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局勢稍稍平穩,但旅途並不安全,連年的戰火導致江淮一帶村莊被毀,農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賣兒賣女,餓斃路邊的慘劇不斷上演。
謝易和應萱雖然在沿途不斷施舍,但麵對數目龐大的流民,他們的施舍猶如杯水車薪。並且有流民聚眾對十輛大車垂涎三尺,若不是五十名全副武裝的宋軍震懾,這些人很有可能就會衝上來瘋搶財物。
謝易心中對流民充滿憐憫,但為了自己家眷的安全,他一路上也隻能拎刀警衛,絲毫不敢輕忽可能爆發的哄搶傷人事件。
住進驛站後,應萱心有餘悸地說道:“住進臨安久了,還以為天下都像臨安一樣的富足安樂,誰知道百姓饑寒交迫到如此地步。也不知道朝廷和官家知不知道外麵的真實情況。”
謝易無助地歎口氣:“出了臨安才是天下,我也希望早日中興,百姓能安居樂業。但這並不是我們能左右的,除了祈願,我們其實什麽也做不到。”
與其空想著憂國憂民,還不如從眼下著手護衛家人。謝易每天小心保護著車隊安全,但也沒有忘記對侍衛們的訓練,他換著花樣磨練他們的戰術配合,抽空還要指導華齊和九斤練武。每天到了驛站,布置警戒,查崗查哨,還要呈送親筆密報給楊沂中,謝易就這樣從早忙到晚,一直要到後半夜回到應萱身邊才能喘口氣。但那時應萱早已入睡,謝易怕驚擾到她,睡覺時都側臥在床沿。
經過五天有驚無險的旅程,車隊在黃昏時分順利抵達鎮江。在鎮江知府衙門口,事先得到稟報的劉子羽已經站在門前等候多時了。
謝易聽人說為首那個人就是劉子羽,他馬上翻身下馬,緊跑兩步納頭便拜:“謝易給彥修先生請安。”
劉子羽雙手相攙:“謝副監軍有皇命在身,本應是我下拜,副監軍如此大禮,真要折煞老夫了。”
謝易恭恭敬敬地說:“不妨事,我進了鎮江就換了便服,就是方便我執弟子禮。”
劉子羽撚髯微笑:“伯蘭兄前些日子給我修書,說了你的情況,今日得見欣慰之至。這裏不是講話場所,你隨我到二堂談話。你的家眷車隊由我的管家引領到內宅,我已經為你騰出來一個小院,她們在那裏用些飯即可歇息。你的衛隊住到驛站,我已請專人在那裏伺候他們。”
謝易連聲道謝,向虞侯陶佑交代了幾句,又向應萱說明情況,這才跟著劉子羽到二堂坐下用茶。
劉子羽問:“你如何知道老夫的?怎麽對老夫如此客套?”
謝易回答:“彥修先生前兩年曾治理過泉州,學生當時就住在那裏,早就聽聞先生半世傳奇,仰慕之至,隻恨無緣相見。此次繞道前來,以了我一大夙願。先生雄才大略,文武兼備,我也正想請先生指點迷津。”
劉子羽皺了皺眉道:“紹興八年,禦史常同列舉我十條大罪,若不是左相趙鼎從中斡旋,我焉有命在?戴罪之人,哪裏有資格指點迷津。”
謝易感到劉子羽胸中還有怨氣,便試探著問:“那我們不談以後,隻說說以前。能否請先生點評富平之戰的成敗得失?”
劉子羽有些意外,好奇地問:“你怎麽對十年前這一仗如此有興趣?”
謝易道:“此戰非同小可,直接牽扯時局的重大轉折。但四十萬宋軍慘敗於三萬金軍手下,是不是有些過於不堪了?此戰是非功過眾說紛紜,先生是此戰的重要參與者,因此學生想聽聽先生的真知灼見。”
劉子羽這次沒有拒絕,輕搖折扇侃侃而談:“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分析富平之戰,就需先知道為何要戰。富平之戰是建炎四年九月的事,但事情的起因要從建炎三年九月談起。當時金軍在兀術的統帥下渡江,一路勢如破竹,迫使官家從建康遷杭州,轉越州,入明州,十二月乘船到定海、昌國、章安至溫州港口,一直到建炎四年五月,金軍火焚建康渡江北歸,朝廷都處於風雨飄搖的危難之中。”
他的目光一直望著黑漆漆的屋外,塵封的記憶逐漸清晰:“建炎四年八月,王德將軍渡江偵查,與金軍在召伯埭發生遭遇戰,才知金兀術正謀劃二次渡江作戰。也正因如此,當時剛剛接任陝西宣撫處置使的張浚決定,集中川陝宋軍主力向在陝西的金軍發動進攻,宣稱要奪回被金軍占領的失地。金國大為驚恐,立刻調兀術率精銳增援陝西,一場大戰就此爆發。”
“陝西當時一盤散沙,五支精銳各自為戰,德遠(張浚,字德遠)二月到川陝,雖竭力促成陝西宋軍的凝聚,但短短半年,無論如何也無法訓練出一支新軍。”劉子羽搖頭歎息著說:“我知道德遠的想法後就極力阻止,因川陝根本沒有做好準備,倉促出擊必敗無疑。德遠隻是無奈地說,他知道必敗,但他不得不做。”
劉子羽平靜的語氣中有一絲哀傷:“宋軍果然戰敗,唯一隻得慶幸的是,這一戰調動了兀術的大部分精銳轉戰到陝西,東南防守壓力驟減,大宋挺過了最難熬的一個冬天。數萬川陝將士戰死疆場,也算是得到一絲慰藉。”
謝易低下頭,胸口隱隱作痛:“何其悲壯的圍魏救趙,川陝將士用鮮血留給了大宋最後一點希望。但我不明白,川陝兵力四十萬,且都是宋軍西北精銳之師,何以敗的如此不可思議?”
劉子羽哼了一聲,說話有些激動:“哪來的四十萬人馬?當時全國禁軍總數加起來也隻是十萬左右,這都是德遠故意製造聲勢的宣傳。即使西北兵強馬壯的吳璘,到現在也沒有十萬人馬,更不用說慘淡經營的那些年了。川陝把禁軍、廂軍、甚至鄉兵都拿出來,總兵力也隻剛到十二萬。u看書 .uukansh除掉還要駐守各地的軍隊,能用於富平之戰的兵力不超過五萬,這已經是德遠能湊出來的人馬極限了。”
看到謝易點頭認可,劉子羽緩了緩語氣,接著說:“但不可否認,富平之戰是一個大敗仗。老夫總結有五點原因。其一,我軍大部分是步軍,步軍打騎軍非常吃虧,並且當時缺少辦法抗衡金軍的拐子馬和鐵浮屠,致使傷亡過大。”
“其二,臨陣指揮的都統製劉錫調度無方,五路大軍幾乎各自為戰,缺乏協同互助。”
“其三,環慶軍統帥趙哲大戰期間擅離職守,導致他的防區土崩瓦解,並迅速引發了其他各路大軍的恐慌潰逃。”
“其四,金軍的戰鬥經驗豐富,作戰意誌遠比我軍彪悍,兀術作為統帥身先士卒,當他被圍困無法脫身的時候,他手下大將韓常的眼睛中箭,但韓常仍奮力馳援,拚死保護兀術突出重圍。富平之戰從中午殺到黃昏,經過六次攻防,金軍依然保持高昂的士氣,宋軍與之相比就差太多了。”
“其五,川陝諸軍關係複雜,將領之間,將帥之間,帥與帥之間,勾心鬥角,矛盾重重。大軍頭曲端甚至敢對朝廷欽命重臣扣押並奪印,這樣的宋軍焉能不敗?”
謝易馬上接話道:“正因如此,朝廷才要立誌革新,我此次前來……”
劉子羽忽然站起來打斷了他的話:“副監軍鞍馬勞頓,晚宴已經備好,我們現在該去赴宴了,在酒桌上我要敬你三杯,為你接風洗塵。”
謝易和應萱雖然在沿途不斷施舍,但麵對數目龐大的流民,他們的施舍猶如杯水車薪。並且有流民聚眾對十輛大車垂涎三尺,若不是五十名全副武裝的宋軍震懾,這些人很有可能就會衝上來瘋搶財物。
謝易心中對流民充滿憐憫,但為了自己家眷的安全,他一路上也隻能拎刀警衛,絲毫不敢輕忽可能爆發的哄搶傷人事件。
住進驛站後,應萱心有餘悸地說道:“住進臨安久了,還以為天下都像臨安一樣的富足安樂,誰知道百姓饑寒交迫到如此地步。也不知道朝廷和官家知不知道外麵的真實情況。”
謝易無助地歎口氣:“出了臨安才是天下,我也希望早日中興,百姓能安居樂業。但這並不是我們能左右的,除了祈願,我們其實什麽也做不到。”
與其空想著憂國憂民,還不如從眼下著手護衛家人。謝易每天小心保護著車隊安全,但也沒有忘記對侍衛們的訓練,他換著花樣磨練他們的戰術配合,抽空還要指導華齊和九斤練武。每天到了驛站,布置警戒,查崗查哨,還要呈送親筆密報給楊沂中,謝易就這樣從早忙到晚,一直要到後半夜回到應萱身邊才能喘口氣。但那時應萱早已入睡,謝易怕驚擾到她,睡覺時都側臥在床沿。
經過五天有驚無險的旅程,車隊在黃昏時分順利抵達鎮江。在鎮江知府衙門口,事先得到稟報的劉子羽已經站在門前等候多時了。
謝易聽人說為首那個人就是劉子羽,他馬上翻身下馬,緊跑兩步納頭便拜:“謝易給彥修先生請安。”
劉子羽雙手相攙:“謝副監軍有皇命在身,本應是我下拜,副監軍如此大禮,真要折煞老夫了。”
謝易恭恭敬敬地說:“不妨事,我進了鎮江就換了便服,就是方便我執弟子禮。”
劉子羽撚髯微笑:“伯蘭兄前些日子給我修書,說了你的情況,今日得見欣慰之至。這裏不是講話場所,你隨我到二堂談話。你的家眷車隊由我的管家引領到內宅,我已經為你騰出來一個小院,她們在那裏用些飯即可歇息。你的衛隊住到驛站,我已請專人在那裏伺候他們。”
謝易連聲道謝,向虞侯陶佑交代了幾句,又向應萱說明情況,這才跟著劉子羽到二堂坐下用茶。
劉子羽問:“你如何知道老夫的?怎麽對老夫如此客套?”
謝易回答:“彥修先生前兩年曾治理過泉州,學生當時就住在那裏,早就聽聞先生半世傳奇,仰慕之至,隻恨無緣相見。此次繞道前來,以了我一大夙願。先生雄才大略,文武兼備,我也正想請先生指點迷津。”
劉子羽皺了皺眉道:“紹興八年,禦史常同列舉我十條大罪,若不是左相趙鼎從中斡旋,我焉有命在?戴罪之人,哪裏有資格指點迷津。”
謝易感到劉子羽胸中還有怨氣,便試探著問:“那我們不談以後,隻說說以前。能否請先生點評富平之戰的成敗得失?”
劉子羽有些意外,好奇地問:“你怎麽對十年前這一仗如此有興趣?”
謝易道:“此戰非同小可,直接牽扯時局的重大轉折。但四十萬宋軍慘敗於三萬金軍手下,是不是有些過於不堪了?此戰是非功過眾說紛紜,先生是此戰的重要參與者,因此學生想聽聽先生的真知灼見。”
劉子羽這次沒有拒絕,輕搖折扇侃侃而談:“知其然,更需知其所以然。分析富平之戰,就需先知道為何要戰。富平之戰是建炎四年九月的事,但事情的起因要從建炎三年九月談起。當時金軍在兀術的統帥下渡江,一路勢如破竹,迫使官家從建康遷杭州,轉越州,入明州,十二月乘船到定海、昌國、章安至溫州港口,一直到建炎四年五月,金軍火焚建康渡江北歸,朝廷都處於風雨飄搖的危難之中。”
他的目光一直望著黑漆漆的屋外,塵封的記憶逐漸清晰:“建炎四年八月,王德將軍渡江偵查,與金軍在召伯埭發生遭遇戰,才知金兀術正謀劃二次渡江作戰。也正因如此,當時剛剛接任陝西宣撫處置使的張浚決定,集中川陝宋軍主力向在陝西的金軍發動進攻,宣稱要奪回被金軍占領的失地。金國大為驚恐,立刻調兀術率精銳增援陝西,一場大戰就此爆發。”
“陝西當時一盤散沙,五支精銳各自為戰,德遠(張浚,字德遠)二月到川陝,雖竭力促成陝西宋軍的凝聚,但短短半年,無論如何也無法訓練出一支新軍。”劉子羽搖頭歎息著說:“我知道德遠的想法後就極力阻止,因川陝根本沒有做好準備,倉促出擊必敗無疑。德遠隻是無奈地說,他知道必敗,但他不得不做。”
劉子羽平靜的語氣中有一絲哀傷:“宋軍果然戰敗,唯一隻得慶幸的是,這一戰調動了兀術的大部分精銳轉戰到陝西,東南防守壓力驟減,大宋挺過了最難熬的一個冬天。數萬川陝將士戰死疆場,也算是得到一絲慰藉。”
謝易低下頭,胸口隱隱作痛:“何其悲壯的圍魏救趙,川陝將士用鮮血留給了大宋最後一點希望。但我不明白,川陝兵力四十萬,且都是宋軍西北精銳之師,何以敗的如此不可思議?”
劉子羽哼了一聲,說話有些激動:“哪來的四十萬人馬?當時全國禁軍總數加起來也隻是十萬左右,這都是德遠故意製造聲勢的宣傳。即使西北兵強馬壯的吳璘,到現在也沒有十萬人馬,更不用說慘淡經營的那些年了。川陝把禁軍、廂軍、甚至鄉兵都拿出來,總兵力也隻剛到十二萬。u看書 .uukansh除掉還要駐守各地的軍隊,能用於富平之戰的兵力不超過五萬,這已經是德遠能湊出來的人馬極限了。”
看到謝易點頭認可,劉子羽緩了緩語氣,接著說:“但不可否認,富平之戰是一個大敗仗。老夫總結有五點原因。其一,我軍大部分是步軍,步軍打騎軍非常吃虧,並且當時缺少辦法抗衡金軍的拐子馬和鐵浮屠,致使傷亡過大。”
“其二,臨陣指揮的都統製劉錫調度無方,五路大軍幾乎各自為戰,缺乏協同互助。”
“其三,環慶軍統帥趙哲大戰期間擅離職守,導致他的防區土崩瓦解,並迅速引發了其他各路大軍的恐慌潰逃。”
“其四,金軍的戰鬥經驗豐富,作戰意誌遠比我軍彪悍,兀術作為統帥身先士卒,當他被圍困無法脫身的時候,他手下大將韓常的眼睛中箭,但韓常仍奮力馳援,拚死保護兀術突出重圍。富平之戰從中午殺到黃昏,經過六次攻防,金軍依然保持高昂的士氣,宋軍與之相比就差太多了。”
“其五,川陝諸軍關係複雜,將領之間,將帥之間,帥與帥之間,勾心鬥角,矛盾重重。大軍頭曲端甚至敢對朝廷欽命重臣扣押並奪印,這樣的宋軍焉能不敗?”
謝易馬上接話道:“正因如此,朝廷才要立誌革新,我此次前來……”
劉子羽忽然站起來打斷了他的話:“副監軍鞍馬勞頓,晚宴已經備好,我們現在該去赴宴了,在酒桌上我要敬你三杯,為你接風洗塵。”