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有賈相吧?”翁應龍及時地接過話。
“賈某有幸,不過,忝居於末。”
眾人眼光一陣閃爍。那時賈相還隻是淮東安撫使,官聲不顯,能得到趙權的佩服,可見趙權眼光不弱。
“不知另外兩位何人?”劉克莊老神在在地問道。
不好意思,沒你!
賈似道心裏念叨一聲,說道:“趙權自稱,平生最佩服之宋人,為宋慈。”
“宋慈?一個提刑官?”
賈似道點了點頭,“也許從那時起,趙權此人,便一心奉刑律為上、希望以法治國。”
“聽說南京府已修訂完成《華夏法典》,若有機會,倒是應該讓他們送一套過來。看能否與大宋刑律相媲美。”劉克莊輕撫白須。
“《華夏法典》,在下也未曾一見。不過,聽說大權國的確已將法部地位無限拔高。
法部部長一職,由原南京府大將軍之子大岩桓擔任。此人為趙權異姓兄弟,地位超然。大岩桓又身兼大法官一職,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連外相侍其軸與內相梁申,都有所不如。
其負責的司法刑獄,獨立於朝堂之外,不受諸公限製,有極為自由的裁決之權。”
“如此,其國必亡!”劉克莊搖頭歎息。
送走劉克莊,賈似道心情依然難以平靜。
他第一次,感覺到了對趙權深深的羨慕!
趙權,終於立國了!雖然在東北偏遠之地,但畢竟是一個國主。他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意圖,去治理這個國家,去展現自己的抱負。
或許有一天,他還會問鼎中原,還會……
賈似道搖了搖頭,又是一聲長歎。
劉克莊與姚勉贈文的興奮之情,早已被“大權國”的消息驅散得無影無蹤。
自己如今即將登上人生的巔峰,可是即便如此,也無法以自己的意誌去治理這個國家。也許這輩子,再也無法超越此人了——一個自己當年並不太在意的化外之民!
“賈相!”廖瑩中打斷了他的沉思,問道:“忽必烈與趙權,同時派使前來商議和談之事,該如何處置?”
“郝經?”
廖瑩中點了點頭。
賈似道冷笑一聲,“當時鄂州戰場,我一心想與其和談,卻被拒絕。如今忽必烈四麵皆敵,現在想主動和談了?”
廖瑩中又點了點頭,“那——”
“拘著吧!”
廖瑩中神情微微一滯,“益都方麵,也遣使前來……”
賈似道眉頭微皺,“李璮,與其父一丘之貉。他此次,又想作甚?”
“無非是希望宋國,再提供一些糧草輜重。”
“貪得無厭之輩,先晾著吧!”
“那趙複呢?”
賈似道心裏突然生出一股煩躁,“南京府,趙權,他們敢出兵對抗蒙古嗎?還是與益都一樣,隻想從宋國身上吸血食肉,卻不肯有任何的付出?而且,宋國剛擊蒙軍,損失慘重,他趙權坐山觀虎鬥,倒是看得個不亦樂乎。現在還想跟宋國結盟?”
“那,賈相的意思是,任何一方都不予理睬?”
賈似道突覺無力,緩緩坐下,目光透過穿欞,看著窗外的西湖。
碧波蕩漾,和風日麗。
“這一仗,所費超過億緡。此戰雖勝,府庫其實早空。如今咱們宋國,還能拿出什麽東西與人結盟?以如今財賦,至少還需三十年才能抹平虧空。
三十年啊,你我還能熬到那一天嗎?
可是,莫說與南京府與權國結盟,哪怕多一些生意往來,都會被朝堂諸公唾罵不止。我皇胸有大誌,奈何無一臣工能真正為官家分憂。以至,積弱難返啊!”
“所幸,賈相今後,定當可以撥亂反正,中興大宋!”
“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廖瑩中默然無語。
良久,賈似道突然問道:“你覺得,忽必烈與趙權,誰能獲勝?”
“屬下以為,忽必烈勝算更大。”
“嗯?說說看。”
“金亡之後,北地便已在蒙古國手中,忽必烈身為蒙古王公,接手中原統治,順勢可得。此為天時。
南京府地處東北,無論是糧食或是物產,都遠遜於中原。忽必烈又得地利。
此外,忽必烈經營中原十數年,深得北地儒士擁戴,又占人和。
趙權不出東北,尚可守成。一入中原,幾無勝算!”
賈似道搖了搖頭。
實際上,他的判斷與廖瑩中並無太大差別。但潛意識中,卻又覺得趙權未必就沒有一些機會。
他其實依然在擔心,有一天,若是趙權擊敗了忽必烈,趁勢南下時,宋國該如何應對?
與其爭天下之道統?
爭華夏之傳承?
北地脫離宋國已百年,宋國又如何與其相爭?
也許,與趙權的香火之情,還是得留上一些!
……
隨著大權國傳檄四方的立國詔書,uu看書 ww.ukansu 中原各個漢萬戶勢力,開始出現遊疑之態。
加入大權國,為恢複華夏道統而共同努力,讓中原重歸漢家統治。或是依然奉異族為主,為之征戰,再圖謀天下,沿襲百多年來的中原統治現狀。
哪一種情況,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利益?
在這樣的混亂局勢之中,原本似乎已經被忽必烈捏成一塊鐵板的中原,開始出現了鬆動。
保州張柔、真定史天澤、東平嚴忠嗣,依然堅定地支持著忽必烈;河東部分勢力開始處於觀望態勢;燕京卻突然選擇了和林。
蠢蠢欲動,伺機準備自立的則是益都的李璮。
青海在大權國西北野戰軍的號召之下,有不少勢力公然支持大權國。
正當新生的大權國,開始在全境內進行總動員,準備全軍備戰之時,後方卻突然出了問題。
這些年,南高麗的工商業一直在走下坡路,但是數家依附於高麗王族與崔氏的糧商,憑著他們獨特的身份與權勢,掌控著南高麗絕大多數的糧食貿易,勢力因此急速膨脹。
在南京府長期的經濟封鎖與壓製之下,南高麗的糧價始終被穩定地控製在一個很低的價位之下。
如此,普通百姓的溫飽起碼可以得到保證。
真正因為低糧價受損的,是擁有大批田地的勳貴。
“賈某有幸,不過,忝居於末。”
眾人眼光一陣閃爍。那時賈相還隻是淮東安撫使,官聲不顯,能得到趙權的佩服,可見趙權眼光不弱。
“不知另外兩位何人?”劉克莊老神在在地問道。
不好意思,沒你!
賈似道心裏念叨一聲,說道:“趙權自稱,平生最佩服之宋人,為宋慈。”
“宋慈?一個提刑官?”
賈似道點了點頭,“也許從那時起,趙權此人,便一心奉刑律為上、希望以法治國。”
“聽說南京府已修訂完成《華夏法典》,若有機會,倒是應該讓他們送一套過來。看能否與大宋刑律相媲美。”劉克莊輕撫白須。
“《華夏法典》,在下也未曾一見。不過,聽說大權國的確已將法部地位無限拔高。
法部部長一職,由原南京府大將軍之子大岩桓擔任。此人為趙權異姓兄弟,地位超然。大岩桓又身兼大法官一職,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連外相侍其軸與內相梁申,都有所不如。
其負責的司法刑獄,獨立於朝堂之外,不受諸公限製,有極為自由的裁決之權。”
“如此,其國必亡!”劉克莊搖頭歎息。
送走劉克莊,賈似道心情依然難以平靜。
他第一次,感覺到了對趙權深深的羨慕!
趙權,終於立國了!雖然在東北偏遠之地,但畢竟是一個國主。他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意圖,去治理這個國家,去展現自己的抱負。
或許有一天,他還會問鼎中原,還會……
賈似道搖了搖頭,又是一聲長歎。
劉克莊與姚勉贈文的興奮之情,早已被“大權國”的消息驅散得無影無蹤。
自己如今即將登上人生的巔峰,可是即便如此,也無法以自己的意誌去治理這個國家。也許這輩子,再也無法超越此人了——一個自己當年並不太在意的化外之民!
“賈相!”廖瑩中打斷了他的沉思,問道:“忽必烈與趙權,同時派使前來商議和談之事,該如何處置?”
“郝經?”
廖瑩中點了點頭。
賈似道冷笑一聲,“當時鄂州戰場,我一心想與其和談,卻被拒絕。如今忽必烈四麵皆敵,現在想主動和談了?”
廖瑩中又點了點頭,“那——”
“拘著吧!”
廖瑩中神情微微一滯,“益都方麵,也遣使前來……”
賈似道眉頭微皺,“李璮,與其父一丘之貉。他此次,又想作甚?”
“無非是希望宋國,再提供一些糧草輜重。”
“貪得無厭之輩,先晾著吧!”
“那趙複呢?”
賈似道心裏突然生出一股煩躁,“南京府,趙權,他們敢出兵對抗蒙古嗎?還是與益都一樣,隻想從宋國身上吸血食肉,卻不肯有任何的付出?而且,宋國剛擊蒙軍,損失慘重,他趙權坐山觀虎鬥,倒是看得個不亦樂乎。現在還想跟宋國結盟?”
“那,賈相的意思是,任何一方都不予理睬?”
賈似道突覺無力,緩緩坐下,目光透過穿欞,看著窗外的西湖。
碧波蕩漾,和風日麗。
“這一仗,所費超過億緡。此戰雖勝,府庫其實早空。如今咱們宋國,還能拿出什麽東西與人結盟?以如今財賦,至少還需三十年才能抹平虧空。
三十年啊,你我還能熬到那一天嗎?
可是,莫說與南京府與權國結盟,哪怕多一些生意往來,都會被朝堂諸公唾罵不止。我皇胸有大誌,奈何無一臣工能真正為官家分憂。以至,積弱難返啊!”
“所幸,賈相今後,定當可以撥亂反正,中興大宋!”
“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廖瑩中默然無語。
良久,賈似道突然問道:“你覺得,忽必烈與趙權,誰能獲勝?”
“屬下以為,忽必烈勝算更大。”
“嗯?說說看。”
“金亡之後,北地便已在蒙古國手中,忽必烈身為蒙古王公,接手中原統治,順勢可得。此為天時。
南京府地處東北,無論是糧食或是物產,都遠遜於中原。忽必烈又得地利。
此外,忽必烈經營中原十數年,深得北地儒士擁戴,又占人和。
趙權不出東北,尚可守成。一入中原,幾無勝算!”
賈似道搖了搖頭。
實際上,他的判斷與廖瑩中並無太大差別。但潛意識中,卻又覺得趙權未必就沒有一些機會。
他其實依然在擔心,有一天,若是趙權擊敗了忽必烈,趁勢南下時,宋國該如何應對?
與其爭天下之道統?
爭華夏之傳承?
北地脫離宋國已百年,宋國又如何與其相爭?
也許,與趙權的香火之情,還是得留上一些!
……
隨著大權國傳檄四方的立國詔書,uu看書 ww.ukansu 中原各個漢萬戶勢力,開始出現遊疑之態。
加入大權國,為恢複華夏道統而共同努力,讓中原重歸漢家統治。或是依然奉異族為主,為之征戰,再圖謀天下,沿襲百多年來的中原統治現狀。
哪一種情況,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利益?
在這樣的混亂局勢之中,原本似乎已經被忽必烈捏成一塊鐵板的中原,開始出現了鬆動。
保州張柔、真定史天澤、東平嚴忠嗣,依然堅定地支持著忽必烈;河東部分勢力開始處於觀望態勢;燕京卻突然選擇了和林。
蠢蠢欲動,伺機準備自立的則是益都的李璮。
青海在大權國西北野戰軍的號召之下,有不少勢力公然支持大權國。
正當新生的大權國,開始在全境內進行總動員,準備全軍備戰之時,後方卻突然出了問題。
這些年,南高麗的工商業一直在走下坡路,但是數家依附於高麗王族與崔氏的糧商,憑著他們獨特的身份與權勢,掌控著南高麗絕大多數的糧食貿易,勢力因此急速膨脹。
在南京府長期的經濟封鎖與壓製之下,南高麗的糧價始終被穩定地控製在一個很低的價位之下。
如此,普通百姓的溫飽起碼可以得到保證。
真正因為低糧價受損的,是擁有大批田地的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