姓投降,絕非一夜之間就能成事。忽必烈令其在此時公然易幟,顯然就是趁此打擊宋國,使原來就猶疑不決的宋國,有理由也有借口,就此退出益都戰場。
利用劉整的投降,引燃宋國後院;挑唆禾忽,引兵西征海都,緩解漠北蒙軍南下的隱患;利用郭侃堵住大權國出兵榆關;又用快刀斬亂麻的手段,迅速清除呼應益都的中原勢力。
天衣無縫的布局!忽必烈,以一敵三,連消帶打,徹底分化、瓦解了外圍試圖支援益都的所有兵馬。
當然,也有李璮自己的功勞,他親自斷送了大權國派兵協守益都的努力。
在忽必烈剛剛建立元國,因軍民分治導致內部不穩之時,漠北尚未平定,東北又有大敵虎視,李璮起兵其實是掐到了一個相當好的時機。
然而,此後一係列的軍事行動,卻一如姚樞所料,李璮首先排除了一個最正確的答案,然後選擇了一個最爛的方案。
六月底,李璮兵出濟南,一戰而下。
濟南路總管張宏,所部兵卒不足千人,棄城北撤。
七月初,水軍萬夫長解誠、大名萬夫長王文幹、東平萬夫長嚴忠濟聚兵東平;濟南萬夫長張宏、歸德萬夫長邸浹、武衛軍砲手元帥薛軍勝聚兵濱棣。同時,大名、洺磁、彰德、濱棣、衛輝、懷孟、河南、真定、邢州、順天、河間、平灤諸路修繕城防,籍民為兵,以防李璮向外突襲。
七月中,忽必烈以李恒為諸軍統帥,宗王合必赤、董文炳為副。以謝仲溫行中書省事於山東,宋子貞為參議。總共十五路兵馬,進圍濟南、益都。
李璮給自己挖了個坑,跳進去後,就被忽必烈順利圍住,再也無法跳騰出去。
北地所有漢人的注意力,全部都被吸引在了山東。
有些人感到悲哀與絕望,有些人感到了慶幸。有些人則開始興奮,隻要剿滅李璮,便意味著有軍功可拿。尤其是在忽必烈正在整合各地軍隊的時候,被去職的將領無數,卻也因此騰出了更多的職位等著有人遞升。
而這期間,最無奈和抑鬱的人,應該就是駐守在海陽的郭侃。
一萬虎狼之師,自西域歸來,馬未歇息人未解甲,便直接投入錦州之戰。
在錦州城下,這支軍隊的傷亡並不算大,戰死數量不到百人。但是從錦州南撤至海陽,一路上卻損失了近千士卒。
士氣極度低迷。
一大半的原因,是自七年多前離開中原之後,這支軍隊就從來沒有得到過休整,鏖戰至今。
但是,任何省親之假一律不批。因為,他們的駐守的榆關,位置極其重要。必須時刻防備著大權軍隊自此突破進入中原。
無奈之下,一部分士兵隻能卸甲而去。
很慘,不僅征戰西域的功勞沒有得到任何賞賜,如今卻隻能兩手空空的離開軍隊。
有部分真定人氏,倒是被史權接收,隨他一起返回真定休整。雖然這些人同樣沒有任何賞賜,但好歹還保留著軍職回家。
如此,又去了兩千餘人。
還有一些不告而別,不知是被仇人所殺身死、或是受人誘騙而去。
如今,依然跟著郭侃的士兵,已經不到五千人。
但是,郭侃已經沒有心思顧及自己部隊的非戰鬥力減員。每一天,他都必須憑著自己莫大的毅力,來壓製住自己內心,無時無刻都欲噴薄而出的狂躁。
妹妹意外身死、錦州戰事失利、軍心開始泛散,這些郭侃覺得自己都能忍受。
然而,他這樣的一支橫掃西域的騎兵,如今為什麽會被安置在海陽這樣的一個偏僻之地,來看守一個破關?
這是他郭侃該幹的事嗎?
天下紛爭未定,英雄輩出,正是男兒建功立業之時,u看書ww.uukshu.m而自己,卻隻能困於此處,浪費生命?
史天澤被正式任命為元國的中書右丞的信息傳至海陽時,郭侃曾為之而興奮。他不求自己的義父給能自己要來高官或是賞賜,隻要求為自己、為自己的部將謀取一個出征益都的機會。
然而,沒有!
郭侃親自向忽必烈上書求戰。
依然沒有任何回音。
郭侃隻能日日坐在榆關之上北望,他真心希望大權軍隊能如義父所說的那樣,南下攻打榆關,會與益都兵南北合擊燕京,會讓自己得到一次浴血作戰的機會。
然而,依然沒有。
這個世界,似乎已經把他遺忘了……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784章 遺忘)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權宋天下》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