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給你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李綱放下手裏的報紙,直視許翰,認真的問道:“你可看到?羅成連一個最底層的大頭兵都指揮不動?”
“這!…”許翰遲疑。
越對興漢盟的治理體係了解,就越發現興漢盟軍政分離的有多徹底。
羅成作為政務院的院長,確實指揮不動任何一個大頭兵。
“可是,軍隊的錢糧物資不得財政部和糧儲部提供?”許翰已經有些堅持不住自己的觀點。
“你又錯了!”李綱再次否定了許翰,指了指報紙上麵“後勤部”三個字:“軍機院有自己的後勤部,軍隊所有的後勤都是由這個部門負責。”
“不對吧?後勤部的錢糧不也是從政務院來的?”許翰辯解道。
“你知道我收集之前的《百姓旬報》,在上麵發現了什麽?”李綱反問。
許翰知道這個問題肯定跟兩人正在談論的話題有關,他也看過所有收集來的往期報紙,在腦海中會放看過的內容,可是怎麽都想不起來,哪裏能夠支撐李綱的觀點。
“你說說看。”
“興漢盟有一個年度預算製度,這個製度決定了軍機院的後勤部並沒有被政務院卡住脖子。”李綱解釋道:“每年的年底,後勤部就已經拿到了自己下一年所有的錢糧需要,若是這個製度能夠一直延續,就說明,軍機院後勤部根本不用看政務院的臉色。”
“這…”許翰喃喃。
“因為後勤部可以得到多少預算,是由盟主劉信啟決定的。因此,整個軍隊係統隻需要忠誠於盟主劉信啟就能夠得到充足的錢糧。”李綱分析道。
“我有些懂了。”
“盟主劉信啟擁有整個軍隊係統的忠誠,就掌握住了興漢盟最絕對的權利,就算羅成和盧仁權利再大,對於劉信啟來說,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李綱繼續分析:“你現在說,興漢盟是‘以文禦武’?”
許翰感覺自己整個人的觀念都被顛覆了。
李綱的意思是,若是羅成不聽話,劉信啟隻需要派一小隊士兵,就能撤了他。甚至隻需要一句話,就能讓李綱自己乖乖走人。
“讓武人勢大,劉信啟不擔心被篡權嗎?”許翰問道。
趙國太祖杯酒釋兵權,搶了孤兒寡母的江山,所以一直對武人很戒備。趙國最大的軍隊常設編製是廂,一般若是有戰事,都是指派一名文官,然後調派一些廂,組成軍,由文官指揮作戰。發展到最後,常規編製中連廂都很沒有了,隻剩下了營。
“你再看軍機院的組成。”李綱引導道。
“武選部、後勤部、兵部、軍法部、軍情部、參謀部、陸軍部和水師部。”許翰回答道。
“看看這些部門的職責,兵部負責甄選、訓練新兵,然後提供給陸軍部和水師部,也就是說野戰軍的將領並沒有自己招募新兵和擴充軍隊的全力。”李綱說道。
“這就杜絕了軍隊將領私自擴大自己的勢力,而且避免了將領招募鄉黨、形成親兵。”許翰跟著說道,以他的智商和閱曆,經李綱點播之後,已經能夠跟上許翰的思路。
“對,再看武選部,軍中將領的選拔和升職由這個部門說了算,也就是說,將領不能自己決定給手下升職,隻擁有建議權。”
“也就不能用升官來籠絡手下將領的人心了。”許翰點頭,雖然不是絕對,但是肯定真正擁有給手下升官權利來的效果明顯。
“後勤部提供軍資錢糧,將軍餉直接發給士兵本人。”
“將領也不能通過軍餉籠絡手下的士兵。”
“再加上軍法部負責執行軍法,將領不能輕易懲罰手下將士。參謀部製定作戰計劃,軍情部掌握軍事情報。”李綱最後道。
“這些部門全都與陸軍部和水師部平級。”許翰乍舌。
“軍中將領隻剩下什麽了?”李綱問道。
“隻能在參謀部製定的作戰計劃內,乖乖的指揮軍隊打仗,為劉信啟開疆擴土。”許翰總結。
“對。”李綱重新拿起桌子上的報紙:“你現在說,那些將領,誰能夠效仿太祖?”
“真是厲害啊!”許翰震驚道,他之前怎麽就沒有看到,軍機院裏的部門設置裏有這麽多門道。
“看來,興漢盟是‘以武禦文’?”許翰再次問道。
“你為什麽要這麽絕對?非黑即白。”李綱再次反駁。
許翰懵了,不是以文禦武,也不是以武禦文,那會是什麽?
“你注意到沒有,大理院裏有一個公安部。”
“是的,那些公安相當於衙役和捕快的結合。”許翰回道。
公安部的公安一部分職責確實與衙役差不多,趙國縣衙有縣尉這一官職主要負責一縣境內的治安,還有巡檢司等部門。
“這個公安部,直接堵住了軍隊將手伸進政務係統的可能。地方管理和治安全都由公安部負責,就連城池防守也有專門的戍守部隊,野戰軍完全不能沾一點點與民政相關的事務,駐紮地全部在城外。”李綱道:“除非有盟主劉信啟的命令,uu看書 uansu.co 才能入城。”
“也就是說,軍隊其實也影響不到政務院。”
“對。”李綱點頭:“所以也就談不上以武禦文。”
“那劉信啟放權那麽厲害,怎麽保證民政係統的純潔和服從?”許翰問道。
“大理院的監察部。”李綱點道。
“對啊,獨立的監察係統。聽說還有一個無孔不入情報部門。”許翰終於明白了:“厲害啊!這劉信啟不會真的是天上星宿下凡吧,小小年紀怎麽可能做到這種程度。”
“深諳中庸之道!”李綱讚道。
中庸之道並不是騎牆派的“牆頭草哲學”、模棱兩可的和稀泥、隨意妥協的老好人、凡事不冒頭不冒尖、無原則、左右逢源、滑頭狡詐的處世之道。
而是能夠讓事物和諧發展,使天地萬物各得其所,繁榮興旺的中華文明精髓。
是不偏不倚,執兩用中。
是“天人合一”。
…
兩人不知道,他們最後談論的“無孔不入”的情報部門,其中一個探子正坐在距離幾人兩個桌子遠的地方,奮筆疾書,記錄著兩人的談話內容。
原來從他們一進入蓬萊,就被諦聽盯上了,專門派了一個戰士一直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就連他們幾點睡覺、幾點起床都記錄的清清楚楚。
“這!…”許翰遲疑。
越對興漢盟的治理體係了解,就越發現興漢盟軍政分離的有多徹底。
羅成作為政務院的院長,確實指揮不動任何一個大頭兵。
“可是,軍隊的錢糧物資不得財政部和糧儲部提供?”許翰已經有些堅持不住自己的觀點。
“你又錯了!”李綱再次否定了許翰,指了指報紙上麵“後勤部”三個字:“軍機院有自己的後勤部,軍隊所有的後勤都是由這個部門負責。”
“不對吧?後勤部的錢糧不也是從政務院來的?”許翰辯解道。
“你知道我收集之前的《百姓旬報》,在上麵發現了什麽?”李綱反問。
許翰知道這個問題肯定跟兩人正在談論的話題有關,他也看過所有收集來的往期報紙,在腦海中會放看過的內容,可是怎麽都想不起來,哪裏能夠支撐李綱的觀點。
“你說說看。”
“興漢盟有一個年度預算製度,這個製度決定了軍機院的後勤部並沒有被政務院卡住脖子。”李綱解釋道:“每年的年底,後勤部就已經拿到了自己下一年所有的錢糧需要,若是這個製度能夠一直延續,就說明,軍機院後勤部根本不用看政務院的臉色。”
“這…”許翰喃喃。
“因為後勤部可以得到多少預算,是由盟主劉信啟決定的。因此,整個軍隊係統隻需要忠誠於盟主劉信啟就能夠得到充足的錢糧。”李綱分析道。
“我有些懂了。”
“盟主劉信啟擁有整個軍隊係統的忠誠,就掌握住了興漢盟最絕對的權利,就算羅成和盧仁權利再大,對於劉信啟來說,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李綱繼續分析:“你現在說,興漢盟是‘以文禦武’?”
許翰感覺自己整個人的觀念都被顛覆了。
李綱的意思是,若是羅成不聽話,劉信啟隻需要派一小隊士兵,就能撤了他。甚至隻需要一句話,就能讓李綱自己乖乖走人。
“讓武人勢大,劉信啟不擔心被篡權嗎?”許翰問道。
趙國太祖杯酒釋兵權,搶了孤兒寡母的江山,所以一直對武人很戒備。趙國最大的軍隊常設編製是廂,一般若是有戰事,都是指派一名文官,然後調派一些廂,組成軍,由文官指揮作戰。發展到最後,常規編製中連廂都很沒有了,隻剩下了營。
“你再看軍機院的組成。”李綱引導道。
“武選部、後勤部、兵部、軍法部、軍情部、參謀部、陸軍部和水師部。”許翰回答道。
“看看這些部門的職責,兵部負責甄選、訓練新兵,然後提供給陸軍部和水師部,也就是說野戰軍的將領並沒有自己招募新兵和擴充軍隊的全力。”李綱說道。
“這就杜絕了軍隊將領私自擴大自己的勢力,而且避免了將領招募鄉黨、形成親兵。”許翰跟著說道,以他的智商和閱曆,經李綱點播之後,已經能夠跟上許翰的思路。
“對,再看武選部,軍中將領的選拔和升職由這個部門說了算,也就是說,將領不能自己決定給手下升職,隻擁有建議權。”
“也就不能用升官來籠絡手下將領的人心了。”許翰點頭,雖然不是絕對,但是肯定真正擁有給手下升官權利來的效果明顯。
“後勤部提供軍資錢糧,將軍餉直接發給士兵本人。”
“將領也不能通過軍餉籠絡手下的士兵。”
“再加上軍法部負責執行軍法,將領不能輕易懲罰手下將士。參謀部製定作戰計劃,軍情部掌握軍事情報。”李綱最後道。
“這些部門全都與陸軍部和水師部平級。”許翰乍舌。
“軍中將領隻剩下什麽了?”李綱問道。
“隻能在參謀部製定的作戰計劃內,乖乖的指揮軍隊打仗,為劉信啟開疆擴土。”許翰總結。
“對。”李綱重新拿起桌子上的報紙:“你現在說,那些將領,誰能夠效仿太祖?”
“真是厲害啊!”許翰震驚道,他之前怎麽就沒有看到,軍機院裏的部門設置裏有這麽多門道。
“看來,興漢盟是‘以武禦文’?”許翰再次問道。
“你為什麽要這麽絕對?非黑即白。”李綱再次反駁。
許翰懵了,不是以文禦武,也不是以武禦文,那會是什麽?
“你注意到沒有,大理院裏有一個公安部。”
“是的,那些公安相當於衙役和捕快的結合。”許翰回道。
公安部的公安一部分職責確實與衙役差不多,趙國縣衙有縣尉這一官職主要負責一縣境內的治安,還有巡檢司等部門。
“這個公安部,直接堵住了軍隊將手伸進政務係統的可能。地方管理和治安全都由公安部負責,就連城池防守也有專門的戍守部隊,野戰軍完全不能沾一點點與民政相關的事務,駐紮地全部在城外。”李綱道:“除非有盟主劉信啟的命令,uu看書 uansu.co 才能入城。”
“也就是說,軍隊其實也影響不到政務院。”
“對。”李綱點頭:“所以也就談不上以武禦文。”
“那劉信啟放權那麽厲害,怎麽保證民政係統的純潔和服從?”許翰問道。
“大理院的監察部。”李綱點道。
“對啊,獨立的監察係統。聽說還有一個無孔不入情報部門。”許翰終於明白了:“厲害啊!這劉信啟不會真的是天上星宿下凡吧,小小年紀怎麽可能做到這種程度。”
“深諳中庸之道!”李綱讚道。
中庸之道並不是騎牆派的“牆頭草哲學”、模棱兩可的和稀泥、隨意妥協的老好人、凡事不冒頭不冒尖、無原則、左右逢源、滑頭狡詐的處世之道。
而是能夠讓事物和諧發展,使天地萬物各得其所,繁榮興旺的中華文明精髓。
是不偏不倚,執兩用中。
是“天人合一”。
…
兩人不知道,他們最後談論的“無孔不入”的情報部門,其中一個探子正坐在距離幾人兩個桌子遠的地方,奮筆疾書,記錄著兩人的談話內容。
原來從他們一進入蓬萊,就被諦聽盯上了,專門派了一個戰士一直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就連他們幾點睡覺、幾點起床都記錄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