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不碼完,不睡覺)


    北京掖門保存的明清炮群中的一門明朝兩廣總督王尊德在崇禎二年鑄造的紅夷炮,重兩千斤,內口徑14厘米,炮長258厘米,火炮倍徑18,是一門典型的加農炮。


    王尊德共造300門,解押到北方的共有175門。


    後又不斷改進,使有效射程達到1500米,最大射程到2.5公裏。


    但它的局限性也不小,如因為過於笨重,沒有合適的陸用炮車,導致機動性極差,長於攻城,拙於野戰。裝填發射的速率不高。且炮體笨重,無法迅速轉移陣地,故在野戰時,多隻能在開戰之先就定點轟擊,當對方情勢發生逆轉,則往往無法機動反應。


    紅夷大炮是種架退式前裝滑膛火炮,每發射一次,都會嚴重偏離原有射擊戰位,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需要經曆複位、再裝填,再次設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驟。


    紅夷射速比較慢,因為發射一次以後,首先要把火炮複位,然後必須用帶鉤的刷子先把沒有燃燒完全的碎步等東西鉤出來,再用沾水的毛刷伸進炮膛清洗並熄滅火星,然後用幹布包裹的炮杆伸入炮膛去擦幹,這才能再填入火藥,放入炮彈,有時候還需要塞一些東西固定,最後用燒紅的鐵釺插入火門點放,這些動作非常煩瑣,還不包括修正炮位。這是那個時期前裝火炮的通病,能兩分鍾一發就不錯了。所以紅夷大炮的特點是射速偏慢,炮體過於沉重,但射程遠,威力大,適用於攻城戰和防禦戰。


    反後坐力裝置最主要的作用是減小炮彈發射時產生的後座力,後座力小了火炮的準度和機動性會大幅上升,它主要是由三部分組成:製退器,複進機,助退器,火炮向後主要是複進機和助退器,駐退機是吸收後坐力的主要機構,複進機作用正如其名,是負責將炮管複位,製退器是安裝在炮口的,用來減小後坐力,這東西不利於彈道和精度,但是能在不更換駐退機的情況下,有效減小炮管後坐行程,或者讓火炮使用更高裝藥的炮彈。


    ,然後在紙上一邊畫著草圖一邊說道:”這是軍艦的炮車,我們可以在炮車尾部按上一個平的彈簧駐退機構,火炮發射後後坐力擠壓彈簧,然後彈簧就可以將其推回原位……”劉峰看著這個裝置果然簡單實用,隻要彈簧駐退機研製出來馬上就可以上艦。想到就做,劉峰立刻召集人員,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東西造出來。


    既然液壓駐退複進機研究需要時間,劉峰索性將後世的最常規火炮原理圖畫了出來,它除了駐退複進機構反後座裝置外外還多了一個上架、搖架、平衡機、耳軸、駐犁,如果再安上一對橡膠輪胎就是一門現代火炮了。北京掖門保存的明清炮群中的一門明朝兩廣總督王尊德在崇禎二年鑄造的紅夷炮,重兩千斤,內口徑14厘米,炮長258厘米,火炮倍徑18,是一門典型的加農炮。


    王尊德共造300門,解押到北方的共有175門。


    紅夷大炮在設計上與當時明朝本國擁有的火炮相比,有很多優點,炮管長,管壁厚,口徑大,整體形狀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多數的紅夷大炮長在3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重量在1噸以上。


    彈藥較重,可達數公斤乃至10公斤不等


    炮管長度2一3米,呈前細後粗型,口徑大多在100毫米以上,倍徑(指火門至炮口之距離與內徑的比例)之比多在20一40之間。其鑄造工藝比較複雜,采用整體泥模鑄法,如果有科學的工序和法式要求,並有新型設備、儀器等輔助設施的配合。各部比例合適,炸膛的幾率低,所鑄之炮的質量提高。


    紅夷彈藥施放程序化、”炮表”化。此外其尾部較厚,有尾珠,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調整射角,配合火藥量改變射程。炮身上裝有準星、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比較高。紅夷炮由車運載,需要大量牲口拖運。


    紅夷大炮最突出的優點是射程,對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環節,即使現今也不例外。依據當時西方同類型炮數據,寧遠之戰所用最早的這一批紅夷大炮,有效射程(仰角不超過5度的直射)為500米以上,最大射程不到1.5公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啟複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勇起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勇起筆並收藏啟複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