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師此次兵分三路進攻,第一船隊負責遼東半島化成關以東的海岸,第二船隊負責遼東半島化城關以南海岸,第三船隊負責遼東半島化成關以西海岸,並戒備錦西港的金國水師動向。
此次預定作戰地點是渤海海峽,鐵山南邊的海域。
……
六月二十日,青州號甲板。
劉信啟拿著一個單筒望遠鏡,站在船頭朝著北麵的鐵山看去,老鐵山的最高峰正好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超過兩百米的山峰在船上看起來很是醒目,山上樹木鬱鬱蔥蔥,並無人跡。
這望遠鏡是劉信石的最新“發明”,在劉信啟的指點下,使用新煉製出來的白色玻璃打磨成鏡片,在船隊出發前,製作了三支十倍望遠鏡,雖然很簡陋,而且由於工藝不到位,玻璃仍有些淡綠色,但是還是很實用。
看了一會,劉信啟將望遠鏡交還給瞭望手,自己手扶船舷,朝著海麵望去。
鐵山南邊的鐵山水道,水流很急,船隻顛簸的厲害,此刻船隻正好行進到黃海、渤海兩海分界線上,黃、渤兩海的浪潮由遼東半島海角兩邊湧來,交匯在這條分界線上,由於海底地溝運動和兩海各自不同水色,形成一道“涇渭分明“的水流,西邊水色較藍,東邊略黃。
“大自然的神奇啊。”劉信啟感歎道,上一世他從沒有來過渤海灣,這還是他第一次看到這美麗神奇的景色。
“估計再有一個時辰就要靠岸了,不過天色也快黑了,我們是在海上過夜還是上岸過夜?”
青州號船長趙水站在劉信啟後麵問道。
“由第二船隊長官葉川決定。”劉信啟回道。
劉信啟此次跟船出來主要還是不放心,不過他前期並不打算幹預新上任的水師軍官的指揮,打算借此機會,培養這些新軍官,增加他們的經驗和魄力。他隻打算在與金國水師決戰時開始指揮。
這也是劉信啟沒有乘坐第二船隊旗艦密州號,而是乘坐青州號的原因。
過了半個時辰,旗艦密州號上的旗手傳來信息:“船隊停船下錨,晚上在海上休整,明天早上進攻鐵山西邊的“鮑魚台”。”
接著劉信啟就看船隊開始減速,兩艘走舸繼續朝著北麵繼續駛去,估計是巡邏警戒去了。
青州號也開始降帆、下錨。
劉信啟返回船艙,和衣躺下休息,養精蓄銳,明天還要上岸作戰。
休息的船艙是個雙人間,住了劉信啟和船長趙水兩人,待天色完全黑下來後,趙水也回來休息,晚上半夜又出去了兩次查崗,很是盡職盡責。
第二天天色剛亮,劉信啟就上到甲板,船隊的船帆已經都升了起來,船錨也收了回來,就等命令出發。
沒等多久,旗艦上傳來命令,所有船隻開始朝著鐵山西邊的海域行去。
劉信啟閑著無事,來到舵房,趙水正在和船上的步兵大隊長商談,靠艙壁支了一個小桌子,桌子上鋪了一張簡易地圖。
步兵支援第二船隊兩百兵力,其中一百兵力由青州號運送,另外一百由密州號運送,第二船隊原本的兩百水兵陸戰隊分成四隊,每隊五十人分別由四艘縣級沙船運送。
“盟主。”兩人看到劉信啟進來,轉身問好。
“你們繼續。”劉信啟說道。
趙水繼續說道:
“之前軍情司探察,鐵山周圍隻有‘鮑魚台’的碼頭可以停靠州級福船,所以此次登岸地點就是‘鮑魚台’,從鮑魚台上岸後,除了劫掠港口之外,鮑魚台東北邊、東邊和東南邊的四個村寨全部都在劫掠範圍之內。”
福船尖底,對於停靠碼頭的水深有一定要求,不像沙船可以座灘,所以之前軍情司特意做了探察,選定了多處登岸地點供水師選擇。
“你們大隊的作戰目標是位於東邊的博家村,這村寨距離港口很近,如若力有不逮,及時通知船隊,我們會組織水師官兵下船配合。”
說完,趙水在地圖上指出了博家村的位置,位於鮑魚台東邊稍靠南三裏左右的位置。
步兵大隊隊長回道:
“我們大隊包括軍法官、武選官有十四個戰士,對付一個小村莊應該沒問題。”
“那就預祝順利。”趙水說道。
看兩人已經說完,劉信啟插了一句。
“我跟你一起去。”
……
由於劉信啟算是興漢盟武力值最高的人,所以一直沒有為自己安排護衛,不過還是有兩個助手,一文一武。
此次出戰,跟著劉信啟的是武助手,名字叫崔武,這人原是登州水師官兵,uu看書.uukanshu 雖然武藝一般,不過其懂四種語言,分別是漢、女真、高麗和倭語,所以被劉信啟調到了自己身邊。為其附了一張三星武將卡後,也算堵住了手下說自己無護衛的口。
鮑魚台與青鱗鋪一樣,都是附近村寨自發建立的港口,兼顧漁船和商船停靠。不過鮑魚台的規模較青鱗鋪就小很多了,而且漁船居多。
第二船隊到達鮑魚台時,由於船隊規模大,港口上的人早早就發現了。
現在港口上除了一百多人拿著武器等待之外,再沒有其他看熱鬧的人。幾艘小漁船反應快,已經楊帆出港朝著兩邊逃跑了。
看到有十艘大船,且沒有懸掛金國的旗幟,岸上的人已經感覺到這船隊來者不善,不過雙方軍勢相差懸殊,港口守衛並沒有上前阻止船隻靠岸。
密州號和青州號在軍情司人員的指引下,停靠在了中間的碼頭上,四艘載有水師陸戰隊的沙船也順著兩邊的碼頭靠了岸。
其他的船隻則在港口外圍遊弋。
靠岸的六艘船上船舷邊都站著張弓搭箭的弓箭手,船上的巨弩也上了箭,全部指向岸上的一百多守衛,令這一百多人不敢有一絲異動,六艘船上的步兵和陸戰隊開始從容下船上岸。
不到一刻鍾時間,四百人就已經全部集結完畢,列隊整齊,軍容整肅。
崔武走到守衛前麵,用女真話喊道:“我們是趙國登州水師,你們是選擇投降還是反抗?”
此次預定作戰地點是渤海海峽,鐵山南邊的海域。
……
六月二十日,青州號甲板。
劉信啟拿著一個單筒望遠鏡,站在船頭朝著北麵的鐵山看去,老鐵山的最高峰正好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超過兩百米的山峰在船上看起來很是醒目,山上樹木鬱鬱蔥蔥,並無人跡。
這望遠鏡是劉信石的最新“發明”,在劉信啟的指點下,使用新煉製出來的白色玻璃打磨成鏡片,在船隊出發前,製作了三支十倍望遠鏡,雖然很簡陋,而且由於工藝不到位,玻璃仍有些淡綠色,但是還是很實用。
看了一會,劉信啟將望遠鏡交還給瞭望手,自己手扶船舷,朝著海麵望去。
鐵山南邊的鐵山水道,水流很急,船隻顛簸的厲害,此刻船隻正好行進到黃海、渤海兩海分界線上,黃、渤兩海的浪潮由遼東半島海角兩邊湧來,交匯在這條分界線上,由於海底地溝運動和兩海各自不同水色,形成一道“涇渭分明“的水流,西邊水色較藍,東邊略黃。
“大自然的神奇啊。”劉信啟感歎道,上一世他從沒有來過渤海灣,這還是他第一次看到這美麗神奇的景色。
“估計再有一個時辰就要靠岸了,不過天色也快黑了,我們是在海上過夜還是上岸過夜?”
青州號船長趙水站在劉信啟後麵問道。
“由第二船隊長官葉川決定。”劉信啟回道。
劉信啟此次跟船出來主要還是不放心,不過他前期並不打算幹預新上任的水師軍官的指揮,打算借此機會,培養這些新軍官,增加他們的經驗和魄力。他隻打算在與金國水師決戰時開始指揮。
這也是劉信啟沒有乘坐第二船隊旗艦密州號,而是乘坐青州號的原因。
過了半個時辰,旗艦密州號上的旗手傳來信息:“船隊停船下錨,晚上在海上休整,明天早上進攻鐵山西邊的“鮑魚台”。”
接著劉信啟就看船隊開始減速,兩艘走舸繼續朝著北麵繼續駛去,估計是巡邏警戒去了。
青州號也開始降帆、下錨。
劉信啟返回船艙,和衣躺下休息,養精蓄銳,明天還要上岸作戰。
休息的船艙是個雙人間,住了劉信啟和船長趙水兩人,待天色完全黑下來後,趙水也回來休息,晚上半夜又出去了兩次查崗,很是盡職盡責。
第二天天色剛亮,劉信啟就上到甲板,船隊的船帆已經都升了起來,船錨也收了回來,就等命令出發。
沒等多久,旗艦上傳來命令,所有船隻開始朝著鐵山西邊的海域行去。
劉信啟閑著無事,來到舵房,趙水正在和船上的步兵大隊長商談,靠艙壁支了一個小桌子,桌子上鋪了一張簡易地圖。
步兵支援第二船隊兩百兵力,其中一百兵力由青州號運送,另外一百由密州號運送,第二船隊原本的兩百水兵陸戰隊分成四隊,每隊五十人分別由四艘縣級沙船運送。
“盟主。”兩人看到劉信啟進來,轉身問好。
“你們繼續。”劉信啟說道。
趙水繼續說道:
“之前軍情司探察,鐵山周圍隻有‘鮑魚台’的碼頭可以停靠州級福船,所以此次登岸地點就是‘鮑魚台’,從鮑魚台上岸後,除了劫掠港口之外,鮑魚台東北邊、東邊和東南邊的四個村寨全部都在劫掠範圍之內。”
福船尖底,對於停靠碼頭的水深有一定要求,不像沙船可以座灘,所以之前軍情司特意做了探察,選定了多處登岸地點供水師選擇。
“你們大隊的作戰目標是位於東邊的博家村,這村寨距離港口很近,如若力有不逮,及時通知船隊,我們會組織水師官兵下船配合。”
說完,趙水在地圖上指出了博家村的位置,位於鮑魚台東邊稍靠南三裏左右的位置。
步兵大隊隊長回道:
“我們大隊包括軍法官、武選官有十四個戰士,對付一個小村莊應該沒問題。”
“那就預祝順利。”趙水說道。
看兩人已經說完,劉信啟插了一句。
“我跟你一起去。”
……
由於劉信啟算是興漢盟武力值最高的人,所以一直沒有為自己安排護衛,不過還是有兩個助手,一文一武。
此次出戰,跟著劉信啟的是武助手,名字叫崔武,這人原是登州水師官兵,uu看書.uukanshu 雖然武藝一般,不過其懂四種語言,分別是漢、女真、高麗和倭語,所以被劉信啟調到了自己身邊。為其附了一張三星武將卡後,也算堵住了手下說自己無護衛的口。
鮑魚台與青鱗鋪一樣,都是附近村寨自發建立的港口,兼顧漁船和商船停靠。不過鮑魚台的規模較青鱗鋪就小很多了,而且漁船居多。
第二船隊到達鮑魚台時,由於船隊規模大,港口上的人早早就發現了。
現在港口上除了一百多人拿著武器等待之外,再沒有其他看熱鬧的人。幾艘小漁船反應快,已經楊帆出港朝著兩邊逃跑了。
看到有十艘大船,且沒有懸掛金國的旗幟,岸上的人已經感覺到這船隊來者不善,不過雙方軍勢相差懸殊,港口守衛並沒有上前阻止船隻靠岸。
密州號和青州號在軍情司人員的指引下,停靠在了中間的碼頭上,四艘載有水師陸戰隊的沙船也順著兩邊的碼頭靠了岸。
其他的船隻則在港口外圍遊弋。
靠岸的六艘船上船舷邊都站著張弓搭箭的弓箭手,船上的巨弩也上了箭,全部指向岸上的一百多守衛,令這一百多人不敢有一絲異動,六艘船上的步兵和陸戰隊開始從容下船上岸。
不到一刻鍾時間,四百人就已經全部集結完畢,列隊整齊,軍容整肅。
崔武走到守衛前麵,用女真話喊道:“我們是趙國登州水師,你們是選擇投降還是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