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而告之,有道理。”
“第一版我可以讓白石彎的一些盟屬工廠刊登廣告,給其他商人打個樣,那些趨利的商人,必然會蜂擁而至,到時候你就不用愁虧本的事情了。”劉信啟道。
“那若是也有人也效仿我們,辦一份報紙同我們競爭呢?”羅高問道。
“在興漢盟,無論是誰辦報,都必須在宣傳部的掌控中,不能誰想辦就辦,想刊登什麽就刊登什麽。報紙是引導輿論的利器,可傷人也可傷己,我辦報的目的就是把想讓百姓知道的告知百姓,而不是為了愚民。所以今後在興漢盟管轄之地,凡是想要辦報的都必須經過宣傳部的批準,並且每期報紙都必須經過宣傳部審核才能印刷售賣,絕對私自辦報,不能刊登虛假消息、愚民消息,不能造謠生事、煽動民意。”劉信啟回道。
在這個消息閉塞的時代,報紙的威力是無窮的。
趙國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就是因為讀書人掌握著輿論。
對於尋常百姓來說,他們往往隻能接觸到那些士大夫想讓他們知道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就決定了他們對許多事情的判斷。
金國立劉豫為帝,建立偽齊,河北的百姓隻有一小部分起義抗金,大多數百姓都是繼續過自己的日子,哪怕被偽齊盤剝的厲害,隻要還能活著就不敢生事,這都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斷力,不能凝心聚力。
劉信啟知道宣傳的厲害,所以打算從一開始就將宣傳掌握在可控範圍內,不能讓人在自己的後花園煽風點火。
而且當宣傳的力量被充分發揮起來之後,它所貯藏著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足以改變一切。
就像是這次返程,百姓對興漢盟軍隊的支持,假設有敵軍進入興漢盟境內,這些百姓肯定會第一時間向官府告發,讓敵人無所遁形。
“報紙的發行覆蓋麵一定要廣,一斤糧票的價格隻是為了不讓報紙成為免費物品,就算你前期虧本,興漢盟財政上也會給予你持續的支持。盡管放開手大膽做,報紙的讀者越多,報紙的影響力也就越大,到時候民心似水,必然會承載著興漢盟這艘巨舟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孔子的故鄉在京東東路的曲阜,泰山那邊,齊州劉家堡原來在泰山的北邊,興漢盟再往西發展就必然要麵對孔家,劉信啟自小就清楚儒家讀書人的厲害。
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會有,讀書人同樣是,壞起來比文盲可怕百倍。
“那這宣傳部就會變得非常重要了。”羅高小聲低語道。
兩人都是戰士,劉信啟自然聽到。
“確實非常重要,你一定要重視這件事。這次收複登州兩縣我不會跟著去,這段時間會留在蓬萊,前幾期報紙定稿之前你可以帶過來給我看看,我給你把把關,順便讓你掌握尺度。”劉信啟回道。
“好。那這個報紙該叫什麽名字?就叫《報紙》嗎?”
“叫《百姓旬報》,意思是麵向黎民百姓辦的報紙,每旬一期。”劉信啟回道。
來找羅高之前,劉信啟有考慮將報紙名字起作人民、新華之類的,但是最後都否定了。人民、新華這兩個詞都是有他特定的曆史意義的,比如新華就表示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在這個時代顯然有些不合時宜。
後來考慮叫做《新漢報》、《漢報》、《山東旬報》等等,這些名字要麽過於高大,要麽有地域局限性,最後都被劉信啟放棄。
考慮來考慮去,最終選擇了《百姓報》,加上報紙的刊發周期,就叫做《百姓旬報》,今後隨著科技繼續發展,通訊和校版的速度變快,可以逐步改為《百姓周報》、《百姓日報》。
選擇“百姓”這個詞可能會顯得有些太過接地氣,因為這個詞是平民的別稱。但是實際上,“百姓”一詞由來已久,始於戰國,當時是對貴族的統稱,而當時平民沒有姓隻有名,一直到戰國之後百姓一詞才泛指平民。
到了趙國,人們談話中的百姓已經演變成單指普通平民老百姓,不含士紳官吏。
劉信啟取這個名字,一是表明這份報紙主要麵向的階層。二是想潛移默化的提升百姓的地位。
皇帝被稱天子,天子!上天之子,帶天牧民,民就是上天的“牲口”,為上天、為皇帝創造價值。而劉信啟就是要逐步改變這種觀念,統治階層與民的關係是船與水的關係。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百姓旬報》…,我有些理解你的意思了。”羅成聽了劉信啟起的報紙名字,若有所思。
“今後你就是我們興漢盟的口舌了,uu看書ww.uuashu 興漢盟做的工作、成果,能不能得到百姓的認可,就看你這口舌的作用發揮的如何。”劉信啟說道:“記住了,報紙上的內容來源廣闊、複雜,但是主題必須統一,那就是必須有益於興漢盟。”
“這個‘有益’對於現在的你,可能很難界定,我也不能武斷的畫出框架。你要明白,不是所有說好話、拍馬屁就是有益於興漢盟的,也不是所有壞話、挑刺都是有害於興漢盟的。得把眼光放長遠,考慮信息刊登之後會給興漢盟帶來哪些變化,短期的、長期的變化,這些變化對於興漢盟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劉信啟說著繞口的話,盡全力將自己的意思清楚的表述出來,不過看羅成的樣子,應該沒有聽的太明白。
“可能有些繞,你如果聽不明白可以先記下來。還有,凡事都是有兩麵性的,有些信息刊登之後,既有益處,也有還出,那就需要你權衡利弊之後,選擇益處大的。”
“說這麽多,並不是要讓你過於慎重,該大膽時還是要大膽,興漢盟還處於發展初期,輿論的影響很重要,但並不是決定性的,你大可放開手幹,積累經驗,這件事若是幹成了,你必將載入史冊。”劉信啟最後鼓勵道。
第一份報紙的主辦人,甚至是發明人,必定會青史留名。
“我知道了,後麵可能要多叨擾你了。”羅高說道。
“無妨,我們共同進步。”劉信啟輕拍了下羅高的肩膀。
“第一版我可以讓白石彎的一些盟屬工廠刊登廣告,給其他商人打個樣,那些趨利的商人,必然會蜂擁而至,到時候你就不用愁虧本的事情了。”劉信啟道。
“那若是也有人也效仿我們,辦一份報紙同我們競爭呢?”羅高問道。
“在興漢盟,無論是誰辦報,都必須在宣傳部的掌控中,不能誰想辦就辦,想刊登什麽就刊登什麽。報紙是引導輿論的利器,可傷人也可傷己,我辦報的目的就是把想讓百姓知道的告知百姓,而不是為了愚民。所以今後在興漢盟管轄之地,凡是想要辦報的都必須經過宣傳部的批準,並且每期報紙都必須經過宣傳部審核才能印刷售賣,絕對私自辦報,不能刊登虛假消息、愚民消息,不能造謠生事、煽動民意。”劉信啟回道。
在這個消息閉塞的時代,報紙的威力是無窮的。
趙國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就是因為讀書人掌握著輿論。
對於尋常百姓來說,他們往往隻能接觸到那些士大夫想讓他們知道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就決定了他們對許多事情的判斷。
金國立劉豫為帝,建立偽齊,河北的百姓隻有一小部分起義抗金,大多數百姓都是繼續過自己的日子,哪怕被偽齊盤剝的厲害,隻要還能活著就不敢生事,這都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斷力,不能凝心聚力。
劉信啟知道宣傳的厲害,所以打算從一開始就將宣傳掌握在可控範圍內,不能讓人在自己的後花園煽風點火。
而且當宣傳的力量被充分發揮起來之後,它所貯藏著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足以改變一切。
就像是這次返程,百姓對興漢盟軍隊的支持,假設有敵軍進入興漢盟境內,這些百姓肯定會第一時間向官府告發,讓敵人無所遁形。
“報紙的發行覆蓋麵一定要廣,一斤糧票的價格隻是為了不讓報紙成為免費物品,就算你前期虧本,興漢盟財政上也會給予你持續的支持。盡管放開手大膽做,報紙的讀者越多,報紙的影響力也就越大,到時候民心似水,必然會承載著興漢盟這艘巨舟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孔子的故鄉在京東東路的曲阜,泰山那邊,齊州劉家堡原來在泰山的北邊,興漢盟再往西發展就必然要麵對孔家,劉信啟自小就清楚儒家讀書人的厲害。
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會有,讀書人同樣是,壞起來比文盲可怕百倍。
“那這宣傳部就會變得非常重要了。”羅高小聲低語道。
兩人都是戰士,劉信啟自然聽到。
“確實非常重要,你一定要重視這件事。這次收複登州兩縣我不會跟著去,這段時間會留在蓬萊,前幾期報紙定稿之前你可以帶過來給我看看,我給你把把關,順便讓你掌握尺度。”劉信啟回道。
“好。那這個報紙該叫什麽名字?就叫《報紙》嗎?”
“叫《百姓旬報》,意思是麵向黎民百姓辦的報紙,每旬一期。”劉信啟回道。
來找羅高之前,劉信啟有考慮將報紙名字起作人民、新華之類的,但是最後都否定了。人民、新華這兩個詞都是有他特定的曆史意義的,比如新華就表示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在這個時代顯然有些不合時宜。
後來考慮叫做《新漢報》、《漢報》、《山東旬報》等等,這些名字要麽過於高大,要麽有地域局限性,最後都被劉信啟放棄。
考慮來考慮去,最終選擇了《百姓報》,加上報紙的刊發周期,就叫做《百姓旬報》,今後隨著科技繼續發展,通訊和校版的速度變快,可以逐步改為《百姓周報》、《百姓日報》。
選擇“百姓”這個詞可能會顯得有些太過接地氣,因為這個詞是平民的別稱。但是實際上,“百姓”一詞由來已久,始於戰國,當時是對貴族的統稱,而當時平民沒有姓隻有名,一直到戰國之後百姓一詞才泛指平民。
到了趙國,人們談話中的百姓已經演變成單指普通平民老百姓,不含士紳官吏。
劉信啟取這個名字,一是表明這份報紙主要麵向的階層。二是想潛移默化的提升百姓的地位。
皇帝被稱天子,天子!上天之子,帶天牧民,民就是上天的“牲口”,為上天、為皇帝創造價值。而劉信啟就是要逐步改變這種觀念,統治階層與民的關係是船與水的關係。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百姓旬報》…,我有些理解你的意思了。”羅成聽了劉信啟起的報紙名字,若有所思。
“今後你就是我們興漢盟的口舌了,uu看書ww.uuashu 興漢盟做的工作、成果,能不能得到百姓的認可,就看你這口舌的作用發揮的如何。”劉信啟說道:“記住了,報紙上的內容來源廣闊、複雜,但是主題必須統一,那就是必須有益於興漢盟。”
“這個‘有益’對於現在的你,可能很難界定,我也不能武斷的畫出框架。你要明白,不是所有說好話、拍馬屁就是有益於興漢盟的,也不是所有壞話、挑刺都是有害於興漢盟的。得把眼光放長遠,考慮信息刊登之後會給興漢盟帶來哪些變化,短期的、長期的變化,這些變化對於興漢盟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劉信啟說著繞口的話,盡全力將自己的意思清楚的表述出來,不過看羅成的樣子,應該沒有聽的太明白。
“可能有些繞,你如果聽不明白可以先記下來。還有,凡事都是有兩麵性的,有些信息刊登之後,既有益處,也有還出,那就需要你權衡利弊之後,選擇益處大的。”
“說這麽多,並不是要讓你過於慎重,該大膽時還是要大膽,興漢盟還處於發展初期,輿論的影響很重要,但並不是決定性的,你大可放開手幹,積累經驗,這件事若是幹成了,你必將載入史冊。”劉信啟最後鼓勵道。
第一份報紙的主辦人,甚至是發明人,必定會青史留名。
“我知道了,後麵可能要多叨擾你了。”羅高說道。
“無妨,我們共同進步。”劉信啟輕拍了下羅高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