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會是在蒙古那裏嗎?
蒙哥,還是忽必烈?
也許自己未來會有機會結識他們,會有機會得到他們的賞識,但最好的情況,也就是成為他們滅宋戰爭路上的一塊踏腳石。
上輩子的趙權,最大的願望就是喝點小酒,結識些好友,胸無大誌悠悠哉哉地過著日了。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而如今,還隻是處於童年的自己,卻過得比老年都愁了。
郭侃,雖然態度一直友善,而且有賴於他及手下的庇佑,讓趙權幾個算是平平安安地過了兩年日子。可是對於趙權來說,郭侃絕不是一個可以寄托身家的主,上輩子見過太多裝b的家夥,因此郭侃時刻意顯示出的勃勃英姿與市恩之態,總是讓趙權極其敏感地想要遠離他。
而且跟著郭侃,此生道路一望無疑,要麽成為他的家奴,要麽與他一起成為蒙古人的家奴。
運氣好的話,幫助這批人滅掉南宋,混個一官半職,昧著心在三十年後開始享用人生。運氣不好,便是他的一個炮灰。
要是郭靖就好了!趙權又開始想念那個總是嗬嗬傻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大俠。
一陣風掠過,趙權打了個寒顫,他苦笑了下,自己顯然又想多了。
河中的水緩緩地在眼前流淌著。趙權都有些羨慕這些河水了,起碼他們不用操心自己到底該流向哪,無論前方是險灘還是懸崖、是平靜的湖麵還是壯闊的海洋、是幹涸的土地還是泥濘的村莊,他們都隻需要奔流,而不需要思考。
一篷細細雨絲飄落,還沒等趙權感受下這雨的綿密,隨後來的一陣風,便把這篷細雨刮得不知所蹤。
……
九月的淮水,已經有些刺骨了。
但對於經年累月地泡在水裏的趙權與王鎧來說,這種水溫根本算不上什麽了。
這天一早,哥倆又在河裏撈魚。
自夏天起,趙權與王鎧將已近廢棄的河灘水田重新修整,稍微加固了圩堤,在上遊開個口子,將水引入,又在下遊的出水口鋪個網,兩三天後把溝內的水放幹,就可以收獲一大堆的河魚。
今年的天氣終於略微地恢複了正常。淮水雖然還沒達到正常年份的水量,對於水稻的種植來說,卻已經是足夠了。
趙權從水裏直起腰,褲子卷到腿根,雙手沾滿河泥。突然覺得一陣恍惚,怔怔地往四周看著。
河岸上,望樓之中,一個士卒在無聊地轉著圈,與趙權的視線對上之後,各自移開目光。這個人趙權當然認識,是秦子緒的手下,秦通。據說是秦子緒本家的子侄,算是秦子緒最為信任的手下。
稍遠處,隱約傳來一陣陣忽高忽低的鴨叫聲,那是圈養在灣河入河口沼澤地裏的一群鴨子,如今已有近百隻了。
稻子收成後,郭侃就帶著部分士卒再次出征。此次隨行的,有秦子緒、丁武、辛邦傑,還有李毅中。輪到蔣鬱山留守。
為了即將的麥收,郭侃留下了二十個軍卒,這個秦通是秦子緒留下來,協助梁申負責郭侃軍的後勤事宜。
李毅中是第一次出征,給他送行時,趙權雖然極其憂慮,卻無法阻止。但他萬沒想到,一個月不到,自己也要跟著上戰場了。
前兩天,蔣鬱山找到他跟梁申,給他們傳達了這一消息。
長臨村所處位置看似扼守淮水要津,但無論是原來的金國還宋國,對此地都不太重視,隻因此處水流湍急,河中暗礁縱橫,大軍很難通過這個渡口向對岸運送兵力。加上褒信至長臨都是山坡小道,不利大軍行進,長臨村本身又過於狹小,容不下過多的軍隊臨時駐紮。
蒙古主要駐軍與屯糧都設於蔡州,離蔡州兩百多裏的長臨也因此同樣被蒙古人忽視。自郭侃軍入駐以來,趙權切身地體會到戰爭的味道,卻對外界情況茫然不知。郭侃在時,蔡州那邊偶爾還會送來軍情。而丁武留守長臨的一年多時間,長臨村便幾乎與外界斷絕了聯係。
此次蔣鬱山留守,大概是郭侃特地交待的緣故,蔡州那邊還是有送來了兩次軍情。加上蔣鬱山對他並沒有刻意的隱瞞,使趙權終於了解到外界的一些信息。
去年年底,雖然蒙古主力已經從淮水南岸北撤,但雙方零星間的戰鬥從來就沒間斷過。年初伊始,蒙古軍隊就不斷地發動對南宋蘄州、舒州、光州、廬州等地的進攻,u看書 ansu.c 但均無成效。
按蔣鬱山的分析,蒙古國上下對宋之戰的態度差異極大。主政的耶律楚材堅決反對此時對宋作戰,窩闊台汗對南宋也不太感興趣,而部分蒙古王公貪圖南宋花花世界,一心想要洗劫宋國,抱的心態都是哪怕滅不了宋國,也得去搶大批的金銀財寶。
無法說服這些蒙古王公,窩闊台汗便睜一眼閉一眼地任由他們折騰。
但宋軍以堡寨為據點,以舟船守水路的防守策略,徹底限製住蒙古騎兵的優勢。見這骨頭難啃,有些蒙古王公就此放棄,有些心有不甘依然堅持,還有些則是見獵心喜又趕赴過來。比如去年的塔思、忒木台已經完全北撤,口溫不花與塔察爾還留著,今年又來了昆布哈。戰場統帥如走馬燈般的頻繁更換,讓各路漢軍更加無所適從。漸漸地就各自為戰,整個戰場局麵相當淩亂。
史天澤史將軍此次領著郭侃等萬餘真定漢軍,突襲光州,三日即破光州內外城,準備繼續南進。光州就在長臨村對岸,郭侃因此要求長臨村守軍做好準備,麥收之後計劃直接從長臨村將糧草渡淮運往光州。
戰爭,對趙權來說,實在是個很陌生又不願麵對的字眼。
離此不足百裏之地,那裏正在爆發著一場場的廝殺。趙權無法形容自己的心理是什麽樣的一種感覺。興奮?根本談不上;悲傷?他都不知道該為誰感到悲傷。恐懼?還真有一些。
不過更多的是有些慶幸,起碼史天澤打了勝戰,這樣隨軍參戰的辛邦傑與李毅中也不至於麵臨太多的危險。
蒙哥,還是忽必烈?
也許自己未來會有機會結識他們,會有機會得到他們的賞識,但最好的情況,也就是成為他們滅宋戰爭路上的一塊踏腳石。
上輩子的趙權,最大的願望就是喝點小酒,結識些好友,胸無大誌悠悠哉哉地過著日了。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而如今,還隻是處於童年的自己,卻過得比老年都愁了。
郭侃,雖然態度一直友善,而且有賴於他及手下的庇佑,讓趙權幾個算是平平安安地過了兩年日子。可是對於趙權來說,郭侃絕不是一個可以寄托身家的主,上輩子見過太多裝b的家夥,因此郭侃時刻意顯示出的勃勃英姿與市恩之態,總是讓趙權極其敏感地想要遠離他。
而且跟著郭侃,此生道路一望無疑,要麽成為他的家奴,要麽與他一起成為蒙古人的家奴。
運氣好的話,幫助這批人滅掉南宋,混個一官半職,昧著心在三十年後開始享用人生。運氣不好,便是他的一個炮灰。
要是郭靖就好了!趙權又開始想念那個總是嗬嗬傻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大俠。
一陣風掠過,趙權打了個寒顫,他苦笑了下,自己顯然又想多了。
河中的水緩緩地在眼前流淌著。趙權都有些羨慕這些河水了,起碼他們不用操心自己到底該流向哪,無論前方是險灘還是懸崖、是平靜的湖麵還是壯闊的海洋、是幹涸的土地還是泥濘的村莊,他們都隻需要奔流,而不需要思考。
一篷細細雨絲飄落,還沒等趙權感受下這雨的綿密,隨後來的一陣風,便把這篷細雨刮得不知所蹤。
……
九月的淮水,已經有些刺骨了。
但對於經年累月地泡在水裏的趙權與王鎧來說,這種水溫根本算不上什麽了。
這天一早,哥倆又在河裏撈魚。
自夏天起,趙權與王鎧將已近廢棄的河灘水田重新修整,稍微加固了圩堤,在上遊開個口子,將水引入,又在下遊的出水口鋪個網,兩三天後把溝內的水放幹,就可以收獲一大堆的河魚。
今年的天氣終於略微地恢複了正常。淮水雖然還沒達到正常年份的水量,對於水稻的種植來說,卻已經是足夠了。
趙權從水裏直起腰,褲子卷到腿根,雙手沾滿河泥。突然覺得一陣恍惚,怔怔地往四周看著。
河岸上,望樓之中,一個士卒在無聊地轉著圈,與趙權的視線對上之後,各自移開目光。這個人趙權當然認識,是秦子緒的手下,秦通。據說是秦子緒本家的子侄,算是秦子緒最為信任的手下。
稍遠處,隱約傳來一陣陣忽高忽低的鴨叫聲,那是圈養在灣河入河口沼澤地裏的一群鴨子,如今已有近百隻了。
稻子收成後,郭侃就帶著部分士卒再次出征。此次隨行的,有秦子緒、丁武、辛邦傑,還有李毅中。輪到蔣鬱山留守。
為了即將的麥收,郭侃留下了二十個軍卒,這個秦通是秦子緒留下來,協助梁申負責郭侃軍的後勤事宜。
李毅中是第一次出征,給他送行時,趙權雖然極其憂慮,卻無法阻止。但他萬沒想到,一個月不到,自己也要跟著上戰場了。
前兩天,蔣鬱山找到他跟梁申,給他們傳達了這一消息。
長臨村所處位置看似扼守淮水要津,但無論是原來的金國還宋國,對此地都不太重視,隻因此處水流湍急,河中暗礁縱橫,大軍很難通過這個渡口向對岸運送兵力。加上褒信至長臨都是山坡小道,不利大軍行進,長臨村本身又過於狹小,容不下過多的軍隊臨時駐紮。
蒙古主要駐軍與屯糧都設於蔡州,離蔡州兩百多裏的長臨也因此同樣被蒙古人忽視。自郭侃軍入駐以來,趙權切身地體會到戰爭的味道,卻對外界情況茫然不知。郭侃在時,蔡州那邊偶爾還會送來軍情。而丁武留守長臨的一年多時間,長臨村便幾乎與外界斷絕了聯係。
此次蔣鬱山留守,大概是郭侃特地交待的緣故,蔡州那邊還是有送來了兩次軍情。加上蔣鬱山對他並沒有刻意的隱瞞,使趙權終於了解到外界的一些信息。
去年年底,雖然蒙古主力已經從淮水南岸北撤,但雙方零星間的戰鬥從來就沒間斷過。年初伊始,蒙古軍隊就不斷地發動對南宋蘄州、舒州、光州、廬州等地的進攻,u看書 ansu.c 但均無成效。
按蔣鬱山的分析,蒙古國上下對宋之戰的態度差異極大。主政的耶律楚材堅決反對此時對宋作戰,窩闊台汗對南宋也不太感興趣,而部分蒙古王公貪圖南宋花花世界,一心想要洗劫宋國,抱的心態都是哪怕滅不了宋國,也得去搶大批的金銀財寶。
無法說服這些蒙古王公,窩闊台汗便睜一眼閉一眼地任由他們折騰。
但宋軍以堡寨為據點,以舟船守水路的防守策略,徹底限製住蒙古騎兵的優勢。見這骨頭難啃,有些蒙古王公就此放棄,有些心有不甘依然堅持,還有些則是見獵心喜又趕赴過來。比如去年的塔思、忒木台已經完全北撤,口溫不花與塔察爾還留著,今年又來了昆布哈。戰場統帥如走馬燈般的頻繁更換,讓各路漢軍更加無所適從。漸漸地就各自為戰,整個戰場局麵相當淩亂。
史天澤史將軍此次領著郭侃等萬餘真定漢軍,突襲光州,三日即破光州內外城,準備繼續南進。光州就在長臨村對岸,郭侃因此要求長臨村守軍做好準備,麥收之後計劃直接從長臨村將糧草渡淮運往光州。
戰爭,對趙權來說,實在是個很陌生又不願麵對的字眼。
離此不足百裏之地,那裏正在爆發著一場場的廝殺。趙權無法形容自己的心理是什麽樣的一種感覺。興奮?根本談不上;悲傷?他都不知道該為誰感到悲傷。恐懼?還真有一些。
不過更多的是有些慶幸,起碼史天澤打了勝戰,這樣隨軍參戰的辛邦傑與李毅中也不至於麵臨太多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